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八,冬至後的第五日,鄭家的定海神針,老太君尉氏的壽辰如約而至。廉台堡內外張燈結彩,特意請來的雜劇班子也已經裝扮上,等待稍後登上堡內的戲台獻藝。
台下已經用棉被搭了六座暖棚提供給女眷和貴客使用,為了通風,還學韃子在棚子頂部搭了一個擱架。除了正中大棚外,其它五座棚內正中架起大鍋,鍋內燉著一隻肥羊,兩隻肥雞,三隻肥鴨,各種調味料配放的足足的。戲台角落另外備著肥羊數十隻,數百隻肥雞、肥鴨隨吃隨補。
每張桌上擺著八葷八素十六個蒸碗,直隸沒有啥特色菜,除了拿不出手的大鍋菜,就是蒸碗。按照習俗,這蒸碗隻有招待最尊貴的客人才會準備。
每張桌下放著桑幹酒六壇以供食客自取。槁城人善不善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敢喝是真的。你可以瞧不起一個槁城人的酒量,卻不能小覷一個槁城人的酒膽。
在堡外卻是另一番景象,戲台一字排開,整整六十座,正合老太君六十大壽的意思。這還不算,堡外還在戲台周圍布置上了流水宴,三日之內,不管誰來此,都可入座。飯菜酒水雖然比不得堡內,卻準能管夠。
這麽張揚的方式,不要講槁城縣,就是真定府乃至京師都不多見。所費支用不下萬兩,自然出自從京師衣錦還鄉的鄭……狀元之手。沒辦法,擅長舉一反三的鄭直不用六嬸開口,就很有眼力見的將他準備的一切張揚的舉動自覺栽贓給了六叔。對此鄭寬無可奈何,沈氏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辰時整,開始燃放鞭炮,堡內堡外六十一座戲台同時開唱,一時之間胡琴,竹笛,棒鼓之音充斥內外,好不熱鬧。
早就聞訊從十裏八鄉趕來的父老鄉親紛紛入席,一邊聽戲,一邊開整。大肉片子可勁往嘴裏塞,燒酒大口往嘴裏灌。
“這肉可真帶勁,真香。”
“那還用講,特意從山裏拉出來的野豬肉。”
“這酒也帶勁,這麽喝才叫喝酒,再吃一口肉片子,香。臨了用豆腐清清口,美啊。”
“俺為了這一頓,餓了一整日,昨個都沒吃飯,值了。”
“你才一日,俺整整三日,就為了給老太君賀壽。人家這才叫賀壽,俺們槁城頭一份。”
“何止槁城,俺吃過這麽多壽宴,真定府有一家算一家,鄭家那就是頭一份。”
鄭直站在廉台堡門樓上俯視樓下內外的壯觀,多日來的鬱結消散不少。陳守瑄的事告訴他,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多麽的痛苦。因此,哪怕所有人都反對,甚至老太君都不大滿意,鄭直卻堅持如此。他要讓整個真定府的人都曉得,老太君養了出息的兒子,老太君有孝順的子孫。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一張臉嗎?至於後患,大丈夫生於天地間,整日瞻前顧後,能成啥大事。若是得勢之時都不能讓祖母揚眉吐氣,誰又會高看鄭家呢?
“十七。”正看著,三伯鄭安的兩個兒子鄭仟和鄭佰走了過來。
“四哥,十六哥。”鄭直麵上不動,心中無奈。最近這一陣三伯一家日日向鄭寬哭窮,偏偏,大伯母因為被算計,同樣找鄭寬,堅決反對六叔割肉喂鷹。也不曉得誰,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十六哥鄭佰有事沒事就湊過來,話裏話外是叮囑鄭直‘勤儉持家’。弄得鄭直煩不勝煩,除了夜裏沒辦法,白日堅決不在堡裏停留。卻不想,都這會了,二人又找了過來。
“俺爹讓問問,有啥要幫忙的不?”鄭仟哪裏不曉得如今他家在各房內的尷尬,因此這一陣一直藏在真定不露麵。可是祖母過壽,他又不能不露麵,不想昨日一回來就被父母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今日還要來遭白眼。
“目下還算應付的過來。”鄭直毫不猶豫的堵住了對方“若是真有需要,自然要兄長相助的。”
“那就好,那就好。”鄭仟回了一句,就不吭聲了。
鄭佰卻開口“聽人講府城的巡撫,巡按,知府老爺還有朱指揮,孫都僉他們都送來了賀禮?”
“咦?”鄭直故作驚詫的問“昨日人來的時候,十六哥也在啊,還是你跟著俺一起安排他們住下的,咋忘了?”
鄭佰語塞,卻又惱火。顯然鄭直打亂了他的步調,後邊的話沒法開口了。
場麵一下子靜了下來,三兄弟彼此大眼瞪小眼,誰都覺得該講些啥,可是三個悶葫蘆絞盡腦汁也無話可講。
“十七弟。”終於,鄭偉的出現打破了尷尬,以至於三兄弟都同時看向對方。
“咋了?”鄭偉才留意到鄭仟和鄭佰也在,被三人瞅的渾身不自在。
“沒事。”鄭直趕緊道“九哥咋了?”
“這到底該聽誰的?”鄭偉收拾心情,湊到鄭直跟前指著正門下邊的這一字排開的戲台問。
這時鄭修也走了過來“堡內還好,你瞅瞅堡外,亂糟糟的一鍋粥了。”
鄭直撓撓頭“沒辦法,再遠老太君一會在這就瞅不見了。”雖然這安排是以鄭寬名義搞得,可是具體辦事的還是他,鄭偉等人發現問題自然要找他。
“六叔這銀子花的也太隨意了。”堂兄鄭佰冷不丁插話“有這銀子,幹啥不行!”
鄭修瞅了眼鄭直道“十七看這樣行不,他們也不可能在台上一整日,待唱完一折後,按單雙數,輪流來。”
鄭直點點頭“就按二哥講的,俺去安排。”講完往樓下走去。
“俺們也幫忙。”鄭修自說自話拽著鄭偉的跟了過去,留下了了鄭佰和鄭仟兄弟。
“小人得誌。”鄭佰冷哼一聲,俯視正從門洞裏走出去的鄭直。此刻立刻有一堆人湊了過去,看的好不威風。
“佰哥。”鄭仟提醒一句“大喜的日子,莫要鬧事。”
“本來就是。”鄭佰卻不以為然“這麽大的場麵全都由十七操辦,他不定從中貪墨了多少呢。這銀子留下來給六姐多好。”
“爹娘就算了,佰哥咋也不曉得輕重。”鄭仟冷了臉。他對鄭直等人始終不擺架子,畢竟是堂兄弟,可是鄭佰是他親兄弟“六姐做出這等事,你們咋還能這般欺負人?”
他得知鄭妙寧竟然搶了堂妹的未婚夫,當時都感覺恨不得找地縫鑽進去。沒辦法,這太丟人了。可同樣明白,這事沒人幫著遮掩,根本不可能成。好在最後六叔顧全大局,七妹讓出了這段姻緣。
可不等他咧開嘴笑,又聽到了讓他匪夷所思的事,家裏竟然想要鄭寬給七妹的所有陪嫁,就算不能要全部,也要一半。理由很簡單,六叔沒兒子,他的財產應該長房,三房,五房均分。可長房有錯在先,揭破了鄭妙寧的事;五房已經因為六叔出了兩個舉人,所以三房要一半。他們甚至連未出閣的十三妹的嫁妝都算了進去。天啊,六叔才四十,剛剛成親,焉知六嬸不能誕下子嗣?
“反正六叔又沒兒子。”鄭佰有些不服氣“這些東西,俺們都有份,憑啥都讓五房得了去?六叔若是不偏心?為啥俺就考不了舉人?”
按照大明製度,沒有子嗣,要麽過繼子嗣或者招收贅婿,要麽財產屬於同宗。至於女兒,除了嫁妝外,沒有繼承娘家產業的權力。
鄭仟氣的一甩袖子,轉身就走。人要有骨氣,六叔的東西願意給誰,他都高興。大丈夫功名自馬上得,何故蠅營狗苟?
鄭佰腹誹一句,憤憤不平的再次向牆下看去。卻不曾留意到門樓內,一個老叟揣著袖子怨恨的盯著對方。
鄭直剛剛與各個戲班的班主協調好,就得到消息,知縣薑夔前來為老太君賀壽。趕忙打發朱總旗找鄭寬報信,自個則趕緊帶著朱千戶迎了過去。
“曉得了。”鄭寬不動聲色的拿出一塊碎銀子塞給對方“老何,拿去喝酒。”
“多謝六爺。”老叟接過銀子“六爺,老頭子講一句不得體的,您別往心裏去。”
鄭寬不動聲色道“不會。”
“俺瞅著,十六哥最近私下裏四處掃聽十七哥在京裏的事。”老何低聲道“聽人講昨個還在老太君院子外邊轉悠來著。”
鄭寬點點頭“俺曉得了。”很顯然,鄭佰是打聽到了鄭直的那兩個侍妾。三房的舉動已經不是過分了,而是有恃無恐。憑啥?難道就因為自個沒兒子?
“六爺。”這時,外邊傳來朱總旗的聲音。
老何看向鄭寬,對方微微點頭,他立刻走了出去。不多時朱總旗走了進來,行禮“外邊的人報,薑老爺來了,五哥已經去迎了,命俺告知六爺。”
“俺就來。”鄭寬收拾心情,起身走了出去。老何不能在廉台堡呆著了,太閑了,耳朵那麽長,不好。他差點忘了,何廿子。
朱總旗立刻跟著離開。
老何則一動不動的看著二人的背影。鄭家?哼。他跟著鄭家快二十年了,從鄭家在塞外的時候就跟著,一輩子勤勤懇懇,可他得到了啥?唯一的兒子,沒了。連個屍首都沒有,隻講得了疫病沒了,屍首都不能留。那為啥鄭虤沒有死?
鄭家以為養著他,他就感恩戴德?憑啥?倘若對鄭家啥貢獻都沒有的廿子真的是因為感染瘟疫,鄭家沒有虧心,幹嘛養著自個這麽一個孤老頭子?這不是正好印證了廿子的死大有蹊蹺?別人都講他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會被主家善待。可有誰曉得,他不想要鄭家的供養,他想要兒子,給他傳宗接代,養老送終的兒子。一切都是鄭虤,五房,鄭家的錯。
台上唱的抑揚頓挫,婉轉動人,台下叫好不斷,推杯換盞。
正中棚內,棚內四周擺著六座碩大煤爐,將棚內烘的猶如春日。上好的紅羅炭不要錢似的往爐子裏送。
尉氏外穿披風,內著大紅通袖五彩妝花恭人袍,手拿暖爐,看的入神,一旁同樣盛裝的大伯母也聽的入了迷。倒是另一邊的三伯母有些心不在焉,沒辦法,六姐的事還沒個著落,誰有心思聽“好……”
“怎麽了?”沈氏看身旁的許錦今日總是皺著眉頭,不由奇怪。
“沒事,就是感覺不舒服,燒心。”許錦端起茶要喝。
“那你還喝茶。”沈氏白了對方一眼,扭頭對身旁的女使道“給十嫂拿碗養胃的粥來。”
女使應了一聲走了。
許錦也不攔著,繼續聽了起來。可沒一會,又難受起來。
“去讓管事請醫士。”沈氏當機立斷,直接對守著她的婆子道。
那婆子不敢怠慢,急忙走了出去。
“我沒事,歇歇就好,你這不是讓我難堪?”許錦沒好氣的瞪了眼沈氏,趕忙對看向這裏的尉氏等人露出笑容。
“有沒有事,你講了不算。”沈氏懟了回來。
“六太太。”此刻走過來一個婆子,行禮後問“老太君問娘子身子可有不妥?”
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副都禦使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翰林官視為儲相,天然二品官。真定地處偏方,規矩不全,因此自從沈氏回來後,下人們不曉得從哪裏聽到的,就都稱呼她為太太。又因為鄭寬排行第六,因此稱呼為六太太。卻是沈氏獨有,鄭家正房,三房,五房不可得。不過待鄭虎成親後,白氏也可被稱為太太。
“倒不是我。”沈氏笑道“是十嫂,我已經讓人請醫士了。”起身道“正好,煩勞嬤嬤回姑一聲,我帶著十嫂先去等著。待瞧完醫士後,再回來。”
許錦覺得沈氏小題大做,卻沒有阻止,跟著站了起來。
婆子點頭應了一聲“如此請六太太和十娘子跟奴婢來。”轉身為二人引路,來到了戲台旁邊不遠處的一處小院“六太太和十娘子可以在此歇息,奴婢去瞧瞧醫士來了沒。”
沈氏扶著許錦走進了正堂“你是不是有了?”
“我咋曉得?”許錦臉色一紅,有些慌亂的回了一句。她已經有兩個月天葵沒來了,心中也一直打鼓。雖然那個冤家一再保證,會有結果,可她事到臨頭,反而心慌。不怕是,就怕不是。
“沒想到那道士還是個神箭手。”沈氏撇撇嘴,扶著許錦坐下“啥感覺?”
“你懷一個不就曉得了。”許錦聽對方的話刺耳,毫不留情的懟了一句。
“不講拉到,別高興太早,要是個……”沈氏自感失言,不吭聲了。
“哼哼……”許錦冷哼幾聲。
“兒子,兒子,一定是兒子行了吧?”沈氏搖搖許錦的胳膊。
這時外邊傳來動靜,沈氏把手收回,坐到了一邊。
不多時剛剛的婆子和丫頭帶著一名醫士走了進來。後邊還跟著一群鶯鶯燕燕“六嬸,我們聽人講十嫂不舒服,來瞧瞧。”
“都坐吧。”沈氏又恢複了之前的從容大氣。
鄭直確實不擅長迎來送往的差事,可是三房的人指望不上,長房的幾位兄長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隻能硬著頭皮,迎接一波又一波前來賀喜之人“師兄。”
“俺來遲了。”邊璋走下驢車,拱手道賀。
“不遲不遲,正正好。”鄭直趕緊道“一會俺要和師兄多吃幾杯。”
“如此你可得給俺找地方。”邊璋打趣一句“五虎的酒量俺是曉得的。”
“一言為定。”鄭直也不覺得寒磣,大笑應承下來,招呼剛剛回來的朱千戶為對方引路。
邊璋剛剛走,孫漢卻不曉得從哪裏冒了出來“俺來遲了。”
“你也曉得。”同樣的話,鄭直卻把臉一變“站著,跟俺一起招呼客人。”
“憑啥?”孫漢頓時不高興道“俺就是客人。”
“哦。”鄭直也不糾纏,不理對方了。
孫漢有些尷尬的站到了旁邊,並沒有跟著返回來的劉三離開。鄭直也不理他,繼續忙乎起來。
突然遠處傳來鞭炮聲。鄭直瞅瞅日頭,這還沒到時辰啊?不由惱火。
“去吧,去吧。”孫漢走過來,將鄭直擠開“你去吧,這裏有俺。”
鄭直也不矯情“回頭俺請。”轉身向著城門走去。
回去路上,恰好遇到了迎過來的朱千戶“大郎,咋了?”
“六娘子有喜了。”朱千戶湊過來低聲道。
鄭直想都不想就把手裏的東西塞到朱千戶手裏,準備找過去。卻被朱千戶拉住“五郎,這裏還一堆事呢。”
鄭直反應了一下,點點頭“再放,放,放炮,不夠就去買,全買來。”
台下已經用棉被搭了六座暖棚提供給女眷和貴客使用,為了通風,還學韃子在棚子頂部搭了一個擱架。除了正中大棚外,其它五座棚內正中架起大鍋,鍋內燉著一隻肥羊,兩隻肥雞,三隻肥鴨,各種調味料配放的足足的。戲台角落另外備著肥羊數十隻,數百隻肥雞、肥鴨隨吃隨補。
每張桌上擺著八葷八素十六個蒸碗,直隸沒有啥特色菜,除了拿不出手的大鍋菜,就是蒸碗。按照習俗,這蒸碗隻有招待最尊貴的客人才會準備。
每張桌下放著桑幹酒六壇以供食客自取。槁城人善不善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敢喝是真的。你可以瞧不起一個槁城人的酒量,卻不能小覷一個槁城人的酒膽。
在堡外卻是另一番景象,戲台一字排開,整整六十座,正合老太君六十大壽的意思。這還不算,堡外還在戲台周圍布置上了流水宴,三日之內,不管誰來此,都可入座。飯菜酒水雖然比不得堡內,卻準能管夠。
這麽張揚的方式,不要講槁城縣,就是真定府乃至京師都不多見。所費支用不下萬兩,自然出自從京師衣錦還鄉的鄭……狀元之手。沒辦法,擅長舉一反三的鄭直不用六嬸開口,就很有眼力見的將他準備的一切張揚的舉動自覺栽贓給了六叔。對此鄭寬無可奈何,沈氏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辰時整,開始燃放鞭炮,堡內堡外六十一座戲台同時開唱,一時之間胡琴,竹笛,棒鼓之音充斥內外,好不熱鬧。
早就聞訊從十裏八鄉趕來的父老鄉親紛紛入席,一邊聽戲,一邊開整。大肉片子可勁往嘴裏塞,燒酒大口往嘴裏灌。
“這肉可真帶勁,真香。”
“那還用講,特意從山裏拉出來的野豬肉。”
“這酒也帶勁,這麽喝才叫喝酒,再吃一口肉片子,香。臨了用豆腐清清口,美啊。”
“俺為了這一頓,餓了一整日,昨個都沒吃飯,值了。”
“你才一日,俺整整三日,就為了給老太君賀壽。人家這才叫賀壽,俺們槁城頭一份。”
“何止槁城,俺吃過這麽多壽宴,真定府有一家算一家,鄭家那就是頭一份。”
鄭直站在廉台堡門樓上俯視樓下內外的壯觀,多日來的鬱結消散不少。陳守瑄的事告訴他,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多麽的痛苦。因此,哪怕所有人都反對,甚至老太君都不大滿意,鄭直卻堅持如此。他要讓整個真定府的人都曉得,老太君養了出息的兒子,老太君有孝順的子孫。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一張臉嗎?至於後患,大丈夫生於天地間,整日瞻前顧後,能成啥大事。若是得勢之時都不能讓祖母揚眉吐氣,誰又會高看鄭家呢?
“十七。”正看著,三伯鄭安的兩個兒子鄭仟和鄭佰走了過來。
“四哥,十六哥。”鄭直麵上不動,心中無奈。最近這一陣三伯一家日日向鄭寬哭窮,偏偏,大伯母因為被算計,同樣找鄭寬,堅決反對六叔割肉喂鷹。也不曉得誰,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十六哥鄭佰有事沒事就湊過來,話裏話外是叮囑鄭直‘勤儉持家’。弄得鄭直煩不勝煩,除了夜裏沒辦法,白日堅決不在堡裏停留。卻不想,都這會了,二人又找了過來。
“俺爹讓問問,有啥要幫忙的不?”鄭仟哪裏不曉得如今他家在各房內的尷尬,因此這一陣一直藏在真定不露麵。可是祖母過壽,他又不能不露麵,不想昨日一回來就被父母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今日還要來遭白眼。
“目下還算應付的過來。”鄭直毫不猶豫的堵住了對方“若是真有需要,自然要兄長相助的。”
“那就好,那就好。”鄭仟回了一句,就不吭聲了。
鄭佰卻開口“聽人講府城的巡撫,巡按,知府老爺還有朱指揮,孫都僉他們都送來了賀禮?”
“咦?”鄭直故作驚詫的問“昨日人來的時候,十六哥也在啊,還是你跟著俺一起安排他們住下的,咋忘了?”
鄭佰語塞,卻又惱火。顯然鄭直打亂了他的步調,後邊的話沒法開口了。
場麵一下子靜了下來,三兄弟彼此大眼瞪小眼,誰都覺得該講些啥,可是三個悶葫蘆絞盡腦汁也無話可講。
“十七弟。”終於,鄭偉的出現打破了尷尬,以至於三兄弟都同時看向對方。
“咋了?”鄭偉才留意到鄭仟和鄭佰也在,被三人瞅的渾身不自在。
“沒事。”鄭直趕緊道“九哥咋了?”
“這到底該聽誰的?”鄭偉收拾心情,湊到鄭直跟前指著正門下邊的這一字排開的戲台問。
這時鄭修也走了過來“堡內還好,你瞅瞅堡外,亂糟糟的一鍋粥了。”
鄭直撓撓頭“沒辦法,再遠老太君一會在這就瞅不見了。”雖然這安排是以鄭寬名義搞得,可是具體辦事的還是他,鄭偉等人發現問題自然要找他。
“六叔這銀子花的也太隨意了。”堂兄鄭佰冷不丁插話“有這銀子,幹啥不行!”
鄭修瞅了眼鄭直道“十七看這樣行不,他們也不可能在台上一整日,待唱完一折後,按單雙數,輪流來。”
鄭直點點頭“就按二哥講的,俺去安排。”講完往樓下走去。
“俺們也幫忙。”鄭修自說自話拽著鄭偉的跟了過去,留下了了鄭佰和鄭仟兄弟。
“小人得誌。”鄭佰冷哼一聲,俯視正從門洞裏走出去的鄭直。此刻立刻有一堆人湊了過去,看的好不威風。
“佰哥。”鄭仟提醒一句“大喜的日子,莫要鬧事。”
“本來就是。”鄭佰卻不以為然“這麽大的場麵全都由十七操辦,他不定從中貪墨了多少呢。這銀子留下來給六姐多好。”
“爹娘就算了,佰哥咋也不曉得輕重。”鄭仟冷了臉。他對鄭直等人始終不擺架子,畢竟是堂兄弟,可是鄭佰是他親兄弟“六姐做出這等事,你們咋還能這般欺負人?”
他得知鄭妙寧竟然搶了堂妹的未婚夫,當時都感覺恨不得找地縫鑽進去。沒辦法,這太丟人了。可同樣明白,這事沒人幫著遮掩,根本不可能成。好在最後六叔顧全大局,七妹讓出了這段姻緣。
可不等他咧開嘴笑,又聽到了讓他匪夷所思的事,家裏竟然想要鄭寬給七妹的所有陪嫁,就算不能要全部,也要一半。理由很簡單,六叔沒兒子,他的財產應該長房,三房,五房均分。可長房有錯在先,揭破了鄭妙寧的事;五房已經因為六叔出了兩個舉人,所以三房要一半。他們甚至連未出閣的十三妹的嫁妝都算了進去。天啊,六叔才四十,剛剛成親,焉知六嬸不能誕下子嗣?
“反正六叔又沒兒子。”鄭佰有些不服氣“這些東西,俺們都有份,憑啥都讓五房得了去?六叔若是不偏心?為啥俺就考不了舉人?”
按照大明製度,沒有子嗣,要麽過繼子嗣或者招收贅婿,要麽財產屬於同宗。至於女兒,除了嫁妝外,沒有繼承娘家產業的權力。
鄭仟氣的一甩袖子,轉身就走。人要有骨氣,六叔的東西願意給誰,他都高興。大丈夫功名自馬上得,何故蠅營狗苟?
鄭佰腹誹一句,憤憤不平的再次向牆下看去。卻不曾留意到門樓內,一個老叟揣著袖子怨恨的盯著對方。
鄭直剛剛與各個戲班的班主協調好,就得到消息,知縣薑夔前來為老太君賀壽。趕忙打發朱總旗找鄭寬報信,自個則趕緊帶著朱千戶迎了過去。
“曉得了。”鄭寬不動聲色的拿出一塊碎銀子塞給對方“老何,拿去喝酒。”
“多謝六爺。”老叟接過銀子“六爺,老頭子講一句不得體的,您別往心裏去。”
鄭寬不動聲色道“不會。”
“俺瞅著,十六哥最近私下裏四處掃聽十七哥在京裏的事。”老何低聲道“聽人講昨個還在老太君院子外邊轉悠來著。”
鄭寬點點頭“俺曉得了。”很顯然,鄭佰是打聽到了鄭直的那兩個侍妾。三房的舉動已經不是過分了,而是有恃無恐。憑啥?難道就因為自個沒兒子?
“六爺。”這時,外邊傳來朱總旗的聲音。
老何看向鄭寬,對方微微點頭,他立刻走了出去。不多時朱總旗走了進來,行禮“外邊的人報,薑老爺來了,五哥已經去迎了,命俺告知六爺。”
“俺就來。”鄭寬收拾心情,起身走了出去。老何不能在廉台堡呆著了,太閑了,耳朵那麽長,不好。他差點忘了,何廿子。
朱總旗立刻跟著離開。
老何則一動不動的看著二人的背影。鄭家?哼。他跟著鄭家快二十年了,從鄭家在塞外的時候就跟著,一輩子勤勤懇懇,可他得到了啥?唯一的兒子,沒了。連個屍首都沒有,隻講得了疫病沒了,屍首都不能留。那為啥鄭虤沒有死?
鄭家以為養著他,他就感恩戴德?憑啥?倘若對鄭家啥貢獻都沒有的廿子真的是因為感染瘟疫,鄭家沒有虧心,幹嘛養著自個這麽一個孤老頭子?這不是正好印證了廿子的死大有蹊蹺?別人都講他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會被主家善待。可有誰曉得,他不想要鄭家的供養,他想要兒子,給他傳宗接代,養老送終的兒子。一切都是鄭虤,五房,鄭家的錯。
台上唱的抑揚頓挫,婉轉動人,台下叫好不斷,推杯換盞。
正中棚內,棚內四周擺著六座碩大煤爐,將棚內烘的猶如春日。上好的紅羅炭不要錢似的往爐子裏送。
尉氏外穿披風,內著大紅通袖五彩妝花恭人袍,手拿暖爐,看的入神,一旁同樣盛裝的大伯母也聽的入了迷。倒是另一邊的三伯母有些心不在焉,沒辦法,六姐的事還沒個著落,誰有心思聽“好……”
“怎麽了?”沈氏看身旁的許錦今日總是皺著眉頭,不由奇怪。
“沒事,就是感覺不舒服,燒心。”許錦端起茶要喝。
“那你還喝茶。”沈氏白了對方一眼,扭頭對身旁的女使道“給十嫂拿碗養胃的粥來。”
女使應了一聲走了。
許錦也不攔著,繼續聽了起來。可沒一會,又難受起來。
“去讓管事請醫士。”沈氏當機立斷,直接對守著她的婆子道。
那婆子不敢怠慢,急忙走了出去。
“我沒事,歇歇就好,你這不是讓我難堪?”許錦沒好氣的瞪了眼沈氏,趕忙對看向這裏的尉氏等人露出笑容。
“有沒有事,你講了不算。”沈氏懟了回來。
“六太太。”此刻走過來一個婆子,行禮後問“老太君問娘子身子可有不妥?”
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副都禦使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翰林官視為儲相,天然二品官。真定地處偏方,規矩不全,因此自從沈氏回來後,下人們不曉得從哪裏聽到的,就都稱呼她為太太。又因為鄭寬排行第六,因此稱呼為六太太。卻是沈氏獨有,鄭家正房,三房,五房不可得。不過待鄭虎成親後,白氏也可被稱為太太。
“倒不是我。”沈氏笑道“是十嫂,我已經讓人請醫士了。”起身道“正好,煩勞嬤嬤回姑一聲,我帶著十嫂先去等著。待瞧完醫士後,再回來。”
許錦覺得沈氏小題大做,卻沒有阻止,跟著站了起來。
婆子點頭應了一聲“如此請六太太和十娘子跟奴婢來。”轉身為二人引路,來到了戲台旁邊不遠處的一處小院“六太太和十娘子可以在此歇息,奴婢去瞧瞧醫士來了沒。”
沈氏扶著許錦走進了正堂“你是不是有了?”
“我咋曉得?”許錦臉色一紅,有些慌亂的回了一句。她已經有兩個月天葵沒來了,心中也一直打鼓。雖然那個冤家一再保證,會有結果,可她事到臨頭,反而心慌。不怕是,就怕不是。
“沒想到那道士還是個神箭手。”沈氏撇撇嘴,扶著許錦坐下“啥感覺?”
“你懷一個不就曉得了。”許錦聽對方的話刺耳,毫不留情的懟了一句。
“不講拉到,別高興太早,要是個……”沈氏自感失言,不吭聲了。
“哼哼……”許錦冷哼幾聲。
“兒子,兒子,一定是兒子行了吧?”沈氏搖搖許錦的胳膊。
這時外邊傳來動靜,沈氏把手收回,坐到了一邊。
不多時剛剛的婆子和丫頭帶著一名醫士走了進來。後邊還跟著一群鶯鶯燕燕“六嬸,我們聽人講十嫂不舒服,來瞧瞧。”
“都坐吧。”沈氏又恢複了之前的從容大氣。
鄭直確實不擅長迎來送往的差事,可是三房的人指望不上,長房的幾位兄長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隻能硬著頭皮,迎接一波又一波前來賀喜之人“師兄。”
“俺來遲了。”邊璋走下驢車,拱手道賀。
“不遲不遲,正正好。”鄭直趕緊道“一會俺要和師兄多吃幾杯。”
“如此你可得給俺找地方。”邊璋打趣一句“五虎的酒量俺是曉得的。”
“一言為定。”鄭直也不覺得寒磣,大笑應承下來,招呼剛剛回來的朱千戶為對方引路。
邊璋剛剛走,孫漢卻不曉得從哪裏冒了出來“俺來遲了。”
“你也曉得。”同樣的話,鄭直卻把臉一變“站著,跟俺一起招呼客人。”
“憑啥?”孫漢頓時不高興道“俺就是客人。”
“哦。”鄭直也不糾纏,不理對方了。
孫漢有些尷尬的站到了旁邊,並沒有跟著返回來的劉三離開。鄭直也不理他,繼續忙乎起來。
突然遠處傳來鞭炮聲。鄭直瞅瞅日頭,這還沒到時辰啊?不由惱火。
“去吧,去吧。”孫漢走過來,將鄭直擠開“你去吧,這裏有俺。”
鄭直也不矯情“回頭俺請。”轉身向著城門走去。
回去路上,恰好遇到了迎過來的朱千戶“大郎,咋了?”
“六娘子有喜了。”朱千戶湊過來低聲道。
鄭直想都不想就把手裏的東西塞到朱千戶手裏,準備找過去。卻被朱千戶拉住“五郎,這裏還一堆事呢。”
鄭直反應了一下,點點頭“再放,放,放炮,不夠就去買,全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