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公主夫人!”諸將向翁歸糜和劉解憂行禮道。


    “諸位免禮”翁歸糜說著介紹道,“這位是大漢皇帝的使者常惠大人!”


    “哦,見過常大人!”


    這些人用的是烏孫語,常惠被扣匈奴十幾年,能說匈奴話,對烏孫語也略懂一些。


    “哦,不必多禮”常惠用有些生疏的烏孫話回應道。


    一番寒暄之後,翁歸糜問:“城中的匈奴人近期情況如何?”


    “哦,前些日子匈奴人兩次想偷襲我們,都被我們打退了,這近半個月,不知怎麽了,倒安靜地很!”一名將軍匯報道。


    “嗯”翁歸糜答應著走到沙盤前,他望著車延城的地形在思索著什麽。


    這時一名烏孫小兵進來報告。


    “報,大王,夫人,我們的探馬回來了,說有緊急軍情匯報!”


    “快讓他進來”


    翁歸糜說完,小兵便出去了,很快一名烏孫探馬便進了大帳,他準備跪下行禮,卻被翁歸糜止住了。


    “不必行禮,有何緊急軍情速速說來!”


    “是”探馬舔了舔舌頭說道,“在下幾日前過車延城,向東走了一千多裏,發現那裏的匈奴軍隊調動異常活躍,一打聽才知道匈奴單於正在調動大軍往西邊來。”


    “往西邊來,難道是衝著我們來的?”翁歸糜問。


    “這在下就不清楚了!”探馬答道。


    “那對方這次調動了多少人?你可打聽到了?”常惠用烏孫語問。


    “這個也不清楚,不過聽說來的是匈奴的右穀蠡王!”


    “右穀蠡王?”翁歸糜聽了心中一驚,“右穀蠡王在匈奴諸王中實力最為雄厚,麾下部眾有近二十萬,其中可上戰場的精兵多達六、七萬人,若是他來了,可不好對付!”


    翁歸糜此話一出,帳中的人都是麵色低沉。匈奴的精銳部隊要來了,決定烏孫國生死存亡的時刻就要到了,是生存還是毀滅呢,烏孫國將如何抵擋敵人呢?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誰也沒有想出好的答案。


    “常大人,你昨日說漢軍十五萬大軍已出漢關,正向匈奴腹地挺近,準備橫掃匈奴與烏孫會師,此話可是真?”翁歸糜帶著期待的眼神望著常惠問道。


    常惠望著麵前的沙盤地圖點了點頭,臉色凝重地說道:“漢軍十五大軍的確已經出關,不過,此次漢軍出征兵分六路,除了我這一路不領兵之外,其他五路各領三萬大軍。出關之後,我與他們就斷了聯係,此刻他們到了哪兒,我也不知道!”


    “那就是說你也不知道漢朝的大軍何時能與我們匯合了?”翁歸糜問。


    “是的,昨日我那番話不過是為了鎮住那些親匈奴派的人。茫茫大漠幾千裏,漢軍任何一路想在短時間內橫穿大漠,抵達烏孫,都很難。而且眼下事態緊迫,敵人兵鋒正勁,就算他們能到得了烏孫,也未必能解烏孫之困。”常惠望著沙盤表情嚴峻地說道。


    “那怎麽辦?難道我們烏孫就要坐以待斃,等待右穀蠡王的大軍來蕩平我們烏孫嗎?”翁歸糜問道。


    他這話既是在問常惠,也是在問場中每一個人,包括他自己眼下營帳中的人都是翁歸糜的親信,他們都是親近大漢反對匈奴的。如果,烏孫國真得沒救,那他們還是否要繼續堅持與漢朝的結盟、堅持與匈奴對抗呢?


    每個人心裏都打著小鼓,唯有常惠仍是一臉淡定。


    “大王,眼下情況雖然十分危急,但也並非無計可施!”常惠道。


    “哦,常大人有何妙計,速速說來,翁歸糜感激不盡!”翁歸糜說道。


    “敢問,眼下能迅速聚集到此地的軍隊有多少?”常惠問。


    “烏孫國中總兵力有十萬,但能聽命於我的隻有六七萬人,再減去赤穀城等城池的守衛,短時間內能聚集於此地的最多五萬人!”翁歸糜說道。


    “五萬人就五萬人”常惠道,“大王眼下要做兩件事,一、迅速把這五萬人聚集於此,二、多派幾路探馬出去,打聽清楚匈奴右穀蠡王部的人數、具體位置、行進方向等等。”


    “以上兩件事做好後,大王便可以乘夜繞開車延城,急行軍直奔右穀蠡王部,與其正麵對決!”


    “常大人的意思是,我們直接對戰右穀蠡王部?可是我們人數上處於劣勢啊,而且他們可是匈奴啊,直接對戰我們能贏得了他們嗎?”


    “贏得了也要贏,贏不了也要贏,狹路相逢勇者勝,隻要我們作戰勇猛,我們還是有勝利的可能的,如果等右穀蠡王部與車延城內的匈奴人會師的話,我們必敗無疑!”常惠道。


    常惠說完,望著翁歸糜,翁歸糜皺著眉思索了一番,終究是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冰9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冰910並收藏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