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二,傍晚時分,鄭直與邊璋搭乘同一輛馬車來到美味居外。今夜,為槁城新任知縣劉溥舉行的接風宴就在此處舉行。
“歡迎光臨。”二人走下馬車,剛剛走進大堂,鄭直就聽到了似曾相識的話。麵對左右各六位千嬌百媚的小優,聯想到剛剛在門外為他們拉車門的小廝,他不由皺皺眉頭。這個美味居是學的桃花源,還是這就是鍾毅私下搞得勾當?
“今夜俺們這裏有私人聚會,請兩位客人出示請帖。”一名身穿粉色短衫的俊俏小廝恭敬的走了過來,行禮。
鄭直和邊璋各自拿出請帖遞給對方。
“好的。”小廝識文斷字,簡單瞅了一眼,趕忙殷勤道“請鄭解元和邊貢生跟俺來。”
鄭直和邊璋互相謙讓之後,一同跟著小廝走進大堂。此時內裏已經坐了不少人,他甚至在角落幾桌看到了薛漢還有這幾日結識的本縣商賈巨富。沒辦法,這就是皇明的規矩,不管你多有錢,隻要你沒有功名,就隻能坐在角落。鄭直又四下瞅瞅,正中擺著幾張桌子,每張上邊都放著幾個紙牌,寫著各社名號。桌旁也有幾人坐著,卻並不多。更不見石家,張家,劉家,曹家等文脈之家的子弟。不用講,他又來早了。
讓鄭直不滿的是他和邊璋並沒有被安排在一起,而是被區別對待。他被紮眼的安排在了主席主客位,而邊璋則被安排在了桌上寫有‘丘頭社’的餐桌。不過事已至此,二人都沒有吭聲。
目下整張桌旁,就鄭直一人,他不由暗罵發請帖的閻縣丞。鄭直已經汲取了教訓,幾乎是踩著點赴宴,卻不想還是來早了。
“鄭解元。”這時孟鵬走了過來,和鄭直見禮“俺聽人講你家要重修隆興觀?”
“對。”鄭直起身邀請對方入座,原本他打算這幾日與對方聊聊,奈何這位也是今日才到的縣城“祖母感念三清保佑,這才有此宏願。”隆興觀開春就動工了,而籌劃的時候更早,孟鵬此刻來問,也不曉得啥意思。
“家慈也篤信三清,怎奈俺力有不逮。”孟鵬低聲道“不曉得隆興觀還需不需要添香油?俺不求旁的,隻要家慈將來名諱能夠附驥鄭老太君之後就可。”
“孟太君有此宏願,想來隆興觀的諸位羽士也願成人之美的。”鄭直懂了,對方看來是想和鄭家親近。他自然不會拒絕,況且,也從沒想過將隆興觀變成鄭氏家廟。一來,做不到;二來,怕隆興觀毀在他手裏。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隆興觀重修,四位師叔還有他的十來個師弟如今被暫時安置在大林濟村。鄭直怕餓著他們,因此每日三餐,冷暖衣物,碳石,果蔬全都準時供應。沒了生存壓力,十幾個人徹底放飛自我,據朱小旗昨日講,他有個師弟這幾個月下來,長了四十斤。鄭直突然發現他很適合養豬,沒準能發家。
孟鵬大喜“如今麥收在即,俺也不敢輕離,可否過幾日俺把財物送去廉台堡,請鄭解元代為捐納?”
“行。”鄭直對孟鵬如此露骨有些無語,卻並沒有故作清高“能幫孟太君了此心願,在下榮幸之至。”
正聊著,遠處傳來動靜,就看到劉溥一行人走了進來。孟鵬趕緊站了起來,向鄭直拱手之後,返回他的座位。
鄭直瞧了一眼周圍,才發現石經等人不曉得啥時候已經來了,隻是同樣沒有被安排坐在主席,而是在各自社的酒席旁落座。祖母這次一共就囑咐了一條,提醒了一條,結果他全都搞砸了。不但有欠考慮,還偏偏特立獨行。
隻是有些時候,邁出去的腿倘若再收回來,代價更大。鄭直不動聲色的起身隨眾人一同與劉溥等人見禮。
劉溥笑著與眾人拱手,邁著四方步,來到主席首位“諸位賢達請入座。”
鄭直和身旁的楊允互相謙讓一番後,坐了下來。
劉溥的開場白很普通,不外乎‘初來乍到’,‘才疏學淺’,‘仰仗鄉賢’,‘共襄盛舉’。然後敬了眾人一杯酒。
鄭直剛剛放下酒杯落座,此刻楊允湊過來低聲提醒“鄭解元,該你代表鄉賢講幾句了。”
鄭直一愣,他不曉得還有這安排,也沒有人提醒,他沒準備啊。和楊允對視一眼,對方也一愣,顯然沒想到鄭直是這種反應。二人同時明白,出岔子了。
好在鄭直在外邊三年也見過風雨,從容起身“晚學後輩鄭直,見過縣尊,諸位鄉賢。”打了個羅圈揖“學生德薄才疏,然蒙諸位推舉,也就獻醜了。”扭頭招來小廝,讓他取紙筆,然後繼續道“近日讀史,偶有所得。願送於縣尊,待將來牧民百萬之時,與我等再次暢飲。”
眾人神態各異,劉溥本來以為鄭直會講一些場麵話,卻不想對方出人意料。不過牧民百萬那就至少是個南邊的知府,更有甚者就是西北一省的布政使。拱拱手“承蒙鄭解元吉言。”
片刻後,小廝端來筆墨紙硯,鄭直走到書案旁。與此同時,劉溥等人則紛紛起身來到書案圍觀。自從鄭直中舉之後,一直十分低調,在座諸位除了極個別人,鮮有見過他動筆的。甚至有人以此非議,如今得到機會,眾人自然要好好見賞一番鄭解元的成色。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裏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鄭直提筆,一邊背誦一邊寫。
這首詩是當初鍾毅為去年中秋詩會準備的其中一首。因為太過鋒芒畢露,所以鄭直並沒有用。此刻正好拿出來警告在座諸位,別惹俺。
果然,他還未背完詩,已經有人被他的一手沈體字讚歎不已。待全詩寫完,劉溥大喜,接過字帖看了又看“鄭解元果然不愧是俺們直隸的解元,不管是詩還是這一手好字,天下都少有能及。”這才請周圍其他人一同品評。
“慚愧。”鄭直拱拱手,坐回了位置,低聲對楊允道“楊主簿,拜托了。”
楊允苦笑著點點頭“俺剛剛已經讓人去查了。”
他已經聽人講了鄭直來的很早,再聯想到對方得知要負責代表眾人向劉溥表達敬意時的反應,就明白有人在玩小把戲。這是典型的想要讓鄭家丟人現眼,同時引發鄭家和劉溥的矛盾。
鄭直點點頭,不再多言,端起酒杯和一旁的閻縣丞碰杯對飲。
今夜畢竟是接風宴,求得就是一個其樂融融,官紳一體。因此不管是對方就此罷手,還是棋差一招,接風宴之後再未出現啥幺蛾子。
曲終人散之後,鄭直跟著楊允來到了一處小院,早有一個被五花大綁的男人蹲在院中等著了。
“這人名叫喬二,皂班白役。鄭解元的請帖和後邊俺們請解元代為致辭的口信就是他送的。”楊允冷冷的看著對方。
“這兩日你為啥不跑?”鄭直喝的不多,還算清醒,直接詢問。
請帖弄錯時間,雖然讓鄭直丟臉,卻因為帖子已經被收走,而死無對證。所以無論如何,喬二都能有說辭。可是請他代為向劉溥致辭則是閻縣丞和楊允前日請示過劉溥後,臨時決定的。這事可是相當嚴重的,對方卻並沒有在這兩日逃跑,反而光明正大的在城裏轉悠。
“本來已經跑了,可是俺娘想要吃東頭的燒麥,隻好回來買一些。”喬二沮喪道“行了,俺任殺任剮,啥都別問了,俺不會講的。”
“看著他,今夜不準睡。”鄭直也不再多言,邀請楊允向正房走去。
“明日一早,把人放了,然後派人盯著他就行了。”鄭直請楊允坐下。
“估計他會後悔沒立刻死了的。”楊允想了想,扭頭看了眼外邊的喬二。
槁城縣城不大,周長三裏,有東西二門。縣城裏發生點事,想要瞞人,挺難得。喬二講沒講,外邊的人不清楚,可是他們清楚鄭直和對方在一個院子裏待了一夜,然後平安無事的回家了。哪怕幕後黑手明明曉得有詐,也必須主動跳出來除掉喬二。否則以後手下人咋帶?否則留下了喬二這個活證據,幕後之人該如何麵對劉溥?該如何在士林自處?
這事不過是意氣之爭,可是鄭直如此做,就是要用這個喬二的命在槁城立威了。
“抓住人了,一人一半。”鄭直平靜的看著外邊不屑的望著他們的喬二“明日俺就回去了。”
“那一半俺不要了。”楊允想了想“下半年閻縣丞就滿六年了。”
“還好俺和石家的關係還不錯。”鄭直笑道“俺答應給主簿的,絕不會反悔。”石確在吏部文選司,一個九品主簿原地升調八品縣丞並不是難事。對方上次和他因為劉、焦二人的事,關係普普通通。可真有事,石確想要袖手旁觀,槁城鄉黨也會噴死他的。
楊允拱拱手“俺瞅著縣尊對解元也是相當器重。”
“俺怕縣尊要的,俺家給不起。”鄭直自嘲一句。
楊允啞然失笑。
“那個美味居到底啥來頭?”鄭直和楊允談成買賣後,就換了話題,問最關心的事。
“不曉得。”楊允搖搖頭“不過聽人講,他們的東家是個江西人,買賣遍及直隸,山東,南京,江西還有浙江。”
“咱大明有這麽豪奢的商人?”鄭直想了想,對方的布局完全就是沿著運河從南到北依次排開。
“背後自然有人。”楊允如今和鄭直是結盟關係,自然有一講一“可是俺們夠不到。”
鄭直點點頭“俺想著修複廉台渡,正好在蓋些鋪子做買賣,可如今街麵不靖,縣裏能不能在那設個巡捕鋪?”
“俺試試。”楊允沒有推辭,畢竟他就是負責全縣捕盜的“不過鋪兵多不了,也就三四個人。”
“夠了。”鄭直笑笑“俺們軍戶打架是不怕的。”明的軍戶和民戶雖然雜處,卻在田土徭役等方麵涇渭分明。偏偏軍官對民戶沒有執法權,相反,知縣等親民官卻可以對縣內所有的軍戶擁有審判權。他這也是防患於未然,一旦薛漢那邊動手,將來兵民糾紛少不了。
長夜漫漫,兩人就這麽坐著實在無聊,不由慢慢聊起來旁的。
“咱縣裏有美人八位,號稱八美。”兩人誌趣不一,除了談事業,就是談女人。楊允作為深耕槁城六年的主簿自然知之甚詳“四位在城,其一,南四公社趙秀才的孫女;其二,北四公社錢朝奉的娘子;其三,肥城社孫監生的獨女;其四,黎園社李司吏的娘子。四位在鄉,其一,鄭公社孔朝奉的娘子;其二,賈氏社曹進士的侄孫女;其三,丘頭社嚴童生的娘;其四堤裏社華朝奉的兒媳。具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啊。”
鄭直不以為然,真正有底蘊的家族,誰會讓女眷隨意拋頭露麵。若不然這八人之中為何隻有曹進士家的被人看到,還是侄孫女“咋八位全是良家?內裏竟然有五位人婦?甚至兒子都這般大了?”
他這麽問是有原因的,在京衛武學讀書時,他偶爾也偷聽同袍炫耀。可是人家品評的都是青樓楚館的女子,從沒有聽人用良家女子排花榜。俺槁城曆來民風淳樸,那個不當人的敗壞風氣?
“講起來……”楊允躊躇片刻,低聲道“還是拜令叔那本《水滸》所致。如今縣裏的浮浪子,遊俠,出去全都學那書裏西門慶。戴著瓦楞帽兒,插著金玲瓏簪兒,挎著金井玉欄杆圈兒;身穿綠羅褶兒;腳蹬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腿上勒玄色挑絲護膝兒;手裏搖著灑金川扇兒。不好大姑娘,專好小媳婦。”
鄭直無語“這麽講,這八位……”
“有沒有人得手,誰都不曉得,反正就這麽傳開了。”楊允感覺剛剛講的不妥“都是一些無聊之人牽強附會,畢竟《水滸》俺也看,挺好的。”
鄭直哭笑不得,卻憤憤不平道“這書它就不是俺叔寫的,原本就是別人盜用他的名諱詐取錢財,簡直是誤人子弟……”他咬住舌頭了。
鄭直當時不過是想當然的要通過郭瑀,借助《水滸》將鄭寬的名聲推上更高的地位。卻不想這本《水滸》竟然引起了這麽大的副作用。眼瞅著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還會連累鄭寬的名聲,他決定趕緊將鄭寬摘出來。書是好書,奈何看書的人不同。一啄一飲,冷暖自知“這本書俺也瞧了,文筆粗糙,楊主簿再瞅瞅俺叔的《大觀園》。這文風、筆法可有滴點相似之處?這幫欺世盜名的混賬……”他又咬到舌頭了。
“對對對。”楊允趕緊附和“確實,俺也是越瞅著越奇怪。鄭老爺啥人俺們誰不曉得,一向忠孝之人。書上寫的那些,若是不做個七八回,哪能身臨其境?一定是有人見不得鄭老爺好,想要汙他名聲。”
鄭直突然發現楊允這位當主簿可惜了,真應該去做篾片“俺回去後一定寫信給叔父,請他迅速澄清,免得被這汙名所傷。”
“如此大善。”楊允讚歎“鄭解元當機立斷,果然不同凡響。”
二人一唱一和,倒是比之前投緣了很多。不知不覺外邊傳來了雞鳴,天快亮了。
“對了。”鄭直伸了個懶腰,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身子,準備告辭“嚴童生是丘頭社的吧?”
楊允一愣,片刻後趕緊道“對,距離廉台堡也就五裏路。他家很好認,鄭解元回去的時候正好路過。一間大瓦房,兩間土坯房,青黑相間。”
鄭直和楊允對視一眼,同時笑了起來。
“歡迎光臨。”二人走下馬車,剛剛走進大堂,鄭直就聽到了似曾相識的話。麵對左右各六位千嬌百媚的小優,聯想到剛剛在門外為他們拉車門的小廝,他不由皺皺眉頭。這個美味居是學的桃花源,還是這就是鍾毅私下搞得勾當?
“今夜俺們這裏有私人聚會,請兩位客人出示請帖。”一名身穿粉色短衫的俊俏小廝恭敬的走了過來,行禮。
鄭直和邊璋各自拿出請帖遞給對方。
“好的。”小廝識文斷字,簡單瞅了一眼,趕忙殷勤道“請鄭解元和邊貢生跟俺來。”
鄭直和邊璋互相謙讓之後,一同跟著小廝走進大堂。此時內裏已經坐了不少人,他甚至在角落幾桌看到了薛漢還有這幾日結識的本縣商賈巨富。沒辦法,這就是皇明的規矩,不管你多有錢,隻要你沒有功名,就隻能坐在角落。鄭直又四下瞅瞅,正中擺著幾張桌子,每張上邊都放著幾個紙牌,寫著各社名號。桌旁也有幾人坐著,卻並不多。更不見石家,張家,劉家,曹家等文脈之家的子弟。不用講,他又來早了。
讓鄭直不滿的是他和邊璋並沒有被安排在一起,而是被區別對待。他被紮眼的安排在了主席主客位,而邊璋則被安排在了桌上寫有‘丘頭社’的餐桌。不過事已至此,二人都沒有吭聲。
目下整張桌旁,就鄭直一人,他不由暗罵發請帖的閻縣丞。鄭直已經汲取了教訓,幾乎是踩著點赴宴,卻不想還是來早了。
“鄭解元。”這時孟鵬走了過來,和鄭直見禮“俺聽人講你家要重修隆興觀?”
“對。”鄭直起身邀請對方入座,原本他打算這幾日與對方聊聊,奈何這位也是今日才到的縣城“祖母感念三清保佑,這才有此宏願。”隆興觀開春就動工了,而籌劃的時候更早,孟鵬此刻來問,也不曉得啥意思。
“家慈也篤信三清,怎奈俺力有不逮。”孟鵬低聲道“不曉得隆興觀還需不需要添香油?俺不求旁的,隻要家慈將來名諱能夠附驥鄭老太君之後就可。”
“孟太君有此宏願,想來隆興觀的諸位羽士也願成人之美的。”鄭直懂了,對方看來是想和鄭家親近。他自然不會拒絕,況且,也從沒想過將隆興觀變成鄭氏家廟。一來,做不到;二來,怕隆興觀毀在他手裏。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隆興觀重修,四位師叔還有他的十來個師弟如今被暫時安置在大林濟村。鄭直怕餓著他們,因此每日三餐,冷暖衣物,碳石,果蔬全都準時供應。沒了生存壓力,十幾個人徹底放飛自我,據朱小旗昨日講,他有個師弟這幾個月下來,長了四十斤。鄭直突然發現他很適合養豬,沒準能發家。
孟鵬大喜“如今麥收在即,俺也不敢輕離,可否過幾日俺把財物送去廉台堡,請鄭解元代為捐納?”
“行。”鄭直對孟鵬如此露骨有些無語,卻並沒有故作清高“能幫孟太君了此心願,在下榮幸之至。”
正聊著,遠處傳來動靜,就看到劉溥一行人走了進來。孟鵬趕緊站了起來,向鄭直拱手之後,返回他的座位。
鄭直瞧了一眼周圍,才發現石經等人不曉得啥時候已經來了,隻是同樣沒有被安排坐在主席,而是在各自社的酒席旁落座。祖母這次一共就囑咐了一條,提醒了一條,結果他全都搞砸了。不但有欠考慮,還偏偏特立獨行。
隻是有些時候,邁出去的腿倘若再收回來,代價更大。鄭直不動聲色的起身隨眾人一同與劉溥等人見禮。
劉溥笑著與眾人拱手,邁著四方步,來到主席首位“諸位賢達請入座。”
鄭直和身旁的楊允互相謙讓一番後,坐了下來。
劉溥的開場白很普通,不外乎‘初來乍到’,‘才疏學淺’,‘仰仗鄉賢’,‘共襄盛舉’。然後敬了眾人一杯酒。
鄭直剛剛放下酒杯落座,此刻楊允湊過來低聲提醒“鄭解元,該你代表鄉賢講幾句了。”
鄭直一愣,他不曉得還有這安排,也沒有人提醒,他沒準備啊。和楊允對視一眼,對方也一愣,顯然沒想到鄭直是這種反應。二人同時明白,出岔子了。
好在鄭直在外邊三年也見過風雨,從容起身“晚學後輩鄭直,見過縣尊,諸位鄉賢。”打了個羅圈揖“學生德薄才疏,然蒙諸位推舉,也就獻醜了。”扭頭招來小廝,讓他取紙筆,然後繼續道“近日讀史,偶有所得。願送於縣尊,待將來牧民百萬之時,與我等再次暢飲。”
眾人神態各異,劉溥本來以為鄭直會講一些場麵話,卻不想對方出人意料。不過牧民百萬那就至少是個南邊的知府,更有甚者就是西北一省的布政使。拱拱手“承蒙鄭解元吉言。”
片刻後,小廝端來筆墨紙硯,鄭直走到書案旁。與此同時,劉溥等人則紛紛起身來到書案圍觀。自從鄭直中舉之後,一直十分低調,在座諸位除了極個別人,鮮有見過他動筆的。甚至有人以此非議,如今得到機會,眾人自然要好好見賞一番鄭解元的成色。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裏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鄭直提筆,一邊背誦一邊寫。
這首詩是當初鍾毅為去年中秋詩會準備的其中一首。因為太過鋒芒畢露,所以鄭直並沒有用。此刻正好拿出來警告在座諸位,別惹俺。
果然,他還未背完詩,已經有人被他的一手沈體字讚歎不已。待全詩寫完,劉溥大喜,接過字帖看了又看“鄭解元果然不愧是俺們直隸的解元,不管是詩還是這一手好字,天下都少有能及。”這才請周圍其他人一同品評。
“慚愧。”鄭直拱拱手,坐回了位置,低聲對楊允道“楊主簿,拜托了。”
楊允苦笑著點點頭“俺剛剛已經讓人去查了。”
他已經聽人講了鄭直來的很早,再聯想到對方得知要負責代表眾人向劉溥表達敬意時的反應,就明白有人在玩小把戲。這是典型的想要讓鄭家丟人現眼,同時引發鄭家和劉溥的矛盾。
鄭直點點頭,不再多言,端起酒杯和一旁的閻縣丞碰杯對飲。
今夜畢竟是接風宴,求得就是一個其樂融融,官紳一體。因此不管是對方就此罷手,還是棋差一招,接風宴之後再未出現啥幺蛾子。
曲終人散之後,鄭直跟著楊允來到了一處小院,早有一個被五花大綁的男人蹲在院中等著了。
“這人名叫喬二,皂班白役。鄭解元的請帖和後邊俺們請解元代為致辭的口信就是他送的。”楊允冷冷的看著對方。
“這兩日你為啥不跑?”鄭直喝的不多,還算清醒,直接詢問。
請帖弄錯時間,雖然讓鄭直丟臉,卻因為帖子已經被收走,而死無對證。所以無論如何,喬二都能有說辭。可是請他代為向劉溥致辭則是閻縣丞和楊允前日請示過劉溥後,臨時決定的。這事可是相當嚴重的,對方卻並沒有在這兩日逃跑,反而光明正大的在城裏轉悠。
“本來已經跑了,可是俺娘想要吃東頭的燒麥,隻好回來買一些。”喬二沮喪道“行了,俺任殺任剮,啥都別問了,俺不會講的。”
“看著他,今夜不準睡。”鄭直也不再多言,邀請楊允向正房走去。
“明日一早,把人放了,然後派人盯著他就行了。”鄭直請楊允坐下。
“估計他會後悔沒立刻死了的。”楊允想了想,扭頭看了眼外邊的喬二。
槁城縣城不大,周長三裏,有東西二門。縣城裏發生點事,想要瞞人,挺難得。喬二講沒講,外邊的人不清楚,可是他們清楚鄭直和對方在一個院子裏待了一夜,然後平安無事的回家了。哪怕幕後黑手明明曉得有詐,也必須主動跳出來除掉喬二。否則以後手下人咋帶?否則留下了喬二這個活證據,幕後之人該如何麵對劉溥?該如何在士林自處?
這事不過是意氣之爭,可是鄭直如此做,就是要用這個喬二的命在槁城立威了。
“抓住人了,一人一半。”鄭直平靜的看著外邊不屑的望著他們的喬二“明日俺就回去了。”
“那一半俺不要了。”楊允想了想“下半年閻縣丞就滿六年了。”
“還好俺和石家的關係還不錯。”鄭直笑道“俺答應給主簿的,絕不會反悔。”石確在吏部文選司,一個九品主簿原地升調八品縣丞並不是難事。對方上次和他因為劉、焦二人的事,關係普普通通。可真有事,石確想要袖手旁觀,槁城鄉黨也會噴死他的。
楊允拱拱手“俺瞅著縣尊對解元也是相當器重。”
“俺怕縣尊要的,俺家給不起。”鄭直自嘲一句。
楊允啞然失笑。
“那個美味居到底啥來頭?”鄭直和楊允談成買賣後,就換了話題,問最關心的事。
“不曉得。”楊允搖搖頭“不過聽人講,他們的東家是個江西人,買賣遍及直隸,山東,南京,江西還有浙江。”
“咱大明有這麽豪奢的商人?”鄭直想了想,對方的布局完全就是沿著運河從南到北依次排開。
“背後自然有人。”楊允如今和鄭直是結盟關係,自然有一講一“可是俺們夠不到。”
鄭直點點頭“俺想著修複廉台渡,正好在蓋些鋪子做買賣,可如今街麵不靖,縣裏能不能在那設個巡捕鋪?”
“俺試試。”楊允沒有推辭,畢竟他就是負責全縣捕盜的“不過鋪兵多不了,也就三四個人。”
“夠了。”鄭直笑笑“俺們軍戶打架是不怕的。”明的軍戶和民戶雖然雜處,卻在田土徭役等方麵涇渭分明。偏偏軍官對民戶沒有執法權,相反,知縣等親民官卻可以對縣內所有的軍戶擁有審判權。他這也是防患於未然,一旦薛漢那邊動手,將來兵民糾紛少不了。
長夜漫漫,兩人就這麽坐著實在無聊,不由慢慢聊起來旁的。
“咱縣裏有美人八位,號稱八美。”兩人誌趣不一,除了談事業,就是談女人。楊允作為深耕槁城六年的主簿自然知之甚詳“四位在城,其一,南四公社趙秀才的孫女;其二,北四公社錢朝奉的娘子;其三,肥城社孫監生的獨女;其四,黎園社李司吏的娘子。四位在鄉,其一,鄭公社孔朝奉的娘子;其二,賈氏社曹進士的侄孫女;其三,丘頭社嚴童生的娘;其四堤裏社華朝奉的兒媳。具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啊。”
鄭直不以為然,真正有底蘊的家族,誰會讓女眷隨意拋頭露麵。若不然這八人之中為何隻有曹進士家的被人看到,還是侄孫女“咋八位全是良家?內裏竟然有五位人婦?甚至兒子都這般大了?”
他這麽問是有原因的,在京衛武學讀書時,他偶爾也偷聽同袍炫耀。可是人家品評的都是青樓楚館的女子,從沒有聽人用良家女子排花榜。俺槁城曆來民風淳樸,那個不當人的敗壞風氣?
“講起來……”楊允躊躇片刻,低聲道“還是拜令叔那本《水滸》所致。如今縣裏的浮浪子,遊俠,出去全都學那書裏西門慶。戴著瓦楞帽兒,插著金玲瓏簪兒,挎著金井玉欄杆圈兒;身穿綠羅褶兒;腳蹬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腿上勒玄色挑絲護膝兒;手裏搖著灑金川扇兒。不好大姑娘,專好小媳婦。”
鄭直無語“這麽講,這八位……”
“有沒有人得手,誰都不曉得,反正就這麽傳開了。”楊允感覺剛剛講的不妥“都是一些無聊之人牽強附會,畢竟《水滸》俺也看,挺好的。”
鄭直哭笑不得,卻憤憤不平道“這書它就不是俺叔寫的,原本就是別人盜用他的名諱詐取錢財,簡直是誤人子弟……”他咬住舌頭了。
鄭直當時不過是想當然的要通過郭瑀,借助《水滸》將鄭寬的名聲推上更高的地位。卻不想這本《水滸》竟然引起了這麽大的副作用。眼瞅著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還會連累鄭寬的名聲,他決定趕緊將鄭寬摘出來。書是好書,奈何看書的人不同。一啄一飲,冷暖自知“這本書俺也瞧了,文筆粗糙,楊主簿再瞅瞅俺叔的《大觀園》。這文風、筆法可有滴點相似之處?這幫欺世盜名的混賬……”他又咬到舌頭了。
“對對對。”楊允趕緊附和“確實,俺也是越瞅著越奇怪。鄭老爺啥人俺們誰不曉得,一向忠孝之人。書上寫的那些,若是不做個七八回,哪能身臨其境?一定是有人見不得鄭老爺好,想要汙他名聲。”
鄭直突然發現楊允這位當主簿可惜了,真應該去做篾片“俺回去後一定寫信給叔父,請他迅速澄清,免得被這汙名所傷。”
“如此大善。”楊允讚歎“鄭解元當機立斷,果然不同凡響。”
二人一唱一和,倒是比之前投緣了很多。不知不覺外邊傳來了雞鳴,天快亮了。
“對了。”鄭直伸了個懶腰,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身子,準備告辭“嚴童生是丘頭社的吧?”
楊允一愣,片刻後趕緊道“對,距離廉台堡也就五裏路。他家很好認,鄭解元回去的時候正好路過。一間大瓦房,兩間土坯房,青黑相間。”
鄭直和楊允對視一眼,同時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