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壺關三老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 作者:寒冰91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當官邸獄中的丙吉為照料劉據之孫而終日忙碌憂心時,長安城外的建章宮宮的正殿中,皇帝劉徹也是終日心煩意亂。劉據叛亂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朝政也早已安定下來,可劉徹的心卻至今難平。劉徹今年今年已經六十七了,他這一生經曆了太多的大風大浪,掌權親政、戰匈奴、伐南越,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征討烏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無論哪一件都是驚心動魄讓人熱血沸騰,然而卻沒有哪一件事比太子劉據造反更能觸動他的內心。劉據是誰?是他的兒子,是他的嫡長子,過去三十多年裏他一直是大漢的太子,是王朝的儲君。身為太子卻要子盜父兵,造父皇的反?難道他是個殘暴的君王?不,他不是。亦或他是個無情的父親?不,他也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那既然如此,劉據為何要造反呢?劉徹想不清楚,也想不明白。
禦案上擺著一堆如小山一般的臣子上上來的詔書,可是劉徹卻怎麽也打不起精神去看。他手支著腦袋,隨手從詔書堆裏抽了一卷,展開來看。詔書上奏者署名是壺關三老令狐茂,了。對令狐茂這個名字,劉徹並無印象,這太正常不過了,壺關三老不過是個很小的縣級官僚,全國大小官僚那麽多,他怎麽可能記得住。不過,三老的職權在於教化百姓,因此這道奏書應該也無非是感歎民生疾苦,勸皇帝減少賦稅休養生息的。近段時間,不少三老都上了類似內容的奏書,這道壺關三老的奏書,想必也不例外。劉徹心裏這樣想著,他把詔書鋪在桌上開始讀起來。
然而劉徹想錯了,讀了第一句後他就發現自己想錯了。他眉頭一皺,打起精神,掃了眼不遠處侍立著的光祿大夫霍光說道:“霍光,你來替朕讀讀這道詔書!”
“是”霍光、答應著上了前。他從劉徹手中接過詔書,展開來,用平和鄭重的語氣一字一頓地讀起來。
“臣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隻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隻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霍光向來穩重沉著舉重若輕,然而念到這裏,額頭上有了汗,嘴唇也不禁發起了顫。他放下奏書,抬頭望向皇帝劉徹問道:“陛下,還念嗎?”
“念,怎麽不念!”劉徹望著他高聲說道。霍光聽了,隻得又念起來。
“如今皇太子劉據本是大漢朝的合法繼承人,本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而那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格外恩寵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麵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麽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霍光念到這裏,又停下了話,他抬頭望向皇帝,剛想開口,隻聽劉徹頭也不抬冷冷地說道:“念!”霍光隻得硬著頭皮再度念起來。
“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征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臣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於建章宮外。”詔書念完,霍光額頭上背上已滿是汗,後背也已被冷汗浸透,他拜伏在地,叩頭不起,仿佛是做了什麽天大的錯事一樣,在等待著皇帝治罪。
“陛下,這個令狐茂其心可誅啊,居然敢說太子無罪,做錯的是您,簡直是膽大包天啊!陛下當派人把他抓起來,夷其三族,以儆效尤!”一旁的黃門令蘇文說道。
劉徹並未回應蘇文的話。他閉著眼睛,久久不語,似在沉思,也似在休息。他沒開口,霍光便一直在地上跪著,不敢起身。
過了好半天,劉徹睜開眼長歎了口氣說道:“算了,這個令狐茂也算是一片好心並無惡意,他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就這樣吧,既不賞也不罰!霍光,你起來吧,朕累了,想休息了!”說罷,他扶著禦案勉強站起了身,在侍女太監們的攙扶下,搖搖晃晃地朝寢殿走去。
霍光起了身,望著劉徹離去的背影,久久未動。他服侍皇帝二十多年,劉徹在他心中的印象一直是高大偉岸驕傲威嚴的,這是第一次他覺得他也隻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而已。
禦案上擺著一堆如小山一般的臣子上上來的詔書,可是劉徹卻怎麽也打不起精神去看。他手支著腦袋,隨手從詔書堆裏抽了一卷,展開來看。詔書上奏者署名是壺關三老令狐茂,了。對令狐茂這個名字,劉徹並無印象,這太正常不過了,壺關三老不過是個很小的縣級官僚,全國大小官僚那麽多,他怎麽可能記得住。不過,三老的職權在於教化百姓,因此這道奏書應該也無非是感歎民生疾苦,勸皇帝減少賦稅休養生息的。近段時間,不少三老都上了類似內容的奏書,這道壺關三老的奏書,想必也不例外。劉徹心裏這樣想著,他把詔書鋪在桌上開始讀起來。
然而劉徹想錯了,讀了第一句後他就發現自己想錯了。他眉頭一皺,打起精神,掃了眼不遠處侍立著的光祿大夫霍光說道:“霍光,你來替朕讀讀這道詔書!”
“是”霍光、答應著上了前。他從劉徹手中接過詔書,展開來,用平和鄭重的語氣一字一頓地讀起來。
“臣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隻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隻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霍光向來穩重沉著舉重若輕,然而念到這裏,額頭上有了汗,嘴唇也不禁發起了顫。他放下奏書,抬頭望向皇帝劉徹問道:“陛下,還念嗎?”
“念,怎麽不念!”劉徹望著他高聲說道。霍光聽了,隻得又念起來。
“如今皇太子劉據本是大漢朝的合法繼承人,本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而那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格外恩寵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麵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麽險惡的用心。《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霍光念到這裏,又停下了話,他抬頭望向皇帝,剛想開口,隻聽劉徹頭也不抬冷冷地說道:“念!”霍光隻得硬著頭皮再度念起來。
“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征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臣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於建章宮外。”詔書念完,霍光額頭上背上已滿是汗,後背也已被冷汗浸透,他拜伏在地,叩頭不起,仿佛是做了什麽天大的錯事一樣,在等待著皇帝治罪。
“陛下,這個令狐茂其心可誅啊,居然敢說太子無罪,做錯的是您,簡直是膽大包天啊!陛下當派人把他抓起來,夷其三族,以儆效尤!”一旁的黃門令蘇文說道。
劉徹並未回應蘇文的話。他閉著眼睛,久久不語,似在沉思,也似在休息。他沒開口,霍光便一直在地上跪著,不敢起身。
過了好半天,劉徹睜開眼長歎了口氣說道:“算了,這個令狐茂也算是一片好心並無惡意,他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就這樣吧,既不賞也不罰!霍光,你起來吧,朕累了,想休息了!”說罷,他扶著禦案勉強站起了身,在侍女太監們的攙扶下,搖搖晃晃地朝寢殿走去。
霍光起了身,望著劉徹離去的背影,久久未動。他服侍皇帝二十多年,劉徹在他心中的印象一直是高大偉岸驕傲威嚴的,這是第一次他覺得他也隻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