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下車後,我們迅速向左隊長那邊靠攏。
我注意到三輛客車停的也很有講究,隱隱組成一個三角形,把大部分都保護起來。
現在我們就在出村的路口。
前方是用幾十輛私家車堵住的路口,兩邊則是二三層樓高的民房,後麵就是剛才來時的路。
“這裏的位置太差勁了。”孟春豪看著兩邊的民房說道:“兩邊都是製高點,前麵又是死路,咱們在這邊就是活靶子。”
左隊長看了眼私家車後的人影,說道:“從剛才開始,縣裏來的支援一直沒有主動和咱們聯係。我懷疑那個老家夥的話是真的,如果是這樣,沙門溝村就是敵人的老巢,咱們必須盡快離開。”
“用催淚彈吧。”左隊長對一名特戰隊員說道:“把堵路的人都驅離,沙門溝村就在國道附近,咱們先離開這裏,到了國道想辦法和總部取得聯係。”
“殺了那個老頭!再殺了那兩個洞女!”一路上一直沉默的葉洛突然舉著手機說道。
左隊長搖搖頭:“剛才已經火力偵查過了,咱們手頭的武器沒什麽用,不必再浪費精力和人命去填那個無底洞。先把受傷的人運出去,這個地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阿平,你帶著好你的小隊!”左隊長對李平安說道。
李平安點點頭,對我、林明、葉洛和孟春豪四人說道:“等會兒跟著我,盡量不要和村民纏鬥!”
一名特戰隊員從客車底部的貨倉中拿出一箱防毒麵具,分發給眾人。
而另一邊,催淚瓦斯彈被發射到堵路的人群中。
一陣咳嗽聲響起,那些堵路的村民紛紛散開。
“走!”李平安對我們喊道。
私家車雖然停的密集,但真想走過去,踩著引擎蓋和車頂也就過去了。
催淚彈的煙霧雖然很大,但在強光手電和防毒麵具的配合下,我們依然有驚無險的快速通過了沙門溝村的入口。
我回望一眼,發現不知何時,沙門溝村附近居然開始起霧。
這時尚不算濃的霧氣已經遮住了遠處民房的屋頂,氤氳的霧氣並沒有為這夜色平添幾分浪漫,反而讓人看著有些不寒而栗。
我緊了緊衣領,跟著李平安向國道方向跑去。
出了村之後,還需要走一小段水泥路才能到達國道附近。
好在此時周圍已經都是菜地,偶爾有幾棟零星的民房,也離我們挺遠,在這孤獨的村路上小跑前進,我居然有了一絲安全感。
“有人!”有一個眼尖的特戰隊員突然高喊道。
他剛說完,我就聽到一陣隱隱約約的嗩呐聲在前方響起,期間還伴隨著敲鑼打鼓的聲音。
“警戒!”李平安喊了一聲,便帶著我們跑到道路旁的地裏。
我們盡量尋找著掩體遮蔽自己,所有人都把強光手電筒關掉,盡量不暴露自己的位置。
可惜,這次沒配發夜視儀。
過了一會兒,那聲音逐漸大了起來。
“這他媽吹的是個啥?”一旁的孟春豪皺著眉頭嘀咕道。
“豪哥,你能聽出來?”我在一旁低聲問道。
孟春豪也小聲說道:“我二伯就會吹嗩呐,小時候紅白事都叫他,尋常人家辦紅事還是白事,一聽嗩呐就能聽出來。”
林明也在一旁小聲問道:“那這是紅事還是白事?”
孟春豪稍微抬頭看了一眼不遠處聲音傳來的方向,可惜霧又變大了一點,現在又是晚上,結果自然是什麽也看不見。
“怪就怪在這裏!”孟春豪低聲說著。
聽到我們的對話,李平安和葉洛,還有附近的幾名特戰隊員也都湊過來聽他說。
“你說這是辦紅事吧,這嗩呐的曲子明顯是送葬時吹的白事曲子。但你說這是白事吧,這調子和節奏又都是按紅事吹的!”他皺著眉說道:“我從來沒聽過這麽怪的吹法。”
一旁的李平安點點頭,開口問道:“還有什麽奇怪的嗎?”
孟春豪卻搖頭道:“隻聽也就能聽出來這麽點,再看看吧。”
“你去把這話告訴左隊長他們。”李平安對一位特戰隊員說道。
左隊長在村路的另外一側。
那名隊員點頭,幾個箭步便從村路上衝了過去。
沒一會兒,他又用同樣的矯健步伐衝回來。
“左隊長說先等等看,不要輕舉妄動,也不要在霧裏亂跑。”那名隊員說這話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周圍的霧又濃了幾分。
我現在已經看不到沙門溝村的影子,仿佛整個村莊已經被大霧吞噬一般。
又是一段等待,那個敲鑼打鼓的隊伍終於從濃霧中出現。
走在最前麵的是四個舉著燈籠的人,因為濃霧幹擾,我也看不清他們的麵相。
這四人站成一排,各提著一紅燈籠,每一個燈籠上都貼著一個囍字。
跟在後麵的,則是四個人,看身影是兩男兩女。
男孩和女孩,兩組人各自舉著一麵高大的幌子一樣的紅色布條。
這布條很長,看來至少有兩三米,寬也有個半米左右,頂部還點著兩個蠟燭,也不知道是怎麽控製著不會熄滅的。
所謂幌子,就是古裝劇裏店鋪掛在門口,用來招攬顧客的長條布。
不知怎麽回事,我莫名想到了辦白事時的招魂幡。
但招魂幡一般都是白色或者黃色的,哪有紅色的招魂幡?
而且招魂幡也沒有兩三米長啊,那玩意兒都是一個人扛著走在最前麵的。
等他們走的更近一點,我居然隱約能看到這大幌子上的字。
男孩子上麵的字是:金童前引路。
而女孩子舉著的幌子上寫的是:玉女送歸山。
除此之外,兩個幌子中間還有幾個也說不上是字還是符籙的東西。
我認不出來。
跟在幌子後麵的,則是吹走樂器的人群。
一共十六個人。
四人吹嗩呐、四人吹笙、四人敲鑼、四人打擦。
再往後,是一頂巨大的紅花轎,也是十六人。
花轎的抬杆看起來足有碗口那麽粗,每一根抬杆上還要綁上兩根細抬杆。
算下來,每根抬杠需要四個人抬,前後四根抬杆便是十六人。
我注意到三輛客車停的也很有講究,隱隱組成一個三角形,把大部分都保護起來。
現在我們就在出村的路口。
前方是用幾十輛私家車堵住的路口,兩邊則是二三層樓高的民房,後麵就是剛才來時的路。
“這裏的位置太差勁了。”孟春豪看著兩邊的民房說道:“兩邊都是製高點,前麵又是死路,咱們在這邊就是活靶子。”
左隊長看了眼私家車後的人影,說道:“從剛才開始,縣裏來的支援一直沒有主動和咱們聯係。我懷疑那個老家夥的話是真的,如果是這樣,沙門溝村就是敵人的老巢,咱們必須盡快離開。”
“用催淚彈吧。”左隊長對一名特戰隊員說道:“把堵路的人都驅離,沙門溝村就在國道附近,咱們先離開這裏,到了國道想辦法和總部取得聯係。”
“殺了那個老頭!再殺了那兩個洞女!”一路上一直沉默的葉洛突然舉著手機說道。
左隊長搖搖頭:“剛才已經火力偵查過了,咱們手頭的武器沒什麽用,不必再浪費精力和人命去填那個無底洞。先把受傷的人運出去,這個地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阿平,你帶著好你的小隊!”左隊長對李平安說道。
李平安點點頭,對我、林明、葉洛和孟春豪四人說道:“等會兒跟著我,盡量不要和村民纏鬥!”
一名特戰隊員從客車底部的貨倉中拿出一箱防毒麵具,分發給眾人。
而另一邊,催淚瓦斯彈被發射到堵路的人群中。
一陣咳嗽聲響起,那些堵路的村民紛紛散開。
“走!”李平安對我們喊道。
私家車雖然停的密集,但真想走過去,踩著引擎蓋和車頂也就過去了。
催淚彈的煙霧雖然很大,但在強光手電和防毒麵具的配合下,我們依然有驚無險的快速通過了沙門溝村的入口。
我回望一眼,發現不知何時,沙門溝村附近居然開始起霧。
這時尚不算濃的霧氣已經遮住了遠處民房的屋頂,氤氳的霧氣並沒有為這夜色平添幾分浪漫,反而讓人看著有些不寒而栗。
我緊了緊衣領,跟著李平安向國道方向跑去。
出了村之後,還需要走一小段水泥路才能到達國道附近。
好在此時周圍已經都是菜地,偶爾有幾棟零星的民房,也離我們挺遠,在這孤獨的村路上小跑前進,我居然有了一絲安全感。
“有人!”有一個眼尖的特戰隊員突然高喊道。
他剛說完,我就聽到一陣隱隱約約的嗩呐聲在前方響起,期間還伴隨著敲鑼打鼓的聲音。
“警戒!”李平安喊了一聲,便帶著我們跑到道路旁的地裏。
我們盡量尋找著掩體遮蔽自己,所有人都把強光手電筒關掉,盡量不暴露自己的位置。
可惜,這次沒配發夜視儀。
過了一會兒,那聲音逐漸大了起來。
“這他媽吹的是個啥?”一旁的孟春豪皺著眉頭嘀咕道。
“豪哥,你能聽出來?”我在一旁低聲問道。
孟春豪也小聲說道:“我二伯就會吹嗩呐,小時候紅白事都叫他,尋常人家辦紅事還是白事,一聽嗩呐就能聽出來。”
林明也在一旁小聲問道:“那這是紅事還是白事?”
孟春豪稍微抬頭看了一眼不遠處聲音傳來的方向,可惜霧又變大了一點,現在又是晚上,結果自然是什麽也看不見。
“怪就怪在這裏!”孟春豪低聲說著。
聽到我們的對話,李平安和葉洛,還有附近的幾名特戰隊員也都湊過來聽他說。
“你說這是辦紅事吧,這嗩呐的曲子明顯是送葬時吹的白事曲子。但你說這是白事吧,這調子和節奏又都是按紅事吹的!”他皺著眉說道:“我從來沒聽過這麽怪的吹法。”
一旁的李平安點點頭,開口問道:“還有什麽奇怪的嗎?”
孟春豪卻搖頭道:“隻聽也就能聽出來這麽點,再看看吧。”
“你去把這話告訴左隊長他們。”李平安對一位特戰隊員說道。
左隊長在村路的另外一側。
那名隊員點頭,幾個箭步便從村路上衝了過去。
沒一會兒,他又用同樣的矯健步伐衝回來。
“左隊長說先等等看,不要輕舉妄動,也不要在霧裏亂跑。”那名隊員說這話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周圍的霧又濃了幾分。
我現在已經看不到沙門溝村的影子,仿佛整個村莊已經被大霧吞噬一般。
又是一段等待,那個敲鑼打鼓的隊伍終於從濃霧中出現。
走在最前麵的是四個舉著燈籠的人,因為濃霧幹擾,我也看不清他們的麵相。
這四人站成一排,各提著一紅燈籠,每一個燈籠上都貼著一個囍字。
跟在後麵的,則是四個人,看身影是兩男兩女。
男孩和女孩,兩組人各自舉著一麵高大的幌子一樣的紅色布條。
這布條很長,看來至少有兩三米,寬也有個半米左右,頂部還點著兩個蠟燭,也不知道是怎麽控製著不會熄滅的。
所謂幌子,就是古裝劇裏店鋪掛在門口,用來招攬顧客的長條布。
不知怎麽回事,我莫名想到了辦白事時的招魂幡。
但招魂幡一般都是白色或者黃色的,哪有紅色的招魂幡?
而且招魂幡也沒有兩三米長啊,那玩意兒都是一個人扛著走在最前麵的。
等他們走的更近一點,我居然隱約能看到這大幌子上的字。
男孩子上麵的字是:金童前引路。
而女孩子舉著的幌子上寫的是:玉女送歸山。
除此之外,兩個幌子中間還有幾個也說不上是字還是符籙的東西。
我認不出來。
跟在幌子後麵的,則是吹走樂器的人群。
一共十六個人。
四人吹嗩呐、四人吹笙、四人敲鑼、四人打擦。
再往後,是一頂巨大的紅花轎,也是十六人。
花轎的抬杆看起來足有碗口那麽粗,每一根抬杆上還要綁上兩根細抬杆。
算下來,每根抬杠需要四個人抬,前後四根抬杆便是十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