盧象升,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台,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朝末年大臣、名將。曆任戶部主事及員外郎、大名知府、大名兵備道等職。防備農民軍有功,此後曆任鄖陽撫治、湖廣巡撫,在湖廣地區鎮壓農民軍,得到崇禎帝賞識,委任他經理南直隸、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後加山西、陝西,稱“七省總理”,賜尚方寶劍;與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分別從東南和西北兩個方向圍剿農民軍,調任宣大總督,再次獲賜尚方寶劍;防範清朝,加兵部尚書銜,適逢清兵入塞,他奉命入衛京師,並督天下援兵,第三次獲賜尚方寶劍。期間力主對清抗戰,與兵部尚書楊嗣昌及關寧總監高起潛不合,處處受到掣肘,被崇禎帝褫奪兵部尚書銜,以侍郎銜督師。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年僅三十九歲,後獲崇禎帝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


    盧象升,生於常州府宜興縣張渚鎮的一個鄉紳家庭,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後裔,祖先盧湛在南宋時因在宜興做縣令而從浙江鄞縣落籍於宜興之茗嶺,稱“茗嶺盧氏”,祖父盧立誌又遷居張渚鎮。


    盧象升膚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長著一根粗大的骨頭,力氣特別大,少年之際,明朝太平無事,同學專攻舉業,唯獨他在舉業之外關注經史中的“古將相名臣之略、軍國經製之規”。讀到張巡、嶽飛的事跡時,感慨:“吾得為斯人足矣!”在應天鄉試中考中舉人,在殿試中以二甲二十五名獲賜進士出身,其後觀政於兵部。


    大太監魏忠賢權勢正盛,盧象升卻從不對魏忠賢有任何請謁之舉,山東巡撫李精白為魏忠賢建生祠,邀請他來生祠並署名,被盧象升拒絕。同時他與東林黨人多有交往,後來也被列入《東林列傳》。盧象升在大名府用計擒獲“巨盜”馬翩翩,以征收遼餉有功,進一級。


    皇太極繞開袁崇煥堅守的關寧錦防線,率軍從大安口等處突入關內,京師戒嚴,史稱“己巳之變”,盧象升招募了三千人進京勤王,後金軍撤退後回到大名。遷山東布政使右參政,整飭大名兵備道,管轄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當時太行、恒山一帶有很多“盜賊”,盧象升為了防止其蔓延,抽集壯丁,訓練鄉勇,他所組織的民兵號稱“天雄軍”。其政績為崇禎帝所知,崇禎帝決定有機會就越級提拔他,加山東按察使銜,仍任大名兵備道。他探查地勢,在高處建堡,低處挖池,發給百姓守禦器具,使大名境內得到安寧。


    山西的農民軍湧入北直隸,占領了臨城的西山,盧象升打退了他們的進攻,與總兵梁甫、參議寇從化接連打敗農民軍。由於盧象升之前創立堡壘,民眾都堅守堡壘自保,農民軍無所得,準備進攻滑縣,盧象升偵察知道後,挑選精兵埋伏於農民軍前的莽林中,農民軍一到就予以痛殲。農民軍攻臨洺縣,盧象升馳援,在摩天嶺將其擊退。農民軍逃回西山,把遊擊董維坤圍困在冷水村,盧象升在石城南部設下埋伏,大敗農民軍,又在青龍岡獲勝,農民軍被迫退到武安,而那裏已不是盧象升轄境。


    先後斬殺農民軍首領十一名,殲滅了他們的黨羽,收降、遣返男女群眾兩萬人,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百姓因此幾年間得以安居樂業。盧象升每次上戰場,都身先士卒,跟農民軍格鬥時,農民軍的兵刃砍到他的馬鞍他都不顧,戰馬死掉就步行作戰。有一次,在險峻的山崖邊追趕農民軍,一名農民軍從山頂上放箭射中了盧象升的額頭,又一支箭飛來,盧象升的仆夫死於馬下,盧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戰,農民軍嚇得逃走了,相互告誡說:“盧廉使這個人,誰撞上誰死,不可碰他。”盧象升因此獲得了“能兵”的聲名,農民軍怕了,向南渡黃河而逃。彭孫貽的《流寇誌》記載這次戰後,義軍稱盧象升為“盧閻王”,一遇到他就趕緊避開,後來離任時,大名等三府士民痛哭失聲,一直把他送到五百裏外的黃河邊才返回。


    農民軍進入湖北,打下了鄖陽府的六個縣,朝廷命令盧象升接替蔣允儀,出任右僉都禦史、鄖陽撫治。上任後,他以“十議”(議生聚、設主兵、策偵防、議修築、立鄉保、速郵傳、籌積貯、策互援、勵鄉勇、製武備)來要求官吏集思廣益,以“八則”(耐緩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蓋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澤之利以濟民窮、懲告訐之風以除民害、禁差徭之擾以安民生、廣招墾之術以裕民計、恤行戶之苦以資民用、嚴驛遞之規以蘇民困)來安撫民眾。


    四川的農民軍返回湖廣,駐紮在鄖陽的黃龍灘,盧象升和總督陳奇瑜分路夾擊,在烏林關、乜家溝、石泉壩、康寧坪、獅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等地連戰連勝,斬首五千六百多人,漢江以南的農民軍幾乎給剿滅完了。其後,陳奇瑜在車廂峽招撫失敗,盧象升積極做好防範,農民軍攻打鄖陽,盧象升將其擊退,迫使其北上南陽一帶。在此期間,盧象升向朝廷申請增加鄖陽城的駐軍人數,減免稅賦,修補城郭,向鄰近的府借貸稻穀,招募商人來采銅鑄錢,鄖陽由此安定下來。


    盧象升接替唐暉,出任右副都禦史、湖廣巡撫,駐軍襄樊,堵截農民軍。隨著農民軍聲勢日益壯大,朝廷於八月設立“五省總理”的差使,由盧象升兼任,統轄南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五省軍務,並安排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負責圍剿西北部的農民軍,盧象升負責圍剿東南部的農民軍。他接到任命後,向朝廷呈上“平寇十要”(一辦餉;二籌兵;三用人;四任將;五設險;六定功罪;七明分合;八專責成;九以民攻賊;十以賊攻賊),又奏“三大機宜”(剿蕩大局、兵餉全籌、督理專力),頗得朝廷采納。


    盧象升聽說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農民軍要從南陽出發侵犯顯陵,趕緊馳援,盧象升率兵兵五千,追至農民軍所在的汝州,命副將李重鎮、雷時聲、周元汝等合營進剿,從早晨戰至夜半,勝負未分,盧象升再遣都司朱文進、陳其美等拿著幹糯犒勞將士,將士又有了力氣,第二天中午就大破農民軍,斬首數百級,生擒自來虎、湧虎、公山虎、張新兒等,繳獲大炮二門及其他無數器械,農民軍逃到魯山東南。


    高迎祥、李自成攻陷光州南城,盧象升追至信陽,在確山擊潰農民軍,斬首五百級,崇禎帝得到捷報後,讓他增管山西、陝西軍務,成為“七省總理”,賜尚方寶劍,賦予便宜行事之權,同時卸下湖廣巡撫的兼差,由王夢尹接任。在此之前,大將曹文詔、艾萬年陣亡,尤世威戰敗,所以官兵將領很多人都害怕農民軍,畏縮不前。盧象升常常慷慨激昂,熱淚橫流地激勵大家盡忠報國,他的部隊曾經有一回絕了三天糧餉,盧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因此他得到了將士們的擁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戰功。


    盧象升在鳳陽大會諸將,然後上書說:“賊寇橫行以後朝廷再調兵,賊寇人多時再增派兵力,這隻能說是跟不上趟兒。部隊開上戰場然後再討論供應軍餉,部隊會合以後再來申請糧餉,這隻能說是玩命。況且請到的糧餉不夠用,士兵們就會跟隨賊寇去搶劫,這樣近八年來所召來的部隊都和賊寇成了同夥,所食用的軍餉都無異於盜賊的餉糧了。”又說:“總督、總理應該掌握有專門的部隊和專門的糧餉。把鹹寧、甘肅、固原的部隊調派給總督,薊州、遼陽、山海關、寧遠的部隊歸屬總理指揮。”還說道:“各直省的巡撫大臣都有邊疆重任,不要一有賊警就請求別人增援、調兵,不響應他吧,大家本來就應當同舟共濟,四處去接應他吧,兵力怎麽能跟得上?”又說:“台諫大臣們不管事情的難易,不顧將士的死活,專門在那裏說長道短,求全責備。別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麽能施展出來?我和總督大臣兩個人隻講剿法不講堵法,隻講怎麽打不講怎麽守。”這些話都說中了要害。


    高迎祥、李自成攻陷含山、和州,進圍滁州,盧象升在西沙河聞報,派總兵官祖寬等連夜赴援,自己率楊世恩之兵分道進擊,大戰於滁州城東五裏橋,斬農民軍將領搖天動,農民軍潰敗,滁河為之不流。盧象升總兵官祖大樂在龍山穀熟集邀擊農民軍,大敗,農民軍逃到登封,接著又與伊洛、嵩山一帶的農民軍會合,分趨裕州、南陽。盧象升發兵在七頂山大敗李自成,幾乎盡殲其精銳,盧象升到了南陽,命祖大樂守汝寧,祖寬守鄧州,親率諸軍追擊李自成,讓湖廣巡撫王夢尹、鄖陽撫治宋祖舜東西攔截,前阻漢江,爭取一戰消滅李自成。然而王、宋兩人圍堵失敗,農民軍從光化渡漢江進入了鄖陽山區。


    盧象升傳檄總兵秦翼明、副將雷時聲從南漳、穀城出發,與他一起入山圍剿農民軍,秦翼明迷路失期,雷時聲戰死,盧象升單騎逃走,丟失關防,與祖寬等人的遼東騎兵會合。然而遼東騎兵不利於險阻地區作戰,副將王進忠的部下發生嘩變,羅岱、劉肇基的很多士兵逃跑,派人去追,他們就彎弓回頭射。盧象升隻好調四川及筸子地方的土兵來搜捕均州的農民軍。盧象升判斷難以剿滅,便在四月分派諸將扼守鄖陽、襄陽一帶,自己率遼東騎兵進入河南。


    當時,高迎祥等人的農民軍也進入陝西、四川、河南交界地帶的群山之中,農民軍多而官軍少,河南又大鬧饑荒,官軍缺餉,遼東騎兵更加人心惶惶。正在盧象升為此憂心忡忡的時候,洪承疇寫信給他,建議將遼東騎兵調至地勢平坦廣闊的關中地區,盧象升在潼關與洪承疇會晤商議後,就讓祖寬、李重鎮的部隊開入陝西,使“秦賊毋出、豫賊毋入”。農民軍攻破鄖西諸縣,進攻襄陽,王夢尹向盧象升告急。盧象升渡過淅河,南下湖廣,追剿農民軍,並參劾唐王府所行的非法諸事。


    就在盧象升奔走河南、湖廣之際時,清軍第四次入塞劫掠,威脅京師,是為“丙子之變”。盧象升奉調入京勤王,抵京,清軍已退,盧象升出塞救回七千多名俘虜,行至木葉山而還。崇禎帝決定以盧象升代梁廷棟鎮守宣府、大同一帶,任命他為宣大總督,仍兼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第二次賜尚方寶劍,盧象升在居庸關正式就任,其後駐紮陽和。自盧象升到北方後,河南、湖廣一帶的農民軍就逃過一劫,迅猛發展。


    盧象升上任宣大總督後,大興屯田,甚至親自耕田勸農,他任上開軍屯三十萬畝,儲存了二十多萬石穀米,又息穀四萬餘石,崇禎帝嘉獎他,指示九邊其他重鎮都學習宣府、大同的屯田。他還一改過去封疆大吏出行時清道的舊規,微服巡邊,從基層士兵口中獲悉邊防真實情況,從而對症下藥。又開殺胡口等處馬市,從卜、哈等蒙古部落購買戰馬,並試圖利用這些蒙古部落來牽製滿清。


    盧象升聽說宣府的戰警,當夜騎馬趕到天城,各地的檄文不斷用箭射來,說二百裏以外的蒙古首領乞炭的騎兵橫排四十裏大舉而來。盧象升說:“這是大舉來犯。”又問道:“進入隘口了嗎?”探馬回答說:“還沒有。”盧象升說:“大概是想東犯雲陽、晉陽,讓我們的軍隊聚集到宣府來後,他好乘虛直入。”於是,傳令雲陽、晉陽的部隊按兵不動,自己率領部隊駐紮在右衛,告誡邊防官員不要輕易叫戰。在與敵人相持了一個月後,盧象升說:“敵人已經懈怠,可以出擊了。”通過偵察盧象升了解到三十六營敵兵離防護牆隻六十裏遠,就暗中召雲陽部隊西來,宣府軍隊東來,自己領兵坐鎮子午,從羊房堡出兵,約定時間大戰。乞炭得知後就逃跑了,盧象升在陽和駐兵,乞炭不敢來邊界騷擾。


    皇太極親征騷擾歸化城的喀爾喀蒙古劄薩克圖汗素巴第,途中經過宣府邊外,向明朝邊臣致書要求“講和開市”。盧象升予以拒絕,強調“他夷可撫,東虜斷斷不宜輕撫”,並對皇太極嚴陣以待。盧象升之父盧國霦,在陽和探望盧象升後返鄉途中去世,盧象升得知父喪,痛不欲生,連上七疏,請求丁憂守製。崇禎帝批準,以原任宣府巡撫陳新甲為新任宣大總督,令盧象升穿著喪服,等待交接,崇禎帝進其銜為兵部尚書,仍然負責防秋重任。


    皇太極任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軍,貝勒嶽托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征明。嶽托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長城而入,多爾袞則於青山關毀長城而入,兩軍在京郊通州會師,是為“戊寅之變”。


    當時,盧象升剛與陳新甲完成交接,但朝臣都推薦盧象升來抵禦清兵,於是崇禎帝命盧象率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京師,並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盧象升聞訊,伏地痛哭,請求解任,崇禎帝不允。崇禎帝召見盧象升於建極殿後的平台,盧象升針對兵部尚書楊嗣昌的主撫之議,對崇禎帝說:“皇上命臣督師,臣意主戰!”崇禎帝臉色一變,過一會兒才說:“朝廷原未言撫,這都是外人議論。”他接著向崇禎帝確認楊嗣昌是否曾以格苗的典故來主和,崇禎帝表示滿清與上古的三苗不同,已“淩犯天朝”,不可講和,接著對楊嗣昌說:“剿奴與剿寇不同,卿宜慎重!”意在提醒盧象升在對清作戰時,不要想圍剿農民軍那樣身先士卒。


    崇禎帝又命盧象升與楊嗣昌和關寧總監高起潛等人在安定門開會,盧象升大談主戰,滿座沉默,隻有司禮太監曹化淳說:“畢竟盧老先生是正論!”崇禎帝出內帑金犒師,盧象升出城到昌平領兵,楊嗣昌前去送他,臨別屏退左右,告誡盧象升“無浪戰”。到了昌平後,崇禎帝又派人賜給盧象升銀幣、禦馬等物,盧象升感歎:“皇猷果壯若此,而樞部(楊嗣昌)持議若彼,無惑乎皇上以撫議咎外廷也。”於是,堅定了主戰之心。


    盧象升采取出動出擊的方針,命諸將各選三百精兵,準備在半夜分四路十麵偷襲牛欄清營,嚴令各路將士刀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令者斬。他接到駐通州的總監高起潛的信,信中說:“隻聽說(李愬)雪夜襲蔡州,從未聽說月夜奔襲,月光皎潔之下何以偷襲?道路遙遠,恐怕清軍早已移動。而且奇兵宜少不宜多,若十路齊發,仍是張皇。”他不僅反對夜襲,而且提前把盧象升麾下的總兵陳國威調向東路,盧象升頓足道:“既手書相阻,複調散我兵,劍、印在我,咎將安歸?”接著上疏請求與高起潛分兵作戰,楊嗣昌將宣、大、山西三路號稱二萬士兵歸他統率,盧象升在鞏華城誓師,他慷慨陳詞,泣如雨下。


    當晚,他接到楊嗣昌揭帖,說清軍已南下,要他去通州麵見高起潛。盧象升認為這是楊、高兩人合夥阻止他的偷襲行動,夜不成寐。盧象升率兵至順義,對清軍展開襲擊,先勝後敗。楊嗣昌親自出城到盧象升軍營,盧象升斥責楊嗣昌“沮師養寇之罪”,楊嗣昌則逼盧象升對他用尚方寶劍,結果鬧了個不歡而散。楊嗣昌回城後,與盧象升互通書信,約定以大局為重,盧象升與高起潛在安定門商議戰略,他仍主張主動出擊,高起潛以野戰是清軍所長為由反對。此次會議後,盧象升一度萌生請求讓陳新甲代替自己的念頭,向楊嗣昌表達“薦賢”之意。幕客許德士指出此舉正中楊嗣昌的下懷,陳新甲是楊嗣昌的人,必然主和,盧象升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致函楊嗣昌表示自己將繼續戰鬥。


    清軍一部由順義南下,兵鋒直指東直門,盧象升麵對清兵的頻繁進攻,“日夜督兵力戰”。清兵移兵德勝門外北土城,盧象升與之交戰,又與清軍交戰於西直門,獲十餘門巨炮,清軍撤退,盧象升請求乘勝追擊,經過眾官討論,崇禎帝到初五日下午才批準追擊,但為時已晚,清軍已到良鄉、涿州,隨後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淶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縣,一路由定興攻安肅。盧象升進據保定,命諸將分道出擊,大戰於慶都,斬清軍三百級,然而軍中乏餉,牽製了盧象升的進一步行動,清宛縣令左其人、真定巡撫張其平都不給他運餉,他移書兵部告急也得不到回複,監軍太監方正化則密疏彈劾盧象升“縻餉逗留”,引起崇禎帝對盧象升的不滿。


    京畿地區已經連續失守真定、河間等十幾處州縣,致仕重臣孫承宗也遇害。內閣首輔劉宇亮主動請纓,願去前線督察軍情,為君分憂,崇禎帝即刻下令將盧象升革職聽勘,由劉宇亮代之總督天下兵馬。楊嗣昌主張仍由盧象升總督軍事,劉宇亮可前往督察軍情。崇禎帝雖然被他說服,收回成命,但褫奪盧象升的兵部尚書頭銜,以侍郎銜督師,戴罪立功。


    此時,盧象升所統的一部分兵力交給陳新甲去守護昌平皇陵,麾下三總兵之一的大同總兵王樸又以大同有警為由折返大同,盧象升實際掌握的兵力不過五千人而已。曾任職的大名等三府父老建議他南下大名等地募兵,但他既不想落得逃離戰場之名,又不想連累大名等地百姓,所以拒絕。盧象升進駐钜鹿賈莊,當地生員姚東照助糧七百斛,士氣稍振,高起潛此時就駐紮在五十裏之外的雞澤,指揮關寧鐵騎。盧象升派人聯絡,期望次日清晨合兵一處,與清軍決戰,然而高起潛不應,東走臨清。


    盧象升自知必死,走出營帳,先四麵拜,然後訓示部眾說:“吾與將士同受國恩,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眾官兵“皆泣,莫能仰視”。之後,盧象升率師出征,在蒿水橋遭遇清軍,他領中軍,虎大威領左軍,楊國柱領右軍,激戰一天,雙方均有頗多傷亡。深夜,盧象升回營帳,清軍以優勢兵力將明軍的賈莊大本營層層包圍,將士們見狀“殊無人色”,盧象升反而“氣彌勵”。他有條不紊地排兵布陣,在“南、北、中布巨炮,挾以弩矢,隅中開壁迎敵,士皆殊死戰”。


    午後時分,炮盡矢窮,盧象升與清軍短兵接戰,麵對清軍夾擊,明軍死傷慘重,虎大威挽住盧象升的馬,勸他突圍,盧象升說:“將軍死綏(暗示自己突圍也會被處死),有前無卻!”隨後躍馬馳入清軍陣中,他左乳先中一箭,將箭抽去,揮刀再戰;其後腰又中一箭,左右大腿各中一箭,仍然扶傷強力支持。清兵蜂湧而上,盧象升左腦中一刀,右膽中一刀,麵門中一刀,一共中四箭三刀,終於倒地殉國。他麾下的掌牧楊陸凱害怕盧象升的遺體遭清軍騎兵踐踏,撲在盧象升的屍體上,背中二十四箭而死。


    盧象升陣亡第二天,死訊尚未傳到京師,崇禎帝仍斥責盧象升“偵探不明,調度無方,坐視各邑淪陷,毫無救濟,向日敢戰之談,顯是沽名欺眾”。先前突圍的副總兵劉欽在戰場上找到盧象升的遺體,甲下穿麻衣(服父喪),並有督師關防。他將遺體抬到新樂縣,交給盧象升麾下的讚畫楊廷麟,楊廷麟又將遺體運至真定東關,加以清洗,隻見盧象升“怒目嗔視,凜凜如生”。大名、廣平、順德三府民眾“不分少長男女,皆為流泣,甚有痛其亡發狂疾死者”。


    其後,順德知府於穎上奏盧象升的死狀,楊嗣昌才確認盧象升已殉難,盧象升的遺體被許德士安放棺中,同年秋運回故鄉埋葬。盡管盧象升已確認戰死,但盧象升的家屬請求褒恤時,崇禎帝不允。直到楊嗣昌死後,崇禎帝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弘光時,追諡忠烈,後來清兵南下,盧家抗清殉難的有百餘人,清乾隆朝褒獎晚明殉節諸臣,盧象升被清廷贈諡“忠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