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溫水煮青蛙
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 作者:我要吃山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這種場麵的出現,劉徹毫不意外。
當初他為了在反擊匈奴這件事情上統一意見,著實也是費了不少功夫。
眼下突然出現可以大批量印製書籍的東西,對於文武百官的衝擊以及因此導致的利益衝突,他都做好了準備。
如今的他比當初更加強大!
聽著一個個大臣在那裏慷慨激昂,似乎他不把這印刷術公布於眾就是個冒天下之大不諱的的昏君,劉徹絲毫不生氣。
反而還放任他們繼續往道德製高點上站,站的越高越好,等他們高的下不來時,劉徹才會讓他們看看什麽是更高的製高點。
等這些人都發表完意見後,他不鹹不淡地提出了一個更加占據大義的建議,讓那幾人頓時臉色發白。
講到這,劉徹忽然問道:“你們猜朕當時提了個什麽建議?”
“據兒…算了,你還小,皇後來猜一猜。”
衛子夫思索片刻,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陛下想讓他們貢獻出家中的藏書。”
“啪啪啪。”
劉徹鼓掌道:“不愧是皇後,知道朕的脾氣。”
“朕就等著他們拿大義來說話,不然怎麽理直氣壯的要他們的藏書。”
“這些人就開始說什麽那都是家傳之物,給外人觀看的話會對不起祖宗。”
“那後來呢?”衛子夫追問。
“他們現在還在建章宮外跪著呢。”
劉徹聲音冰冷,“他們心安理得的用著紙,現在還想要印刷術,自己家裏的東西卻什麽都不想拿出來,天下間哪有這樣的好事。”
見劉徹有些賭氣的樣子,陸鳴問道:“陛下是真的想要他們的藏書麽?”
他覺得可能性不大,皇宮之中的藏書本就不少,那些儒家經典更是一本都不缺,那些大臣家裏的藏書五花八門,就是貢獻出來也沒多大印刷的價值。
中國曆史上,一直到明朝時期印刷術進一步成熟之後,印刷出版的書籍種類才豐富起來,在此之前都是以儒家經典和政事類書籍為主。
現在那些大臣家裏的藏書要是作為文化傳承還比較有意義,但在印刷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意義並不大,就算他們想拿來印刷,都要看陛下願不願意給他們印。
聽見陸鳴的語氣,劉徹現在更加生氣,“朕眼下根本不需要他們的藏書,就連你這樣的年輕人都能猜出來,可他們竟然不懂。”
“後來朕站在大義的角度上告訴他們,為了鼓勵天下百姓為國征戰。以後可以憑借軍功參與朝廷的選官考試,考試通過即可以入朝為官。”
“這些人竟然搬出高祖皇帝來壓朕,說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察舉是高祖皇帝定下的政策,妄加改變會動搖國本之類的話層出不窮。”
說到這,劉徹忽然問道:“據兒,你猜他們為何不想讓父皇改變察舉製呢?”
見劉據求助似得看向陸鳴,他立刻提醒道:“不許問你老師,自己思考回答。”
劉據皺著眉頭,他才六歲啊,就要思考這種問題,還有沒有人權。
思考一會後,他試探著回答道:“察舉製下,他們掌握著舉薦人才的權力,這些被舉薦的人也會感謝他們,改變察舉製就等於削去了他們的權力。”
劉徹驚訝不已,“這…這是誰告訴你的?”
說完他環視陸鳴和衛子夫,“朕過來之前你們和他說過了?”
他雖然抱著考察太子的意思,但也沒指望太子能說出什麽真知灼見,一個六歲的孩子能懂什麽。
可太子的回答卻大大超出他的預料,這幾乎已經直指問題的核心。
“據兒,告訴父皇你是怎麽想到的?”
劉據眨眨眼,“老師告訴我,對於那些大臣的行為一旦猜不出原因的話,就一定要往利益上想,這樣才容易得到答案,兒臣覺得察舉的利益就在於此。”
“要是兒臣有察舉的權力,就會舉薦表哥和老師,他們當官後就會幫著兒臣。”
劉徹猛地拍了下陸鳴的肩膀,“朕找你給太子當老師果然沒錯。”
如果是石慶那些人教導太子的話一定不會告訴他從利益出發思考問題,他們是羞於談利益的,可是又做不到完全無視利益,這些人就是這麽矛盾。
劉徹希望自己的繼承人是通透的,是善於把握人心的,太子可以仁德,卻不能迂腐,更不能婦人之仁。
他撫摸著兒子的頭,“以後多和你老師學習,他這人心懷天下又頭腦靈活。”
陸鳴:我怎麽感覺這個頭腦靈活不是什麽好詞呢?
“他們現在對新獎勵製度還不會有太大的抵觸,因為軍中能讀書識字的人大多和朝廷上的官宦大族有著淵源,本就是他們的一部分,那些不識字的人更無法通過考試與他們爭奪機會。”
“朕敲打一番後,這些人能老實一陣,用你的話來說就叫溫水煮青蛙。”
如果早上十幾年,劉徹還不敢輕舉妄動,但現在的他不僅抓牢了錢袋子,還緊握著刀把子,這些人在被慢慢煮熟和屠刀降臨之間會做出聰明的選擇,除了搞點小動作之外不敢大肆阻撓。
“據兒,等父皇煮上二三十年,把他們煮熟後再給你端上來。”
雖然他是皇帝,但也不可能一道命令下去就讓天下百姓立刻學會讀書,可以拿起筆參加科舉考試。眼下就是強行推行科舉考試,來參加的人也還是那群人,因為其他人不識字。
從打破壟斷到普及知識,一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的既得利益者們依然占據著極大地優勢,沒有被逼到絕路的他們不會團結一致。
他這個皇帝也隻是在察舉之外另開了一道有限的口子,這口子本身還包含了他們的利益在內。
衛子夫聽完後感慨道:“這天下間的大多數人還是像臣妾一家當年一樣,整日為了生計勞碌,沒機會也沒時間讀書,又怎麽能和那些人搶奪當官的機會呢。”
衛子夫的母親當年給人當仆人,艱難地養活她們姐弟幾人長大,要是沒有平陽公主把她送到皇帝身邊,她們姐弟幾人如今可能還在哪個達官貴人的府上當仆人。
天下間的百姓有幾人會有她這樣的機會呢?
“以後天下百姓一定會像臣妾一家一樣感激陛下的恩德。”
聽到這,劉徹忽然問道:“皇後,你和衛青是提前打過招呼了麽,和你們衛家沾親帶故的人都沒有出來反對。”
此話一出,場麵頓時有些尷尬,空氣都凝固了。
當初他為了在反擊匈奴這件事情上統一意見,著實也是費了不少功夫。
眼下突然出現可以大批量印製書籍的東西,對於文武百官的衝擊以及因此導致的利益衝突,他都做好了準備。
如今的他比當初更加強大!
聽著一個個大臣在那裏慷慨激昂,似乎他不把這印刷術公布於眾就是個冒天下之大不諱的的昏君,劉徹絲毫不生氣。
反而還放任他們繼續往道德製高點上站,站的越高越好,等他們高的下不來時,劉徹才會讓他們看看什麽是更高的製高點。
等這些人都發表完意見後,他不鹹不淡地提出了一個更加占據大義的建議,讓那幾人頓時臉色發白。
講到這,劉徹忽然問道:“你們猜朕當時提了個什麽建議?”
“據兒…算了,你還小,皇後來猜一猜。”
衛子夫思索片刻,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陛下想讓他們貢獻出家中的藏書。”
“啪啪啪。”
劉徹鼓掌道:“不愧是皇後,知道朕的脾氣。”
“朕就等著他們拿大義來說話,不然怎麽理直氣壯的要他們的藏書。”
“這些人就開始說什麽那都是家傳之物,給外人觀看的話會對不起祖宗。”
“那後來呢?”衛子夫追問。
“他們現在還在建章宮外跪著呢。”
劉徹聲音冰冷,“他們心安理得的用著紙,現在還想要印刷術,自己家裏的東西卻什麽都不想拿出來,天下間哪有這樣的好事。”
見劉徹有些賭氣的樣子,陸鳴問道:“陛下是真的想要他們的藏書麽?”
他覺得可能性不大,皇宮之中的藏書本就不少,那些儒家經典更是一本都不缺,那些大臣家裏的藏書五花八門,就是貢獻出來也沒多大印刷的價值。
中國曆史上,一直到明朝時期印刷術進一步成熟之後,印刷出版的書籍種類才豐富起來,在此之前都是以儒家經典和政事類書籍為主。
現在那些大臣家裏的藏書要是作為文化傳承還比較有意義,但在印刷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意義並不大,就算他們想拿來印刷,都要看陛下願不願意給他們印。
聽見陸鳴的語氣,劉徹現在更加生氣,“朕眼下根本不需要他們的藏書,就連你這樣的年輕人都能猜出來,可他們竟然不懂。”
“後來朕站在大義的角度上告訴他們,為了鼓勵天下百姓為國征戰。以後可以憑借軍功參與朝廷的選官考試,考試通過即可以入朝為官。”
“這些人竟然搬出高祖皇帝來壓朕,說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察舉是高祖皇帝定下的政策,妄加改變會動搖國本之類的話層出不窮。”
說到這,劉徹忽然問道:“據兒,你猜他們為何不想讓父皇改變察舉製呢?”
見劉據求助似得看向陸鳴,他立刻提醒道:“不許問你老師,自己思考回答。”
劉據皺著眉頭,他才六歲啊,就要思考這種問題,還有沒有人權。
思考一會後,他試探著回答道:“察舉製下,他們掌握著舉薦人才的權力,這些被舉薦的人也會感謝他們,改變察舉製就等於削去了他們的權力。”
劉徹驚訝不已,“這…這是誰告訴你的?”
說完他環視陸鳴和衛子夫,“朕過來之前你們和他說過了?”
他雖然抱著考察太子的意思,但也沒指望太子能說出什麽真知灼見,一個六歲的孩子能懂什麽。
可太子的回答卻大大超出他的預料,這幾乎已經直指問題的核心。
“據兒,告訴父皇你是怎麽想到的?”
劉據眨眨眼,“老師告訴我,對於那些大臣的行為一旦猜不出原因的話,就一定要往利益上想,這樣才容易得到答案,兒臣覺得察舉的利益就在於此。”
“要是兒臣有察舉的權力,就會舉薦表哥和老師,他們當官後就會幫著兒臣。”
劉徹猛地拍了下陸鳴的肩膀,“朕找你給太子當老師果然沒錯。”
如果是石慶那些人教導太子的話一定不會告訴他從利益出發思考問題,他們是羞於談利益的,可是又做不到完全無視利益,這些人就是這麽矛盾。
劉徹希望自己的繼承人是通透的,是善於把握人心的,太子可以仁德,卻不能迂腐,更不能婦人之仁。
他撫摸著兒子的頭,“以後多和你老師學習,他這人心懷天下又頭腦靈活。”
陸鳴:我怎麽感覺這個頭腦靈活不是什麽好詞呢?
“他們現在對新獎勵製度還不會有太大的抵觸,因為軍中能讀書識字的人大多和朝廷上的官宦大族有著淵源,本就是他們的一部分,那些不識字的人更無法通過考試與他們爭奪機會。”
“朕敲打一番後,這些人能老實一陣,用你的話來說就叫溫水煮青蛙。”
如果早上十幾年,劉徹還不敢輕舉妄動,但現在的他不僅抓牢了錢袋子,還緊握著刀把子,這些人在被慢慢煮熟和屠刀降臨之間會做出聰明的選擇,除了搞點小動作之外不敢大肆阻撓。
“據兒,等父皇煮上二三十年,把他們煮熟後再給你端上來。”
雖然他是皇帝,但也不可能一道命令下去就讓天下百姓立刻學會讀書,可以拿起筆參加科舉考試。眼下就是強行推行科舉考試,來參加的人也還是那群人,因為其他人不識字。
從打破壟斷到普及知識,一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的既得利益者們依然占據著極大地優勢,沒有被逼到絕路的他們不會團結一致。
他這個皇帝也隻是在察舉之外另開了一道有限的口子,這口子本身還包含了他們的利益在內。
衛子夫聽完後感慨道:“這天下間的大多數人還是像臣妾一家當年一樣,整日為了生計勞碌,沒機會也沒時間讀書,又怎麽能和那些人搶奪當官的機會呢。”
衛子夫的母親當年給人當仆人,艱難地養活她們姐弟幾人長大,要是沒有平陽公主把她送到皇帝身邊,她們姐弟幾人如今可能還在哪個達官貴人的府上當仆人。
天下間的百姓有幾人會有她這樣的機會呢?
“以後天下百姓一定會像臣妾一家一樣感激陛下的恩德。”
聽到這,劉徹忽然問道:“皇後,你和衛青是提前打過招呼了麽,和你們衛家沾親帶故的人都沒有出來反對。”
此話一出,場麵頓時有些尷尬,空氣都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