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直再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晨了。人雖然醒了,卻頭痛欲裂,惡心,反胃,渾身難受,依舊下不得床。
“醒了?”鄭寬聽到動靜,走了進來“好受了嗎?”
“渴。”鄭直一開口就反胃,隻能趕緊閉嘴。
鄭寬出去片刻,端著一碗米湯走了進來“你空腹喝酒,簡直自尋煩惱。喝了這碗米湯,緩一緩再吃東西。”
鄭直也不多說,趕緊接過來大口喝了起來。
“五虎的心思俺懂,可萬事盡力就好。也怪俺關心則亂,如今想來,就算酒宴上鬥文輸了,也不過是麵上無光,何苦作踐自個。”鄭寬卻開口“旁人願意咋說就咋說,這解元終究是俺家得了。任憑他是閣老之子,也隻能在俺們後邊。”
鄭直有些莫名其妙,閣老之子?誰啊?
“就是那亞元謝丕。”鄭寬看鄭直茫然神情隻好解釋“他是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謝閣老的公子,聽說是年初剛剛得到旨意,蔭了北監。這不明擺著就是來搶俺們順天府的解元嘛,欺負俺們北方無人。”
鄭直頭疼欲裂,卻腦子清醒。曆來這舉業一途,南人優於北人,國朝自景皇帝之後已經有五十年沒有出過一位北方狀元了。
沒辦法,南方人將科舉玩出了花,能夠在那個地方爬出來的那個不是怪胎。可同樣一個人在南方也許中舉都做不到,若是占籍北方就可大殺四方。為此朝廷才有會試時分南北中三榜的規矩,為的就是盡可能的公平。可終究架不住那些掌權者的手腕,人家一句回鄉考試路途遙遠,直接就獲得了附籍京師參加順天府鄉試的資格。故而從宣宗開始,順天府就很少出現地道的北方人的解元了。想到這,鄭直突然有些高興。別管他用的啥法子,總歸為北人扳回一局。
兩人正說著鄭虤走了進來“叔,幾位同學邀俺去參加詩會。”
鄭寬點點頭,摘下茄袋打開想要倒出些銀錢,卻又停下,幹脆直接塞給鄭虤“如今二虎是舉人了,切不可讓人指摘。”
鄭虤喜出望外的滿口答應,甚至破天荒了隨口問了句鄭直“五虎好些了?”
鄭直點點頭,他在觀裏見多了這種虛偽,自然不會多麽感動。
果然鄭虤不過是客套,又說了兩句場麵話後,轉身走了。
鄭寬經商多年,自然也看出來了“二虎這兩天也累壞了,畢竟俺們三人中試,這迎來送往的多虧了他。”
鄭直點點頭“叔,那沈先生前些日子還給了俺幾道題。如今都曉得俺治的是《春秋》這就用不到了,一會俺默給你。”
鄭寬的呼吸急促起來“俺還沒問五虎呢,這沈先生咋不考?”
沈傳的毛病並不是什麽秘密,因此鄭直毫無壓力的說了出來“沈先生也沒想到俺考了第一,俺打算待身子好些,繼續跟著沈先生學。”
解元在手,讓鄭直對沈傳又有了新的想法。現在距離會試還有五個月,這次鄭直會做的更加隱蔽,那麽沈傳最多就是更加難受,也鬧不出啥的,反正他以後會補償對方的。至於怎麽補償,鄭直也不曉得,但一定不會食言而肥。
“應該的。”鄭寬想了想“若是需要銀錢盡管開口,五虎若是中了會員再中了狀元,俺家的門風都要改了。”鄭家自七世祖鄭七八開始就是在大元平陽路指揮廝殺的。入明後,北元餘孽砍過;燕王義兵殺過;交趾賊民剁過,之後家族起起伏伏,可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始終是拿刀的。
鄭直點點頭“俺會用心的。”
可是很快,隨著申王府派人送來賀禮,剛剛拜見完座師,得了張元禎幾句褒獎,正躊躇滿誌的鄭直才明白他的宏願懸了“回鄉了?”
“正是。”來人是申王府左長史郭瑀,特意來看望病中的鄭解元,送來申王的關懷。無意中提起沈傳,才告知鄭直,對方昨日派人去智化寺,說得了重病,回老家東安養病,無法繼續申王府的差事了。
鄭直心頭一沉,沈傳果然還是沒有從心魔中走出來“這麽說王府的謄錄也要重新換人了?”
“不得不如此了。”郭瑀卻很理解,畢竟鄭直今時今日身份不同了。雖然說到底不過是個舉人,可鄭直太年輕了。做官都是看長遠的,隻要他腳踏實地,將來高中進士是一定的。他們這些王府官與未發跡的鄭直結個善緣,不吃虧。
“若是左長史不嫌棄,俺明日把沈監生和俺剩下的接過來吧。”鄭直曉得他現在做的未免有些做作,可還是提了出來。鄭直此時去見沈傳什麽忙都幫不上,說不得還會讓對方病情加重,隻好如此尋求心安。
“這自然是再好不過。”郭瑀有些意外,卻沒有失態“想來王爺定然會對鄭解元感激的。”
論虛偽客套,鄭直也許做不來,卻最起碼曉得如何應對,因此郭左長史走的時候很開心。
“沈監生可惜了。”聽了鄭直的消息,鄭寬同樣立刻明白了緣由。文人一輩子心心念念的不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嗎“五虎願意有始有終,俺自然是讚同的。這樣,能推的席麵俺就推了,實在躲不開的,五虎再去。”
鄭直點點頭,全沒放在心上。畢竟他才十三歲,之前要麽養於家中;要麽棄於道觀;要麽就是訓於武學,誰會曉得他?
可沒幾天,鄭直發現他又錯了“七元會?”
“也叫解元文會。故事成化六年冬,當時的商首輔文毅公等六位來自浙江的各科鄉試解元,在京師禮部尚書楊文懿公寓舍聚會,由刑部尚書陸康僖公主持,稱為‘六元會’。之後成化十五年春,謝閣老等人複為‘七元會’。成化二十三年春,謝閣老又與其他幾人組‘後七元會’。”這段時間幾乎不露麵的鄭虤如數家珍的侃侃而談“這次白學士有意效法,召集俺們順天府在京解元共襄盛舉。”
根據請帖所書,這次‘七元會’由成化十六年科順天府解元,南宮人白鉞牽頭,邀請了弘治八年科解元,平穀人張禬;成化十九年科解元,錦衣衛籍張讚;成化十三年科解元,大興人宋禮;成化十年科解元,故城人馬中錫;成化四年科解元,涿州人史俊;算上鄭直一共七名順天府鄉試解元,要在冬至當天組七元會。而根據請帖上羅列的名單,鄭直判斷,這次挑選參與者的標準,不但是順天府鄉試的解元,還必須是北人。據鄭直所知,上科解元祖籍浙江的孫清就不在其中,而此人如今就在翰林院做庶吉士。
鄭直拿著請帖沉默不語,他不是不想去,而是怕露餡。尤其原本與這事沒有任何關係的鄭虤都如此上心。難不成剛剛躲過鹿鳴宴,又要跳進這勞什子的七元會?
鄭寬沒有吭聲,畢竟相比鄭虤,他看出了鄭直的心虛。
“五虎不會以為中了個解元就一定會做進士吧?”鄭虤等得不耐煩,催促道“這都是以後的門路,有了他們……”
“二虎想左了,俺沒說不參加,隻是覺得俺們幹嘛要去東施效顰,組這勞什子的解元文會?”鄭直說出了勉強說得過去的借口,他不相信鄭虤不曉得真實原因。
“不然呢?”鄭虤顯然真的沒有想到鄭直推諉的真實原因,反而被鄭直的強詞奪理弄得沒脾氣“國事有皇帝,有內閣,有朝廷諸公,怎麽也沒到需要五虎指手畫腳的時候吧?”
“二虎,坐下說。”鄭寬趕緊岔開話題“五虎已經應了,就好。”
正想分辯的鄭直不吭聲了,也是,都已經答應下來了,何必與鄭虤置氣,起身走到書案旁拿過紙筆寫了起來。
他如今已經中舉,郭勳又送了他一座二進院子,自然不用再回武學讀書,因此就將鄭寬和鄭二虎接了過來一起住。至於他在武學的學舍,如今已經被教授周成裝潢之後重新安排了人住進去。隻是這次,變成了他的那個鋪位被空了出來,據說是對後進的激勵。
至於周瑛和郭勳等人為什麽送他房子,根據鄭寬結合鄭虤打聽來的消息判斷,可能與最近瘋傳武定侯家可能複爵有關。郭勳的父親雖然是錦衣衛武臣,卻格外親近文臣。隻是鄭直看不明白,那位慶雲侯家的公子周瑛,一個女婿為何也如此上心。
“煩勞叔父打發人給白宅送去。”鄭直將信封好口遞給了鄭寬“俺到時一定赴約。”
鄭寬接過來“俺這就安排。”說著起身走了。
鄭虤對於鄭直的拿腔作勢並不滿意,緊隨鄭寬起身向外走去“俺約了同學,不在家吃飯了。”說到這停下,扭頭戲謔的問“五虎若是有空也同去吧,好酒管夠。”
“俺明日還要上值,不去了。”鄭直隻做沒聽懂,拒絕了。
鹿鳴宴的後遺症第二天就顯現了出來,申王府郭長史看他的時候,除了帶來十兩銀子的慰問金還有一大甕上好的桑洛酒。智化寺雖然沒有這麽大方,卻也送了五兩銀子做儀程,還有十壇自釀的果酒。這還不算,鄭直甚至在許家送來的禮單中同樣發現了酒水。現如今他已經在京師有了專屬諢號‘二壺解元’。
蓋因為鄭直在鹿鳴宴上喝的那兩壺酒,也就是諷刺他是個酒鬼。酒鬼就酒鬼吧,總好過當什麽‘小李解元’。他堂堂五尺男兒,咋會去‘偷’呢。
鄭直第二天再次來到申王府上值,頓時在工房內引起了轟動。別管之前和他認不認識的書手都湊過來行禮,弄得鄭直既興奮又無奈。
“鄭解元。”一名頭戴三山帽的中官走了進來“殿下命人送來一些糕點,說是禦賜的,請鄭解元一同享用。”
鄭直起身,恭敬的回禮表示感謝後,丟下了一眾書手,跟著中官來到工房旁邊的房間。那些書手自然不會有什麽不滿,最多是豔羨而已,畢竟鄭直是解元。大明連穿什麽鞋都有明文規定,所以處於什麽地位,就應該享受什麽權利。
鄭直進門就看到了桌上擺放正中的,一盤看上去不錯的糕點。除此之外,桌上擺滿了大魚大肉還有兩壺酒。
鄭直無語,若不是真的明白這是申王好意,鄭直都以為申王這是在罵他。再次言不由衷的拜托中官代他向申王致謝後,鄭直開始一邊腹誹一邊吃了起來。
按理說他如今的身份不應該接觸藩王,也不用在乎什麽智化寺的反應。可他不得不為,跟著沈傳學習時,他也打聽了。曆來這考試都是有竅門的,可以寫了文章送去高官那裏借以揚名,以便日後閱卷萬一認出好得到優待。據鄭直所知,槁城名門石家兄弟當初就送他們的文章給如今內閣的李閣老品評,並因此大放異彩。
鄭直文章現在剛剛起步,自然走不得這個法子。若是雇傭代書,則後患無窮。他隻能另想它法,而且不能做的太過露骨,申王府替他宣揚‘顯貴之後不忘故人’,這就是很好的一個著力點。雖然又利用了沈傳一次,但好在和上次不一樣,這次想來不會對沈傳有什麽影響。
未時末刻下值,鄭直出了申王府,與其他書手道別之後,向明時坊走去。他到現在也沒有適應自個的新身份,所以並沒有如同鄭虤一般,抱著圓領大帽不撒手,如今依舊是尋常裝束。更沒有出入呼車坐轎,而是選擇徒步。一來是習慣了,二來是借機想琢磨該如何在‘七元會’上留住臉麵。
徒步而行自然少了限製,鄭直穿街走巷,眼看就要走出澄清坊,突然聽到了呼救聲。四下看看,戒備的走到了一條小巷口張望。隻看到幾個喇唬光棍將一個婦人按在地上,正在撕扯。
京師雖然是首善之地,奈何人口百萬,治安並不好。鄭直去年初來乍到對此簡直不敢相信。尤其聽說有光棍成群結隊的在晚上去搶英國公親戚家,據說還是個錦衣衛指揮使。感覺這京師還不如真定太平,最起碼那的強盜隻敢攔路搶劫,不敢進城騷擾。
他來不及多想,四下看了看,撿起一塊碎磚頭,用力扔了過去。拜去年的山西行,他現在扔石頭很準。果然,一息之後,幾個光棍中有人痛呼。鄭直得理不饒人,再次撿起一塊扔了過去。不過這次,對方已經發現了鄭直有了防備,雖然依舊打中,卻不是要害。
“弄死他。”一個光著下半身,捂著腦袋的光棍大喊。周圍幾個光棍看隻有鄭直一個人,頓時膽氣一壯,掏出身後短刃,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
鄭直和對方相隔十餘丈的距離,看上去很長,可他不過再扔了一塊石頭,就不得不轉身撒腿就跑。他在武學《武經七書》學的不錯,敵強我弱不能力敵。
那些光棍見此哪肯善罷甘休,跟在鄭直身後窮追不舍。可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沒一會,五個光棍就彼此拉開了距離。
鄭直當然不是盲目的跑,而是專門找犄角旮旯鑽,同時留意身後。眼看著身後原本的兩個光棍如今變成了一個,他停了下來,氣喘籲籲的撿起一塊石頭毫不猶豫的扔了過去。
伴隨著一聲慘叫,五個光棍中最彪悍的,如今還在窮追不舍的光棍應聲倒地。鄭直得理不饒人,又撿起一塊石頭幾步來到還想爬起來的光棍麵前砸了下去。
恰在此時,落在後邊的光棍跟了上來。就看到麵前的半大小子一張花臉咧開,露出一口白牙,大呼一聲“好。”竟然衝了過來。這一幕讓他猝不及防,被土塊砸倒在地。
接下來第三個,第四個,同樣沒有躲過去。當鄭直提著兩塊碎磚再次回到巷口的時候,發現最開始叫囂的那個光棍竟然得手了,對著還在婦人身上賣力的光棍扔出了手中的石塊。
一聲慘叫後,婦人奮力推開蜷縮在身上的光棍,拽過一旁的衣服護住身體,膽怯的看向巷口的鄭直。
鄭直也不吭聲,側過臉一邊回避,一邊對著婦人揮揮手。這裏雖然偏僻,卻是白日,周圍說不得有多少人看著,婦人多留一刻都沒有好處。
他做這些並沒有什麽考量,也沒打算獲得任何好處,單純就是本心,也是受陳守瑄教導這麽多年最大的收獲。
“醒了?”鄭寬聽到動靜,走了進來“好受了嗎?”
“渴。”鄭直一開口就反胃,隻能趕緊閉嘴。
鄭寬出去片刻,端著一碗米湯走了進來“你空腹喝酒,簡直自尋煩惱。喝了這碗米湯,緩一緩再吃東西。”
鄭直也不多說,趕緊接過來大口喝了起來。
“五虎的心思俺懂,可萬事盡力就好。也怪俺關心則亂,如今想來,就算酒宴上鬥文輸了,也不過是麵上無光,何苦作踐自個。”鄭寬卻開口“旁人願意咋說就咋說,這解元終究是俺家得了。任憑他是閣老之子,也隻能在俺們後邊。”
鄭直有些莫名其妙,閣老之子?誰啊?
“就是那亞元謝丕。”鄭寬看鄭直茫然神情隻好解釋“他是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謝閣老的公子,聽說是年初剛剛得到旨意,蔭了北監。這不明擺著就是來搶俺們順天府的解元嘛,欺負俺們北方無人。”
鄭直頭疼欲裂,卻腦子清醒。曆來這舉業一途,南人優於北人,國朝自景皇帝之後已經有五十年沒有出過一位北方狀元了。
沒辦法,南方人將科舉玩出了花,能夠在那個地方爬出來的那個不是怪胎。可同樣一個人在南方也許中舉都做不到,若是占籍北方就可大殺四方。為此朝廷才有會試時分南北中三榜的規矩,為的就是盡可能的公平。可終究架不住那些掌權者的手腕,人家一句回鄉考試路途遙遠,直接就獲得了附籍京師參加順天府鄉試的資格。故而從宣宗開始,順天府就很少出現地道的北方人的解元了。想到這,鄭直突然有些高興。別管他用的啥法子,總歸為北人扳回一局。
兩人正說著鄭虤走了進來“叔,幾位同學邀俺去參加詩會。”
鄭寬點點頭,摘下茄袋打開想要倒出些銀錢,卻又停下,幹脆直接塞給鄭虤“如今二虎是舉人了,切不可讓人指摘。”
鄭虤喜出望外的滿口答應,甚至破天荒了隨口問了句鄭直“五虎好些了?”
鄭直點點頭,他在觀裏見多了這種虛偽,自然不會多麽感動。
果然鄭虤不過是客套,又說了兩句場麵話後,轉身走了。
鄭寬經商多年,自然也看出來了“二虎這兩天也累壞了,畢竟俺們三人中試,這迎來送往的多虧了他。”
鄭直點點頭“叔,那沈先生前些日子還給了俺幾道題。如今都曉得俺治的是《春秋》這就用不到了,一會俺默給你。”
鄭寬的呼吸急促起來“俺還沒問五虎呢,這沈先生咋不考?”
沈傳的毛病並不是什麽秘密,因此鄭直毫無壓力的說了出來“沈先生也沒想到俺考了第一,俺打算待身子好些,繼續跟著沈先生學。”
解元在手,讓鄭直對沈傳又有了新的想法。現在距離會試還有五個月,這次鄭直會做的更加隱蔽,那麽沈傳最多就是更加難受,也鬧不出啥的,反正他以後會補償對方的。至於怎麽補償,鄭直也不曉得,但一定不會食言而肥。
“應該的。”鄭寬想了想“若是需要銀錢盡管開口,五虎若是中了會員再中了狀元,俺家的門風都要改了。”鄭家自七世祖鄭七八開始就是在大元平陽路指揮廝殺的。入明後,北元餘孽砍過;燕王義兵殺過;交趾賊民剁過,之後家族起起伏伏,可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始終是拿刀的。
鄭直點點頭“俺會用心的。”
可是很快,隨著申王府派人送來賀禮,剛剛拜見完座師,得了張元禎幾句褒獎,正躊躇滿誌的鄭直才明白他的宏願懸了“回鄉了?”
“正是。”來人是申王府左長史郭瑀,特意來看望病中的鄭解元,送來申王的關懷。無意中提起沈傳,才告知鄭直,對方昨日派人去智化寺,說得了重病,回老家東安養病,無法繼續申王府的差事了。
鄭直心頭一沉,沈傳果然還是沒有從心魔中走出來“這麽說王府的謄錄也要重新換人了?”
“不得不如此了。”郭瑀卻很理解,畢竟鄭直今時今日身份不同了。雖然說到底不過是個舉人,可鄭直太年輕了。做官都是看長遠的,隻要他腳踏實地,將來高中進士是一定的。他們這些王府官與未發跡的鄭直結個善緣,不吃虧。
“若是左長史不嫌棄,俺明日把沈監生和俺剩下的接過來吧。”鄭直曉得他現在做的未免有些做作,可還是提了出來。鄭直此時去見沈傳什麽忙都幫不上,說不得還會讓對方病情加重,隻好如此尋求心安。
“這自然是再好不過。”郭瑀有些意外,卻沒有失態“想來王爺定然會對鄭解元感激的。”
論虛偽客套,鄭直也許做不來,卻最起碼曉得如何應對,因此郭左長史走的時候很開心。
“沈監生可惜了。”聽了鄭直的消息,鄭寬同樣立刻明白了緣由。文人一輩子心心念念的不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嗎“五虎願意有始有終,俺自然是讚同的。這樣,能推的席麵俺就推了,實在躲不開的,五虎再去。”
鄭直點點頭,全沒放在心上。畢竟他才十三歲,之前要麽養於家中;要麽棄於道觀;要麽就是訓於武學,誰會曉得他?
可沒幾天,鄭直發現他又錯了“七元會?”
“也叫解元文會。故事成化六年冬,當時的商首輔文毅公等六位來自浙江的各科鄉試解元,在京師禮部尚書楊文懿公寓舍聚會,由刑部尚書陸康僖公主持,稱為‘六元會’。之後成化十五年春,謝閣老等人複為‘七元會’。成化二十三年春,謝閣老又與其他幾人組‘後七元會’。”這段時間幾乎不露麵的鄭虤如數家珍的侃侃而談“這次白學士有意效法,召集俺們順天府在京解元共襄盛舉。”
根據請帖所書,這次‘七元會’由成化十六年科順天府解元,南宮人白鉞牽頭,邀請了弘治八年科解元,平穀人張禬;成化十九年科解元,錦衣衛籍張讚;成化十三年科解元,大興人宋禮;成化十年科解元,故城人馬中錫;成化四年科解元,涿州人史俊;算上鄭直一共七名順天府鄉試解元,要在冬至當天組七元會。而根據請帖上羅列的名單,鄭直判斷,這次挑選參與者的標準,不但是順天府鄉試的解元,還必須是北人。據鄭直所知,上科解元祖籍浙江的孫清就不在其中,而此人如今就在翰林院做庶吉士。
鄭直拿著請帖沉默不語,他不是不想去,而是怕露餡。尤其原本與這事沒有任何關係的鄭虤都如此上心。難不成剛剛躲過鹿鳴宴,又要跳進這勞什子的七元會?
鄭寬沒有吭聲,畢竟相比鄭虤,他看出了鄭直的心虛。
“五虎不會以為中了個解元就一定會做進士吧?”鄭虤等得不耐煩,催促道“這都是以後的門路,有了他們……”
“二虎想左了,俺沒說不參加,隻是覺得俺們幹嘛要去東施效顰,組這勞什子的解元文會?”鄭直說出了勉強說得過去的借口,他不相信鄭虤不曉得真實原因。
“不然呢?”鄭虤顯然真的沒有想到鄭直推諉的真實原因,反而被鄭直的強詞奪理弄得沒脾氣“國事有皇帝,有內閣,有朝廷諸公,怎麽也沒到需要五虎指手畫腳的時候吧?”
“二虎,坐下說。”鄭寬趕緊岔開話題“五虎已經應了,就好。”
正想分辯的鄭直不吭聲了,也是,都已經答應下來了,何必與鄭虤置氣,起身走到書案旁拿過紙筆寫了起來。
他如今已經中舉,郭勳又送了他一座二進院子,自然不用再回武學讀書,因此就將鄭寬和鄭二虎接了過來一起住。至於他在武學的學舍,如今已經被教授周成裝潢之後重新安排了人住進去。隻是這次,變成了他的那個鋪位被空了出來,據說是對後進的激勵。
至於周瑛和郭勳等人為什麽送他房子,根據鄭寬結合鄭虤打聽來的消息判斷,可能與最近瘋傳武定侯家可能複爵有關。郭勳的父親雖然是錦衣衛武臣,卻格外親近文臣。隻是鄭直看不明白,那位慶雲侯家的公子周瑛,一個女婿為何也如此上心。
“煩勞叔父打發人給白宅送去。”鄭直將信封好口遞給了鄭寬“俺到時一定赴約。”
鄭寬接過來“俺這就安排。”說著起身走了。
鄭虤對於鄭直的拿腔作勢並不滿意,緊隨鄭寬起身向外走去“俺約了同學,不在家吃飯了。”說到這停下,扭頭戲謔的問“五虎若是有空也同去吧,好酒管夠。”
“俺明日還要上值,不去了。”鄭直隻做沒聽懂,拒絕了。
鹿鳴宴的後遺症第二天就顯現了出來,申王府郭長史看他的時候,除了帶來十兩銀子的慰問金還有一大甕上好的桑洛酒。智化寺雖然沒有這麽大方,卻也送了五兩銀子做儀程,還有十壇自釀的果酒。這還不算,鄭直甚至在許家送來的禮單中同樣發現了酒水。現如今他已經在京師有了專屬諢號‘二壺解元’。
蓋因為鄭直在鹿鳴宴上喝的那兩壺酒,也就是諷刺他是個酒鬼。酒鬼就酒鬼吧,總好過當什麽‘小李解元’。他堂堂五尺男兒,咋會去‘偷’呢。
鄭直第二天再次來到申王府上值,頓時在工房內引起了轟動。別管之前和他認不認識的書手都湊過來行禮,弄得鄭直既興奮又無奈。
“鄭解元。”一名頭戴三山帽的中官走了進來“殿下命人送來一些糕點,說是禦賜的,請鄭解元一同享用。”
鄭直起身,恭敬的回禮表示感謝後,丟下了一眾書手,跟著中官來到工房旁邊的房間。那些書手自然不會有什麽不滿,最多是豔羨而已,畢竟鄭直是解元。大明連穿什麽鞋都有明文規定,所以處於什麽地位,就應該享受什麽權利。
鄭直進門就看到了桌上擺放正中的,一盤看上去不錯的糕點。除此之外,桌上擺滿了大魚大肉還有兩壺酒。
鄭直無語,若不是真的明白這是申王好意,鄭直都以為申王這是在罵他。再次言不由衷的拜托中官代他向申王致謝後,鄭直開始一邊腹誹一邊吃了起來。
按理說他如今的身份不應該接觸藩王,也不用在乎什麽智化寺的反應。可他不得不為,跟著沈傳學習時,他也打聽了。曆來這考試都是有竅門的,可以寫了文章送去高官那裏借以揚名,以便日後閱卷萬一認出好得到優待。據鄭直所知,槁城名門石家兄弟當初就送他們的文章給如今內閣的李閣老品評,並因此大放異彩。
鄭直文章現在剛剛起步,自然走不得這個法子。若是雇傭代書,則後患無窮。他隻能另想它法,而且不能做的太過露骨,申王府替他宣揚‘顯貴之後不忘故人’,這就是很好的一個著力點。雖然又利用了沈傳一次,但好在和上次不一樣,這次想來不會對沈傳有什麽影響。
未時末刻下值,鄭直出了申王府,與其他書手道別之後,向明時坊走去。他到現在也沒有適應自個的新身份,所以並沒有如同鄭虤一般,抱著圓領大帽不撒手,如今依舊是尋常裝束。更沒有出入呼車坐轎,而是選擇徒步。一來是習慣了,二來是借機想琢磨該如何在‘七元會’上留住臉麵。
徒步而行自然少了限製,鄭直穿街走巷,眼看就要走出澄清坊,突然聽到了呼救聲。四下看看,戒備的走到了一條小巷口張望。隻看到幾個喇唬光棍將一個婦人按在地上,正在撕扯。
京師雖然是首善之地,奈何人口百萬,治安並不好。鄭直去年初來乍到對此簡直不敢相信。尤其聽說有光棍成群結隊的在晚上去搶英國公親戚家,據說還是個錦衣衛指揮使。感覺這京師還不如真定太平,最起碼那的強盜隻敢攔路搶劫,不敢進城騷擾。
他來不及多想,四下看了看,撿起一塊碎磚頭,用力扔了過去。拜去年的山西行,他現在扔石頭很準。果然,一息之後,幾個光棍中有人痛呼。鄭直得理不饒人,再次撿起一塊扔了過去。不過這次,對方已經發現了鄭直有了防備,雖然依舊打中,卻不是要害。
“弄死他。”一個光著下半身,捂著腦袋的光棍大喊。周圍幾個光棍看隻有鄭直一個人,頓時膽氣一壯,掏出身後短刃,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
鄭直和對方相隔十餘丈的距離,看上去很長,可他不過再扔了一塊石頭,就不得不轉身撒腿就跑。他在武學《武經七書》學的不錯,敵強我弱不能力敵。
那些光棍見此哪肯善罷甘休,跟在鄭直身後窮追不舍。可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沒一會,五個光棍就彼此拉開了距離。
鄭直當然不是盲目的跑,而是專門找犄角旮旯鑽,同時留意身後。眼看著身後原本的兩個光棍如今變成了一個,他停了下來,氣喘籲籲的撿起一塊石頭毫不猶豫的扔了過去。
伴隨著一聲慘叫,五個光棍中最彪悍的,如今還在窮追不舍的光棍應聲倒地。鄭直得理不饒人,又撿起一塊石頭幾步來到還想爬起來的光棍麵前砸了下去。
恰在此時,落在後邊的光棍跟了上來。就看到麵前的半大小子一張花臉咧開,露出一口白牙,大呼一聲“好。”竟然衝了過來。這一幕讓他猝不及防,被土塊砸倒在地。
接下來第三個,第四個,同樣沒有躲過去。當鄭直提著兩塊碎磚再次回到巷口的時候,發現最開始叫囂的那個光棍竟然得手了,對著還在婦人身上賣力的光棍扔出了手中的石塊。
一聲慘叫後,婦人奮力推開蜷縮在身上的光棍,拽過一旁的衣服護住身體,膽怯的看向巷口的鄭直。
鄭直也不吭聲,側過臉一邊回避,一邊對著婦人揮揮手。這裏雖然偏僻,卻是白日,周圍說不得有多少人看著,婦人多留一刻都沒有好處。
他做這些並沒有什麽考量,也沒打算獲得任何好處,單純就是本心,也是受陳守瑄教導這麽多年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