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又是略懂
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 作者:我要吃山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桑弘羊談的是現實困境,這些問題在場的人也都清楚,或許有人私下裏也想過將鹽鐵收歸官營,但他們不會站出來說。
這種得罪人的事情,還是交給別人來做的好。
公孫弘眉頭緊皺,這三個問題他確實無法解決,可他還能談百姓,談大義。
“陛下,自高祖皇帝以來,與民休息,鹽鐵業可自由經營,如今將百姓之利收歸朝廷,與民爭利,百姓們又該何以為繼。”
“近年來鹽鐵價格上漲,百姓本就有所怨言,山東大旱後,粟米已漲至一百五十文錢一石,鹽價更是已達糧價6倍有餘,一石可達上千文錢。”
“鹽鐵官營之後,鹽價勢必上漲,百姓恐怕就吃不起鹽了,還請陛下三思。”
聽到這,陸鳴竟然覺得此時鹽價與糧價比例還可以,沒有太過誇張。
要知道北宋中期,鹽價一度是糧價的四十倍左右,就這樣,宋朝還被許多人稱為古代百姓生活的最好的朝代。
漢武帝拿錢去打仗,去修仙了,宋朝那麽多錢都花在哪裏了?
很重要的一點,士大夫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以包拯為例,他每年的俸祿高達一萬八千貫,算上其他福利,相當於現代的年入近千萬。
這錢是從哪裏來的,高昂的鹽價裏有多少錢花在了這些士大夫身上。
西漢此時的官員俸祿也不低,這些人拿錢的時候不想想與民爭利,真是有著靈活的道德底線。
“陛下,臣有話說。”陸鳴忍不住站了出來。
一道道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公孫弘心中一顫,這富民侯又想幹什麽。
“丞相為何會覺得鹽鐵收歸朝廷後,價格就會上漲,百姓難以承受呢。”
此話一出,頓時有不少人麵露輕視之色,覺得陸鳴要麽是不懂實際事物,要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連這種不要臉的問題都能問出來。
要不是為了斂財,陛下為何要將鹽鐵收歸官營,朝廷要收的錢必然會包含在鹽鐵價格之中,價格怎麽可能不提高。就是想為這個政策辯解也不能這樣說瞎話呀。
公孫弘麵不改色,平靜道:“此為管仲開創之法,將朝廷要收取的鹽鐵錢加到售價之中,價格自然會變高,百姓也不得不買。”
“哦…”
陸鳴若有所悟地點點頭,“丞相的意思是,現在鹽價已經達到上千文錢一石,在此基礎上收歸官營的話,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是吧。”
“不錯,老夫正是此意,長此以往,百姓必將生活困頓,這又該如何解決?”
陸鳴盯著公孫弘,突然笑道:“那如果朝廷將鹽價降到每石五百文錢呢,朝廷在此基礎上再收個幾百文錢,是不是就不影響百姓生活了。”
公孫弘聞言一愣,第一反應就是陸鳴在說胡話,鹽價的成本就那麽高,哪是說降就降的,還能降五百文那麽多,真是異想天開。
可轉念一想,這可是陸鳴啊,不一定還掌握著什麽手段呢,桑弘羊離開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是去幹什麽了,難道…
他猛然一驚,難道桑弘羊這段時間就是去探尋製鹽之法了?或許這辦法還是富民侯給的,所以兩人才會在這個問題上互相配合。
想到這,公孫弘心中長歎,如果他的猜測是真的,就代表著他這個丞相已經徹底從決策圈中被排除了。
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艱難開口:“難道富民侯還懂製鹽麽?”
“略懂,略懂。”
陸鳴謙虛道。
“關於這個,還是請桑侍中來講的好,他的臉就是因此被曬黑的。”
聽到前半句的時候,桑弘羊滿心感動,富民侯真是個好人啊,又把露臉的機會給了自己,不枉他這幾個月風吹日曬的,還控製著那些工匠們嚴格保守秘密,避免提前流傳出去。
後半句一出來,桑弘羊就好像是吃東西的時候吃到了沙子,黝黑的臉龐又黑了幾分。
沒有必要的話能不能少說,真是的,堂堂的侯爺沒點深沉。
“咳...”桑弘羊輕咳一聲,“富民侯發明的曬鹽法不需像以往一樣用柴火煮鹽,而是以日光曬之。”
“數月以來,我在齊地試用富民侯之法,發掘鹽池,以日光曬海水為鹽,相比以往煮海為鹽之法,產量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從齊地運至長安的鹽,成本隻有過去的一半。
若是在沿海各地以及解池鹽湖均采用曬鹽法,減少運輸距離,成本還可繼續降低。”
山西的解池鹽湖從春秋以來就是重要的產鹽地,是長安所用食鹽的重要來源,要是用上曬鹽法的話,成本也能降低不少。
桑弘羊說得略有保守,上等青鹽價格能下降到原來的三成左右,這種事就沒必要說出來了,這些上等的青鹽本來也不是給普通百姓吃的,沒必要賣得那麽便宜。
話音落下,公孫弘等人齊齊看向陸鳴,不敢相信這所謂的曬鹽法竟然會如此有效。
桑弘羊一臉的無奈,你們就不能多看我一眼麽,怎麽都去看陸鳴了,是我辛辛苦苦試驗成功的啊。
好吧,誰讓辦法是人家出的呢,還好陛下沒有忘記我的辛苦。
他滿懷期待地看向劉徹,隨後得到一個肯定的目光,瞬間有一股暖流在身體中湧動。
陛下知我!
鄭莊無奈地看了公孫弘一眼,這富民侯參與的事情還是少說為妙,你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就掏出個前所未見的東西,打得你措手不及。
他第一次暈倒後,還自信滿滿地說自己不會再暈倒了,結果呢,不還是沒挺住!
公孫弘現在已經可以確定,自己這個丞相對如此大事真的是一無所知,陛下就算已經做出決斷,但是製鹽成本降低的事情也可以提前通知他一下啊。
這丞相的位置啊,還是盡早請辭的好。
“一旦官營之後,朝廷必然要設立多處賣鹽之所,然而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居住分散,設立多少才能滿足百姓所需呢,設立的少了,百姓生活不便,設立的多了,所需人手又是一筆龐大的費用,富民侯可有什麽解決辦法?”
心有不甘的公孫弘,提出了一個他自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種得罪人的事情,還是交給別人來做的好。
公孫弘眉頭緊皺,這三個問題他確實無法解決,可他還能談百姓,談大義。
“陛下,自高祖皇帝以來,與民休息,鹽鐵業可自由經營,如今將百姓之利收歸朝廷,與民爭利,百姓們又該何以為繼。”
“近年來鹽鐵價格上漲,百姓本就有所怨言,山東大旱後,粟米已漲至一百五十文錢一石,鹽價更是已達糧價6倍有餘,一石可達上千文錢。”
“鹽鐵官營之後,鹽價勢必上漲,百姓恐怕就吃不起鹽了,還請陛下三思。”
聽到這,陸鳴竟然覺得此時鹽價與糧價比例還可以,沒有太過誇張。
要知道北宋中期,鹽價一度是糧價的四十倍左右,就這樣,宋朝還被許多人稱為古代百姓生活的最好的朝代。
漢武帝拿錢去打仗,去修仙了,宋朝那麽多錢都花在哪裏了?
很重要的一點,士大夫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以包拯為例,他每年的俸祿高達一萬八千貫,算上其他福利,相當於現代的年入近千萬。
這錢是從哪裏來的,高昂的鹽價裏有多少錢花在了這些士大夫身上。
西漢此時的官員俸祿也不低,這些人拿錢的時候不想想與民爭利,真是有著靈活的道德底線。
“陛下,臣有話說。”陸鳴忍不住站了出來。
一道道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公孫弘心中一顫,這富民侯又想幹什麽。
“丞相為何會覺得鹽鐵收歸朝廷後,價格就會上漲,百姓難以承受呢。”
此話一出,頓時有不少人麵露輕視之色,覺得陸鳴要麽是不懂實際事物,要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連這種不要臉的問題都能問出來。
要不是為了斂財,陛下為何要將鹽鐵收歸官營,朝廷要收的錢必然會包含在鹽鐵價格之中,價格怎麽可能不提高。就是想為這個政策辯解也不能這樣說瞎話呀。
公孫弘麵不改色,平靜道:“此為管仲開創之法,將朝廷要收取的鹽鐵錢加到售價之中,價格自然會變高,百姓也不得不買。”
“哦…”
陸鳴若有所悟地點點頭,“丞相的意思是,現在鹽價已經達到上千文錢一石,在此基礎上收歸官營的話,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是吧。”
“不錯,老夫正是此意,長此以往,百姓必將生活困頓,這又該如何解決?”
陸鳴盯著公孫弘,突然笑道:“那如果朝廷將鹽價降到每石五百文錢呢,朝廷在此基礎上再收個幾百文錢,是不是就不影響百姓生活了。”
公孫弘聞言一愣,第一反應就是陸鳴在說胡話,鹽價的成本就那麽高,哪是說降就降的,還能降五百文那麽多,真是異想天開。
可轉念一想,這可是陸鳴啊,不一定還掌握著什麽手段呢,桑弘羊離開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是去幹什麽了,難道…
他猛然一驚,難道桑弘羊這段時間就是去探尋製鹽之法了?或許這辦法還是富民侯給的,所以兩人才會在這個問題上互相配合。
想到這,公孫弘心中長歎,如果他的猜測是真的,就代表著他這個丞相已經徹底從決策圈中被排除了。
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艱難開口:“難道富民侯還懂製鹽麽?”
“略懂,略懂。”
陸鳴謙虛道。
“關於這個,還是請桑侍中來講的好,他的臉就是因此被曬黑的。”
聽到前半句的時候,桑弘羊滿心感動,富民侯真是個好人啊,又把露臉的機會給了自己,不枉他這幾個月風吹日曬的,還控製著那些工匠們嚴格保守秘密,避免提前流傳出去。
後半句一出來,桑弘羊就好像是吃東西的時候吃到了沙子,黝黑的臉龐又黑了幾分。
沒有必要的話能不能少說,真是的,堂堂的侯爺沒點深沉。
“咳...”桑弘羊輕咳一聲,“富民侯發明的曬鹽法不需像以往一樣用柴火煮鹽,而是以日光曬之。”
“數月以來,我在齊地試用富民侯之法,發掘鹽池,以日光曬海水為鹽,相比以往煮海為鹽之法,產量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從齊地運至長安的鹽,成本隻有過去的一半。
若是在沿海各地以及解池鹽湖均采用曬鹽法,減少運輸距離,成本還可繼續降低。”
山西的解池鹽湖從春秋以來就是重要的產鹽地,是長安所用食鹽的重要來源,要是用上曬鹽法的話,成本也能降低不少。
桑弘羊說得略有保守,上等青鹽價格能下降到原來的三成左右,這種事就沒必要說出來了,這些上等的青鹽本來也不是給普通百姓吃的,沒必要賣得那麽便宜。
話音落下,公孫弘等人齊齊看向陸鳴,不敢相信這所謂的曬鹽法竟然會如此有效。
桑弘羊一臉的無奈,你們就不能多看我一眼麽,怎麽都去看陸鳴了,是我辛辛苦苦試驗成功的啊。
好吧,誰讓辦法是人家出的呢,還好陛下沒有忘記我的辛苦。
他滿懷期待地看向劉徹,隨後得到一個肯定的目光,瞬間有一股暖流在身體中湧動。
陛下知我!
鄭莊無奈地看了公孫弘一眼,這富民侯參與的事情還是少說為妙,你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就掏出個前所未見的東西,打得你措手不及。
他第一次暈倒後,還自信滿滿地說自己不會再暈倒了,結果呢,不還是沒挺住!
公孫弘現在已經可以確定,自己這個丞相對如此大事真的是一無所知,陛下就算已經做出決斷,但是製鹽成本降低的事情也可以提前通知他一下啊。
這丞相的位置啊,還是盡早請辭的好。
“一旦官營之後,朝廷必然要設立多處賣鹽之所,然而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居住分散,設立多少才能滿足百姓所需呢,設立的少了,百姓生活不便,設立的多了,所需人手又是一筆龐大的費用,富民侯可有什麽解決辦法?”
心有不甘的公孫弘,提出了一個他自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