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阿原貪婪地吸化掉玉扳指中最後一絲靈氣,如一個老酒鬼吮吸掉最後一滴殘酒,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本已枯竭的丹田真氣短短一個時辰就恢複了三四成,更妙的是古劍上匯聚的靈氣終於有了采納之法,早晚都是原大俠腹中之物。
沒想到這番機緣最後的關鍵,竟是在這枚玉扳指上。
說是玉扳指,其實本是一枚有塊缺口的玉環,那是楚涵玉在望雲山莊被帶走時,最後留給他的東西。阿原作為紀念一直帶在身上,後來習練金鳴鏑時每日射箭手指磨得厲害,便拿它充作扳指。
那時就發現這枚玉扳指並非凡物,有收束靈氣的妙用,卻從沒想過這扳指對靈氣有這麽強的吸納之力,與萃靈訣配合起來直如天造地設一般。
阿原一邊肚子裏暗罵自己太蠢,放著這等好寶貝竟要今日機緣巧合才發現,一邊遙思著不知身在天邊何處的楚涵玉。她臨別之際做的最後一件事,竟是留給自己一件重寶。
也不知她如今是否入了楚家,有沒有受苦……若不是她,就不會有望雲山莊上一番奇遇,不會學會仙訣,尋得古劍,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修為和際遇……
“等等,玉環?不、這分明是——玉玦?”
“玉有缺為玦,我早該想到的……”
阿原渾身一顫,忽然猜到了這件寶貝的來曆。這不是什麽玉環,分明就是枚玉玦,而且並非普通飾物,而是楊懷和楚雲得於仙家遺跡的三件遺寶——玉簡、玉劍、玉玦之一。
玉簡雖被穀月天搶走,但上麵記載的培元萃靈訣早已記在心裏。玉劍即是阿原手中的古劍,如今洗去鉛華,現出真形。而玉玦,原來楚涵玉一直帶在身上,又留給了他……
這三件寶貝,竟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古劍天然匯聚五行靈氣,玉玦將之吸納,沉澱析解,而玉簡則記載了吸化靈氣之法。三者合一,便是一套能源源不斷獲取真氣的修煉之法,難怪能作為上古修仙門派的傳承。
楊懷或許沒有發現古劍的奧秘,所以還要四處收購靈石。而如今,千萬年來第一個完整掌握這套傳承之人,正是阿原。
這一刻,阿原的心咚咚直跳,仿佛在用力叩響仙界的大門。
如是種種巧合,寫滿了機緣二字。阿原博覽群書,自然知道修仙最重要的並不是資質,也不是心性悟性,而是機緣。
漫漫修仙路,若是沒有一個個機緣,一介凡人又如何脫穎而出?
仙緣難求,不容辜負,阿原長出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內息,收束起如脫韁野馬般的心緒,緩緩收功,將玉玦吐了出來。
玉玦中吸附的靈氣大部分被阿原吸化,此時黯淡無光,又恢複了平常的樣子。阿原將古劍平放在膝上,依舊把玉玦當作扳指戴上,輕輕敲了劍身兩下,古劍上傳來一絲靈氣波動,玉玦也輕震了一下,但並未生出上次那樣劇烈的變化。
阿原感應著古劍上傳來的靈氣波動,方才那一敲,並沒有撞破古劍的靈氣流罩,因此玉玦也沒能汲取到靈氣,可見若不是當時含憤用力一彈,根本就發現不了這個秘密,說不定就與機緣失之交臂了。
阿原心中感慨,學足上次的樣子用玉玦往古劍上用力一彈,伴隨著一聲龍吟,玉玦如一隻貪婪的水牛一頭紮進了真氣之河,隻是並沒有上次那般劇烈,玉玦雖然快速汲取著靈氣,卻隻是微微發光發熱而已。
當然就算它比火炭還燙,阿原也不會再輕易放手了,而是穩穩地用玉玦抵著古劍,靜靜感應著真氣的流動。
這一次吸取靈氣不如上次劇烈,應當不是方法有問題,而是玉玦已不像上次那般“饑渴”。
玉玦雖有吸納分化靈氣之能,但並不像古劍那樣能天然匯聚五行靈氣,之前阿原被困死穀,又沉迷劍法許久未動弓箭,玉玦沒有靈氣注入,就像一塊幹得不能再幹的抹布,一旦沾上了水自然要吸個滿飽。而這次無論阿原“擰”得多幹淨,總還是達不到上次那種程度。
不過這也不算什麽問題,大約一刻鍾的功夫,玉玦還是吸飽了靈氣——並不是說玉玦能吸納的靈氣真正到達了上限,而是玉玦中的靈氣漸多,吸引之力大減,不足以再從靈氣之河中把水抽出來了而已。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對阿原來說已經足夠,他滿心歡喜地把玉玦含進嘴裏,再次運起萃靈訣吸化靈氣。
這曾讓萬千匪寇豁出性命的仙訣如今對阿原來說已經沒有什麽神秘感,雖還做不到像采氣定氣那樣熟極而流,但也足夠讓他分些神出來,仔細品味其中的妙味。
阿原的眼界已不同往日,如今看來培元萃靈訣雖與俠會內功綱要之類的凡間功法不可同日而語,但若放在上古浩如煙海的仙功道法中,則恐怕算不上高明。
首先,它並非通用的修煉之法,而是從靈石之類的靈物中吸化靈氣的一種法門,若是沒有充足的靈氣之源根本沒半點用處,還不如笑癡的五行訣。
再者,這套法門並沒有真正解決吸化靈石的“兩難”,單從楊懷最後真氣潰亂的結果來看,萃靈而得的真氣還是有相衝相逆的隱患。而若是真氣修為薄弱之人,也根本無法驅動萃靈訣“啃”動靈石。
阿原如今回味起來,他之所以修煉萃靈訣如此容易,甚至第一次在地牢中吸化靈石便大獲成功,除了天縱之才、老天保佑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得了一大助力——沌氣。
沌氣才是真正化解“兩難”最大的功臣。本來牽引靈氣入體——即便是玉玦中遊離散亂的靈氣,對一個真氣尚弱的修煉者來說也並不容易,更何況靈石中已經固化如死物一般的靈氣。即便有牽引靈氣的手段,也往往因為修為尚弱而缺少牽引的力量。
而沌氣如同一個抓手,與五行靈氣一旦接觸,便總有些糾纏,如同把靈氣粘住套牢,之後隻要會牽引沌氣,靈氣便手到擒來。
而化解靈氣衝突更是沌氣的拿手好戲。培元萃靈訣中的思路本是“分而食之”——既然牽引靈氣困難,靈氣駁雜又有不妥,那幹脆隻牽引與自身真氣同種同屬的,多餘的靈氣直接扔掉,散出外息。
說白了,培元萃靈訣也解決不了多種真氣難以共容的問題,而是借助玉玦析離靈氣,再用培元萃取之法“挑揀”一下。
可哪怕挑揀得再精細,總會有些異種真氣殘存,長年累月積攢下來,難免也會有些隱患。更何況大量寶貴的真氣因為相性不合被白白浪費,修煉速度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而阿原如今有沌氣為憑,管它金木水火土一律來者不拒,修煉速度自然快上不止一籌。有沌氣居中調和,再加上白眉大師的佛印,暫時也沒出什麽亂子。至於隱患什麽的,原大俠一向不是因噎廢食之人。
由此可見,萃靈訣本身或許隻是平平,但和玉劍、玉玦三者結合起來便妙味十足,可謂是一條修真的捷徑。再與沌氣結合,則更是妙不可言。
這些妙味,如今都被阿原繼承。包括了楚涵玉修煉沌氣的法子,阿原也早已想得通透——既然靈石和玉玦中的靈氣都是融合的五行靈氣,其中自然也有沌氣。他用萃靈訣一並吸化,可謂吃東西不吐骨頭,其中的沌氣自然也沒得跑,隻能自發融入內息的沌氣之中,一點點壯大
由此替他撥亂反正的“靠山王”不會隻有楚涵玉含香一襲那一小口,而是會與他的真氣修為一同成長,成為另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礦。
種種思緒在腦海中閃過,一如真氣在內息中循環流轉。不知過了多久,玉玦中的靈氣再次被吸納一空,而阿原丹田中的真氣,也恢複了七成以上。
這可不是跑跳如飛之後回收散逸在經脈中的真氣那麽簡單,而是散盡了丹田真氣之後僅用了幾個時辰就恢複了七成功力。
況且散功也不是鬧著玩的,而是用真氣洗刷了身軀,每運一遍清心洗髓術,都可以說離仙家更近了一步。
如今渾身經脈血肉經過四次洗刷,已經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最後一道足闕陰肝經尚未打通的最後關穴也隱隱鬆動起來。身心愉悅,神台清明的阿原清晰地預感到,今夜就是突破小周天的時機。
本已枯竭的丹田真氣短短一個時辰就恢複了三四成,更妙的是古劍上匯聚的靈氣終於有了采納之法,早晚都是原大俠腹中之物。
沒想到這番機緣最後的關鍵,竟是在這枚玉扳指上。
說是玉扳指,其實本是一枚有塊缺口的玉環,那是楚涵玉在望雲山莊被帶走時,最後留給他的東西。阿原作為紀念一直帶在身上,後來習練金鳴鏑時每日射箭手指磨得厲害,便拿它充作扳指。
那時就發現這枚玉扳指並非凡物,有收束靈氣的妙用,卻從沒想過這扳指對靈氣有這麽強的吸納之力,與萃靈訣配合起來直如天造地設一般。
阿原一邊肚子裏暗罵自己太蠢,放著這等好寶貝竟要今日機緣巧合才發現,一邊遙思著不知身在天邊何處的楚涵玉。她臨別之際做的最後一件事,竟是留給自己一件重寶。
也不知她如今是否入了楚家,有沒有受苦……若不是她,就不會有望雲山莊上一番奇遇,不會學會仙訣,尋得古劍,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修為和際遇……
“等等,玉環?不、這分明是——玉玦?”
“玉有缺為玦,我早該想到的……”
阿原渾身一顫,忽然猜到了這件寶貝的來曆。這不是什麽玉環,分明就是枚玉玦,而且並非普通飾物,而是楊懷和楚雲得於仙家遺跡的三件遺寶——玉簡、玉劍、玉玦之一。
玉簡雖被穀月天搶走,但上麵記載的培元萃靈訣早已記在心裏。玉劍即是阿原手中的古劍,如今洗去鉛華,現出真形。而玉玦,原來楚涵玉一直帶在身上,又留給了他……
這三件寶貝,竟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古劍天然匯聚五行靈氣,玉玦將之吸納,沉澱析解,而玉簡則記載了吸化靈氣之法。三者合一,便是一套能源源不斷獲取真氣的修煉之法,難怪能作為上古修仙門派的傳承。
楊懷或許沒有發現古劍的奧秘,所以還要四處收購靈石。而如今,千萬年來第一個完整掌握這套傳承之人,正是阿原。
這一刻,阿原的心咚咚直跳,仿佛在用力叩響仙界的大門。
如是種種巧合,寫滿了機緣二字。阿原博覽群書,自然知道修仙最重要的並不是資質,也不是心性悟性,而是機緣。
漫漫修仙路,若是沒有一個個機緣,一介凡人又如何脫穎而出?
仙緣難求,不容辜負,阿原長出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內息,收束起如脫韁野馬般的心緒,緩緩收功,將玉玦吐了出來。
玉玦中吸附的靈氣大部分被阿原吸化,此時黯淡無光,又恢複了平常的樣子。阿原將古劍平放在膝上,依舊把玉玦當作扳指戴上,輕輕敲了劍身兩下,古劍上傳來一絲靈氣波動,玉玦也輕震了一下,但並未生出上次那樣劇烈的變化。
阿原感應著古劍上傳來的靈氣波動,方才那一敲,並沒有撞破古劍的靈氣流罩,因此玉玦也沒能汲取到靈氣,可見若不是當時含憤用力一彈,根本就發現不了這個秘密,說不定就與機緣失之交臂了。
阿原心中感慨,學足上次的樣子用玉玦往古劍上用力一彈,伴隨著一聲龍吟,玉玦如一隻貪婪的水牛一頭紮進了真氣之河,隻是並沒有上次那般劇烈,玉玦雖然快速汲取著靈氣,卻隻是微微發光發熱而已。
當然就算它比火炭還燙,阿原也不會再輕易放手了,而是穩穩地用玉玦抵著古劍,靜靜感應著真氣的流動。
這一次吸取靈氣不如上次劇烈,應當不是方法有問題,而是玉玦已不像上次那般“饑渴”。
玉玦雖有吸納分化靈氣之能,但並不像古劍那樣能天然匯聚五行靈氣,之前阿原被困死穀,又沉迷劍法許久未動弓箭,玉玦沒有靈氣注入,就像一塊幹得不能再幹的抹布,一旦沾上了水自然要吸個滿飽。而這次無論阿原“擰”得多幹淨,總還是達不到上次那種程度。
不過這也不算什麽問題,大約一刻鍾的功夫,玉玦還是吸飽了靈氣——並不是說玉玦能吸納的靈氣真正到達了上限,而是玉玦中的靈氣漸多,吸引之力大減,不足以再從靈氣之河中把水抽出來了而已。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對阿原來說已經足夠,他滿心歡喜地把玉玦含進嘴裏,再次運起萃靈訣吸化靈氣。
這曾讓萬千匪寇豁出性命的仙訣如今對阿原來說已經沒有什麽神秘感,雖還做不到像采氣定氣那樣熟極而流,但也足夠讓他分些神出來,仔細品味其中的妙味。
阿原的眼界已不同往日,如今看來培元萃靈訣雖與俠會內功綱要之類的凡間功法不可同日而語,但若放在上古浩如煙海的仙功道法中,則恐怕算不上高明。
首先,它並非通用的修煉之法,而是從靈石之類的靈物中吸化靈氣的一種法門,若是沒有充足的靈氣之源根本沒半點用處,還不如笑癡的五行訣。
再者,這套法門並沒有真正解決吸化靈石的“兩難”,單從楊懷最後真氣潰亂的結果來看,萃靈而得的真氣還是有相衝相逆的隱患。而若是真氣修為薄弱之人,也根本無法驅動萃靈訣“啃”動靈石。
阿原如今回味起來,他之所以修煉萃靈訣如此容易,甚至第一次在地牢中吸化靈石便大獲成功,除了天縱之才、老天保佑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得了一大助力——沌氣。
沌氣才是真正化解“兩難”最大的功臣。本來牽引靈氣入體——即便是玉玦中遊離散亂的靈氣,對一個真氣尚弱的修煉者來說也並不容易,更何況靈石中已經固化如死物一般的靈氣。即便有牽引靈氣的手段,也往往因為修為尚弱而缺少牽引的力量。
而沌氣如同一個抓手,與五行靈氣一旦接觸,便總有些糾纏,如同把靈氣粘住套牢,之後隻要會牽引沌氣,靈氣便手到擒來。
而化解靈氣衝突更是沌氣的拿手好戲。培元萃靈訣中的思路本是“分而食之”——既然牽引靈氣困難,靈氣駁雜又有不妥,那幹脆隻牽引與自身真氣同種同屬的,多餘的靈氣直接扔掉,散出外息。
說白了,培元萃靈訣也解決不了多種真氣難以共容的問題,而是借助玉玦析離靈氣,再用培元萃取之法“挑揀”一下。
可哪怕挑揀得再精細,總會有些異種真氣殘存,長年累月積攢下來,難免也會有些隱患。更何況大量寶貴的真氣因為相性不合被白白浪費,修煉速度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而阿原如今有沌氣為憑,管它金木水火土一律來者不拒,修煉速度自然快上不止一籌。有沌氣居中調和,再加上白眉大師的佛印,暫時也沒出什麽亂子。至於隱患什麽的,原大俠一向不是因噎廢食之人。
由此可見,萃靈訣本身或許隻是平平,但和玉劍、玉玦三者結合起來便妙味十足,可謂是一條修真的捷徑。再與沌氣結合,則更是妙不可言。
這些妙味,如今都被阿原繼承。包括了楚涵玉修煉沌氣的法子,阿原也早已想得通透——既然靈石和玉玦中的靈氣都是融合的五行靈氣,其中自然也有沌氣。他用萃靈訣一並吸化,可謂吃東西不吐骨頭,其中的沌氣自然也沒得跑,隻能自發融入內息的沌氣之中,一點點壯大
由此替他撥亂反正的“靠山王”不會隻有楚涵玉含香一襲那一小口,而是會與他的真氣修為一同成長,成為另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礦。
種種思緒在腦海中閃過,一如真氣在內息中循環流轉。不知過了多久,玉玦中的靈氣再次被吸納一空,而阿原丹田中的真氣,也恢複了七成以上。
這可不是跑跳如飛之後回收散逸在經脈中的真氣那麽簡單,而是散盡了丹田真氣之後僅用了幾個時辰就恢複了七成功力。
況且散功也不是鬧著玩的,而是用真氣洗刷了身軀,每運一遍清心洗髓術,都可以說離仙家更近了一步。
如今渾身經脈血肉經過四次洗刷,已經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最後一道足闕陰肝經尚未打通的最後關穴也隱隱鬆動起來。身心愉悅,神台清明的阿原清晰地預感到,今夜就是突破小周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