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無人願當出頭鳥
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 作者:我要吃山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未央宮,椒房殿。
太子劉據被殿外的慌亂聲吵醒後來到衛子夫身邊。
母子二人抬頭看著天上那詭異的紅色和殘缺的月亮,感受到劉據的顫抖,衛子夫緊緊摟住他,柔聲安慰:“沒事的,以往也有過,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母後,據兒害怕,父皇在哪呢?”
衛子夫神情一滯,沉默片刻後歎口氣,“你父皇日理萬機,沒那麽多時間陪你的,母後在,不要怕。”
她自己也知道,雖然兩人的關係有所緩和,但是劉徹對她的疏遠是早就開始了的。
在陸鳴到來之前,王美人就已經成了後宮中最受寵的女人,眼下那個薄情的男人恐怕在那個女人那吧。
劉據也歎了口氣,他已經六歲了,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小孩子,可他有什麽辦法呢。
劉徹此時卻在一處宮殿內舞劍。
本來他是準備在王美人那裏過夜的,次子尚在繈褓之中,雖然降生的還算順利,但不確定能否改變早亡的命運,他來看望的次數也就多一些。
發現那輪紅月後,他剛剛因為孩子而放鬆下來的神經立刻又繃了起來。
雖然以往也不是沒發生過天狗食月的現象,但是這般血紅的顏色還是第一次見。
雖然他看過手機中的科普視頻,知道月亮不過隻是一顆星球,這種現象並沒有其他的預示意義。
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一定會發生一些風波,以往每次月食發生,無論是朝中還是民間都會有人傳言這是上天對大漢的警示。
那是在說警示大漢麽,分明就是在說,上天警示的是他劉徹,是上天對他的所作所為不滿。
董仲舒那個老家夥連高祖廟失火都能怪罪到他的身上,這次天象如此妖異,那些心懷不滿得人又怎麽會放過這次機會。
想到興奮處,劉徹再也睡不著,拿起少府最新打造的長劍,找到一處偏殿就練起了劍術。
在他眼中,每一次的揮砍都在帶走一個違逆之人的頭顱。
天空中,月亮已經完全消失,黑暗籠罩大地,星星傳來的那點光亮完全無法照亮這片黑暗。
半個時辰後,月亮才掙紮出來,重新露出一角光亮。
“叮…”
董仲舒揮手彈在長劍上,震動聲嫋嫋不絕,誰能想到,這位儒家領袖竟然也會用這種辦法驅逐天狗。
見到月亮越來越亮,那妖異的紅色也迅速變得淡薄,他把長劍放到桌案上,自語道:“此聲音連人都不能震懾,又怎麽能驅逐天狗呢?”
他活了這麽多年,不是第一次看到天狗食月,對此早已從最初的恐懼轉變為淡定。
無論人們做什麽,天狗總會到來,也總會離去,他可以對別人宣揚天人感應,卻無法欺騙自己。
他董仲舒不需要天人感應,是大漢皇權需要,是占據朝堂的儒家需要,是天下的讀書人需要。
上天一定要對人間有所感應,皇帝才能有所束縛,不至於肆意妄為。
不過這次應該不需要他這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打頭陣,皇帝最近的舉動牽動了那麽多人的利益,總會有人站出來的。
上次高祖廟火災的教訓讓他心有餘悸,總不能剛脫離膠西王的魔掌,就把自己送到劉徹的屠刀下吧,儒家又不是他一個人的儒家,天下更不是他董仲舒的天下。
明日休沐,足夠這些人準備好一切了。
清晨,朝陽初升。
照常升起的太陽驅散了人們心中的恐懼,讓昨夜的一切似乎都了無痕跡。
公孫弘吃過早飯,早早來到會客廳等待著。
他很清楚,昨夜那妖異的血月會引起怎樣的震動,又恰好趕上今日休沐,必然會有大量官員來找他試探口風。
果然不出他所料,除了那些依附於衛家的的官員,其他上至兩千石下至六百石的官員前後來了數十位。
天人感應說雖然是儒家董仲舒所創立,但類似觀念早已有了,董仲舒隻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係統化地改造。
以孟子和子思為代表的思孟學派,早就主張天人合一,墨子也曾經論述過類似於天人感應的內容,《呂氏春秋》中也大量借用“天人感應”來對曆史事件進行解釋。
董仲舒是在這些思想的基礎上,又融合了陰陽家、法家等學說,構建了一個邏輯更嚴謹,體係更完善的“天人感應”理論。
對於把自然事件和上天聯係起來,在大漢是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的。
對於各種自然現象原理缺乏認知的人們,,無論是否學過天人感應學說,都會自然而然地把原因歸結到上天或者神鬼誌怪的身上。
“丞相,昨夜的天象恐怕是不祥之兆啊!”
“是啊丞相,血月當空,一定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我們要規勸陛下順應天命啊。”
這些人就這麽你一言我一句,分析著最近大漢做出的可能觸怒上天的政令。
說來說去,都在將此事引到富民侯和科學院的身上,陸鳴到來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血月,那麽此事一定與陸鳴脫不開關係,上天也是因為陸鳴而震怒。
公孫弘麵無表情地聽著,時不時回應幾句,心裏卻對這些人嗤之以鼻,不屑的很。
一群看不清大勢的家夥,心裏總惦記自己的那點利益,卻看不清陛下如今的實力。
當陛下把印刷術的好處最先給到軍中將士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資格。
再硬的脖子也擋不住大漢將士的長劍。
無論這幾項政令如何實行,他公孫弘都是大漢的丞相,儒家也會因此受益,他為什麽要去觸怒陛下呢,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不值得。
公孫弘充分發揮他的政治智慧,無論這些人如何請求,都隻是給出一些模棱兩可的答複。
向來不願和皇帝發生衝突的他,連相權被剝奪都不會出聲抗議,又怎麽會去在意這些人的聲音。
董仲舒不是回來了麽,天人感應就是他倡導的,你們去找他,想讓老夫當這個出頭鳥,門都沒有。
即便可能影響他這個丞相的權威,公孫弘也並不在意,在劉徹這樣的皇帝手下當丞相,你還想要權威,那你是不是不想要命了。
送走這些人後,公孫弘長歎一聲,太學裏的學生們即將完成學業,朝堂上需要騰出些位置啊。
太子劉據被殿外的慌亂聲吵醒後來到衛子夫身邊。
母子二人抬頭看著天上那詭異的紅色和殘缺的月亮,感受到劉據的顫抖,衛子夫緊緊摟住他,柔聲安慰:“沒事的,以往也有過,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母後,據兒害怕,父皇在哪呢?”
衛子夫神情一滯,沉默片刻後歎口氣,“你父皇日理萬機,沒那麽多時間陪你的,母後在,不要怕。”
她自己也知道,雖然兩人的關係有所緩和,但是劉徹對她的疏遠是早就開始了的。
在陸鳴到來之前,王美人就已經成了後宮中最受寵的女人,眼下那個薄情的男人恐怕在那個女人那吧。
劉據也歎了口氣,他已經六歲了,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小孩子,可他有什麽辦法呢。
劉徹此時卻在一處宮殿內舞劍。
本來他是準備在王美人那裏過夜的,次子尚在繈褓之中,雖然降生的還算順利,但不確定能否改變早亡的命運,他來看望的次數也就多一些。
發現那輪紅月後,他剛剛因為孩子而放鬆下來的神經立刻又繃了起來。
雖然以往也不是沒發生過天狗食月的現象,但是這般血紅的顏色還是第一次見。
雖然他看過手機中的科普視頻,知道月亮不過隻是一顆星球,這種現象並沒有其他的預示意義。
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一定會發生一些風波,以往每次月食發生,無論是朝中還是民間都會有人傳言這是上天對大漢的警示。
那是在說警示大漢麽,分明就是在說,上天警示的是他劉徹,是上天對他的所作所為不滿。
董仲舒那個老家夥連高祖廟失火都能怪罪到他的身上,這次天象如此妖異,那些心懷不滿得人又怎麽會放過這次機會。
想到興奮處,劉徹再也睡不著,拿起少府最新打造的長劍,找到一處偏殿就練起了劍術。
在他眼中,每一次的揮砍都在帶走一個違逆之人的頭顱。
天空中,月亮已經完全消失,黑暗籠罩大地,星星傳來的那點光亮完全無法照亮這片黑暗。
半個時辰後,月亮才掙紮出來,重新露出一角光亮。
“叮…”
董仲舒揮手彈在長劍上,震動聲嫋嫋不絕,誰能想到,這位儒家領袖竟然也會用這種辦法驅逐天狗。
見到月亮越來越亮,那妖異的紅色也迅速變得淡薄,他把長劍放到桌案上,自語道:“此聲音連人都不能震懾,又怎麽能驅逐天狗呢?”
他活了這麽多年,不是第一次看到天狗食月,對此早已從最初的恐懼轉變為淡定。
無論人們做什麽,天狗總會到來,也總會離去,他可以對別人宣揚天人感應,卻無法欺騙自己。
他董仲舒不需要天人感應,是大漢皇權需要,是占據朝堂的儒家需要,是天下的讀書人需要。
上天一定要對人間有所感應,皇帝才能有所束縛,不至於肆意妄為。
不過這次應該不需要他這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打頭陣,皇帝最近的舉動牽動了那麽多人的利益,總會有人站出來的。
上次高祖廟火災的教訓讓他心有餘悸,總不能剛脫離膠西王的魔掌,就把自己送到劉徹的屠刀下吧,儒家又不是他一個人的儒家,天下更不是他董仲舒的天下。
明日休沐,足夠這些人準備好一切了。
清晨,朝陽初升。
照常升起的太陽驅散了人們心中的恐懼,讓昨夜的一切似乎都了無痕跡。
公孫弘吃過早飯,早早來到會客廳等待著。
他很清楚,昨夜那妖異的血月會引起怎樣的震動,又恰好趕上今日休沐,必然會有大量官員來找他試探口風。
果然不出他所料,除了那些依附於衛家的的官員,其他上至兩千石下至六百石的官員前後來了數十位。
天人感應說雖然是儒家董仲舒所創立,但類似觀念早已有了,董仲舒隻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係統化地改造。
以孟子和子思為代表的思孟學派,早就主張天人合一,墨子也曾經論述過類似於天人感應的內容,《呂氏春秋》中也大量借用“天人感應”來對曆史事件進行解釋。
董仲舒是在這些思想的基礎上,又融合了陰陽家、法家等學說,構建了一個邏輯更嚴謹,體係更完善的“天人感應”理論。
對於把自然事件和上天聯係起來,在大漢是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的。
對於各種自然現象原理缺乏認知的人們,,無論是否學過天人感應學說,都會自然而然地把原因歸結到上天或者神鬼誌怪的身上。
“丞相,昨夜的天象恐怕是不祥之兆啊!”
“是啊丞相,血月當空,一定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我們要規勸陛下順應天命啊。”
這些人就這麽你一言我一句,分析著最近大漢做出的可能觸怒上天的政令。
說來說去,都在將此事引到富民侯和科學院的身上,陸鳴到來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血月,那麽此事一定與陸鳴脫不開關係,上天也是因為陸鳴而震怒。
公孫弘麵無表情地聽著,時不時回應幾句,心裏卻對這些人嗤之以鼻,不屑的很。
一群看不清大勢的家夥,心裏總惦記自己的那點利益,卻看不清陛下如今的實力。
當陛下把印刷術的好處最先給到軍中將士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資格。
再硬的脖子也擋不住大漢將士的長劍。
無論這幾項政令如何實行,他公孫弘都是大漢的丞相,儒家也會因此受益,他為什麽要去觸怒陛下呢,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不值得。
公孫弘充分發揮他的政治智慧,無論這些人如何請求,都隻是給出一些模棱兩可的答複。
向來不願和皇帝發生衝突的他,連相權被剝奪都不會出聲抗議,又怎麽會去在意這些人的聲音。
董仲舒不是回來了麽,天人感應就是他倡導的,你們去找他,想讓老夫當這個出頭鳥,門都沒有。
即便可能影響他這個丞相的權威,公孫弘也並不在意,在劉徹這樣的皇帝手下當丞相,你還想要權威,那你是不是不想要命了。
送走這些人後,公孫弘長歎一聲,太學裏的學生們即將完成學業,朝堂上需要騰出些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