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橫頸,泣訴漸無聲。
外來的那一縷真氣還在不斷侵蝕,似乎要將每一分血肉、每一絲魂魄都剝離出去,讓他徹底淪為僵木的行屍走肉。
那一刻,雒原忘乎生死,靜下心來,聚精凝神於魂海之中。
魂海中空空蕩蕩,魂契相連的白澤、古劍音訊全無,仿佛隻剩他獨坐在空曠無際的天地中沉思。
那一縷真氣能頃刻間降服沌氣,因為其同源同屬,且更為純一精邃。其真名已呼之欲出——東海楚家的混元氣。
可即便混元氣能以淩霄之勢將沌氣打成“內應”,甚至借此一舉封鎖經脈氣血,也沒道理還能困束魂魄,連“載營魄抱一”都無法掌控肉身。
雒原隱隱感覺,魂魄所受的束縛之力,源自古劍——或許,還有什麽手段暫時降服了古劍和劍靈,使其束魂之力反噬其主。
如此一來,也不能陰魂出竅,以兩魂相照之法來恢複肉身掌控、亦或反擊——可以說雒原已經被徹底困死了,隻要楚涵玉揮劍一斬,他就是身首異處、孤魂落入古劍生門的下場。
但雒原不會坐以待斃,他尋遍內息,終於找到了一線反擊的可能。
——肋下濁氣。
可笑世事無常,不久前還是要傾力翦除的禍根,此刻卻成了救命的稻草。
濁氣被沌氣和五行真氣輪盤壓製在肋下,本是不服王化的草寇,卻因此成了渾身上下唯一不受混元氣影響的內息。
但濁氣勢弱,又無內訣掌控,想要引導其為己所用,似乎隻能另辟蹊徑……
【聚靈】煉化在肉身之上,如呼吸一般,猶在不知疲倦地吸入濁氣。
五行合炁歸元陣亦不停息,五行輪盤如鏡湖之水,上映雲天,下掩幽泉。
生死之際,雒原靈光飛閃,忽地凝聚陰魂飛出魂海,渡入夾在掌心與腹間的墨石之中。
陰魂離體,仿佛沒入一黯滅虛無的世界。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唯有“載營魄抱一”連接的魂身之係,反倒更清晰地傳來肉身的感覺。
決意已下,雒原毫不猶豫地存想於肋下,運轉定氣之法——存於“阿桓”記憶中的,修煉“陰力”之法訣。
濁氣雖是被動吸入,但淤積在肋下已自成一派。有墨石中的一絲黑氣點化,又有內訣為引,遊離在王化之外的草寇終於漸漸被招安、歸化,納入內息。
守清難而入濁易,一向為玄門道法所厭的濁氣,自此登堂入室,成了雒原體內第七道真氣。
名位既定,封地任其自取——歸入內息的濁氣在肋下遊走探索,不多時便自成循環,領有一域。
看來,自身元脈中果然另有隱脈,而能開啟這條無經無絡之通路的,正是墨濁之氣,亦或黑衣組織中所說的“陰力”。
眼下雒原沒空感慨,初生的濁氣羽翼未豐,還不足以對抗混元氣和沌氣,勢必要再燒上一把火。
肋下濁氣一轉,決然注入墨石之中。
一去一回,如投桃報李,墨石中的黑氣亦源源不斷換回內息。
每一次交換之際,雒原皆以肋下濁氣為鼎,施展鼎化訣。
絲絲縷縷黑氣,如一口一口被吃掉咽下,讓肋下濁氣愈發精純凝練——這等“修煉”速度,直比萃靈訣吸化靈石還要快上十倍百倍!
不消一刻,墨石中黑氣漸竭,而肋下濁氣也已脫胎換骨。
時不我待,雒原心一橫,驅動濁氣開啟反攻。
肋下濁氣如初生牛犢,昂然撞向腹下丹田。據守丹田的一縷沌氣與之一觸,霎時如電閃雷鳴,在氣海中掀起一個漩渦。
沌氣本是遊離在全身經絡關竅處,如同柵欄隔牆一般的存在,五行真氣不與之相爭,自可平安無事。而濁氣凝成一股,如千鈞鐵椎破牆開路,勢不可擋。
守衛丹田的沌氣一破,壬水真氣頓時恢複了掌控。
清濁兩氣相匯,本是仙家大忌。但雒原全力運轉彌天訣,讓二者若即若離,井水不犯河水。濁氣一路破關斬將,壬水真氣則由督脈衝至大椎,盤活了脊背的甲木真氣……
五行真氣畢竟是雒原苦修而來,並不曾背主投敵,隻是為沌氣所屏蔽、意旨不傳而已。
隨著濁氣一路勢如破竹擊破沌氣屏障,欺霜真氣、歸土真氣、庚金真氣依次回歸掌控。
逆轉的五行輪盤一如鏡湖之水,隻是天地倒懸,幽泉水漫、反遮覆了天雲。
五行合炁歸元陣運轉不息,遭受重創的沌氣終於漸漸回過味來,半數重回雒原掌控之下。而另一半,則被一路傾軋,直退回帶脈深處,擁著那一縷混元氣,困守城池。
暫且平複了真氣反亂,氣血經脈的阻塞也隨之消解。陰魂悄然回歸魂海,雒原神台複明,猛地睜開雙眼,飛身而起……
可昏寂如永夜的地穴之中,已不見楚涵玉的身影。
留給他的,唯有頸間血痕,和餘溫猶存的淚珠。
雒原身子一晃,咬牙穩住身子,平息了帶脈混元氣的躁動。
難怪反攻起來如此容易,原來伊人早已遠去。
古劍、玉玦皆隨之而去,雒原手中,隻剩下一個泛著淡淡金光的墨石,還有……
揮手間,一道交纏的真氣如蛟龍出淵,帶著龍吟之聲一飛衝天。
光影變幻,流動著黑白金赤青黃綠,絢麗如七彩霞光。
“涵玉,等等我……”
嘶啞的聲音回蕩在地穴中,肋下濁氣不再是阻礙,反倒生出一團幽影遮掩了雒原的身形。
七彩霞光幻滅,雒原亦消失在幽黯之中,再無影蹤。
外來的那一縷真氣還在不斷侵蝕,似乎要將每一分血肉、每一絲魂魄都剝離出去,讓他徹底淪為僵木的行屍走肉。
那一刻,雒原忘乎生死,靜下心來,聚精凝神於魂海之中。
魂海中空空蕩蕩,魂契相連的白澤、古劍音訊全無,仿佛隻剩他獨坐在空曠無際的天地中沉思。
那一縷真氣能頃刻間降服沌氣,因為其同源同屬,且更為純一精邃。其真名已呼之欲出——東海楚家的混元氣。
可即便混元氣能以淩霄之勢將沌氣打成“內應”,甚至借此一舉封鎖經脈氣血,也沒道理還能困束魂魄,連“載營魄抱一”都無法掌控肉身。
雒原隱隱感覺,魂魄所受的束縛之力,源自古劍——或許,還有什麽手段暫時降服了古劍和劍靈,使其束魂之力反噬其主。
如此一來,也不能陰魂出竅,以兩魂相照之法來恢複肉身掌控、亦或反擊——可以說雒原已經被徹底困死了,隻要楚涵玉揮劍一斬,他就是身首異處、孤魂落入古劍生門的下場。
但雒原不會坐以待斃,他尋遍內息,終於找到了一線反擊的可能。
——肋下濁氣。
可笑世事無常,不久前還是要傾力翦除的禍根,此刻卻成了救命的稻草。
濁氣被沌氣和五行真氣輪盤壓製在肋下,本是不服王化的草寇,卻因此成了渾身上下唯一不受混元氣影響的內息。
但濁氣勢弱,又無內訣掌控,想要引導其為己所用,似乎隻能另辟蹊徑……
【聚靈】煉化在肉身之上,如呼吸一般,猶在不知疲倦地吸入濁氣。
五行合炁歸元陣亦不停息,五行輪盤如鏡湖之水,上映雲天,下掩幽泉。
生死之際,雒原靈光飛閃,忽地凝聚陰魂飛出魂海,渡入夾在掌心與腹間的墨石之中。
陰魂離體,仿佛沒入一黯滅虛無的世界。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唯有“載營魄抱一”連接的魂身之係,反倒更清晰地傳來肉身的感覺。
決意已下,雒原毫不猶豫地存想於肋下,運轉定氣之法——存於“阿桓”記憶中的,修煉“陰力”之法訣。
濁氣雖是被動吸入,但淤積在肋下已自成一派。有墨石中的一絲黑氣點化,又有內訣為引,遊離在王化之外的草寇終於漸漸被招安、歸化,納入內息。
守清難而入濁易,一向為玄門道法所厭的濁氣,自此登堂入室,成了雒原體內第七道真氣。
名位既定,封地任其自取——歸入內息的濁氣在肋下遊走探索,不多時便自成循環,領有一域。
看來,自身元脈中果然另有隱脈,而能開啟這條無經無絡之通路的,正是墨濁之氣,亦或黑衣組織中所說的“陰力”。
眼下雒原沒空感慨,初生的濁氣羽翼未豐,還不足以對抗混元氣和沌氣,勢必要再燒上一把火。
肋下濁氣一轉,決然注入墨石之中。
一去一回,如投桃報李,墨石中的黑氣亦源源不斷換回內息。
每一次交換之際,雒原皆以肋下濁氣為鼎,施展鼎化訣。
絲絲縷縷黑氣,如一口一口被吃掉咽下,讓肋下濁氣愈發精純凝練——這等“修煉”速度,直比萃靈訣吸化靈石還要快上十倍百倍!
不消一刻,墨石中黑氣漸竭,而肋下濁氣也已脫胎換骨。
時不我待,雒原心一橫,驅動濁氣開啟反攻。
肋下濁氣如初生牛犢,昂然撞向腹下丹田。據守丹田的一縷沌氣與之一觸,霎時如電閃雷鳴,在氣海中掀起一個漩渦。
沌氣本是遊離在全身經絡關竅處,如同柵欄隔牆一般的存在,五行真氣不與之相爭,自可平安無事。而濁氣凝成一股,如千鈞鐵椎破牆開路,勢不可擋。
守衛丹田的沌氣一破,壬水真氣頓時恢複了掌控。
清濁兩氣相匯,本是仙家大忌。但雒原全力運轉彌天訣,讓二者若即若離,井水不犯河水。濁氣一路破關斬將,壬水真氣則由督脈衝至大椎,盤活了脊背的甲木真氣……
五行真氣畢竟是雒原苦修而來,並不曾背主投敵,隻是為沌氣所屏蔽、意旨不傳而已。
隨著濁氣一路勢如破竹擊破沌氣屏障,欺霜真氣、歸土真氣、庚金真氣依次回歸掌控。
逆轉的五行輪盤一如鏡湖之水,隻是天地倒懸,幽泉水漫、反遮覆了天雲。
五行合炁歸元陣運轉不息,遭受重創的沌氣終於漸漸回過味來,半數重回雒原掌控之下。而另一半,則被一路傾軋,直退回帶脈深處,擁著那一縷混元氣,困守城池。
暫且平複了真氣反亂,氣血經脈的阻塞也隨之消解。陰魂悄然回歸魂海,雒原神台複明,猛地睜開雙眼,飛身而起……
可昏寂如永夜的地穴之中,已不見楚涵玉的身影。
留給他的,唯有頸間血痕,和餘溫猶存的淚珠。
雒原身子一晃,咬牙穩住身子,平息了帶脈混元氣的躁動。
難怪反攻起來如此容易,原來伊人早已遠去。
古劍、玉玦皆隨之而去,雒原手中,隻剩下一個泛著淡淡金光的墨石,還有……
揮手間,一道交纏的真氣如蛟龍出淵,帶著龍吟之聲一飛衝天。
光影變幻,流動著黑白金赤青黃綠,絢麗如七彩霞光。
“涵玉,等等我……”
嘶啞的聲音回蕩在地穴中,肋下濁氣不再是阻礙,反倒生出一團幽影遮掩了雒原的身形。
七彩霞光幻滅,雒原亦消失在幽黯之中,再無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