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誰為周公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 作者:寒冰91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天的行刺風波就這樣過去了,劉徹雖然憑借金日磾的忠心護主躲過一劫,然而依舊是心有餘悸,久久難以忘卻。他此前安閑恬靜的生活也因為此事件的影響而一去不複返。他的身體一下子差了好多,他幾乎沒法再起床,隻能終日臥在榻上,出門上朝必須要宦官和侍衛們抬著才行。之前他覺得死亡應該還不會那麽快降臨,而行刺事件發生後,劉徹開始覺得死亡在慢慢向他靠近,距離已經不遠了。
死亡這是每個人都要走向的結局,劉徹經過巫蠱之禍和李廣利大軍全軍覆沒的事情的洗禮後已經能夠從容接受死亡了。不過在此之前,他還得解決一件事情——確定帝國的繼承人。
這一天,天氣正好,久臥床榻的劉徹心情格外地好,他的身體雖然病得很重,但還是命幾名宦官將他抬到未央宮的花園裏。
花園裏有一座涼亭,亭中已擺上了桌椅,劉徹便在涼亭的椅子上坐下。他坐著看了會兒花,不久便有太監來報:“陛下,霍光、金日磾到了!”
“嗯,東西呢?”劉徹道。
“在這兒!”一名太監端著一個木漆盤上來了,裏麵放著的竟不是什麽水果點心之類的東西,而是一卷卷著的畫。
劉徹拿著畫凝視了一番,又放回桌上。這時,兩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走了進來,正是霍光和金日磾。
“臣霍光、金日磾參見陛下!”兩人齊聲說道。劉徹聽後對周圍的侍從、太監們點了點頭,周圍人便都退下了。涼亭中便隻剩劉徹和霍光金日磾三人。
“今日叫你們來,一是今天天氣正好,想讓你們陪朕賞賞這園中的風景,順便敘敘舊;這二來嘛,朕近日讓畫工畫了幅畫,想讓你們來看畫!”劉徹說著,目光轉向桌上的畫,說道:“你們過來坐吧,這桌上有幅畫,你們拿去看看!”
“是!”兩人都上前取走桌上的那幅畫,拿在手上,卻不敢坐下。
“你們不坐就算了,朕知道你們倆都是謹言慎行之人,從不敢造次,你們願意站著就站著吧!把畫都打開瞧瞧吧!”劉徹命令道。
“是!”兩人答應著,一起把畫打開。畫中畫的是一個中年人背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站在高台上,而台階下又多位身穿官服的人跪倒在地。奇怪地是這些人身上穿的官服,並不是漢代的,而是春秋戰國之前的官員服飾。
“怎麽樣?這畫如何?”劉徹淡淡問道。
“這畫畫的十分傳神,裏麵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不愧是宮廷畫師所畫!”霍光答道。
“哦,那這畫,畫的是哪位曆史人物你可知道?”劉徹又問。
“呃,微臣才疏學淺鬥膽猜測,此畫應該畫的是周公負成王接見諸侯們朝見的畫麵。畫中的小孩應該是周成王,中年人應該是周公旦!”霍光答道。
“嗯!”劉徹抿著嘴點了點頭,他望向一旁站著的金日磾問道:“金日磾,你可知這周公負成王的故事?”
“臣知道!”金日磾答道:“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隻過了兩年就得重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是為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剛建立的周王朝也不大穩固。於是便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周公輔政一共七年時間。他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內憂,征外患,為之後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沒有周公就沒有後來的成康盛世,就沒有大周朝八百年的天下!”
“嗯,不錯啊!”劉徹嘴角揚起一抹微笑說道:“你們既然知道周公負成王輔政的典故,那朕讓你們看畫的深意,你們應該也能略略猜出一二吧?朕老了,行將就木,所剩日子不多了……”
劉徹話說到這裏,霍光立即打斷道:“陛下身體尚且硬朗,說這話太早了!”
劉徹聽了一擺手,說道:“霍光,你對朕好意,朕心中知曉。不過這生死之事,誰都逃不過,朕也是人自不例外!”劉徹長歎了口氣接著說:“朕死無所謂,不過大漢還需要繼承人,關於皇位繼承人的事,朕考慮了很久,決定立最小的小孩劉弗陵為儲君。不過弗陵年紀尚小,所以需要有忠心且能幹的大臣在旁輔佐。朕近些日子來對朝中諸大臣一一推敲思量,想找一位周公一般的輔政大臣,想來想去,最合適的人莫過於你們二位了。我想在你們二人中選一位為輔政大臣,你們二位意下如何?”
“感謝陛下賞識,論對國家之對陛下忠誠,臣不如金日磾,請讓金日磾做輔政大臣!”霍光跪下說道。
霍光話剛落音,劉徹還沒表態,一旁的金日磾便也跪下說道:“霍大夫的話不妥,臣本一匈奴人,若讓臣做輔政大臣,豈不讓天下四鄰恥笑大漢朝無人才,所以臣請陛下讓霍大夫做輔政大臣!”
金日磾的話雖不長,卻一針見血。金日磾雖各方麵都出眾,對皇帝劉徹也是忠心耿耿,前不久還因保護劉徹被馬何羅刺傷,劉徹對他的品性和忠心是再放心不過。但他畢竟是匈奴人。讓一個匈奴人效仿周公輔佐劉弗陵,的確是有損大漢朝的顏麵。
“唉,日磾說的有理啊!既是這樣,那就由霍光做輔政大臣,金日磾你就做霍光的助手將來一同輔佐劉弗陵吧!”劉徹說道。
“是,謝陛下隆恩!”霍光和金日磾答應著,一起向劉徹磕頭謝恩。
“你們去吧,朕還想再在這兒待一會兒!”劉徹說完,霍光和金日磾便退下了。
劉徹一人獨自待在亭中,望著深秋花園裏的搖曳著枯葉的樹,不禁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那時他剛剛登基,經常和侍衛韓鄢一起偷偷溜出宮去,兩人騎馬在長安城的郊外馳騁,那馬上的英姿,劉徹至今還記得。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時日無多,就像這地上的落葉一樣,不久就將化為一抔之土。人死即無覺,不管他生前是誰,是帝王將相還平頭百姓,死了就化為烏有無知無覺了,世間的繁華再與他無關。想到這裏,劉徹不禁心生悲涼,這時,不知怎地,花園裏起了一陣涼風。風從西邊吹來,吹落了一地的枯葉,劉徹的身體竟也隨著這陣西風地吹拂倒在了落葉裏。
所幸,在遠處侍立的太監宮女們很快趕來他們把皇帝劉徹抬到了寢殿,又傳來了太醫。經過太醫一連數日的精心治療,劉徹終於是緩緩睜眼蘇醒了。
死亡這是每個人都要走向的結局,劉徹經過巫蠱之禍和李廣利大軍全軍覆沒的事情的洗禮後已經能夠從容接受死亡了。不過在此之前,他還得解決一件事情——確定帝國的繼承人。
這一天,天氣正好,久臥床榻的劉徹心情格外地好,他的身體雖然病得很重,但還是命幾名宦官將他抬到未央宮的花園裏。
花園裏有一座涼亭,亭中已擺上了桌椅,劉徹便在涼亭的椅子上坐下。他坐著看了會兒花,不久便有太監來報:“陛下,霍光、金日磾到了!”
“嗯,東西呢?”劉徹道。
“在這兒!”一名太監端著一個木漆盤上來了,裏麵放著的竟不是什麽水果點心之類的東西,而是一卷卷著的畫。
劉徹拿著畫凝視了一番,又放回桌上。這時,兩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走了進來,正是霍光和金日磾。
“臣霍光、金日磾參見陛下!”兩人齊聲說道。劉徹聽後對周圍的侍從、太監們點了點頭,周圍人便都退下了。涼亭中便隻剩劉徹和霍光金日磾三人。
“今日叫你們來,一是今天天氣正好,想讓你們陪朕賞賞這園中的風景,順便敘敘舊;這二來嘛,朕近日讓畫工畫了幅畫,想讓你們來看畫!”劉徹說著,目光轉向桌上的畫,說道:“你們過來坐吧,這桌上有幅畫,你們拿去看看!”
“是!”兩人都上前取走桌上的那幅畫,拿在手上,卻不敢坐下。
“你們不坐就算了,朕知道你們倆都是謹言慎行之人,從不敢造次,你們願意站著就站著吧!把畫都打開瞧瞧吧!”劉徹命令道。
“是!”兩人答應著,一起把畫打開。畫中畫的是一個中年人背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站在高台上,而台階下又多位身穿官服的人跪倒在地。奇怪地是這些人身上穿的官服,並不是漢代的,而是春秋戰國之前的官員服飾。
“怎麽樣?這畫如何?”劉徹淡淡問道。
“這畫畫的十分傳神,裏麵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不愧是宮廷畫師所畫!”霍光答道。
“哦,那這畫,畫的是哪位曆史人物你可知道?”劉徹又問。
“呃,微臣才疏學淺鬥膽猜測,此畫應該畫的是周公負成王接見諸侯們朝見的畫麵。畫中的小孩應該是周成王,中年人應該是周公旦!”霍光答道。
“嗯!”劉徹抿著嘴點了點頭,他望向一旁站著的金日磾問道:“金日磾,你可知這周公負成王的故事?”
“臣知道!”金日磾答道:“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隻過了兩年就得重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是為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剛建立的周王朝也不大穩固。於是便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周公輔政一共七年時間。他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內憂,征外患,為之後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沒有周公就沒有後來的成康盛世,就沒有大周朝八百年的天下!”
“嗯,不錯啊!”劉徹嘴角揚起一抹微笑說道:“你們既然知道周公負成王輔政的典故,那朕讓你們看畫的深意,你們應該也能略略猜出一二吧?朕老了,行將就木,所剩日子不多了……”
劉徹話說到這裏,霍光立即打斷道:“陛下身體尚且硬朗,說這話太早了!”
劉徹聽了一擺手,說道:“霍光,你對朕好意,朕心中知曉。不過這生死之事,誰都逃不過,朕也是人自不例外!”劉徹長歎了口氣接著說:“朕死無所謂,不過大漢還需要繼承人,關於皇位繼承人的事,朕考慮了很久,決定立最小的小孩劉弗陵為儲君。不過弗陵年紀尚小,所以需要有忠心且能幹的大臣在旁輔佐。朕近些日子來對朝中諸大臣一一推敲思量,想找一位周公一般的輔政大臣,想來想去,最合適的人莫過於你們二位了。我想在你們二人中選一位為輔政大臣,你們二位意下如何?”
“感謝陛下賞識,論對國家之對陛下忠誠,臣不如金日磾,請讓金日磾做輔政大臣!”霍光跪下說道。
霍光話剛落音,劉徹還沒表態,一旁的金日磾便也跪下說道:“霍大夫的話不妥,臣本一匈奴人,若讓臣做輔政大臣,豈不讓天下四鄰恥笑大漢朝無人才,所以臣請陛下讓霍大夫做輔政大臣!”
金日磾的話雖不長,卻一針見血。金日磾雖各方麵都出眾,對皇帝劉徹也是忠心耿耿,前不久還因保護劉徹被馬何羅刺傷,劉徹對他的品性和忠心是再放心不過。但他畢竟是匈奴人。讓一個匈奴人效仿周公輔佐劉弗陵,的確是有損大漢朝的顏麵。
“唉,日磾說的有理啊!既是這樣,那就由霍光做輔政大臣,金日磾你就做霍光的助手將來一同輔佐劉弗陵吧!”劉徹說道。
“是,謝陛下隆恩!”霍光和金日磾答應著,一起向劉徹磕頭謝恩。
“你們去吧,朕還想再在這兒待一會兒!”劉徹說完,霍光和金日磾便退下了。
劉徹一人獨自待在亭中,望著深秋花園裏的搖曳著枯葉的樹,不禁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那時他剛剛登基,經常和侍衛韓鄢一起偷偷溜出宮去,兩人騎馬在長安城的郊外馳騁,那馬上的英姿,劉徹至今還記得。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時日無多,就像這地上的落葉一樣,不久就將化為一抔之土。人死即無覺,不管他生前是誰,是帝王將相還平頭百姓,死了就化為烏有無知無覺了,世間的繁華再與他無關。想到這裏,劉徹不禁心生悲涼,這時,不知怎地,花園裏起了一陣涼風。風從西邊吹來,吹落了一地的枯葉,劉徹的身體竟也隨著這陣西風地吹拂倒在了落葉裏。
所幸,在遠處侍立的太監宮女們很快趕來他們把皇帝劉徹抬到了寢殿,又傳來了太醫。經過太醫一連數日的精心治療,劉徹終於是緩緩睜眼蘇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