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事態惡化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 作者:寒冰91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臣先告退了!”趙充國見劉詢並未當場答應,臉上的表情瞬間有些失落。不過劉詢是天子,說話一言九鼎,趙充國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先退下去了。
趙充國走後,劉詢坐在椅子上,閉眼思索了片刻,覺得要不要動兵,他仍拿不準。便對石顯說道:“傳我令,讓丞相魏相和禦史大夫丙吉速速來見我!”
魏相和丙吉都是在朝為官多年的人,朝政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人傳給他們。就包括這次河西守軍的上奏,以及義渠安國的上奏,他們都已知曉大概內容。
他們都已預料到皇帝劉詢會向他們詢問此事的意見,所以都事先做足了準備。
所以此時,宮裏有人宣他們進宮,他們立即不慌不忙來了。
“臣魏相、臣丙吉叩見陛下!”魏相和丙吉一進宮,便立即跪下行禮。
“丞相和禦史大夫請起,這麽晚找你們來,是為了西羌的事,二位看看這兩份奏書”劉詢說著示意石顯把西河守軍和義渠安國的奏書一齊給魏相和丙吉看。
魏相和丙吉早已了解了奏書的大概內容,不過此時皇帝讓他們看,他們也都翻著看了一遍。
看完之後,魏相先開口道:“此事,臣覺得,還是要慎重處理,恩威並施。羌人部落們爭先恐後到湟水以北來放牧,是因為義渠安國未經朝廷允許私下承諾的緣故。”
“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臣以應當派義渠安國再度前往羌人部落說明白,朝廷不同意他們在湟水以北定居,要求他們在半年內撤回湟水以南,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若實在是說服不了,那也便隻得動兵了!這就叫做先禮後兵!”
“丙大人呢,您的意見呢?”劉詢轉過頭望向丙吉。
“老臣的意見和丞相相同,臣也認為應當先派義渠安國前往西羌部落間,說清楚明白朝廷的態度。”
“畢竟,朝廷和西羌諸部落和平共處了這麽多年,老臣相信大部分羌人的部落都是愛好和平,願意聽從朝廷政令的。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上者也。和平解決此次爭端再好不過!”丙吉道。
聽了丙吉的話,劉詢點點頭說:“嗯,兩位愛卿的意見我都聽過了,既然你們都認為該讓闖禍的義渠安國再走一趟,那就讓他再去一次吧!兵者,國之大事。朕也希望能不動刀兵,就能解決此次事端。”
劉詢既已做出決定,不久,由光祿大夫義渠安國率領的兩百人安撫使團便從長安出發朝著河西走廊而去。
……………
夜沉沉,湟水河穀的草原上一座大帳篷裏,歌舞升平,喜氣洋洋,這一天是漢使義渠安國招待西羌諸部落的日子。數十名西羌部落的首領,都興衝衝地趕來參加漢使的招待會。
當然,此次衝突的始作俑者先零部落首領楊玉以及與他親近部落首領們並未參加此次招待會。
招待會從下午一直開到晚上,除了歌舞,吃飯便是喝酒。這些生活在湟水河畔的西羌部落首領們酒量都不錯,喝了幾個小時的酒到此時,才方顯醉態。
“來來來,喝,我義渠安國再敬大家一杯!”義渠安國舉起酒杯說道。
“喝”場下的西羌部落首領們也都舉杯相敬。
雙方一起飲酒,不過義渠安國卻隻是小酌了一口,而西羌部落首領們卻是實打實地將一杯喝個精光。
接著便有好幾個羌族首領醉倒在桌案上,而其他人呢也都是搖頭晃腦,一臉醉態。
義渠安國眼見此情況,嘴角露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
他此次出使,皇帝給他的命令雖是讓他安撫西羌諸部落,向他們說明,上次先零部落北渡湟水是他私下承諾的,朝廷並未答應,讓各部落再自行退回湟水南岸去。
可是義渠安國卻並不想這樣做,這些可惡的羌人,害的自己奔波勞頓,還要當眾承認錯誤,若不給他們來個下馬威,他咽不下這口氣。
“時候到了,動手!”義渠安國將手中酒杯扔在地上說道。
義渠安國話聲剛落,帳篷兩側的篷布瞬間豁開了一個口子,數十名士兵手拿著劍從口子裏衝了出來。立即衝到了那些羌族部落首領們的身旁。
剛才還是醉眼惺忪的首領們,見這突然冒出來的士兵們,立即被嚇得醉意全無。
“你們想幹什麽?”他們質問著靠近的士兵,然而他們得到的回應卻隻是刺過來的冷森森的劍。
赴宴的幾十名西羌部落首領們很快都被殺死了。
這時,一名下屬過來問道:“大人,下一步我們該怎麽辦?”
“下一步?”義渠安國努了努嘴說道:“把這些人的腦袋割下來送回各部落,讓各部落知道咱們大漢朝天威震懾於大漢朝的天威,下一步就等著他們自行撤退了!”
“可是……”下屬還想爭辯什麽,可見義渠安國那高傲的神情,便知道,再問也是多餘,隻好奉命了。
諸部落首領的首級被送回各部落後,當即讓各部落是一片驚恐。
不過驚恐之後,這些部落們沒有像義渠安國預想的那樣,自行南撤,而是一股腦來到先零部落首領楊玉麵前表示臣服。
楊玉對於其他部落主動歸順臣服,是來者不拒,欣然接受,並送厚禮作為賞賜。楊玉這番禮遇被傳揚開來,吸引來更多人的部落來投靠,包括許多不屬於羌人的部落也向他投名歸順。
如此,楊玉手底下很快便聚集起了十多萬部眾,士兵也有六七萬人。勢力的迅速壯大,讓楊玉的野心也膨脹了。
這一天,他在自己的營地設下祭壇,召集上百名各部落首領一起來盟誓。
“偉大的長生天,偉大的羌人祖先們,我先零部首領楊玉在此與諸部落首領一同盟誓。從今天起,羌人各部落之間往昔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再無紛爭。為了對抗漢朝的無禮統治,我們將聯合在一起,共謀獨立!”
楊玉說完,用小刀割破了自己的手指,把血滴在一個大酒壇子裏。
而其他部落首領們也紛紛效仿楊玉,將自己的小指割開,將血滴進酒壇子裏。
眾人的血滴進酒壇子裏之後,隨即便有下人端來一百來個陶碗。
陶碗被放在地上,酒壇子裏的酒被倒在這些陶碗裏,各部落首領各端起一碗酒說道:“喝了這碗酒,從今天起,羌人各部便團結一心,再無紛爭!”
說完眾人一齊喝幹了碗中的酒,並將空酒碗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趙充國走後,劉詢坐在椅子上,閉眼思索了片刻,覺得要不要動兵,他仍拿不準。便對石顯說道:“傳我令,讓丞相魏相和禦史大夫丙吉速速來見我!”
魏相和丙吉都是在朝為官多年的人,朝政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人傳給他們。就包括這次河西守軍的上奏,以及義渠安國的上奏,他們都已知曉大概內容。
他們都已預料到皇帝劉詢會向他們詢問此事的意見,所以都事先做足了準備。
所以此時,宮裏有人宣他們進宮,他們立即不慌不忙來了。
“臣魏相、臣丙吉叩見陛下!”魏相和丙吉一進宮,便立即跪下行禮。
“丞相和禦史大夫請起,這麽晚找你們來,是為了西羌的事,二位看看這兩份奏書”劉詢說著示意石顯把西河守軍和義渠安國的奏書一齊給魏相和丙吉看。
魏相和丙吉早已了解了奏書的大概內容,不過此時皇帝讓他們看,他們也都翻著看了一遍。
看完之後,魏相先開口道:“此事,臣覺得,還是要慎重處理,恩威並施。羌人部落們爭先恐後到湟水以北來放牧,是因為義渠安國未經朝廷允許私下承諾的緣故。”
“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臣以應當派義渠安國再度前往羌人部落說明白,朝廷不同意他們在湟水以北定居,要求他們在半年內撤回湟水以南,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若實在是說服不了,那也便隻得動兵了!這就叫做先禮後兵!”
“丙大人呢,您的意見呢?”劉詢轉過頭望向丙吉。
“老臣的意見和丞相相同,臣也認為應當先派義渠安國前往西羌部落間,說清楚明白朝廷的態度。”
“畢竟,朝廷和西羌諸部落和平共處了這麽多年,老臣相信大部分羌人的部落都是愛好和平,願意聽從朝廷政令的。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上者也。和平解決此次爭端再好不過!”丙吉道。
聽了丙吉的話,劉詢點點頭說:“嗯,兩位愛卿的意見我都聽過了,既然你們都認為該讓闖禍的義渠安國再走一趟,那就讓他再去一次吧!兵者,國之大事。朕也希望能不動刀兵,就能解決此次事端。”
劉詢既已做出決定,不久,由光祿大夫義渠安國率領的兩百人安撫使團便從長安出發朝著河西走廊而去。
……………
夜沉沉,湟水河穀的草原上一座大帳篷裏,歌舞升平,喜氣洋洋,這一天是漢使義渠安國招待西羌諸部落的日子。數十名西羌部落的首領,都興衝衝地趕來參加漢使的招待會。
當然,此次衝突的始作俑者先零部落首領楊玉以及與他親近部落首領們並未參加此次招待會。
招待會從下午一直開到晚上,除了歌舞,吃飯便是喝酒。這些生活在湟水河畔的西羌部落首領們酒量都不錯,喝了幾個小時的酒到此時,才方顯醉態。
“來來來,喝,我義渠安國再敬大家一杯!”義渠安國舉起酒杯說道。
“喝”場下的西羌部落首領們也都舉杯相敬。
雙方一起飲酒,不過義渠安國卻隻是小酌了一口,而西羌部落首領們卻是實打實地將一杯喝個精光。
接著便有好幾個羌族首領醉倒在桌案上,而其他人呢也都是搖頭晃腦,一臉醉態。
義渠安國眼見此情況,嘴角露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
他此次出使,皇帝給他的命令雖是讓他安撫西羌諸部落,向他們說明,上次先零部落北渡湟水是他私下承諾的,朝廷並未答應,讓各部落再自行退回湟水南岸去。
可是義渠安國卻並不想這樣做,這些可惡的羌人,害的自己奔波勞頓,還要當眾承認錯誤,若不給他們來個下馬威,他咽不下這口氣。
“時候到了,動手!”義渠安國將手中酒杯扔在地上說道。
義渠安國話聲剛落,帳篷兩側的篷布瞬間豁開了一個口子,數十名士兵手拿著劍從口子裏衝了出來。立即衝到了那些羌族部落首領們的身旁。
剛才還是醉眼惺忪的首領們,見這突然冒出來的士兵們,立即被嚇得醉意全無。
“你們想幹什麽?”他們質問著靠近的士兵,然而他們得到的回應卻隻是刺過來的冷森森的劍。
赴宴的幾十名西羌部落首領們很快都被殺死了。
這時,一名下屬過來問道:“大人,下一步我們該怎麽辦?”
“下一步?”義渠安國努了努嘴說道:“把這些人的腦袋割下來送回各部落,讓各部落知道咱們大漢朝天威震懾於大漢朝的天威,下一步就等著他們自行撤退了!”
“可是……”下屬還想爭辯什麽,可見義渠安國那高傲的神情,便知道,再問也是多餘,隻好奉命了。
諸部落首領的首級被送回各部落後,當即讓各部落是一片驚恐。
不過驚恐之後,這些部落們沒有像義渠安國預想的那樣,自行南撤,而是一股腦來到先零部落首領楊玉麵前表示臣服。
楊玉對於其他部落主動歸順臣服,是來者不拒,欣然接受,並送厚禮作為賞賜。楊玉這番禮遇被傳揚開來,吸引來更多人的部落來投靠,包括許多不屬於羌人的部落也向他投名歸順。
如此,楊玉手底下很快便聚集起了十多萬部眾,士兵也有六七萬人。勢力的迅速壯大,讓楊玉的野心也膨脹了。
這一天,他在自己的營地設下祭壇,召集上百名各部落首領一起來盟誓。
“偉大的長生天,偉大的羌人祖先們,我先零部首領楊玉在此與諸部落首領一同盟誓。從今天起,羌人各部落之間往昔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再無紛爭。為了對抗漢朝的無禮統治,我們將聯合在一起,共謀獨立!”
楊玉說完,用小刀割破了自己的手指,把血滴在一個大酒壇子裏。
而其他部落首領們也紛紛效仿楊玉,將自己的小指割開,將血滴進酒壇子裏。
眾人的血滴進酒壇子裏之後,隨即便有下人端來一百來個陶碗。
陶碗被放在地上,酒壇子裏的酒被倒在這些陶碗裏,各部落首領各端起一碗酒說道:“喝了這碗酒,從今天起,羌人各部便團結一心,再無紛爭!”
說完眾人一齊喝幹了碗中的酒,並將空酒碗狠狠地摔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