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啟發司馬遷
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 作者:我要吃山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司馬遷的請求,陸鳴並不意外,
《史記》中那麽多內容,不可能是司馬遷憑空想象出來的,
他必然要多方了解信息才行。
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這麽多內容裏怎麽會沒有自己的這富民侯的一席之地呢。
“司馬郎官想請教什麽?”
“關於富民侯發明的這些奇物,以及高產糧食,我想了解一番。”
看著陸鳴玩味的表情,司馬遷立刻補充道:“事關機密的部分我都不會問。”
陸鳴點頭道:“擇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如何?”
“敢不從命。”
司馬遷離開後,霍去病走過來問道:“那個小黑子要幹什麽?”
陸鳴歎息道:“黑皮何必為難黑皮呀。”
“……”
人言否?
聽完解釋後,霍去病翻個白眼,
“真是無聊的人,那些東西有什麽好說的,哪有我的轟天雷和熱氣球厲害。”
富民侯府。
司馬遷坐在椅子上,感受著這種新式家具的新奇之處。
“富民侯果然與眾不同,就連這座椅都前所未見。”
“一點小心思,覺得舒服的話送你一套,或者你自己去仿製一套也行。”
“多謝富民侯,早已承蒙恩惠,不敢再有所求。”
司馬遷掏出一本小冊子,雙手送到陸鳴身邊,
“多虧有富民侯發明了如此輕便的紙張,我才能用這麽一本冊子,就把自己這幾年出遊時的見聞記錄下來。”
說罷,司馬遷起身鄭重地深施一禮。
紙張對於他來說,好處遠遠不止體現在這本小冊子上,陸鳴值得他的感謝。
平靜的受完這一禮,陸鳴笑道:“隻此一次,以後可不要再謝了。”
兩人相視一笑。
“不知這些新糧食是從何而來?”
司馬遷感謝完之後立刻轉入正題,從最重要的糧食開始問起。
不能告訴他真相,陸鳴隻好把袁,李,陳三位院士的故事又講了一遍。
司馬遷連連讚歎,聽完故事後衝著科學院的方向連續拜了三拜。
“幾位院士胸懷天下,功勳卓著,改日我要專門前去祭奠。”
對於新糧食的栽培,產量,儲存,食用方式等問題,司馬遷都一一進行提問,
聽到難以理解的地方也不會仗著自己史官的身份指指點點,而是主動按照陸鳴的思路去理解。
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水準和素養,比某些體育記者強多了。
在自己的領域裏跋扈慣了,還敢跨界對另一項運動最頂尖的人才指指點點,出言不遜。
“司馬郎官,你不會擔心我以後搞不出新的好東西,從而沒法生活吧?”
司馬遷:“?”
這個富民侯在說什麽,他司馬遷看起來是有什麽大病的人麽?
“開個玩笑,繼續問吧,能說的都可以告訴你。”
從望遠鏡到水泥,從造紙術到新糧食,
司馬遷把陸鳴穿越以來搞出來的好東西,幾乎問了個遍。
陸鳴回答了其中一部分不涉及機密的內容,態度之誠懇和謙遜,
讓司馬遷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列傳恐怕是不足以記錄富民侯了,世家才可以。”
司馬遷暗自感歎。
在他的設想中,未來要寫的史書會分為本紀,世家和列傳幾個部分。
本紀要記錄的是,天下共主的帝王們的生平事跡,
這幾年隨著對項羽的了解越來越多,雖然他不是帝王,司馬遷還是打算把項羽也列入本紀之中。
以當今陛下的脾氣,知道的話必然不會允許,所以他打算偷偷寫。
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可以列入世家,陳勝吳廣作為推翻暴秦的先驅者,可以破格進入世家行列。
其他各種代表性的人物列入列傳之中。
陸鳴也沒想到,一番談話下來,生生把自己的地位提高了一截。
司馬遷起身拱手道:“多謝陸兄今日為我解惑。”
一番談話下來,兩人親近了不少,稱呼都變了,
司馬遷準備告辭回家,把今天的內容記錄下來。
“司馬兄客氣了,其實我們學派對史書也有一定了解。”
這個神秘的學派還有什麽不研究的麽?
司馬遷很詫異,問道:“不知貴學派對史書有什麽認識?”
“談不上認識,隻是有些想法罷了。”
司馬遷重新坐下,“還請陸兄賜教。”
“我們學派中有前輩鑽研曆代史書的時候,發現他們都是以時間為線,
這種寫法固然最切近曆史事件本身的發生順序,但是難免重複囉嗦,不利於展現事件的全貌。”
司馬遷連連點頭,“不瞞陸兄,我也有這種想法。”
“那位前輩將這類史書統稱為編年體史書,”
“他覺得史書應當以人為本,
打算以人物傳記為核心,通過記錄人物的活動來記錄曆史事件,來保證敘述的連貫性。”
司馬遷聽得兩眼放光,“對對對,我也有這種想法,隻是還不夠清晰。”
“這位前輩真是我輩史官楷模,可惜不能與之相見。”
這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實在是打動了司馬遷的心窩。
作為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的開創者,司馬遷現在是孤獨的。
除了父親外,沒有人和他想法一樣。
沒想到在陸鳴這裏,他聽到了高度類似的想法,甚至更加具體和完善。
陸鳴努力控製住表情,經過長時間鍛煉,他在這方麵已經是專業的,
無論多好笑都不會笑。
“但這種方式也有缺點,同一件事可能分散在不同人物的傳記中,難以縱覽全局。”
“後來者查看的時候難以直觀感受事件的時間順序,也無法記述曆代的典章和製度。”
“嗯嗯嗯,我也是這麽想的。”
司馬遷作為史官世家,自然知道不同方式的優缺點。
“不知那位前輩可曾想到解決之法?”
陸鳴惋惜道:“想到了,可那位前輩當時過於老邁,已經難以付諸行動。”
“他打算用表來進行編年記錄,彰顯曆史的時間順序,與傳記互相印證,
用書來記錄典章製度,用幾種不同的形式共同組成一一部史書。”
司馬遷忍不住喊道:“知己啊!”
陸鳴連連點頭,你和你自己能不是知己麽。
《史記》中那麽多內容,不可能是司馬遷憑空想象出來的,
他必然要多方了解信息才行。
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這麽多內容裏怎麽會沒有自己的這富民侯的一席之地呢。
“司馬郎官想請教什麽?”
“關於富民侯發明的這些奇物,以及高產糧食,我想了解一番。”
看著陸鳴玩味的表情,司馬遷立刻補充道:“事關機密的部分我都不會問。”
陸鳴點頭道:“擇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如何?”
“敢不從命。”
司馬遷離開後,霍去病走過來問道:“那個小黑子要幹什麽?”
陸鳴歎息道:“黑皮何必為難黑皮呀。”
“……”
人言否?
聽完解釋後,霍去病翻個白眼,
“真是無聊的人,那些東西有什麽好說的,哪有我的轟天雷和熱氣球厲害。”
富民侯府。
司馬遷坐在椅子上,感受著這種新式家具的新奇之處。
“富民侯果然與眾不同,就連這座椅都前所未見。”
“一點小心思,覺得舒服的話送你一套,或者你自己去仿製一套也行。”
“多謝富民侯,早已承蒙恩惠,不敢再有所求。”
司馬遷掏出一本小冊子,雙手送到陸鳴身邊,
“多虧有富民侯發明了如此輕便的紙張,我才能用這麽一本冊子,就把自己這幾年出遊時的見聞記錄下來。”
說罷,司馬遷起身鄭重地深施一禮。
紙張對於他來說,好處遠遠不止體現在這本小冊子上,陸鳴值得他的感謝。
平靜的受完這一禮,陸鳴笑道:“隻此一次,以後可不要再謝了。”
兩人相視一笑。
“不知這些新糧食是從何而來?”
司馬遷感謝完之後立刻轉入正題,從最重要的糧食開始問起。
不能告訴他真相,陸鳴隻好把袁,李,陳三位院士的故事又講了一遍。
司馬遷連連讚歎,聽完故事後衝著科學院的方向連續拜了三拜。
“幾位院士胸懷天下,功勳卓著,改日我要專門前去祭奠。”
對於新糧食的栽培,產量,儲存,食用方式等問題,司馬遷都一一進行提問,
聽到難以理解的地方也不會仗著自己史官的身份指指點點,而是主動按照陸鳴的思路去理解。
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水準和素養,比某些體育記者強多了。
在自己的領域裏跋扈慣了,還敢跨界對另一項運動最頂尖的人才指指點點,出言不遜。
“司馬郎官,你不會擔心我以後搞不出新的好東西,從而沒法生活吧?”
司馬遷:“?”
這個富民侯在說什麽,他司馬遷看起來是有什麽大病的人麽?
“開個玩笑,繼續問吧,能說的都可以告訴你。”
從望遠鏡到水泥,從造紙術到新糧食,
司馬遷把陸鳴穿越以來搞出來的好東西,幾乎問了個遍。
陸鳴回答了其中一部分不涉及機密的內容,態度之誠懇和謙遜,
讓司馬遷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列傳恐怕是不足以記錄富民侯了,世家才可以。”
司馬遷暗自感歎。
在他的設想中,未來要寫的史書會分為本紀,世家和列傳幾個部分。
本紀要記錄的是,天下共主的帝王們的生平事跡,
這幾年隨著對項羽的了解越來越多,雖然他不是帝王,司馬遷還是打算把項羽也列入本紀之中。
以當今陛下的脾氣,知道的話必然不會允許,所以他打算偷偷寫。
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可以列入世家,陳勝吳廣作為推翻暴秦的先驅者,可以破格進入世家行列。
其他各種代表性的人物列入列傳之中。
陸鳴也沒想到,一番談話下來,生生把自己的地位提高了一截。
司馬遷起身拱手道:“多謝陸兄今日為我解惑。”
一番談話下來,兩人親近了不少,稱呼都變了,
司馬遷準備告辭回家,把今天的內容記錄下來。
“司馬兄客氣了,其實我們學派對史書也有一定了解。”
這個神秘的學派還有什麽不研究的麽?
司馬遷很詫異,問道:“不知貴學派對史書有什麽認識?”
“談不上認識,隻是有些想法罷了。”
司馬遷重新坐下,“還請陸兄賜教。”
“我們學派中有前輩鑽研曆代史書的時候,發現他們都是以時間為線,
這種寫法固然最切近曆史事件本身的發生順序,但是難免重複囉嗦,不利於展現事件的全貌。”
司馬遷連連點頭,“不瞞陸兄,我也有這種想法。”
“那位前輩將這類史書統稱為編年體史書,”
“他覺得史書應當以人為本,
打算以人物傳記為核心,通過記錄人物的活動來記錄曆史事件,來保證敘述的連貫性。”
司馬遷聽得兩眼放光,“對對對,我也有這種想法,隻是還不夠清晰。”
“這位前輩真是我輩史官楷模,可惜不能與之相見。”
這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實在是打動了司馬遷的心窩。
作為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的開創者,司馬遷現在是孤獨的。
除了父親外,沒有人和他想法一樣。
沒想到在陸鳴這裏,他聽到了高度類似的想法,甚至更加具體和完善。
陸鳴努力控製住表情,經過長時間鍛煉,他在這方麵已經是專業的,
無論多好笑都不會笑。
“但這種方式也有缺點,同一件事可能分散在不同人物的傳記中,難以縱覽全局。”
“後來者查看的時候難以直觀感受事件的時間順序,也無法記述曆代的典章和製度。”
“嗯嗯嗯,我也是這麽想的。”
司馬遷作為史官世家,自然知道不同方式的優缺點。
“不知那位前輩可曾想到解決之法?”
陸鳴惋惜道:“想到了,可那位前輩當時過於老邁,已經難以付諸行動。”
“他打算用表來進行編年記錄,彰顯曆史的時間順序,與傳記互相印證,
用書來記錄典章製度,用幾種不同的形式共同組成一一部史書。”
司馬遷忍不住喊道:“知己啊!”
陸鳴連連點頭,你和你自己能不是知己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