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陳年舊事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 作者:寒冰91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是指衛太子造反一案嗎?”王奉光問。
“嗯。我在長安的這幾年,聽了不少人說起衛太子的事,有人說他是叛臣,子盜父兵,陰謀篡位,活該全家不得好死。又有人說,他是個勤政愛民的好人,造反是被逼的。不知,您怎麽看?”劉病已說。
聽了劉病已的問題,王奉光臉上的表情變得嚴肅,目光也變得深邃,仿佛是一眼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十多年前的往事一般。
“巫蠱一案爆發時,我就在長安,那場事變我記憶猶新,因為我也參與了那場事變。”王奉光道。
“大哥,您也參加了那場事變?”劉病已不敢相信地問道。
“不錯,當時我因為犯了罪,被關在了監獄裏,衛太子當時為了征募士兵,所以便放出了監獄裏囚犯,給囚犯們分發武器,讓他們加入太子一方作戰……”
“所以,所以您也加入了太子的軍隊!”劉病已禁不住打斷道。
“嗯!太子寬厚愛民,我早有耳聞,所以他的人說明緣由後,我便加入了他的麾下。”王奉光點頭答應。
“那後來呢?”劉病已追問。
“後來,我們先是跟著去了北軍,北軍時任使者護軍任安將軍,曾是太子的舅舅衛青的舍人,得到過衛青的提攜。太子希望任安能念在昔日衛青的恩情,發兵援助自己,不料,任安將軍不為所動,他收下了太子調兵的符節,卻緊閉營門,拒不發兵。太子無奈,隻得領著我們這些囚徒兵返回太子宮,可就在路上遇上了丞相劉屈氂的部隊,雙方一番交戰,我們敗了,敗地一塌糊塗!”王奉光說道。
“那任安為什麽不發兵呢?”劉病已不解地問。
“因為太子的手中的兵符已經沒用了!”王奉光道。
“沒用了?”劉病已疑惑不解。
“嗯,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先帝當時已經預料到,太子有可能拿著虎符去長安城周邊的軍隊調兵,所以已經給南北軍都去過詔書了!所以即使太子親自拿著虎符去,也調不到一兵一卒!”王奉光解釋道。
“可是,那任安是衛青的提攜上來的,太子是衛青的侄兒,任安看在這一層關係上,為什麽不幫太子?”劉病已說出心中的疑惑。
“幫,怎麽幫?但凡打過仗的人都能看得出這場對決太子必敗,幫太子就是在找死。要我是任安,我也不幫!”王奉光說道。他語氣高昂,說地是義憤填膺,而這更加增加了劉病已刨根問底的決心。
“可您剛才還說太子寬厚愛民?怎麽這場對決他就必敗了?”劉病已問。
“戰爭勝利與否跟一個人是否仁慈無關,相反一個人如果過於仁慈,他一定打不好仗,就像春秋戰國時宋襄公一樣!”王奉光說道。
王奉光這番話擲地有聲,讓劉病已無話可說。是啊,戰爭的勝利與否,的確與指揮者是否仁慈無關。否則,那以仁君著稱於世的宋襄公,又為何會在泓水之戰中,敗於不講仁義的楚成王之手呢!
不過這樣一來,劉病已心中的困惑就更甚了。既然王奉光已經看出和漢武帝的對決,劉據必敗,那他為何還要加入衛太子劉據一方,為他作戰呢?
劉病已皺著眉沒有問出口,可王奉光卻已猜到他想問什麽。
“你想問我既料到衛太子必敗,為何還要加入他的軍隊,對不對?”王奉光仰頭大笑著說道:“因為我恨先帝,恨那個暴君!”
王奉光的話讓劉病已心頭一震,要知道這是在大漢的國都長安啊,居然有人敢說雄才偉略的漢武大帝是暴君,這人要麽是吃錯藥了?要不就是開玩笑。
可是再看看王奉光的表情,燭光下的他一臉嚴肅,咬牙切齒,又不像是在開玩笑或是神經錯亂了,而更像是有什麽深仇大恨似的。
劉病已望著王奉光一臉困惑。王奉光站起來,不等劉病已來問,便主動說道:“當年的李陵將軍你可知道?”
“哦,小弟略有耳聞,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劉病已答道。
“不錯,李將軍是李廣將軍的孫子,也是衛青霍去病之後大漢最強的將軍。”王奉光邊在屋子裏踱著步邊說。
“天漢二年,李陵將軍奉先帝之命領五千步騎兵出居延關,配合已經出發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共擊匈奴,而我恰巧就在李將軍的軍中擔任軍侯。不料大軍到了浚稽山後遭遇到單於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在李陵將軍的指揮下,我們以五千人打敗了匈奴單於的三萬主力,以少勝多,大顯漢軍之威。然而,禍患也由此埋下。
由於我軍過於驍勇單於以為我軍乃漢軍主力。於是他召集左右賢王部共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我軍。五千人被八萬匈奴軍圍攻,實力之懸殊可見一斑,然而在李陵將軍的指揮下,我們苦戰數日,與匈奴人大小戰百餘回合,又斬殺了敵軍上萬人。不過這也到了強弩之末了。不久,我們箭矢用盡,李陵將軍把我們遣散了回來,自己投降了匈奴。”王奉光說到末了,語氣忽然變得低沉,哀傷之情溢於言表。
“那後來呢?”劉病已又問。
“後來,哼,那個暴君劉徹竟然要將李將軍一家全部斬首,我聽聞消息後到京兆府擊鼓為李將軍鳴冤,卻京兆府的人被趕了出來,後來我再度去擊鼓,就被官府以尋釁滋事之罪被關進了大牢,一直到巫蠱案發之時!”王奉光氣憤地說。
“你恨先帝,所以就加入了太子的軍隊?”劉病已問。
“是,我雖然認定了太子不是劉徹的對手,但心中還存著一絲僥幸,想著,萬一太子要是贏了,我不就幫李將軍報了大仇。可惜啊,太子還是輸了。我苟且留得一命,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殺,我逃去邊塞,在那結識一幫江湖遊俠,跟他們學了些劍術。幾年我學有所成,打算回來再圖謀行刺暴君給李將軍一家報仇,可那時劉徹已然死了,新皇帝登基。這段仇便也算了!”王奉光說完,又坐回了桌邊。
“原來如此,王大哥,您的經曆真可謂是跌宕起伏啊!”劉病已讚道。
“哎,這都是陳芝麻爛穀子往事了,若不是病已兄弟你提起,我都要忘了!”王奉光說到這裏,忽然想起麵前的酒和燒雞,立馬轉回話題說道:“光顧著跟你扯這些往事,正事到忘了。來喝酒,再不喝酒這酒就要涼了,這燒雞也不香了!”
“嗯。我在長安的這幾年,聽了不少人說起衛太子的事,有人說他是叛臣,子盜父兵,陰謀篡位,活該全家不得好死。又有人說,他是個勤政愛民的好人,造反是被逼的。不知,您怎麽看?”劉病已說。
聽了劉病已的問題,王奉光臉上的表情變得嚴肅,目光也變得深邃,仿佛是一眼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十多年前的往事一般。
“巫蠱一案爆發時,我就在長安,那場事變我記憶猶新,因為我也參與了那場事變。”王奉光道。
“大哥,您也參加了那場事變?”劉病已不敢相信地問道。
“不錯,當時我因為犯了罪,被關在了監獄裏,衛太子當時為了征募士兵,所以便放出了監獄裏囚犯,給囚犯們分發武器,讓他們加入太子一方作戰……”
“所以,所以您也加入了太子的軍隊!”劉病已禁不住打斷道。
“嗯!太子寬厚愛民,我早有耳聞,所以他的人說明緣由後,我便加入了他的麾下。”王奉光點頭答應。
“那後來呢?”劉病已追問。
“後來,我們先是跟著去了北軍,北軍時任使者護軍任安將軍,曾是太子的舅舅衛青的舍人,得到過衛青的提攜。太子希望任安能念在昔日衛青的恩情,發兵援助自己,不料,任安將軍不為所動,他收下了太子調兵的符節,卻緊閉營門,拒不發兵。太子無奈,隻得領著我們這些囚徒兵返回太子宮,可就在路上遇上了丞相劉屈氂的部隊,雙方一番交戰,我們敗了,敗地一塌糊塗!”王奉光說道。
“那任安為什麽不發兵呢?”劉病已不解地問。
“因為太子的手中的兵符已經沒用了!”王奉光道。
“沒用了?”劉病已疑惑不解。
“嗯,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先帝當時已經預料到,太子有可能拿著虎符去長安城周邊的軍隊調兵,所以已經給南北軍都去過詔書了!所以即使太子親自拿著虎符去,也調不到一兵一卒!”王奉光解釋道。
“可是,那任安是衛青的提攜上來的,太子是衛青的侄兒,任安看在這一層關係上,為什麽不幫太子?”劉病已說出心中的疑惑。
“幫,怎麽幫?但凡打過仗的人都能看得出這場對決太子必敗,幫太子就是在找死。要我是任安,我也不幫!”王奉光說道。他語氣高昂,說地是義憤填膺,而這更加增加了劉病已刨根問底的決心。
“可您剛才還說太子寬厚愛民?怎麽這場對決他就必敗了?”劉病已問。
“戰爭勝利與否跟一個人是否仁慈無關,相反一個人如果過於仁慈,他一定打不好仗,就像春秋戰國時宋襄公一樣!”王奉光說道。
王奉光這番話擲地有聲,讓劉病已無話可說。是啊,戰爭的勝利與否,的確與指揮者是否仁慈無關。否則,那以仁君著稱於世的宋襄公,又為何會在泓水之戰中,敗於不講仁義的楚成王之手呢!
不過這樣一來,劉病已心中的困惑就更甚了。既然王奉光已經看出和漢武帝的對決,劉據必敗,那他為何還要加入衛太子劉據一方,為他作戰呢?
劉病已皺著眉沒有問出口,可王奉光卻已猜到他想問什麽。
“你想問我既料到衛太子必敗,為何還要加入他的軍隊,對不對?”王奉光仰頭大笑著說道:“因為我恨先帝,恨那個暴君!”
王奉光的話讓劉病已心頭一震,要知道這是在大漢的國都長安啊,居然有人敢說雄才偉略的漢武大帝是暴君,這人要麽是吃錯藥了?要不就是開玩笑。
可是再看看王奉光的表情,燭光下的他一臉嚴肅,咬牙切齒,又不像是在開玩笑或是神經錯亂了,而更像是有什麽深仇大恨似的。
劉病已望著王奉光一臉困惑。王奉光站起來,不等劉病已來問,便主動說道:“當年的李陵將軍你可知道?”
“哦,小弟略有耳聞,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劉病已答道。
“不錯,李將軍是李廣將軍的孫子,也是衛青霍去病之後大漢最強的將軍。”王奉光邊在屋子裏踱著步邊說。
“天漢二年,李陵將軍奉先帝之命領五千步騎兵出居延關,配合已經出發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共擊匈奴,而我恰巧就在李將軍的軍中擔任軍侯。不料大軍到了浚稽山後遭遇到單於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在李陵將軍的指揮下,我們以五千人打敗了匈奴單於的三萬主力,以少勝多,大顯漢軍之威。然而,禍患也由此埋下。
由於我軍過於驍勇單於以為我軍乃漢軍主力。於是他召集左右賢王部共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我軍。五千人被八萬匈奴軍圍攻,實力之懸殊可見一斑,然而在李陵將軍的指揮下,我們苦戰數日,與匈奴人大小戰百餘回合,又斬殺了敵軍上萬人。不過這也到了強弩之末了。不久,我們箭矢用盡,李陵將軍把我們遣散了回來,自己投降了匈奴。”王奉光說到末了,語氣忽然變得低沉,哀傷之情溢於言表。
“那後來呢?”劉病已又問。
“後來,哼,那個暴君劉徹竟然要將李將軍一家全部斬首,我聽聞消息後到京兆府擊鼓為李將軍鳴冤,卻京兆府的人被趕了出來,後來我再度去擊鼓,就被官府以尋釁滋事之罪被關進了大牢,一直到巫蠱案發之時!”王奉光氣憤地說。
“你恨先帝,所以就加入了太子的軍隊?”劉病已問。
“是,我雖然認定了太子不是劉徹的對手,但心中還存著一絲僥幸,想著,萬一太子要是贏了,我不就幫李將軍報了大仇。可惜啊,太子還是輸了。我苟且留得一命,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殺,我逃去邊塞,在那結識一幫江湖遊俠,跟他們學了些劍術。幾年我學有所成,打算回來再圖謀行刺暴君給李將軍一家報仇,可那時劉徹已然死了,新皇帝登基。這段仇便也算了!”王奉光說完,又坐回了桌邊。
“原來如此,王大哥,您的經曆真可謂是跌宕起伏啊!”劉病已讚道。
“哎,這都是陳芝麻爛穀子往事了,若不是病已兄弟你提起,我都要忘了!”王奉光說到這裏,忽然想起麵前的酒和燒雞,立馬轉回話題說道:“光顧著跟你扯這些往事,正事到忘了。來喝酒,再不喝酒這酒就要涼了,這燒雞也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