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要奏。”竇則穎從西北回來,整個人黑瘦了一大圈,但站在群臣中間,顯得更加淩厲可怖了幾分。他一出列,不少人都心上一緊,尤其是丁憂期間納了小妾的、前幾日去喝過花酒的,收受賄賂的,都生怕自己出現在竇則穎的奏章中,畢竟,這是一個連當今太子都敢參的人呐。
“準。”恒昌帝高高在上的坐在龍椅上,頭上戴著九龍冠,看不清他的任何表情。
“臣要參戶部郎中葉懷昭,此次臣與他奉命,籌備糧款用於西北賑災,總共籌備糧食一千石,由臣親自押送,趕赴西北,並且由臣親自發放到地方官員手中,但其中有一成糧食,卻出現了大問題。”
韓景林作為左相,也是此次賑災的最高負責人,此刻聞言,轉身嚴肅的問道:“可是缺斤少兩?”這是糧草貪墨上最常見的問題。
竇則穎搖了搖頭。
“可是以次充好,以陳充新?”這也是常見的伎倆。
“虛報糧價?中飽私囊?”但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量他也不敢啊。
但竇則穎還是搖了搖頭,這下周圍的臣子都奇了,葉懷昭難道還玩出了新的花樣不成。
竇則穎站在兩列朝臣中間。
“葉懷昭葉大人都籌備的賑災糧食,運到定縣,還是足量的一千石,並無虧空,臣也同周大人不定期的抽查,也並未發現以砂石陳麥等物填充。”
群臣微微的交頭接耳,實在不明白竇則穎到底要參什麽。
“但那些糧食中,有約莫一百石,卻是有毒的。”此話一出,整個朝廷鴉雀無聲。
“西北已經幹旱三月有餘,百姓忍饑挨餓多時,早已體虛不堪,食用了那賑災用的稀粥後,腹脹如鼓,麵色潮紅、不知饑渴,郎中說乃是中了毒。幸好臣發現的及時,將那批粟米封存了起來,但當時出現此等症狀的,已經有將近百人。”
三位在朝中議事的皇子,站在隊列,都沉默不語。
“傳葉懷昭。”太監尖利的嗓音傳了下來。
“葉大人,竇則穎大人參你之事,有何辯解。”
葉懷昭掀起官袍後擺,揚起一陣清風,筆直的跪了下去,一張年輕俊朗的臉,在一眾老臣中間,被襯托的愈發俊美。
“臣經手的每一筆糧餉,均是按照戶部慣例、以略低於當地糧價的價格,從官家規定的糧商處購入,一共有三家,每一筆的都是由對方的掌櫃親自審核並畫押。”他將帶來的名冊遞了上去,韓景林接過,發現條陳清晰,每一筆均有詳細的記錄。
“吳大人,你是戶部左侍郎,你且看看?”
吳卓見接過,點了點頭,“葉大人此前已經將此條陳呈上,我已經審核並做了批複。微臣認為,並無不妥。這三家,都是皇商,信譽可靠,人品正直,相信斷不會做出此等殘害人命的事情。”
竇則穎挺直腰背,站在廷中,“哼,那些中毒的災民還躺在縣衙呢,這麽多天,可就隻吃過賑災的稀粥。敢問葉大人,這手續文書都是正常,但每一石糧,你可都親眼看到從庫房取出,在裝入運糧車中?”
此話一出,朝中眾人都住了口,此事葉懷昭隻負責審核糧價、采買糧食、但那麽多糧,就算是負責押運糧食的官吏,也不敢說,親眼看見每一石的來龍去脈。
葉懷昭聲音清越,朗聲說道:“自然不成,但竇大人,你怎麽敢保證,這押運過程中沒有人調換、投毒、倒了定縣的庫房,沒有被人動過手腳?而肯定責任一定在葉某身上?”
竇則穎冷哼一聲,“因為竇某親自押運的糧食,對自己自然很有信心,我竇家忠心耿耿,從不以權謀私,在這朝堂上,我敢以先祖的名義起誓,以證清白,諸位,你們敢嗎?”
水至清則無魚,這是普天之下都知道的道理,作為大周史上,最為聖明的文帝,都讚許過竇則穎的高祖父高風亮節,但也經常被他的不知變通氣的牙癢癢,沒想到,這氣節,完美的遺傳到曾孫身上。
“竇卿,忠心可昭日月,朕明白,眾卿也明白,但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找到疏漏之處,解決定縣百姓中毒之事,查找賑災糧餉中的害群之馬。”
竇則穎行了一個叩拜之禮,“謝陛下洪恩,臣願為定縣受災百姓請命,一定要嚴懲災糧投毒之事。”
“啟稟皇上,雖然臣沒有親眼所見,每一石糧食的來龍去脈,但這是臣進入朝堂以來,第一次做事,自然是分外仔細。”
“此次經微臣之手,一共有一千石的糧食,每一石,所裝的袋子,臣均親自編了號碼,寫在袋子底部,而臣也親自記錄了,每一個編號的袋子,是由哪一家糧商購買的糧食、何人經手、何處上車,不知竇大人,可查驗過,出了問題的那一成糧食,袋子上的編號?”
竇則穎一下子愣在了當場,“這,微臣並不知曉,葉大人,你並未知會過我。”
葉懷昭也帶著一絲冷意說道:“那是自然,上次在平洲烏頭縣,查那豪紳侵占土地一案,剛剛將那文書調了過來,我們差房便走了水,當日張天佑張大人,曾告誡過微臣,凡事都要多做一手準備,如果當日早就將那文書先謄抄一份,便不會如此狼狽。”
他冷眼看著竇則穎:“葉某真慶幸,當日多做了一手準備。”
說完對著上首的恒昌帝說道:“微臣懇請陛下,立馬將那出了問題的災糧運送回京,由公平公正的人審理,查找出問題到底出在何處,還微臣一個公道。”
恒昌帝沉默了片刻,“準。”
“老三,此事,便交由你去查。”
竇則穎不忿,這擺明了,還是要偏袒葉懷昭,偏袒戶部。
“臣提議,再多一人監督。”
“準,便由韓相全程監督協助。”
“準。”恒昌帝高高在上的坐在龍椅上,頭上戴著九龍冠,看不清他的任何表情。
“臣要參戶部郎中葉懷昭,此次臣與他奉命,籌備糧款用於西北賑災,總共籌備糧食一千石,由臣親自押送,趕赴西北,並且由臣親自發放到地方官員手中,但其中有一成糧食,卻出現了大問題。”
韓景林作為左相,也是此次賑災的最高負責人,此刻聞言,轉身嚴肅的問道:“可是缺斤少兩?”這是糧草貪墨上最常見的問題。
竇則穎搖了搖頭。
“可是以次充好,以陳充新?”這也是常見的伎倆。
“虛報糧價?中飽私囊?”但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量他也不敢啊。
但竇則穎還是搖了搖頭,這下周圍的臣子都奇了,葉懷昭難道還玩出了新的花樣不成。
竇則穎站在兩列朝臣中間。
“葉懷昭葉大人都籌備的賑災糧食,運到定縣,還是足量的一千石,並無虧空,臣也同周大人不定期的抽查,也並未發現以砂石陳麥等物填充。”
群臣微微的交頭接耳,實在不明白竇則穎到底要參什麽。
“但那些糧食中,有約莫一百石,卻是有毒的。”此話一出,整個朝廷鴉雀無聲。
“西北已經幹旱三月有餘,百姓忍饑挨餓多時,早已體虛不堪,食用了那賑災用的稀粥後,腹脹如鼓,麵色潮紅、不知饑渴,郎中說乃是中了毒。幸好臣發現的及時,將那批粟米封存了起來,但當時出現此等症狀的,已經有將近百人。”
三位在朝中議事的皇子,站在隊列,都沉默不語。
“傳葉懷昭。”太監尖利的嗓音傳了下來。
“葉大人,竇則穎大人參你之事,有何辯解。”
葉懷昭掀起官袍後擺,揚起一陣清風,筆直的跪了下去,一張年輕俊朗的臉,在一眾老臣中間,被襯托的愈發俊美。
“臣經手的每一筆糧餉,均是按照戶部慣例、以略低於當地糧價的價格,從官家規定的糧商處購入,一共有三家,每一筆的都是由對方的掌櫃親自審核並畫押。”他將帶來的名冊遞了上去,韓景林接過,發現條陳清晰,每一筆均有詳細的記錄。
“吳大人,你是戶部左侍郎,你且看看?”
吳卓見接過,點了點頭,“葉大人此前已經將此條陳呈上,我已經審核並做了批複。微臣認為,並無不妥。這三家,都是皇商,信譽可靠,人品正直,相信斷不會做出此等殘害人命的事情。”
竇則穎挺直腰背,站在廷中,“哼,那些中毒的災民還躺在縣衙呢,這麽多天,可就隻吃過賑災的稀粥。敢問葉大人,這手續文書都是正常,但每一石糧,你可都親眼看到從庫房取出,在裝入運糧車中?”
此話一出,朝中眾人都住了口,此事葉懷昭隻負責審核糧價、采買糧食、但那麽多糧,就算是負責押運糧食的官吏,也不敢說,親眼看見每一石的來龍去脈。
葉懷昭聲音清越,朗聲說道:“自然不成,但竇大人,你怎麽敢保證,這押運過程中沒有人調換、投毒、倒了定縣的庫房,沒有被人動過手腳?而肯定責任一定在葉某身上?”
竇則穎冷哼一聲,“因為竇某親自押運的糧食,對自己自然很有信心,我竇家忠心耿耿,從不以權謀私,在這朝堂上,我敢以先祖的名義起誓,以證清白,諸位,你們敢嗎?”
水至清則無魚,這是普天之下都知道的道理,作為大周史上,最為聖明的文帝,都讚許過竇則穎的高祖父高風亮節,但也經常被他的不知變通氣的牙癢癢,沒想到,這氣節,完美的遺傳到曾孫身上。
“竇卿,忠心可昭日月,朕明白,眾卿也明白,但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找到疏漏之處,解決定縣百姓中毒之事,查找賑災糧餉中的害群之馬。”
竇則穎行了一個叩拜之禮,“謝陛下洪恩,臣願為定縣受災百姓請命,一定要嚴懲災糧投毒之事。”
“啟稟皇上,雖然臣沒有親眼所見,每一石糧食的來龍去脈,但這是臣進入朝堂以來,第一次做事,自然是分外仔細。”
“此次經微臣之手,一共有一千石的糧食,每一石,所裝的袋子,臣均親自編了號碼,寫在袋子底部,而臣也親自記錄了,每一個編號的袋子,是由哪一家糧商購買的糧食、何人經手、何處上車,不知竇大人,可查驗過,出了問題的那一成糧食,袋子上的編號?”
竇則穎一下子愣在了當場,“這,微臣並不知曉,葉大人,你並未知會過我。”
葉懷昭也帶著一絲冷意說道:“那是自然,上次在平洲烏頭縣,查那豪紳侵占土地一案,剛剛將那文書調了過來,我們差房便走了水,當日張天佑張大人,曾告誡過微臣,凡事都要多做一手準備,如果當日早就將那文書先謄抄一份,便不會如此狼狽。”
他冷眼看著竇則穎:“葉某真慶幸,當日多做了一手準備。”
說完對著上首的恒昌帝說道:“微臣懇請陛下,立馬將那出了問題的災糧運送回京,由公平公正的人審理,查找出問題到底出在何處,還微臣一個公道。”
恒昌帝沉默了片刻,“準。”
“老三,此事,便交由你去查。”
竇則穎不忿,這擺明了,還是要偏袒葉懷昭,偏袒戶部。
“臣提議,再多一人監督。”
“準,便由韓相全程監督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