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趕走了孫漢,李遇陽夫婦就聯袂而來,數月不見,對方風采依舊。講到如今楊家的產業,李娘子頗有些失望“原來年初朝廷就讓光祿寺停了采買,說是兵部的一位新尚書提的。你講講這買大缸關他兵部什麽事?”
“如今不止楊家,整個井陘的窯廠都停了。”李遇陽雖然詫異於李娘子今日的語氣,卻還是向鄭直解釋“難怪楊東主會如此不自愛。”
“這還不算。”李娘子幽怨道“那些得到消息的債主,早就將楊家值錢的東西搬空了。”
“搬空了?”鄭直懂李娘子為何如此了。
“隻剩下了一群沒人要的工匠。”李娘子坐在石墩上揮動團扇輕搖,一副有氣沒地撒的模樣“楊家還欠著工匠的銀子呢。”
麵對李娘子的興師問罪,鄭直默不作聲。反而是李遇陽先受不了了“二位商量著,俺還約了一位朋友,實在不行,這次就算了。”
鄭直忙道“李兄放心,這真定買賣多的是,有俺在,一切無憂。”
李娘子自然聽出這是講給她的,也不理會,依舊自顧自的坐在葡萄架下品茗納涼。待鄭直送走了李遇陽,將她抱起,這才道“達達還想著‘人棄我取’?”
“放心,這筆買賣就算不成了,俺也會補給娘子旁的。”鄭直走到旁邊竹榻坐下“斷不會讓俺的心肝吃虧。”
“弄得奴就認銀子一般。”李娘子白了一眼鄭直,依偎在他懷裏“奴聽人講有人要在城北拿地,咱家要不要也打聽一下?”
“交給俺了。”鄭直沒有給對方講城北的事就是他在推動,不是不相信李娘子,而是防人之心不可無。至於為何告訴謝國表,很簡單,憑借對方的本事,他藏不住。與其引起對方的警惕,倒不如九淺一……不是,九真一假。
“奴想好了。”李娘子湊到鄭直耳邊“買個清倌人送給達達。”
鄭直不明所以的看著俯視他的李娘子。
“奴婢顰顰見過親達達。”李娘子不成體統的誇坐在鄭直身上,卻恢複了那往日的端莊冷漠“望達達不棄。”
鄭直哭笑不得“你也看《大觀園》?”這顰顰乃是書中賈寶玉給林黛玉取的字。
“看啊。”李娘子又湊到鄭直耳邊“日後,奴在外邊就是鄭大車,李家娘子。在達達這裏,就是顰顰。”
“那顰顰瞅瞅,俺這塊玉是真的還是假的?”鄭直感覺有必要重新翻翻《大觀園》了。
第二日,一大早,鄭直才回了真定府城的鄭家。哪怕他再不願意,也需要做做樣子。沒辦法,這些是親族,沾不得,惹不起。好巧不巧,今日鄭富夫婦帶著一家子去做客了,於是他就被請到了三房來瞅熱鬧“打官司?”
“是啊。”鄭安無奈道“俺們在方家的鋪子裏入了一小股,可是他舅沒了,方家不認賬了。”
鄭直立刻道“還有這種事?三伯慎重啊,畢竟是親戚,若是鬧出來,隻怕讓外人看笑話,同時也讓三伯母臉上無光啊。”
鄭家至今尚未分家,按理講每家都要往公賬交銀子。鄭虎和鄭寬也是如此做的,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
大房總算還好,有大伯母在,大伯父雖然不情願,卻還是捏著鼻子每月按時交銀子。至於三房,則借口鄭安隻有一個百戶的軍職,卻要養活一家六口實在艱難,不但從不交銀子,還時不時鬧饑荒,到老太君那裏要救濟。
如今竟然有銀子在外邊入股,難怪這麽多日一直沒有聽到風聲,目下連開口都是鬼鬼祟祟的。鄭直不過挖苦幾句,沒繼續踩幾腳就已經是看在親戚關係上了,哪裏會去幫忙。
鄭安尷尬的恨不得鑽地縫,無言以對。
“十七莫不是要袖手旁觀?”這時三伯母唐氏從穿堂錦屏後走了出來,顯然剛才在偷聽。
鄭直趕緊起身見禮“三伯母冤枉侄兒了,俺是好意啊。那方家是伯母的表親,真的鬧到公堂之上,隻會讓伯母麵上無光。”
唐氏哼哼幾聲,坐下道“麵上無光總好過餓肚子,你們有名有利,就算整日間坐著什麽也不幹,依舊有人送東送西,我們比不得。那點股都是你三伯借衛內同僚的,本來打算賺了錢,也去孝敬老太君,免得被嫌棄。如今竟然出了這種事,也隻好在公堂講個明白了。”
鄭直沉默以對,鬧公堂就鬧公堂,三伯母怕不是以為他多麽看重鄭家的名聲吧?離開了祖母的鄭家,五房和六房互為表裏,其他各房各自安好就行了。別講五百年前是一家,一筆寫不出兩個“鄭”,他這也算是家學淵源,否則當初祖父鄭福為何與平陽嫡枝那邊斷了聯係?
“不過,我們人微言輕,是不成的。”唐氏見鄭直不搭話,索性講明“這事就交給十七你了。總不能看著你三伯老了老了,衣食無著吧?”
“三伯母忒高看俺了。”鄭直無語,他都後悔吃飽了撐的過來瞧熱鬧,趕忙搪塞“俺離家三載,這府裏俺一個都不認識,縣裏上至知縣下到班頭,都換了人,管用的一個都沒有啊。”
“你不認識,可是你認識的人裏總歸有認識的吧?莫以為我不懂,大都憲,大相台,大郡侯,老公祖誰不曉得你鄭解元的大名?”唐氏不甘心道“你六姐都七個月的身子了,為了這事也在四處求人,難道你就不心疼心疼她?”
唐氏不講這個還好,一講,鄭直頓時決定好好折騰折騰三房“那俺試試。”七個月?也就是成親的時候就有了,果然不知廉恥。天下就沒男人了嗎?你偷別人去啊!
“你……?”唐氏本來還想用各種法子逼鄭直就範,卻不想鄭直就這麽從了,以至於不曉得該講啥。
“這就好,這就好。”鄭安趕忙插話,生怕鄭直反悔“俺們中午好好吃一場……”
“三伯聽俺講完。”鄭直趕緊道“按照製度,就算要上狀子,也該出了農忙,八月初才好。俺就先聯絡一下,瞅瞅,若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也算省事了。”
鄭安更加高興,趕忙道,如此就好。
鄭直自然沒有興趣在三房這裏吃午餐,哪怕他再餓,也吃不進去。隨便找了個理由後,出了三房,鄭直又去長房那裏瞅了瞅。大伯一家人依舊沒有回來,問長房下人大伯一家到底去哪了,被告知,隻曉得去純孝坊社,卻不曉得具體誰家。
看來城北征地的事情傳的確實挺快,就連大伯家都想借機賺一把,遑論他人。鄭直看看日頭,隻好放棄打算,出門會合了崇恩慶後,乘車出城。讓他意外的是,崇恩慶選的地方在城西,不過距離府城隻有二裏地,靠近滹沱河上的柏塘閘。
“這麽好的地方,地主為何肯賣?”鄭直估算了一下工程需要的花費,竟然要花費十多萬兩,這還沒有算要孝敬各方的,不由也有些躊躇。隻是這位置實乃絕佳之地,誰都挑不出毛病。
“那家男人死了,隻留下了孤兒寡母,聽人講親族有人想要侵奪產業。”崇恩慶立刻回了一句。他仔細琢磨了鄭直的想法,雖然確實可行,但是這修建花費可就小不了。
“姓啥?”鄭直突然問,不會這麽巧吧?若是方昌家,他隻能忍痛放棄。畢竟鄭直打定主意,之後可是要好好感謝一下對方全家的。
“地主姓龐。”崇恩慶好奇詢問“東家可曉得?”
“不曉得。”鄭直鬆了口氣“派人請邊貢生來府城一趟,就講俺們找到地了,請他掌掌眼。帶俺去龐家瞅瞅。”這塊地就算不修靈塔,留作農莊也不錯,因此他決定先入手再講旁的。
崇恩慶立刻安排,二人再次乘坐馬車,返城之後,來到了城西太仆寺街後巷一處占地廣闊的院子外。鄭直瞅了眼門口懸掛的牌子‘龐家’,又瞅了瞅與院子規格不符的大門,頓時心裏有譜了,這就是個沒有多少實力的地方豪強。
得知崇恩慶來了,管家立刻迎了出來“俺家娘子去洪濟寺禮佛了,崇老爺若是不急,可以去裏邊吃杯茶。”
崇恩慶瞅了眼鄭直,婉拒之後,再次上車。不用詢問鄭直,就直接對馬夫講了地方。
洪濟寺就在太仆寺街的北頭路西,車子跑了沒一會,就停了下來。鄭直從窗口向外瞅了瞅,果然看到有一輛馬車。
龐家雖然有錢,卻沒有權,自然沒有神通廣大到封了洪濟寺,單獨接待龐娘子,於是鄭直跟著崇恩慶直接進了寺內找人。
洪濟寺始建於唐代,原本與寺後的另一間舍利寺為一體,後來因為殿舍頹廢,才分成了兩部分。
二人沒費多少力氣,就找到了在正殿祈福的龐娘子。雖然對方保養得當,不過鄭直依舊能夠看出對方年紀不小了。按照崇恩慶講的,身旁的小不點是龐家的孫兒輩。
“既然崇老爺請來了鄭解元,老身也就不做無趣的事。”得知崇恩慶身旁的青年是本府聞人鄭直鄭解元,龐娘子不敢怠慢。向寺內借了一間禪房,讓婆子帶著幼孫在院裏玩。自個則帶著貼身婢女敞開大門,請二人入內協商“那兩頃田典給崇老爺了。”
“能不能絕賣?”崇恩慶直接問。
如今田土買賣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活賣’或者‘典’;另一種是賣主完全賣掉土地,以後不對買主提出任何要求的‘絕賣’。
因為土地價格波動,倘若用‘典’會有很多後續麻煩,比如從前宋開始出現的‘找價’,甚至如今在江南還出現了‘找贖’。
所謂‘找價’就是原先以較低價格賣地的地主在地價上漲之後,為了彌補損失,向買主索找加價。一產而加五六次者,屢見不鮮。這種情況的產生原因很多,可主要的就是與每隔十年一次大造黃冊同時進行的‘推收’製度。
“這恐怕不行。”龐娘子立刻回拒“亡夫也是從定國公府那裏典過來的。”
鄭直一愣,真定府在國初有很多朝廷賞賜給魏國公府的田土,可是靖難之役後,就全都轉入了定國公府。英宗之前,地價低,賦稅少,田土又有產出,自然土地就成了保值增值的硬通貨。可是自從憲宗朝開始,各種稅費已經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真定算是邊方,地價上漲低於京師及沿海,慢慢的,府內周轉不靈的定國公府開始將真定府境內土地典出“娘子可帶了典契?”
龐娘子扭頭看向婢女,對方趕緊轉過身去,將背著的革緞雙肩包麵朝龐娘子。鄭直有些無語,難道不能直接取下書包?卻立刻懂他想少了,就看到龐娘子從手腕取下一枚鑰匙,打開了書包上的鎖。不多時,對方就找到了契書。
“請解元過目。”龐娘子遞給鄭直。
鄭直不動聲色的伸出手,擦著對方的手背接過典契。剛剛龐娘子果斷回絕的那一刹那,讓他想到了有過幾夕之歡的懷慶府通判黃顯懷的娘子何氏。那個倔強的蠢女人,不管他如何做,對方始終都不肯答應跟著回來。
龐娘子微微一怔,與鄭直對視一眼,立刻有些心慌的錯開。崇恩慶趕緊從鄭直手裏接過典契,仿佛根本沒有看到剛剛的一幕,他就曉得會是這樣。
“如今不止楊家,整個井陘的窯廠都停了。”李遇陽雖然詫異於李娘子今日的語氣,卻還是向鄭直解釋“難怪楊東主會如此不自愛。”
“這還不算。”李娘子幽怨道“那些得到消息的債主,早就將楊家值錢的東西搬空了。”
“搬空了?”鄭直懂李娘子為何如此了。
“隻剩下了一群沒人要的工匠。”李娘子坐在石墩上揮動團扇輕搖,一副有氣沒地撒的模樣“楊家還欠著工匠的銀子呢。”
麵對李娘子的興師問罪,鄭直默不作聲。反而是李遇陽先受不了了“二位商量著,俺還約了一位朋友,實在不行,這次就算了。”
鄭直忙道“李兄放心,這真定買賣多的是,有俺在,一切無憂。”
李娘子自然聽出這是講給她的,也不理會,依舊自顧自的坐在葡萄架下品茗納涼。待鄭直送走了李遇陽,將她抱起,這才道“達達還想著‘人棄我取’?”
“放心,這筆買賣就算不成了,俺也會補給娘子旁的。”鄭直走到旁邊竹榻坐下“斷不會讓俺的心肝吃虧。”
“弄得奴就認銀子一般。”李娘子白了一眼鄭直,依偎在他懷裏“奴聽人講有人要在城北拿地,咱家要不要也打聽一下?”
“交給俺了。”鄭直沒有給對方講城北的事就是他在推動,不是不相信李娘子,而是防人之心不可無。至於為何告訴謝國表,很簡單,憑借對方的本事,他藏不住。與其引起對方的警惕,倒不如九淺一……不是,九真一假。
“奴想好了。”李娘子湊到鄭直耳邊“買個清倌人送給達達。”
鄭直不明所以的看著俯視他的李娘子。
“奴婢顰顰見過親達達。”李娘子不成體統的誇坐在鄭直身上,卻恢複了那往日的端莊冷漠“望達達不棄。”
鄭直哭笑不得“你也看《大觀園》?”這顰顰乃是書中賈寶玉給林黛玉取的字。
“看啊。”李娘子又湊到鄭直耳邊“日後,奴在外邊就是鄭大車,李家娘子。在達達這裏,就是顰顰。”
“那顰顰瞅瞅,俺這塊玉是真的還是假的?”鄭直感覺有必要重新翻翻《大觀園》了。
第二日,一大早,鄭直才回了真定府城的鄭家。哪怕他再不願意,也需要做做樣子。沒辦法,這些是親族,沾不得,惹不起。好巧不巧,今日鄭富夫婦帶著一家子去做客了,於是他就被請到了三房來瞅熱鬧“打官司?”
“是啊。”鄭安無奈道“俺們在方家的鋪子裏入了一小股,可是他舅沒了,方家不認賬了。”
鄭直立刻道“還有這種事?三伯慎重啊,畢竟是親戚,若是鬧出來,隻怕讓外人看笑話,同時也讓三伯母臉上無光啊。”
鄭家至今尚未分家,按理講每家都要往公賬交銀子。鄭虎和鄭寬也是如此做的,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
大房總算還好,有大伯母在,大伯父雖然不情願,卻還是捏著鼻子每月按時交銀子。至於三房,則借口鄭安隻有一個百戶的軍職,卻要養活一家六口實在艱難,不但從不交銀子,還時不時鬧饑荒,到老太君那裏要救濟。
如今竟然有銀子在外邊入股,難怪這麽多日一直沒有聽到風聲,目下連開口都是鬼鬼祟祟的。鄭直不過挖苦幾句,沒繼續踩幾腳就已經是看在親戚關係上了,哪裏會去幫忙。
鄭安尷尬的恨不得鑽地縫,無言以對。
“十七莫不是要袖手旁觀?”這時三伯母唐氏從穿堂錦屏後走了出來,顯然剛才在偷聽。
鄭直趕緊起身見禮“三伯母冤枉侄兒了,俺是好意啊。那方家是伯母的表親,真的鬧到公堂之上,隻會讓伯母麵上無光。”
唐氏哼哼幾聲,坐下道“麵上無光總好過餓肚子,你們有名有利,就算整日間坐著什麽也不幹,依舊有人送東送西,我們比不得。那點股都是你三伯借衛內同僚的,本來打算賺了錢,也去孝敬老太君,免得被嫌棄。如今竟然出了這種事,也隻好在公堂講個明白了。”
鄭直沉默以對,鬧公堂就鬧公堂,三伯母怕不是以為他多麽看重鄭家的名聲吧?離開了祖母的鄭家,五房和六房互為表裏,其他各房各自安好就行了。別講五百年前是一家,一筆寫不出兩個“鄭”,他這也算是家學淵源,否則當初祖父鄭福為何與平陽嫡枝那邊斷了聯係?
“不過,我們人微言輕,是不成的。”唐氏見鄭直不搭話,索性講明“這事就交給十七你了。總不能看著你三伯老了老了,衣食無著吧?”
“三伯母忒高看俺了。”鄭直無語,他都後悔吃飽了撐的過來瞧熱鬧,趕忙搪塞“俺離家三載,這府裏俺一個都不認識,縣裏上至知縣下到班頭,都換了人,管用的一個都沒有啊。”
“你不認識,可是你認識的人裏總歸有認識的吧?莫以為我不懂,大都憲,大相台,大郡侯,老公祖誰不曉得你鄭解元的大名?”唐氏不甘心道“你六姐都七個月的身子了,為了這事也在四處求人,難道你就不心疼心疼她?”
唐氏不講這個還好,一講,鄭直頓時決定好好折騰折騰三房“那俺試試。”七個月?也就是成親的時候就有了,果然不知廉恥。天下就沒男人了嗎?你偷別人去啊!
“你……?”唐氏本來還想用各種法子逼鄭直就範,卻不想鄭直就這麽從了,以至於不曉得該講啥。
“這就好,這就好。”鄭安趕忙插話,生怕鄭直反悔“俺們中午好好吃一場……”
“三伯聽俺講完。”鄭直趕緊道“按照製度,就算要上狀子,也該出了農忙,八月初才好。俺就先聯絡一下,瞅瞅,若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也算省事了。”
鄭安更加高興,趕忙道,如此就好。
鄭直自然沒有興趣在三房這裏吃午餐,哪怕他再餓,也吃不進去。隨便找了個理由後,出了三房,鄭直又去長房那裏瞅了瞅。大伯一家人依舊沒有回來,問長房下人大伯一家到底去哪了,被告知,隻曉得去純孝坊社,卻不曉得具體誰家。
看來城北征地的事情傳的確實挺快,就連大伯家都想借機賺一把,遑論他人。鄭直看看日頭,隻好放棄打算,出門會合了崇恩慶後,乘車出城。讓他意外的是,崇恩慶選的地方在城西,不過距離府城隻有二裏地,靠近滹沱河上的柏塘閘。
“這麽好的地方,地主為何肯賣?”鄭直估算了一下工程需要的花費,竟然要花費十多萬兩,這還沒有算要孝敬各方的,不由也有些躊躇。隻是這位置實乃絕佳之地,誰都挑不出毛病。
“那家男人死了,隻留下了孤兒寡母,聽人講親族有人想要侵奪產業。”崇恩慶立刻回了一句。他仔細琢磨了鄭直的想法,雖然確實可行,但是這修建花費可就小不了。
“姓啥?”鄭直突然問,不會這麽巧吧?若是方昌家,他隻能忍痛放棄。畢竟鄭直打定主意,之後可是要好好感謝一下對方全家的。
“地主姓龐。”崇恩慶好奇詢問“東家可曉得?”
“不曉得。”鄭直鬆了口氣“派人請邊貢生來府城一趟,就講俺們找到地了,請他掌掌眼。帶俺去龐家瞅瞅。”這塊地就算不修靈塔,留作農莊也不錯,因此他決定先入手再講旁的。
崇恩慶立刻安排,二人再次乘坐馬車,返城之後,來到了城西太仆寺街後巷一處占地廣闊的院子外。鄭直瞅了眼門口懸掛的牌子‘龐家’,又瞅了瞅與院子規格不符的大門,頓時心裏有譜了,這就是個沒有多少實力的地方豪強。
得知崇恩慶來了,管家立刻迎了出來“俺家娘子去洪濟寺禮佛了,崇老爺若是不急,可以去裏邊吃杯茶。”
崇恩慶瞅了眼鄭直,婉拒之後,再次上車。不用詢問鄭直,就直接對馬夫講了地方。
洪濟寺就在太仆寺街的北頭路西,車子跑了沒一會,就停了下來。鄭直從窗口向外瞅了瞅,果然看到有一輛馬車。
龐家雖然有錢,卻沒有權,自然沒有神通廣大到封了洪濟寺,單獨接待龐娘子,於是鄭直跟著崇恩慶直接進了寺內找人。
洪濟寺始建於唐代,原本與寺後的另一間舍利寺為一體,後來因為殿舍頹廢,才分成了兩部分。
二人沒費多少力氣,就找到了在正殿祈福的龐娘子。雖然對方保養得當,不過鄭直依舊能夠看出對方年紀不小了。按照崇恩慶講的,身旁的小不點是龐家的孫兒輩。
“既然崇老爺請來了鄭解元,老身也就不做無趣的事。”得知崇恩慶身旁的青年是本府聞人鄭直鄭解元,龐娘子不敢怠慢。向寺內借了一間禪房,讓婆子帶著幼孫在院裏玩。自個則帶著貼身婢女敞開大門,請二人入內協商“那兩頃田典給崇老爺了。”
“能不能絕賣?”崇恩慶直接問。
如今田土買賣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活賣’或者‘典’;另一種是賣主完全賣掉土地,以後不對買主提出任何要求的‘絕賣’。
因為土地價格波動,倘若用‘典’會有很多後續麻煩,比如從前宋開始出現的‘找價’,甚至如今在江南還出現了‘找贖’。
所謂‘找價’就是原先以較低價格賣地的地主在地價上漲之後,為了彌補損失,向買主索找加價。一產而加五六次者,屢見不鮮。這種情況的產生原因很多,可主要的就是與每隔十年一次大造黃冊同時進行的‘推收’製度。
“這恐怕不行。”龐娘子立刻回拒“亡夫也是從定國公府那裏典過來的。”
鄭直一愣,真定府在國初有很多朝廷賞賜給魏國公府的田土,可是靖難之役後,就全都轉入了定國公府。英宗之前,地價低,賦稅少,田土又有產出,自然土地就成了保值增值的硬通貨。可是自從憲宗朝開始,各種稅費已經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真定算是邊方,地價上漲低於京師及沿海,慢慢的,府內周轉不靈的定國公府開始將真定府境內土地典出“娘子可帶了典契?”
龐娘子扭頭看向婢女,對方趕緊轉過身去,將背著的革緞雙肩包麵朝龐娘子。鄭直有些無語,難道不能直接取下書包?卻立刻懂他想少了,就看到龐娘子從手腕取下一枚鑰匙,打開了書包上的鎖。不多時,對方就找到了契書。
“請解元過目。”龐娘子遞給鄭直。
鄭直不動聲色的伸出手,擦著對方的手背接過典契。剛剛龐娘子果斷回絕的那一刹那,讓他想到了有過幾夕之歡的懷慶府通判黃顯懷的娘子何氏。那個倔強的蠢女人,不管他如何做,對方始終都不肯答應跟著回來。
龐娘子微微一怔,與鄭直對視一眼,立刻有些心慌的錯開。崇恩慶趕緊從鄭直手裏接過典契,仿佛根本沒有看到剛剛的一幕,他就曉得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