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隆城以北兩百餘裏,有一處景觀奇異的深穀。
據說是幾年前一次劇烈的地動,裂地成峽。又有地水淹漫,遂成溪穀。
大旱之後,漸漸露出千瘡百孔的兩側峭壁,洞穴多不勝數,仿佛蜂巢,於是人稱“蜂巢穀”。
而雒原站在峭壁之上,目光掃過空穀,一時若有所思。
“阿原,我還是覺得有些太巧了……當心有詐。”
洛冼玉在身旁低聲輕語,雒原聽了不禁一笑,“你不是說,方樸和我一樣,有心懷天下的俠者之心麽?”
伊人眉頭微蹙,道:“他修為不低,城府深沉,我的【明心見性】未必看得準,還是小心為上。”
雒原笑著拍拍洛冼玉的肩膀,安撫道:“放心,此處地勢複雜,我們早早多做準備,不怕有什麽詭計。”
方樸給他的聯絡之地,就在蜂巢穀深處,但時日尚早——誰也不會想到,原大俠沒過幾日就撞上門來。
“天法清,地法靈,陰陽法鏡,賜我清靈——開!”
雒原手持寄魂珠,張開天眼,再次掃視穀中大小洞穴。許久,終於鎖定了目標。
…………
夜入二更,萬裏車緩緩駛入蜂巢穀,如一隻烏黑的大蚯蚓,忽然鑽地,消失在穀底的淤泥之中。
天眼再得老蟾千眼神通加持,硬是發現了一條被淤泥覆蓋的地底隧道。
雒原不敢再相信伊人的手感,親自駕車穿越隧道,來到一處中空的地下洞穴。
用萬裏車堵住入口,再讓風憐落下隱溪廬,暗無天日的洞穴頓時成為陽光灑照的家園。
“回頭我再挖幾個出口通到外麵,狡兔三窟,隻管遠遠觀望,見機行事便是……”
“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快一個月,我們就在這風水寶地好好修煉,準備萬全……”
洛冼玉聽完原大俠的安排,終於放下心來,自去修煉——仙盟的任務,本也犯不上著急,能安心修煉一個月,實力又能增長幾分。
安頓妥當,雒原也開始籌劃一項項“準備”。
在蜂巢穀,狡兔三窟倒是容易,難的是如何遮掩痕跡,不讓人發現藏在山腹中的隱溪廬。
洞穴內空間足夠大,而隱溪廬,也留有足夠的“空間”。
隱溪廬的陣盤,像是一張宣紙隻塗畫了中央,還有大量“留白”之處,可以盡情補充。
小院本是無掩雞籠,僅能隔絕靈氣外泄,沒半點防禦之力。而在小院外頭另架設的法陣,盡可借隱溪廬的靈力驅動,填充在留白處、一同保留在陣盤上。
如今回頭再看,隱溪廬這院子雖不值一千靈石,但若是加上留白的陣圖,則遠遠超出——風師兄果然還是和老頭子不一樣,送了一份大禮。
雒原如今在陣法之道上算是初窺門徑,但要想架設一座“護陣大陣”把隱溪廬守得固若金湯,還是有所不足。
因此,布設在外的法陣當以隱匿行藏為主,真要有強敵攻過來,還是趕緊登上萬裏車,鑽泥跑路得好。
至於如何遮掩行藏,在“新仙家六藝”中算是“禮藝”,雒原頗有些心得。
因為探查與隱匿,本就是矛與盾。雒原有【破幻天眼】神通為矛,自然也知道盾弱在何處,該如何彌補。
隱匿行藏,最首要的是不讓人起疑。一旦對方起了疑心,各種手段輪番試探,再好的隱匿手段也扛不住——青凝峰靈田旁的洞口,就是例子。
而要想不讓人起疑,最好是偽裝得渾然天成——蜂巢穀穀底的那些淤泥,就是最好的遮掩。其似乎有阻礙靈機之效,若不是耐心尋找,天眼也不會發現那條地底隧道,換個人匆匆一瞥,就算是金丹道君也未必能發現。
雒原徒步尋回隧道之中,抓起一把淤泥汲閱了許久,隻得到一點模糊的感知。
淡淡的魔氣,夾雜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倒是有點像鬼霧嶺上的黑霧。
“湮魔土?有意思……”
魂海中傳來一個聲音,倒把原大俠嚇了一跳,“您老怎麽又醒了?湮魔土,那是什麽?”
小白狸卻不答話,而是懶洋洋傳來一個念頭。
魔氣與靈氣天性互斥、如水火不容。一旦對衝,玉石俱焚,結果定是一方湮滅,化為混沌。
倘若魔氣稍微占了上風,殘存的少量魔氣融在混沌之氣中,穩固下來,便名為“湮魔氣”。
湮魔氣偶爾也會溶入水土,便是“湮魔水”、“湮魔土”。
——如今看來,鬼霧嶺上的黑霧之中,就充斥著湮魔氣,隻是那時候阿原還不知道名頭而已。
“可是,神州中土,朗朗乾坤,怎麽會孕生湮魔土這種東西?”
小白狸嗤笑一聲,再無回應,似是在說,“關我甚事?”
這位爺興頭來得快去得也快,雖有些莫名其妙,卻也給原大俠提了個醒——眼前這片厚厚的淤泥,也算是堆“寶貝”。
雒原琢磨了一會,不動聲色地返回隱溪廬,吃過了伊人準備的夜宵,又把床上的“小書童”拉起來,強行“論道”。
要想用好那堆湮魔土,必須構建幾座合用的法陣——既然風憐在陣法之道上天賦過人,原大俠自然不會浪費。
按原大俠的設想,在這蜂巢穀中,渾然天成的淤泥乃是最好的遮掩。隻要將湮魔土再稍微提煉一下,隔絕靈視探知的特性再加強幾分,驅動“淤泥”像糊牆一樣把幾處出口堵住,就天衣無縫。
剩下的湮魔土帶不走,也不能浪費。
湮魔土中最有價值的,自然是精純的魔氣。除此之外,雒原對那“混沌之氣”也很感興趣,不妨想個法子,將之分別提煉出來,也算物盡其用。
至於如何提煉,原大俠早有腹稿。
臨淵先生傳下的《機關十問》中,就有一篇專門講“提純”。沈大師平日裏講起機關之道滔滔不絕,雒原耳濡目染,也融會了不少理念。
提純的本質,就是剝離雜質。而剝離的前提,是將之分離。
想要提取魔氣,首先就是要打破魔氣與混沌之氣的融合之態,再利用墨石吸納魔氣的特性,便可將魔氣一點點剝離出來。
至於混沌之氣,缺少牽引的手段,但也無妨——隻要將真正的淤泥濾掉,雜質和魔氣統統剝離,剩下的自然就是混沌之氣。
理論上已經想好了,但要一步步實現,還有不少難關。
原大俠有夢境之助,在術門之道上基礎十分紮實,並不是隻有理論的空想家。但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全新的法陣,談何容易?
或許九成九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隻差那百分之一的難處,就功虧一簣。
而那百分之一需要的,就是天才般的靈光妙手——風憐,正是那樣的“天才”。
據說是幾年前一次劇烈的地動,裂地成峽。又有地水淹漫,遂成溪穀。
大旱之後,漸漸露出千瘡百孔的兩側峭壁,洞穴多不勝數,仿佛蜂巢,於是人稱“蜂巢穀”。
而雒原站在峭壁之上,目光掃過空穀,一時若有所思。
“阿原,我還是覺得有些太巧了……當心有詐。”
洛冼玉在身旁低聲輕語,雒原聽了不禁一笑,“你不是說,方樸和我一樣,有心懷天下的俠者之心麽?”
伊人眉頭微蹙,道:“他修為不低,城府深沉,我的【明心見性】未必看得準,還是小心為上。”
雒原笑著拍拍洛冼玉的肩膀,安撫道:“放心,此處地勢複雜,我們早早多做準備,不怕有什麽詭計。”
方樸給他的聯絡之地,就在蜂巢穀深處,但時日尚早——誰也不會想到,原大俠沒過幾日就撞上門來。
“天法清,地法靈,陰陽法鏡,賜我清靈——開!”
雒原手持寄魂珠,張開天眼,再次掃視穀中大小洞穴。許久,終於鎖定了目標。
…………
夜入二更,萬裏車緩緩駛入蜂巢穀,如一隻烏黑的大蚯蚓,忽然鑽地,消失在穀底的淤泥之中。
天眼再得老蟾千眼神通加持,硬是發現了一條被淤泥覆蓋的地底隧道。
雒原不敢再相信伊人的手感,親自駕車穿越隧道,來到一處中空的地下洞穴。
用萬裏車堵住入口,再讓風憐落下隱溪廬,暗無天日的洞穴頓時成為陽光灑照的家園。
“回頭我再挖幾個出口通到外麵,狡兔三窟,隻管遠遠觀望,見機行事便是……”
“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快一個月,我們就在這風水寶地好好修煉,準備萬全……”
洛冼玉聽完原大俠的安排,終於放下心來,自去修煉——仙盟的任務,本也犯不上著急,能安心修煉一個月,實力又能增長幾分。
安頓妥當,雒原也開始籌劃一項項“準備”。
在蜂巢穀,狡兔三窟倒是容易,難的是如何遮掩痕跡,不讓人發現藏在山腹中的隱溪廬。
洞穴內空間足夠大,而隱溪廬,也留有足夠的“空間”。
隱溪廬的陣盤,像是一張宣紙隻塗畫了中央,還有大量“留白”之處,可以盡情補充。
小院本是無掩雞籠,僅能隔絕靈氣外泄,沒半點防禦之力。而在小院外頭另架設的法陣,盡可借隱溪廬的靈力驅動,填充在留白處、一同保留在陣盤上。
如今回頭再看,隱溪廬這院子雖不值一千靈石,但若是加上留白的陣圖,則遠遠超出——風師兄果然還是和老頭子不一樣,送了一份大禮。
雒原如今在陣法之道上算是初窺門徑,但要想架設一座“護陣大陣”把隱溪廬守得固若金湯,還是有所不足。
因此,布設在外的法陣當以隱匿行藏為主,真要有強敵攻過來,還是趕緊登上萬裏車,鑽泥跑路得好。
至於如何遮掩行藏,在“新仙家六藝”中算是“禮藝”,雒原頗有些心得。
因為探查與隱匿,本就是矛與盾。雒原有【破幻天眼】神通為矛,自然也知道盾弱在何處,該如何彌補。
隱匿行藏,最首要的是不讓人起疑。一旦對方起了疑心,各種手段輪番試探,再好的隱匿手段也扛不住——青凝峰靈田旁的洞口,就是例子。
而要想不讓人起疑,最好是偽裝得渾然天成——蜂巢穀穀底的那些淤泥,就是最好的遮掩。其似乎有阻礙靈機之效,若不是耐心尋找,天眼也不會發現那條地底隧道,換個人匆匆一瞥,就算是金丹道君也未必能發現。
雒原徒步尋回隧道之中,抓起一把淤泥汲閱了許久,隻得到一點模糊的感知。
淡淡的魔氣,夾雜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倒是有點像鬼霧嶺上的黑霧。
“湮魔土?有意思……”
魂海中傳來一個聲音,倒把原大俠嚇了一跳,“您老怎麽又醒了?湮魔土,那是什麽?”
小白狸卻不答話,而是懶洋洋傳來一個念頭。
魔氣與靈氣天性互斥、如水火不容。一旦對衝,玉石俱焚,結果定是一方湮滅,化為混沌。
倘若魔氣稍微占了上風,殘存的少量魔氣融在混沌之氣中,穩固下來,便名為“湮魔氣”。
湮魔氣偶爾也會溶入水土,便是“湮魔水”、“湮魔土”。
——如今看來,鬼霧嶺上的黑霧之中,就充斥著湮魔氣,隻是那時候阿原還不知道名頭而已。
“可是,神州中土,朗朗乾坤,怎麽會孕生湮魔土這種東西?”
小白狸嗤笑一聲,再無回應,似是在說,“關我甚事?”
這位爺興頭來得快去得也快,雖有些莫名其妙,卻也給原大俠提了個醒——眼前這片厚厚的淤泥,也算是堆“寶貝”。
雒原琢磨了一會,不動聲色地返回隱溪廬,吃過了伊人準備的夜宵,又把床上的“小書童”拉起來,強行“論道”。
要想用好那堆湮魔土,必須構建幾座合用的法陣——既然風憐在陣法之道上天賦過人,原大俠自然不會浪費。
按原大俠的設想,在這蜂巢穀中,渾然天成的淤泥乃是最好的遮掩。隻要將湮魔土再稍微提煉一下,隔絕靈視探知的特性再加強幾分,驅動“淤泥”像糊牆一樣把幾處出口堵住,就天衣無縫。
剩下的湮魔土帶不走,也不能浪費。
湮魔土中最有價值的,自然是精純的魔氣。除此之外,雒原對那“混沌之氣”也很感興趣,不妨想個法子,將之分別提煉出來,也算物盡其用。
至於如何提煉,原大俠早有腹稿。
臨淵先生傳下的《機關十問》中,就有一篇專門講“提純”。沈大師平日裏講起機關之道滔滔不絕,雒原耳濡目染,也融會了不少理念。
提純的本質,就是剝離雜質。而剝離的前提,是將之分離。
想要提取魔氣,首先就是要打破魔氣與混沌之氣的融合之態,再利用墨石吸納魔氣的特性,便可將魔氣一點點剝離出來。
至於混沌之氣,缺少牽引的手段,但也無妨——隻要將真正的淤泥濾掉,雜質和魔氣統統剝離,剩下的自然就是混沌之氣。
理論上已經想好了,但要一步步實現,還有不少難關。
原大俠有夢境之助,在術門之道上基礎十分紮實,並不是隻有理論的空想家。但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全新的法陣,談何容易?
或許九成九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隻差那百分之一的難處,就功虧一簣。
而那百分之一需要的,就是天才般的靈光妙手——風憐,正是那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