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匈奴來朝
大漢風雲之漢宣帝傳奇 作者:寒冰91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位烏孫王同時受冊封,標誌著大漢對烏孫已經形成了實質性的控製,烏孫完全成為了漢朝的附屬國和強有力的盟友。
就在烏孫國政局突變之際,匈奴內部也發生了一係列的動亂。匈奴這場禍亂從公元前58年開始,先後有七個單於被擁立。這七個匈奴單於間混戰不休。到了公元前52年,七個單於中有五人已死,隻剩下北匈奴的郅支單於和南匈奴的呼韓邪單於。郅支單於在兼並了其它匈奴殘餘勢力後,勢力大增,同時對弟弟呼韓邪單於發動了多次戰爭。
南匈奴實力不如北匈奴強大,又無力招架北匈奴的連番進攻。隻得向南邊的漢朝尋求援助。
漢宣帝劉詢得到南匈奴的求援信後,立即召集大臣商議。最終劉詢采納了太子太傅蕭望之的建議,決定出兵幫助南匈奴,通過扶持南匈奴來對抗強大且極具野心的北匈奴。
這一年,漢軍調集重兵陳兵邊界,並派大軍從西域進攻北匈奴。北匈奴無力同時對南匈奴和漢朝兩路發動戰爭,隻得引兵退走。南匈奴因此轉危為安。
為了答謝漢朝對自己的支持,公元前52年,南匈奴呼韓邪單率部眾到五原塞,向漢朝請求歸順,並表示願意奉上匈奴國的珍寶,希望入長安朝見大漢皇帝。
劉詢聽聞消息後大喜,與群臣商議後決定接受難呼韓邪單於的歸順,並確定呼韓邪單於在次年春天正月初一正式入長安拜見。漢朝方麵將以天子之下諸侯王之上的禮節迎接呼韓邪單於。
次年春天,呼韓邪單於果然如期來到長安。
大漢開國以來雖有不少少數民族的首領來過長安,可是北方強敵匈奴單於來長安可是第一次。因此,呼韓邪單於一行兩百餘人到達長安後,長安的百姓們爭相前來觀看,他們都想知道威武雄壯的大匈奴單於到底長什麽樣。
由於圍觀的人太多,呼韓邪單於一行一時間進退不得,為此,劉詢不得不派出數千名羽林軍護衛前去引導,呼韓邪單於一行這才得以順利抵達未央宮。
進入未央宮後,劉詢親自在正殿台階之下迎接呼韓邪單於一行。
呼韓邪單於一見劉詢,當即依匈奴之禮,單膝跪地向劉詢致意道:“臣參見陛下,陛下親自降階相迎,臣不勝感激!”
劉詢見狀立即上前扶起呼韓邪說道:“愛卿不遠萬裏趕來長安朝見,朕又豈能不降階相迎?”
說完,劉詢即拉起呼韓邪的手一道登上台階,步入未央宮。
未央宮正殿中,文武百官早已到齊,皇後王綺雲、寵妃張婕妤以及太子劉奭、淮陽王劉欽等也來了。
待劉詢拉著呼韓邪單於的手入殿,殿中之人皆跪伏在地行禮。
“平身吧,諸位,都入座吧!”劉詢一甩袖子笑著說道。
殿中眾人遂都謝恩起身,各自在自己的坐席上入座。
呼韓邪單於的座位設在劉詢的左側,而劉詢的右側則坐著太子劉奭和淮陽王劉欽。劉詢引著呼韓邪入了座,隨後自己登上殿中的禦階,在龍椅上坐好。
“可以開宴了!”劉詢對身旁侍立的太監總管弘恭說道。
“開宴!”弘恭高聲誦道,這聲音經過數十名太監的傳誦,直接傳到了禦膳房。
隨即千餘名宮女和太監便端著一盤盤珍饈美味和一壺壺美酒朝未央宮而來。
酒菜上桌,眾人先是吃了幾口,又一起飲了幾杯酒,隨即開始閑聊起來。
“愛卿此次入長安,可有什麽新奇的發現嗎?”劉詢笑問呼韓邪。
“哦,要說這新奇之處,那是太多了,就比如說我們匈奴人一直生活在草原上,以遊牧為生,住的都是帳篷,而你們漢朝人,則住是在房子裏。臣此次入長安,一路上住了半個多月房子,說實話臣有點喜歡住房子了。”呼韓邪如實答道。
“不同地方不同氣候,生活方式亦有不同,不管是住帳篷還是住房子都是人類融入自然的一種方式,隻要住得舒坦即可,管他住在哪裏。”劉詢說道。
“除此之外,單於可還有其它意想不到的見聞,不妨說來聽聽,權當一樂。”劉詢又問。
“哦,陛下讓臣說,臣便信口胡言了。說實話,此次來長安之前,臣還有些小的擔心。臣有意歸順,陛下也誠心接納,可畢竟匈奴與漢朝為敵一百五十年,臣擔心長安的百姓會怨恨臣等一行。然而出乎臣意料的是,臣等一行人到了長安之後,百姓們是夾道歡迎。他們把臣等一行團團圍住,仿佛是看演員表演一樣,這讓臣有些意外,同時又有些受寵若驚。”呼韓邪如實說道。
“愛卿莫要奇怪,百姓們可不隻是在歡迎你呼韓邪,而是在歡迎和平,漢匈之間這一百五十年征戰不休,你們到了長安,這便算是漢匈之間真正和平了,所以百姓才會歡迎你!這恰恰說明了百姓們渴望和平,反對戰爭啊!”劉詢笑道。
“陛下果然英明睿智,臣深感佩服!”呼韓邪奉承道。
聽了呼韓邪這位匈奴單於的奉承,劉詢心中也頗為得意,借著酒意,劉詢指著身旁的皇後和寵妃說道:“還忘了向大單於介紹朕的女人,這位是朕的皇後王皇後,這位則是朕的愛妃張婕妤!”
呼韓邪連忙躬身一禮,說道:“外臣見過兩位娘娘!”
王綺雲和張倩容也都頷首回了一禮。
劉詢又指著太子劉奭和淮陽王劉欽說道:“這是朕的兩個兒子,太子劉奭和淮陽王劉欽!”
“奭兒,欽兒,還不趕快向大單於行禮!”劉詢轉過頭對兩個兒子命令道。
“是”劉奭和劉欽答應著都離座向呼韓邪躬身行了一禮。
呼韓邪打量了一番劉詢的這兩個寶貝兒子,隻見一個個高俊雅,皮膚白皙,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而另一個則是身高體健,相貌魁梧,仿佛一個初入沙場的青年將軍。
呼韓邪用讚許的語調說道:“陛下真是好福氣啊,這兩位皇子都是一表人才,一個外表儒雅,一個外表剛毅,有此二兄弟一文一武,相互配合,陛下千秋之後,大漢朝必將延續陛下的繁榮昌盛啊!”
呼韓邪這話依舊是在奉承,不過聽了呼韓邪這奉承,劉詢卻不自主地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於是問道:
“那愛卿覺得,這大漢的江山將來是以文治國好還是以武治國更佳呢?”
劉詢此問讓呼韓邪、王皇後和張婕妤都是心頭一緊,劉詢明著是在問治國方略,可實際上卻是在問繼承人的問題。
隨著兒子們漸漸長大,劉詢對長子的劉奭的不滿漸漸增多,對次子劉欽的喜愛卻是與日俱增。不過他極少主動提及這一問題。今日在呼韓邪麵前問此問題,實屬酒後妄語。
而呼韓邪這些年能在匈奴內鬥中脫穎而出,成為南匈奴的首領,證明此人並非泛泛之輩,對於如何在權力場上和稀泥,置身事外,他是了然於心的。
“以文治國還是以武治國,此乃大漢之國策,陛下蓋世英明,自有謀略,臣不過一荒蠻之地的首領,目不識丁,不習教化,豈敢隨意談論!”
劉詢聽了呼韓邪的話一笑,沒再繼續問這個話題。主賓之間又恢複了和諧融洽的氛圍。
這日的宴會舉行了兩個多時辰便散了。劉詢在宣室殿附近找了間宮殿,留呼韓邪在未央宮小住,兩人每餐都要同桌吃飯,暢談古今,仿佛是兩個相見恨晚的朋友一樣。
就在烏孫國政局突變之際,匈奴內部也發生了一係列的動亂。匈奴這場禍亂從公元前58年開始,先後有七個單於被擁立。這七個匈奴單於間混戰不休。到了公元前52年,七個單於中有五人已死,隻剩下北匈奴的郅支單於和南匈奴的呼韓邪單於。郅支單於在兼並了其它匈奴殘餘勢力後,勢力大增,同時對弟弟呼韓邪單於發動了多次戰爭。
南匈奴實力不如北匈奴強大,又無力招架北匈奴的連番進攻。隻得向南邊的漢朝尋求援助。
漢宣帝劉詢得到南匈奴的求援信後,立即召集大臣商議。最終劉詢采納了太子太傅蕭望之的建議,決定出兵幫助南匈奴,通過扶持南匈奴來對抗強大且極具野心的北匈奴。
這一年,漢軍調集重兵陳兵邊界,並派大軍從西域進攻北匈奴。北匈奴無力同時對南匈奴和漢朝兩路發動戰爭,隻得引兵退走。南匈奴因此轉危為安。
為了答謝漢朝對自己的支持,公元前52年,南匈奴呼韓邪單率部眾到五原塞,向漢朝請求歸順,並表示願意奉上匈奴國的珍寶,希望入長安朝見大漢皇帝。
劉詢聽聞消息後大喜,與群臣商議後決定接受難呼韓邪單於的歸順,並確定呼韓邪單於在次年春天正月初一正式入長安拜見。漢朝方麵將以天子之下諸侯王之上的禮節迎接呼韓邪單於。
次年春天,呼韓邪單於果然如期來到長安。
大漢開國以來雖有不少少數民族的首領來過長安,可是北方強敵匈奴單於來長安可是第一次。因此,呼韓邪單於一行兩百餘人到達長安後,長安的百姓們爭相前來觀看,他們都想知道威武雄壯的大匈奴單於到底長什麽樣。
由於圍觀的人太多,呼韓邪單於一行一時間進退不得,為此,劉詢不得不派出數千名羽林軍護衛前去引導,呼韓邪單於一行這才得以順利抵達未央宮。
進入未央宮後,劉詢親自在正殿台階之下迎接呼韓邪單於一行。
呼韓邪單於一見劉詢,當即依匈奴之禮,單膝跪地向劉詢致意道:“臣參見陛下,陛下親自降階相迎,臣不勝感激!”
劉詢見狀立即上前扶起呼韓邪說道:“愛卿不遠萬裏趕來長安朝見,朕又豈能不降階相迎?”
說完,劉詢即拉起呼韓邪的手一道登上台階,步入未央宮。
未央宮正殿中,文武百官早已到齊,皇後王綺雲、寵妃張婕妤以及太子劉奭、淮陽王劉欽等也來了。
待劉詢拉著呼韓邪單於的手入殿,殿中之人皆跪伏在地行禮。
“平身吧,諸位,都入座吧!”劉詢一甩袖子笑著說道。
殿中眾人遂都謝恩起身,各自在自己的坐席上入座。
呼韓邪單於的座位設在劉詢的左側,而劉詢的右側則坐著太子劉奭和淮陽王劉欽。劉詢引著呼韓邪入了座,隨後自己登上殿中的禦階,在龍椅上坐好。
“可以開宴了!”劉詢對身旁侍立的太監總管弘恭說道。
“開宴!”弘恭高聲誦道,這聲音經過數十名太監的傳誦,直接傳到了禦膳房。
隨即千餘名宮女和太監便端著一盤盤珍饈美味和一壺壺美酒朝未央宮而來。
酒菜上桌,眾人先是吃了幾口,又一起飲了幾杯酒,隨即開始閑聊起來。
“愛卿此次入長安,可有什麽新奇的發現嗎?”劉詢笑問呼韓邪。
“哦,要說這新奇之處,那是太多了,就比如說我們匈奴人一直生活在草原上,以遊牧為生,住的都是帳篷,而你們漢朝人,則住是在房子裏。臣此次入長安,一路上住了半個多月房子,說實話臣有點喜歡住房子了。”呼韓邪如實答道。
“不同地方不同氣候,生活方式亦有不同,不管是住帳篷還是住房子都是人類融入自然的一種方式,隻要住得舒坦即可,管他住在哪裏。”劉詢說道。
“除此之外,單於可還有其它意想不到的見聞,不妨說來聽聽,權當一樂。”劉詢又問。
“哦,陛下讓臣說,臣便信口胡言了。說實話,此次來長安之前,臣還有些小的擔心。臣有意歸順,陛下也誠心接納,可畢竟匈奴與漢朝為敵一百五十年,臣擔心長安的百姓會怨恨臣等一行。然而出乎臣意料的是,臣等一行人到了長安之後,百姓們是夾道歡迎。他們把臣等一行團團圍住,仿佛是看演員表演一樣,這讓臣有些意外,同時又有些受寵若驚。”呼韓邪如實說道。
“愛卿莫要奇怪,百姓們可不隻是在歡迎你呼韓邪,而是在歡迎和平,漢匈之間這一百五十年征戰不休,你們到了長安,這便算是漢匈之間真正和平了,所以百姓才會歡迎你!這恰恰說明了百姓們渴望和平,反對戰爭啊!”劉詢笑道。
“陛下果然英明睿智,臣深感佩服!”呼韓邪奉承道。
聽了呼韓邪這位匈奴單於的奉承,劉詢心中也頗為得意,借著酒意,劉詢指著身旁的皇後和寵妃說道:“還忘了向大單於介紹朕的女人,這位是朕的皇後王皇後,這位則是朕的愛妃張婕妤!”
呼韓邪連忙躬身一禮,說道:“外臣見過兩位娘娘!”
王綺雲和張倩容也都頷首回了一禮。
劉詢又指著太子劉奭和淮陽王劉欽說道:“這是朕的兩個兒子,太子劉奭和淮陽王劉欽!”
“奭兒,欽兒,還不趕快向大單於行禮!”劉詢轉過頭對兩個兒子命令道。
“是”劉奭和劉欽答應著都離座向呼韓邪躬身行了一禮。
呼韓邪打量了一番劉詢的這兩個寶貝兒子,隻見一個個高俊雅,皮膚白皙,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而另一個則是身高體健,相貌魁梧,仿佛一個初入沙場的青年將軍。
呼韓邪用讚許的語調說道:“陛下真是好福氣啊,這兩位皇子都是一表人才,一個外表儒雅,一個外表剛毅,有此二兄弟一文一武,相互配合,陛下千秋之後,大漢朝必將延續陛下的繁榮昌盛啊!”
呼韓邪這話依舊是在奉承,不過聽了呼韓邪這奉承,劉詢卻不自主地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於是問道:
“那愛卿覺得,這大漢的江山將來是以文治國好還是以武治國更佳呢?”
劉詢此問讓呼韓邪、王皇後和張婕妤都是心頭一緊,劉詢明著是在問治國方略,可實際上卻是在問繼承人的問題。
隨著兒子們漸漸長大,劉詢對長子的劉奭的不滿漸漸增多,對次子劉欽的喜愛卻是與日俱增。不過他極少主動提及這一問題。今日在呼韓邪麵前問此問題,實屬酒後妄語。
而呼韓邪這些年能在匈奴內鬥中脫穎而出,成為南匈奴的首領,證明此人並非泛泛之輩,對於如何在權力場上和稀泥,置身事外,他是了然於心的。
“以文治國還是以武治國,此乃大漢之國策,陛下蓋世英明,自有謀略,臣不過一荒蠻之地的首領,目不識丁,不習教化,豈敢隨意談論!”
劉詢聽了呼韓邪的話一笑,沒再繼續問這個話題。主賓之間又恢複了和諧融洽的氛圍。
這日的宴會舉行了兩個多時辰便散了。劉詢在宣室殿附近找了間宮殿,留呼韓邪在未央宮小住,兩人每餐都要同桌吃飯,暢談古今,仿佛是兩個相見恨晚的朋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