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一言不合就開大
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 作者:我要吃山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據的小臉上此時充滿了喜悅,他親手幫助一戶貧困百姓建造了一座爐灶。
雖然限於身高問題,煙囪部分他自己無法完成,從原材料準備,到老的爐灶改建等環節都有其他人的協助,
但是他已經盡力做好了,爐灶的主體部分都是他親手建好之後,別人再檢查修正的。
“幹得不錯。”
看著興奮的劉據小朋友,陸鳴先給他擦了擦額頭上的一層細汗,
如今天氣漸冷,被冷風吹到的話容易感染風寒。
李老漢讓兩個兒媳打來清水,
“太…太子殿下,洗洗手吧。”
看著自家那個破舊的已經缺了一個角的陶盆,李老漢躬著身有些羞愧道:“家裏就這一個好盆了。”
“能洗幹淨就是好的,不必在意。”
劉據抬起頭,笑著回答道。
他沒有在意這個盆是否幹淨完好,把手伸進去仔細洗了洗。
一邊洗一邊提醒道:“一定要注意通風,這個蜂窩煤不會有多大味道,但是也要注意通風。”
雖然年幼,但是講起這些東西來,劉據自帶一份氣度,像個小大人一樣。
如今使用蜂窩煤和煤爐的各種注意事項都被羅列出來,由印刷廠那邊批量印刷,
賣煤爐和蜂窩煤的官方店鋪那都有張貼,並且必須要給購買者進行講解。
幫助百姓建造煤爐的人也都必須牢固掌握,務必讓使用的百姓們都牢牢記住。
為了保證使用安全,避免有百姓不了解蜂窩煤的注意事項導致事故,所有需要朝廷幫助建造爐灶的百姓會被劃分成不同片區,
幫助百姓建造爐灶的人必須把注意事項說清楚,讓百姓記住。
每個片區都有專門人員負責,哪個人負責幫助哪幾戶人家建造爐灶都會被詳細的記錄下來,
做的又好又快,沒有出現事故的,在以後的晉升考核中屬於加分項。
如果哪戶人家出現中毒的情況,負責這個片區的官吏等人就會受到處罰。
劉據是這戶人家的負責人,要是李老漢家因為使用不當出現問題,他也要為此承擔責任。
雖然這份責任不可能多嚴重,對他的太子之位也沒什麽影響,但善良的人會用道德來自我審判。
劉據不擔心懲罰,擔心因為自己的疏忽讓這家人遭受不測,
那三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小孩子已經活的如此艱難,不能再遭受厄運。
他反複和李家的每一個人講述著注意事項,尤其是注意通風這件事。
“你們一定要注意檢查煙囪,不通氣的話要及時疏通,破損的話要及時用泥補上。”
李老漢一家七口不住地點頭,把這些話牢牢記在心底。
“多謝太子殿下,多謝陛下,沒想到老漢一家能用上太子殿下親手建造的爐灶。”
李老漢激動地眼眶發紅,剛才和陸鳴聊過一會後,他已經不像剛開始那麽緊張。
對於皇帝派太子來幫自己家建造爐灶這種離奇的事情,總算是接受下來。
“陛下仁德啊,自己的陵墓都停工了也要讓我們燒上煤,還派人幫我們建造爐灶。”
他越說越激動,眼淚都流了下來,其他幾口人也都紛紛開始掉眼淚。
三個小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愣愣的看著家裏人。
“兒子沒了之後啊,全靠這兩個兒媳照顧著一家子人,老漢我再去幹點活補貼家用。”
“平時有鄰居看我家可憐,也會幫襯一二,沒想到連陛下會派太子來幫我家。”
圍觀的鄰居此時也有些傷感,李老漢家為人和善,可是命不太好,三個兒子先後幾年都沒了。
為了給兒子治病花了很多錢,人卻沒保住,家境從此一落千丈,
一家子老弱,在長安城想要生活下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現在是他們看著李家這樣,誰知道他們自己以後不會遇到這種事呢。
“我家要是也這麽困難,太子殿下是不是也能幫我家做爐灶啊。”
“李老漢家是倒黴才這樣的,要不也是一戶富足人家,你也想倒黴啊。”
“我才不想呢,不過想到倒黴以後還有朝廷能照顧一下,心裏也沒那麽怕了,李老漢家不容易啊。”
留下幾塊蜂窩煤作為試用之後,陸鳴又囑咐了一番,臨走時塞給李老漢一小袋銅錢,
“不能要侯爺的錢啊,已經幫了我們家這麽大忙,怎麽還能要侯爺的錢呢。”
李老漢堅決拒絕,怎麽也不肯收下這些錢,太子都來幫他們家幹活,再收錢的話太不知道知足了,
他們家窮歸窮,誌氣還是有的,
陸鳴的大名傳遍長安,堪稱婦孺皆知,滿長安都知道有這麽一位富民侯,為大漢帶來了高產糧食還有其他很多好東西。
就連這次推廣的煤炭也是富民侯最先主張的,為了支援煤炭開采還特意收了自己很多稅呢?
平時在鄰裏間閑聊時也總會感歎大漢國運昌隆,去打個仗都能撿回來這麽一位大才。
有這層原因,他就更不想收這些錢了。
“這是我自己給的,不是朝廷發的。”陸鳴刻意擴大聲音,要讓周圍的百姓都聽清楚,純屬私人行為,不要上升到朝廷層麵。
“再說這也不是給你的,是給孩子的,別撕吧。”
倔強的李老漢逼出了陸鳴壓箱底的絕招,他怎麽也沒想到,都穿越了,不過年不過節的,竟然還能用上這句話。
“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拿去買點吃的,你們不吃孩子還得吃呢。”
李老漢也沒想到,陸鳴一言不合就連續開大,打得他毫無招架之力。
看著臉色發黃,身體瘦弱的三個小孫子,李老漢的自尊心和誌氣被壓了下去,天大地大,孫子最大。
“多謝侯爺。”
李老漢顫抖著手接過錢袋,除了感謝不知道再說什麽。
“孩子到交口賦錢的時候了麽?”
“最大的六歲了,交了兩年。”說到這李老漢心情有些沉重,一年二十文,兩年就是四十文啊。
隨後他又高興起來,“兩個小的剛四歲,本來明年就要交口賦錢了,
全賴陛下仁德,把口賦錢推遲到了十歲征收,三個孩子能省下不少錢。”
雖然限於身高問題,煙囪部分他自己無法完成,從原材料準備,到老的爐灶改建等環節都有其他人的協助,
但是他已經盡力做好了,爐灶的主體部分都是他親手建好之後,別人再檢查修正的。
“幹得不錯。”
看著興奮的劉據小朋友,陸鳴先給他擦了擦額頭上的一層細汗,
如今天氣漸冷,被冷風吹到的話容易感染風寒。
李老漢讓兩個兒媳打來清水,
“太…太子殿下,洗洗手吧。”
看著自家那個破舊的已經缺了一個角的陶盆,李老漢躬著身有些羞愧道:“家裏就這一個好盆了。”
“能洗幹淨就是好的,不必在意。”
劉據抬起頭,笑著回答道。
他沒有在意這個盆是否幹淨完好,把手伸進去仔細洗了洗。
一邊洗一邊提醒道:“一定要注意通風,這個蜂窩煤不會有多大味道,但是也要注意通風。”
雖然年幼,但是講起這些東西來,劉據自帶一份氣度,像個小大人一樣。
如今使用蜂窩煤和煤爐的各種注意事項都被羅列出來,由印刷廠那邊批量印刷,
賣煤爐和蜂窩煤的官方店鋪那都有張貼,並且必須要給購買者進行講解。
幫助百姓建造煤爐的人也都必須牢固掌握,務必讓使用的百姓們都牢牢記住。
為了保證使用安全,避免有百姓不了解蜂窩煤的注意事項導致事故,所有需要朝廷幫助建造爐灶的百姓會被劃分成不同片區,
幫助百姓建造爐灶的人必須把注意事項說清楚,讓百姓記住。
每個片區都有專門人員負責,哪個人負責幫助哪幾戶人家建造爐灶都會被詳細的記錄下來,
做的又好又快,沒有出現事故的,在以後的晉升考核中屬於加分項。
如果哪戶人家出現中毒的情況,負責這個片區的官吏等人就會受到處罰。
劉據是這戶人家的負責人,要是李老漢家因為使用不當出現問題,他也要為此承擔責任。
雖然這份責任不可能多嚴重,對他的太子之位也沒什麽影響,但善良的人會用道德來自我審判。
劉據不擔心懲罰,擔心因為自己的疏忽讓這家人遭受不測,
那三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小孩子已經活的如此艱難,不能再遭受厄運。
他反複和李家的每一個人講述著注意事項,尤其是注意通風這件事。
“你們一定要注意檢查煙囪,不通氣的話要及時疏通,破損的話要及時用泥補上。”
李老漢一家七口不住地點頭,把這些話牢牢記在心底。
“多謝太子殿下,多謝陛下,沒想到老漢一家能用上太子殿下親手建造的爐灶。”
李老漢激動地眼眶發紅,剛才和陸鳴聊過一會後,他已經不像剛開始那麽緊張。
對於皇帝派太子來幫自己家建造爐灶這種離奇的事情,總算是接受下來。
“陛下仁德啊,自己的陵墓都停工了也要讓我們燒上煤,還派人幫我們建造爐灶。”
他越說越激動,眼淚都流了下來,其他幾口人也都紛紛開始掉眼淚。
三個小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愣愣的看著家裏人。
“兒子沒了之後啊,全靠這兩個兒媳照顧著一家子人,老漢我再去幹點活補貼家用。”
“平時有鄰居看我家可憐,也會幫襯一二,沒想到連陛下會派太子來幫我家。”
圍觀的鄰居此時也有些傷感,李老漢家為人和善,可是命不太好,三個兒子先後幾年都沒了。
為了給兒子治病花了很多錢,人卻沒保住,家境從此一落千丈,
一家子老弱,在長安城想要生活下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現在是他們看著李家這樣,誰知道他們自己以後不會遇到這種事呢。
“我家要是也這麽困難,太子殿下是不是也能幫我家做爐灶啊。”
“李老漢家是倒黴才這樣的,要不也是一戶富足人家,你也想倒黴啊。”
“我才不想呢,不過想到倒黴以後還有朝廷能照顧一下,心裏也沒那麽怕了,李老漢家不容易啊。”
留下幾塊蜂窩煤作為試用之後,陸鳴又囑咐了一番,臨走時塞給李老漢一小袋銅錢,
“不能要侯爺的錢啊,已經幫了我們家這麽大忙,怎麽還能要侯爺的錢呢。”
李老漢堅決拒絕,怎麽也不肯收下這些錢,太子都來幫他們家幹活,再收錢的話太不知道知足了,
他們家窮歸窮,誌氣還是有的,
陸鳴的大名傳遍長安,堪稱婦孺皆知,滿長安都知道有這麽一位富民侯,為大漢帶來了高產糧食還有其他很多好東西。
就連這次推廣的煤炭也是富民侯最先主張的,為了支援煤炭開采還特意收了自己很多稅呢?
平時在鄰裏間閑聊時也總會感歎大漢國運昌隆,去打個仗都能撿回來這麽一位大才。
有這層原因,他就更不想收這些錢了。
“這是我自己給的,不是朝廷發的。”陸鳴刻意擴大聲音,要讓周圍的百姓都聽清楚,純屬私人行為,不要上升到朝廷層麵。
“再說這也不是給你的,是給孩子的,別撕吧。”
倔強的李老漢逼出了陸鳴壓箱底的絕招,他怎麽也沒想到,都穿越了,不過年不過節的,竟然還能用上這句話。
“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拿去買點吃的,你們不吃孩子還得吃呢。”
李老漢也沒想到,陸鳴一言不合就連續開大,打得他毫無招架之力。
看著臉色發黃,身體瘦弱的三個小孫子,李老漢的自尊心和誌氣被壓了下去,天大地大,孫子最大。
“多謝侯爺。”
李老漢顫抖著手接過錢袋,除了感謝不知道再說什麽。
“孩子到交口賦錢的時候了麽?”
“最大的六歲了,交了兩年。”說到這李老漢心情有些沉重,一年二十文,兩年就是四十文啊。
隨後他又高興起來,“兩個小的剛四歲,本來明年就要交口賦錢了,
全賴陛下仁德,把口賦錢推遲到了十歲征收,三個孩子能省下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