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咳咳咳…”
也不知道是年老還是天氣原因,萬曆最近的身子越發的差了,咳疾越來越重,禦醫換了一波又一波,湯藥喝了一碗又一碗,卻絲毫不見好轉。
韓琦一邊扶著萬曆的後背一邊說道:“陛下,奴去民間找一些名醫過來給陛下看看吧?”
萬曆一揮手:“不用…祖宗之法,不可廢,大行皇帝也找了很多所謂的名醫…咳咳咳…可是最後呢,還是丹毒入體,…咳咳…禦醫和那些大夫都是一樣的。”
“陛下…”
“好啦,讓毛紀過來。”
“是…”
題外話:嘉陵能活那麽長和民間選用名醫關係很大,要怪就怪這太祖皇帝了,什麽都搞世襲,禦醫也是世襲的,可是這種技術類或者經驗類的需要很高的天賦,世襲的結果隻能是一代不如一代,明朝很多皇帝或者後妃,都是被民間的普通小病要去了性命。這也是大部分明朝皇帝都短命的原因,正德皇帝和天啟帝,全都是因為落水而後一命嗚呼,在其他朝代哪裏有這種事。
……
毛紀不知道一大早的給他叫過來幹什麽,聽到萬曆的咳嗽聲,毛紀說道:“陛下安,陛下要注意龍體啊。”
“咳…朕沒事,京師有多少流民啊?”
“陛下,京師城郊流民大概摸清楚了,有四萬左右。”
萬曆猛地起身:“這麽多?咳咳…”
“陛下…”
萬曆被這個消息鎮住了,他知道近些年流民越來越多,可是兩年前不過數千人到京郊,不過兩年啊,怎麽突然就漲到四萬了?
萬曆緩過來後問道:“怎麽突然這麽多?”
毛紀看了一下萬曆的臉色,害怕說實話萬曆的身子扛不住,可是萬曆一拍桌子:“實話實說。”
“是…近兩年天災不斷,糧食收成日減,很多佃戶交不起地租,隻能變成流民,京城這邊的大都是從河南山西陝西還有山東來的,而南京的情況也差不多,上月南京錦衣衛回報,南京的流民比京城,隻多不少。”
萬曆聽聞後,愣了一會兒,而後好似失去所有力氣一般,倒在龍椅上:“各路官員都在做什麽?他們都在做什麽?”
毛紀跪在地上,頭已經觸地,冷汗直流,他對萬曆甚是了解,萬曆用這種語氣說話,說明他動了真火了,這種情況在他的記憶中隻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肅清張居正,一次是國本之爭,這兩次,不論哪個,都是血流成河的啊。
“說…”
“是…河南巡撫與山西巡撫兩人勾結……”
一直到中午,毛紀才從乾清宮出來。
也不知道毛紀說了什麽,也不知道萬曆交代了什麽,毛紀出門時紅光滿麵。
第二天,從錦衣衛衙門,飛奔出數百騎,出了城門後,分散各地。
……
內閣三人,這兩日很忙,他們也沒想到,京城流民竟然這麽多,流民到了京城,自然有想提高名聲的人去接濟,所以這些流民在京城,反而比在他們的家鄉過的還要好。
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吃飽喝足的流民和那種半死不活的流民完全是兩夥人。
有了力氣的流民,有些老實的,會去找一些活計幹,勉強靠著自己勞動維持生活,而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可是這群人又說不得罵不得,很多流民都是一個地方的,彼此之間沾親帶故,惹了一人,能出來上百個人來。
大事他們不敢鬧,可是小事不斷啊,現在要遷徙他們去遼東,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萬人,京城守備的兵力也不過三萬,這四萬人若是出了岔子,首先掉腦袋的,肯定是內閣的這幾個了。
楊吉揉了揉腦袋,將下麵呈上來的奏折扔到桌子上:“說說吧,這四萬人,怎麽才能送到遼東去?”
馮偉傑說道:“不是說先送兩萬人嗎?難道要全部送過去?”
楊吉苦笑:“陛下說了要先將京師的流民送去,咱們能和陛下討價還價嗎?”
馮偉傑歎了一口氣:“京城到遼東數百裏呢,四萬人每天需要多少糧食啊?戶部的銀糧已經見底了,還不算一路護送的軍士,四萬人,至少也要一萬兵力啊。這就五萬人了,每天長途跋涉,一人一天至少兩斤糧食,這麽多人行軍,最少需要一個多月,上百萬斤糧食,從哪裏搞啊!”
韓力容好似沒事人一樣,悠悠閑閑的喝著茶,楊吉見狀問道:“韓大人,你怎麽看?”
韓力容放下茶杯,慢悠悠的說道:“這事誰提的誰去頭疼吧,給那朱威一道命令,讓他們遼東將人弄過去,弄過去了是他們的本事,弄不過去可就不怪咱們了。”
楊吉皺眉:“韓大人,你是內閣次輔,怎能有如此想法?”
韓力容沒有在乎楊吉的語氣,還是慢悠悠的說道:“就因為我是內閣次輔,我才這樣說,朝廷現在什麽情況兩位大人不會不知道吧?哪裏能擠出一點錢糧啊,既然擠不出來,那就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真不行讓另外的一十二省將自己家的流民收回去。”
楊吉與馮偉傑聽到韓力容如此,也就知道韓力容是不準備在這事上出力了。
楊吉原本還覺得韓力容至少在這種事關社稷的事上,不會計較與朱威的過節,可是現在呢,也算看清楚了韓力容的真實麵目了,想想也是,原本韓力容表現出來的和善是因為沒人敢和一個內閣次輔作對,或者說,韓力容做了多年的上位者,已經受不得別人與他作對了。
馮偉傑看著韓力容,眼神中露出些許冷意,原本他與韓力容還算是誌同道合吧,可是現在看來,兩人並不同路。
韓力容沒有在乎另外二人的眼光,直接起身說道:“這事就勞煩二位了,今日突感身體不適,告個假回家休養一下,告辭。”
說罷直接出了內閣,馮偉傑冷哼一聲:“哼…小人。”
楊吉搖搖頭說道:“好啦,不說那些了,咱們再想想,怎麽處理這些事吧。”
就在這時,有內侍過來稟報:“楊大人,流民已經開始向遼東方向遷徙了…”
“咳咳咳…”
也不知道是年老還是天氣原因,萬曆最近的身子越發的差了,咳疾越來越重,禦醫換了一波又一波,湯藥喝了一碗又一碗,卻絲毫不見好轉。
韓琦一邊扶著萬曆的後背一邊說道:“陛下,奴去民間找一些名醫過來給陛下看看吧?”
萬曆一揮手:“不用…祖宗之法,不可廢,大行皇帝也找了很多所謂的名醫…咳咳咳…可是最後呢,還是丹毒入體,…咳咳…禦醫和那些大夫都是一樣的。”
“陛下…”
“好啦,讓毛紀過來。”
“是…”
題外話:嘉陵能活那麽長和民間選用名醫關係很大,要怪就怪這太祖皇帝了,什麽都搞世襲,禦醫也是世襲的,可是這種技術類或者經驗類的需要很高的天賦,世襲的結果隻能是一代不如一代,明朝很多皇帝或者後妃,都是被民間的普通小病要去了性命。這也是大部分明朝皇帝都短命的原因,正德皇帝和天啟帝,全都是因為落水而後一命嗚呼,在其他朝代哪裏有這種事。
……
毛紀不知道一大早的給他叫過來幹什麽,聽到萬曆的咳嗽聲,毛紀說道:“陛下安,陛下要注意龍體啊。”
“咳…朕沒事,京師有多少流民啊?”
“陛下,京師城郊流民大概摸清楚了,有四萬左右。”
萬曆猛地起身:“這麽多?咳咳…”
“陛下…”
萬曆被這個消息鎮住了,他知道近些年流民越來越多,可是兩年前不過數千人到京郊,不過兩年啊,怎麽突然就漲到四萬了?
萬曆緩過來後問道:“怎麽突然這麽多?”
毛紀看了一下萬曆的臉色,害怕說實話萬曆的身子扛不住,可是萬曆一拍桌子:“實話實說。”
“是…近兩年天災不斷,糧食收成日減,很多佃戶交不起地租,隻能變成流民,京城這邊的大都是從河南山西陝西還有山東來的,而南京的情況也差不多,上月南京錦衣衛回報,南京的流民比京城,隻多不少。”
萬曆聽聞後,愣了一會兒,而後好似失去所有力氣一般,倒在龍椅上:“各路官員都在做什麽?他們都在做什麽?”
毛紀跪在地上,頭已經觸地,冷汗直流,他對萬曆甚是了解,萬曆用這種語氣說話,說明他動了真火了,這種情況在他的記憶中隻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肅清張居正,一次是國本之爭,這兩次,不論哪個,都是血流成河的啊。
“說…”
“是…河南巡撫與山西巡撫兩人勾結……”
一直到中午,毛紀才從乾清宮出來。
也不知道毛紀說了什麽,也不知道萬曆交代了什麽,毛紀出門時紅光滿麵。
第二天,從錦衣衛衙門,飛奔出數百騎,出了城門後,分散各地。
……
內閣三人,這兩日很忙,他們也沒想到,京城流民竟然這麽多,流民到了京城,自然有想提高名聲的人去接濟,所以這些流民在京城,反而比在他們的家鄉過的還要好。
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吃飽喝足的流民和那種半死不活的流民完全是兩夥人。
有了力氣的流民,有些老實的,會去找一些活計幹,勉強靠著自己勞動維持生活,而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可是這群人又說不得罵不得,很多流民都是一個地方的,彼此之間沾親帶故,惹了一人,能出來上百個人來。
大事他們不敢鬧,可是小事不斷啊,現在要遷徙他們去遼東,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萬人,京城守備的兵力也不過三萬,這四萬人若是出了岔子,首先掉腦袋的,肯定是內閣的這幾個了。
楊吉揉了揉腦袋,將下麵呈上來的奏折扔到桌子上:“說說吧,這四萬人,怎麽才能送到遼東去?”
馮偉傑說道:“不是說先送兩萬人嗎?難道要全部送過去?”
楊吉苦笑:“陛下說了要先將京師的流民送去,咱們能和陛下討價還價嗎?”
馮偉傑歎了一口氣:“京城到遼東數百裏呢,四萬人每天需要多少糧食啊?戶部的銀糧已經見底了,還不算一路護送的軍士,四萬人,至少也要一萬兵力啊。這就五萬人了,每天長途跋涉,一人一天至少兩斤糧食,這麽多人行軍,最少需要一個多月,上百萬斤糧食,從哪裏搞啊!”
韓力容好似沒事人一樣,悠悠閑閑的喝著茶,楊吉見狀問道:“韓大人,你怎麽看?”
韓力容放下茶杯,慢悠悠的說道:“這事誰提的誰去頭疼吧,給那朱威一道命令,讓他們遼東將人弄過去,弄過去了是他們的本事,弄不過去可就不怪咱們了。”
楊吉皺眉:“韓大人,你是內閣次輔,怎能有如此想法?”
韓力容沒有在乎楊吉的語氣,還是慢悠悠的說道:“就因為我是內閣次輔,我才這樣說,朝廷現在什麽情況兩位大人不會不知道吧?哪裏能擠出一點錢糧啊,既然擠不出來,那就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真不行讓另外的一十二省將自己家的流民收回去。”
楊吉與馮偉傑聽到韓力容如此,也就知道韓力容是不準備在這事上出力了。
楊吉原本還覺得韓力容至少在這種事關社稷的事上,不會計較與朱威的過節,可是現在呢,也算看清楚了韓力容的真實麵目了,想想也是,原本韓力容表現出來的和善是因為沒人敢和一個內閣次輔作對,或者說,韓力容做了多年的上位者,已經受不得別人與他作對了。
馮偉傑看著韓力容,眼神中露出些許冷意,原本他與韓力容還算是誌同道合吧,可是現在看來,兩人並不同路。
韓力容沒有在乎另外二人的眼光,直接起身說道:“這事就勞煩二位了,今日突感身體不適,告個假回家休養一下,告辭。”
說罷直接出了內閣,馮偉傑冷哼一聲:“哼…小人。”
楊吉搖搖頭說道:“好啦,不說那些了,咱們再想想,怎麽處理這些事吧。”
就在這時,有內侍過來稟報:“楊大人,流民已經開始向遼東方向遷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