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出征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 作者:寒冰91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了王奉光,劉病已的心病算是解了,可他並未因此而輕鬆,因為聯合烏孫討伐匈奴大軍即將出征,還有很多事急需他這個皇帝去處理。
大軍原本計劃是在正月的元宵節出征的,這樣可以沾沾過節的喜氣。可是因為皇後許平君的死,再加上皇帝劉病已隨後染病,大軍出征的日子不得不推後。
到了月末,大軍終於是要出征了。
這一天,旭日初升,時間不過早上辰時正刻,長安城北的洛城門外,此時已是旌旗飄揚,黑壓壓一片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這些人正是即將出征匈奴的十五萬漢軍。
這是時隔十九年,大漢朝再度大舉對外用兵。十九年前,也是在這個地方,十四萬漢軍出征匈奴,當時檢閱大軍的乃是漢武大帝劉徹。不過那場戰爭最終以慘敗告終,主將李廣利在退軍途中遭匈奴單於主力部隊的圍剿,七萬漢軍主力全軍覆沒。此事沉重地打擊了狂人皇帝劉徹的心,使得大漢朝從此減緩了出征的步伐,改變國策以休養生息為主。
而十九年後,漢軍再次大舉出征,隻是在城樓上檢閱大軍的人換成了劉病已和霍光。這兩人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黑壓壓一片,一望無邊的漢軍都是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報告陛下、大將軍,出征的時間已經到了”一名侍從跑上城樓向劉病已和霍光報告到。
“嗯,所有人都到齊了嗎?”霍光問。
“都到齊了,隻等陛下和大將軍發話呢!”侍從答道。
“嗯”劉病已答應著,望著城下魚鱗一般的將士們,拔出了腰間的天子劍。
“漢軍將士們,此戰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一戰,雖然這次咱們是幫助烏孫打匈奴人,但幫助烏孫就是幫助咱們自己。俗話說唇亡齒寒,烏孫若被匈奴滅了,那大漢的邊關危矣!”
“所以,我希望諸位都能拿出百分之百的勇氣和毅力去迎戰敵人。凡是勇猛作戰、殺敵立功的,朕必有賞,相反,凡是畏縮不前臨陣脫逃的,朕必有罰!”
“諸位將士可都聽清楚了我的話?”劉病已問道。
“聽清了,謹遵聖意!”城下的十五萬大軍齊聲說道,聲勢如同海浪一般震耳欲聾。
“現在就請大將軍為各路主將賜虎符和符節!”劉病已說著望向霍光。
這時,一名太監端著一個托盤走過來,托盤裝著五隻銅做的老虎,這正是虎符。另有一名太監手裏拿著一隻紅纓符節也一同走來。
“祁連將軍田廣明、蒲類將軍趙充國、度遼將軍範明友、虎牙將軍田順、前將軍韓增、光祿大夫常惠,上來領命!”霍光高聲說道。
霍光說完,田廣明等六人一同下馬,登上城樓,來到霍光和劉病已麵前。
“祁連將軍、趙將軍、範將軍、韓將軍,虎牙將軍,賜爾等虎符,各領一軍,爾等出征後可要為國奮勇殺敵,勿忘皇恩!”霍光說完,把虎符一一從托盤中取出交到幾位將軍手中。
“是,臣領命!”田廣明等五人皆拱手一禮道。
“常惠,封你為校尉,賜你符節,待你趕往烏孫國後要帶領烏孫國殘軍,配合其他五路漢軍,一南一北夾擊匈奴,你可聽清了?”霍光望著常惠說道。
“是,臣常惠定不辱使命!”常惠雙膝跪地說道。他雙手前舉,等待著賜予符節。
霍光點了點頭將符節交到常惠手中。
常惠起身後,兩名太監端著八杯酒過來,劉病已和霍光各取一杯,田廣明等六人也各取了一杯。
劉病已望著麵前六人說道:
“這一杯既是餞行酒,也是提前慶功酒,朕在這裏期待著各位凱旋歸來!”
劉病已說完一仰脖子,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其他人也都一口喝幹了杯中酒。
接著,田廣明等六人下了城樓,重新上馬,回到各自隊伍的前列。
這時,出征的號角吹響了,“咕咕咕,咕咕咕”號角聲,在天空中回蕩。劉病已揮動天子劍指向北方,高喊道:“出征!”
隨即十多萬大軍如長龍般向北方行進,原本喧鬧壅塞不堪的城樓下慢慢變得空暢了。
劉病已和霍光望著遠行的眾軍,都是心中感慨無限。
俗話說一戰定乾坤,但凡大仗對一個國家的國運和政策走向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當年漢高祖劉邦白登之戰,十萬人被冒頓單於圍困白登山,半月不得突圍,後來是陳平獻計賄賂了冒頓單於的妻子,這才使得匈奴人的包圍圈打開了一角,劉邦趁著大霧逃出升天,這才使得剛建立不久漢朝免於滅頂之災。此戰之後,漢朝不敢再與匈奴人對抗,改以和親之策,一直到漢武帝時期。
如今又是一場大戰,此戰結果又會怎樣呢?又會對漢朝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劉病已和霍光心中都在等待著答案。
……………
大漠茫茫無際,到處都是沙,各種形狀的沙,沙丘,沙海,沙山,沙穀。在這裏天地渾然一體,滿眼都是昏黃,偶爾能看到一兩星綠色,那邊是胡楊樹了。這種樹在大沙漠裏已經生活了三千多年,它們頑強而堅韌,地下的根最長可達百米,也難怪隻有這種樹能在大漠裏生存。
忽然,大漠出現了幾點紅色,仿佛燃燒著火焰。拉近了看才發現,這不是火焰,而是二十幾個身著紅衣的女人。
為首兩個女子年紀都快五十歲了,其中一個身披紅色披風,另一個則是身著一身漢地的綾羅,這兩人的樣貌都和中原漢人女子無異。而她們身後的一些女子則都是胡人樣貌和打扮:藍眼睛尖下巴,額頭上還綴著玉珠獸骨做的首飾。
“公主,你說,漢使大人今天會不會來?”為首的二人中,那個沒披披風的女子說道。
“不知道,但願他們能早點到,赤穀城中已是人心浮動,光靠大王的威信已無法壓製那些親匈奴的氏族長老,如果漢使大人能盡快來到,情況則會有很大的好轉!”身披紅色披風的女子說道。
這兩名女子,原來就是遠嫁烏孫和親的漢朝宗室公主劉解憂,和她的貼身侍女馮嫽。
劉解憂乃是七國之亂中造反的楚元王劉戊的後人,十九歲時被漢武帝劉徹選出嫁給烏孫大王軍須靡,而小她三歲的馮嫽作為侍女,也跟著她一起來到了漠北的烏孫。
劉解憂嫁給軍須靡時,軍須靡已經娶了個匈奴貴族女子做老婆,並已有了個兒子。因此劉解憂嫁過來,實際上隻是平妻,且並不得丈夫的寵愛,過得不開心。
不過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隨後不到一年,軍須靡病亡,其堂弟翁歸糜被推舉為烏孫大王。依照遊牧民族“收繼婚”的舊俗,翁歸糜繼承了軍須靡的妻室。也即劉解憂和那名匈奴夫人又成為了翁歸糜的妻子。
不同於軍須靡偏愛匈奴夫人,新丈夫翁歸糜則是獨寵劉解憂。
翁歸糜的寵愛,是劉解憂一生的幸運。他們過得很幸福,劉解憂先後為翁歸糜生下三子三女,足見其夫妻的恩愛。
翁歸糜之前,烏孫國雖然和漢朝也保持著友好關係,但政治上其實是更傾向於匈奴這一方的。
而翁歸糜做了烏孫大王後,因為偏愛劉解憂的緣故,所以在政治上開始傾向於漢朝一方,而這引起了匈奴人嚴重的不滿。
所以幾年前,匈奴人開始聯合車師國進攻烏孫,企圖用武力將翁歸糜趕下台,以使烏孫重新成為自己的附庸。
正因如此,劉解憂才不得不派使者前往長安請求漢廷出兵。
大軍原本計劃是在正月的元宵節出征的,這樣可以沾沾過節的喜氣。可是因為皇後許平君的死,再加上皇帝劉病已隨後染病,大軍出征的日子不得不推後。
到了月末,大軍終於是要出征了。
這一天,旭日初升,時間不過早上辰時正刻,長安城北的洛城門外,此時已是旌旗飄揚,黑壓壓一片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這些人正是即將出征匈奴的十五萬漢軍。
這是時隔十九年,大漢朝再度大舉對外用兵。十九年前,也是在這個地方,十四萬漢軍出征匈奴,當時檢閱大軍的乃是漢武大帝劉徹。不過那場戰爭最終以慘敗告終,主將李廣利在退軍途中遭匈奴單於主力部隊的圍剿,七萬漢軍主力全軍覆沒。此事沉重地打擊了狂人皇帝劉徹的心,使得大漢朝從此減緩了出征的步伐,改變國策以休養生息為主。
而十九年後,漢軍再次大舉出征,隻是在城樓上檢閱大軍的人換成了劉病已和霍光。這兩人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黑壓壓一片,一望無邊的漢軍都是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報告陛下、大將軍,出征的時間已經到了”一名侍從跑上城樓向劉病已和霍光報告到。
“嗯,所有人都到齊了嗎?”霍光問。
“都到齊了,隻等陛下和大將軍發話呢!”侍從答道。
“嗯”劉病已答應著,望著城下魚鱗一般的將士們,拔出了腰間的天子劍。
“漢軍將士們,此戰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一戰,雖然這次咱們是幫助烏孫打匈奴人,但幫助烏孫就是幫助咱們自己。俗話說唇亡齒寒,烏孫若被匈奴滅了,那大漢的邊關危矣!”
“所以,我希望諸位都能拿出百分之百的勇氣和毅力去迎戰敵人。凡是勇猛作戰、殺敵立功的,朕必有賞,相反,凡是畏縮不前臨陣脫逃的,朕必有罰!”
“諸位將士可都聽清楚了我的話?”劉病已問道。
“聽清了,謹遵聖意!”城下的十五萬大軍齊聲說道,聲勢如同海浪一般震耳欲聾。
“現在就請大將軍為各路主將賜虎符和符節!”劉病已說著望向霍光。
這時,一名太監端著一個托盤走過來,托盤裝著五隻銅做的老虎,這正是虎符。另有一名太監手裏拿著一隻紅纓符節也一同走來。
“祁連將軍田廣明、蒲類將軍趙充國、度遼將軍範明友、虎牙將軍田順、前將軍韓增、光祿大夫常惠,上來領命!”霍光高聲說道。
霍光說完,田廣明等六人一同下馬,登上城樓,來到霍光和劉病已麵前。
“祁連將軍、趙將軍、範將軍、韓將軍,虎牙將軍,賜爾等虎符,各領一軍,爾等出征後可要為國奮勇殺敵,勿忘皇恩!”霍光說完,把虎符一一從托盤中取出交到幾位將軍手中。
“是,臣領命!”田廣明等五人皆拱手一禮道。
“常惠,封你為校尉,賜你符節,待你趕往烏孫國後要帶領烏孫國殘軍,配合其他五路漢軍,一南一北夾擊匈奴,你可聽清了?”霍光望著常惠說道。
“是,臣常惠定不辱使命!”常惠雙膝跪地說道。他雙手前舉,等待著賜予符節。
霍光點了點頭將符節交到常惠手中。
常惠起身後,兩名太監端著八杯酒過來,劉病已和霍光各取一杯,田廣明等六人也各取了一杯。
劉病已望著麵前六人說道:
“這一杯既是餞行酒,也是提前慶功酒,朕在這裏期待著各位凱旋歸來!”
劉病已說完一仰脖子,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其他人也都一口喝幹了杯中酒。
接著,田廣明等六人下了城樓,重新上馬,回到各自隊伍的前列。
這時,出征的號角吹響了,“咕咕咕,咕咕咕”號角聲,在天空中回蕩。劉病已揮動天子劍指向北方,高喊道:“出征!”
隨即十多萬大軍如長龍般向北方行進,原本喧鬧壅塞不堪的城樓下慢慢變得空暢了。
劉病已和霍光望著遠行的眾軍,都是心中感慨無限。
俗話說一戰定乾坤,但凡大仗對一個國家的國運和政策走向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當年漢高祖劉邦白登之戰,十萬人被冒頓單於圍困白登山,半月不得突圍,後來是陳平獻計賄賂了冒頓單於的妻子,這才使得匈奴人的包圍圈打開了一角,劉邦趁著大霧逃出升天,這才使得剛建立不久漢朝免於滅頂之災。此戰之後,漢朝不敢再與匈奴人對抗,改以和親之策,一直到漢武帝時期。
如今又是一場大戰,此戰結果又會怎樣呢?又會對漢朝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劉病已和霍光心中都在等待著答案。
……………
大漠茫茫無際,到處都是沙,各種形狀的沙,沙丘,沙海,沙山,沙穀。在這裏天地渾然一體,滿眼都是昏黃,偶爾能看到一兩星綠色,那邊是胡楊樹了。這種樹在大沙漠裏已經生活了三千多年,它們頑強而堅韌,地下的根最長可達百米,也難怪隻有這種樹能在大漠裏生存。
忽然,大漠出現了幾點紅色,仿佛燃燒著火焰。拉近了看才發現,這不是火焰,而是二十幾個身著紅衣的女人。
為首兩個女子年紀都快五十歲了,其中一個身披紅色披風,另一個則是身著一身漢地的綾羅,這兩人的樣貌都和中原漢人女子無異。而她們身後的一些女子則都是胡人樣貌和打扮:藍眼睛尖下巴,額頭上還綴著玉珠獸骨做的首飾。
“公主,你說,漢使大人今天會不會來?”為首的二人中,那個沒披披風的女子說道。
“不知道,但願他們能早點到,赤穀城中已是人心浮動,光靠大王的威信已無法壓製那些親匈奴的氏族長老,如果漢使大人能盡快來到,情況則會有很大的好轉!”身披紅色披風的女子說道。
這兩名女子,原來就是遠嫁烏孫和親的漢朝宗室公主劉解憂,和她的貼身侍女馮嫽。
劉解憂乃是七國之亂中造反的楚元王劉戊的後人,十九歲時被漢武帝劉徹選出嫁給烏孫大王軍須靡,而小她三歲的馮嫽作為侍女,也跟著她一起來到了漠北的烏孫。
劉解憂嫁給軍須靡時,軍須靡已經娶了個匈奴貴族女子做老婆,並已有了個兒子。因此劉解憂嫁過來,實際上隻是平妻,且並不得丈夫的寵愛,過得不開心。
不過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隨後不到一年,軍須靡病亡,其堂弟翁歸糜被推舉為烏孫大王。依照遊牧民族“收繼婚”的舊俗,翁歸糜繼承了軍須靡的妻室。也即劉解憂和那名匈奴夫人又成為了翁歸糜的妻子。
不同於軍須靡偏愛匈奴夫人,新丈夫翁歸糜則是獨寵劉解憂。
翁歸糜的寵愛,是劉解憂一生的幸運。他們過得很幸福,劉解憂先後為翁歸糜生下三子三女,足見其夫妻的恩愛。
翁歸糜之前,烏孫國雖然和漢朝也保持著友好關係,但政治上其實是更傾向於匈奴這一方的。
而翁歸糜做了烏孫大王後,因為偏愛劉解憂的緣故,所以在政治上開始傾向於漢朝一方,而這引起了匈奴人嚴重的不滿。
所以幾年前,匈奴人開始聯合車師國進攻烏孫,企圖用武力將翁歸糜趕下台,以使烏孫重新成為自己的附庸。
正因如此,劉解憂才不得不派使者前往長安請求漢廷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