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一愣,他可是寧夏的人,煥土堡旁邊的金水堡可就挨著黃河,他們屬於寧夏前衛,身後就是寧夏中衛,也就是如今的中衛市,距離黃河真的不算遠。


    雖說寧夏段之前的黃河水流平緩,沒有像山西陝西那裏的秦嶺落差,但若是決堤,後果如何,秦成也是能夠想象的到的。


    他雖說不像朱缶想的那麽遠,但是他知道朱威在寧夏與蒙明省投入了太多了,黃河一決堤,這些投入也就全都打了水漂,這是他不能忍受的。


    “知道是什麽人嗎?”


    傳令兵搖頭:“不知道,我們剛過去還沒查驗身份,他們就開火了,我們隻能反擊,不過看穿著麵貌,像是西域那邊的!”


    “馬勒戈壁的,不管他是誰!所有人聽著,別給老子疼惜馬力,給老子往前衝,沿著黃河衝,靠近黃河三裏範圍之內的人,不管是誰,全都給老子砍了!”


    “是…”


    三千騎魚貫而出,秦成帶著百人來到了剛剛交戰的地方,拿起火把一看,稍微鬆了一口氣,如今天寒地凍,這裏的土早都凍硬了,炸藥威力有限,隻將河堤炸開一道一米寬半米深的缺口。


    又因為黃河水表層結冰,並未有多少水流出來。


    “快…找石頭將缺口堵住。”


    “是!”


    秦成走到一具屍體旁邊蹲下,所有的屍體都被翻轉麵朝上了,這是擔心有人詐死,並且所有屍體都被補刀。


    這是戰場的經驗,可是在這時候,這種經驗實在害人,秦成想要一個活口都難。


    但是秦成這人也是很有決斷的,若是下令抓活口,必定會讓下麵的人束手束腳,有可能造成決堤等不能接受的後果,所以他果斷要求將沿河三裏內的人全殺了。


    若是朱缶或者胡厲,甚至是李牛王二和張之極,在決斷力上麵,都是不如秦成的。


    賊人的兵器都被放在一旁,秦成拿起來一把火銃看了看,沒有看出什麽所以然來,這火銃規製與大明以前仿造的秘魯銃很像,還是前裝的那種,不過所有的火銃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明顯是製式的,那就能代表這次的賊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了。


    思索一瞬之後,秦成猛的起身:“斥候去找蒙明省的朱巡撫和胡總兵,讓他們負責遷移百姓,在派人去找公爺,將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了。”


    “是!”


    秦成並不知道朱缶已經知道了,並且已經開始派人遷移百姓了,這就是古代通訊手段落後的最大影響了,很多事通知起來太難了,京城裏麵的一個政策下發到全國各地,需要的時間最長可達一月還多,不過這種事情,暫時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轟轟轟…”


    又是幾聲巨響!


    秦成臉色鐵青,連忙上馬:“走!”


    就在秦成等人處理這些賊人的時候,朱威這邊也不輕鬆。


    現在朱威所在的位置,是蒙明省之外,已經屬於西域了,嚴謹一點來說,這裏是哈密,在大明的稱呼裏,這裏是哈密衛。


    和漢唐時期不同,明朝並未占據西域並設置都護府一類的統治機構,而更多地通過海上交通來進行對外經貿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最西北端的疆域就是哈密地區,而哈密也成了明朝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可是麵對西北民族的侵擾,明朝沒有全力以赴地保住這一個戰略要地,反而在嘉靖年間徹底把它丟失了。


    哈密地處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內地的要道,絲綢之路的咽喉。哈密在漢唐時期被叫做伊吾,是中原王朝控製西域的重要一環。後來這裏被蒙元占據,改名為哈密。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將元廷趕到了大草原上,元朝分封的肅王察合台後裔兀納失裏在哈密宣布割據建國,成了新的哈密國。


    明將馮勝、傅友德打下河西走廊後,朱元璋意識到了哈密地區作為西北咽喉的地位,於是試圖招撫該地區的各族部眾。


    他招撫了撒裏畏兀爾的首領卜煙帖木兒,在當地設置安定衛。


    隨後明軍進攻西北的北元殘餘勢力,將戰線推進到哈密門口。1388年,藍玉帶著十幾萬明軍在捕魚兒海幾乎將北元王室一網打盡,北元末帝僅以身免。


    在徹底打散了北元勢力後,朱元璋派出使者前往哈密招撫兀納失裏。


    1391年,兀納失裏在戰勝周圍的部落後,“遣使請於延安、綏德、平涼、寧夏以馬互市”。


    如果朱元璋同意,那麽哈密國的勢力就會擴展到河西走廊,直達隴東和寧夏地區。因此這一行為在朱元璋看來是在對明朝示威,同時探知明朝的虛實。於是朱元璋以哈密地方阻遏西域各國來往貢使,同時半道邀劫貢物為理由,派左軍都督金事劉真、宋晟進攻哈密國。


    此時的明軍哪裏是小小的哈密能夠抵擋的,哈密城很快被攻破,兀納失裏向西逃亡,並向明廷上貢請罪,自覺成為明朝的藩屬國。


    然而蒙元時期的西北戰亂太多,殺伐過重,使得河西地區幾乎成了赤地千裏的無人區,明軍暫時無力在此成規模駐軍。於是明軍打下哈密城,逼迫兀納失裏服軟後就撤退了。


    1397年,朱元璋在今新疆和田地區設置罕東衛,對當地進行羈縻統治,進而完成對哈密地區的包圍。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承繼了經略西北的方針。


    1403年,他派遣使臣亦卜剌金前往哈密撫諭哈密國新王安克帖木兒。當時朝臣提議延續元朝的做法,將他封為肅王,以彰顯明朝取代元的統治後能夠繼承元的版圖。但是朱棣覺得封他一個新的王,不影響我承繼西北疆土,於是在1407年將安克帖木兒封為忠順王,意在突出哈密對明朝的忠順之心。


    盡管在名義上進行了冊封,明廷對哈密國的控製力還不強。而草原上的韃靼首領鬼力赤與明朝作對,不滿哈密內屬明朝,派人將安克帖木兒毒死。


    朱棣在派人去征得哈密地方勢力的同意後,將多年前俘獲的哈密王子脫脫送到哈密,繼承忠順王的王位。


    然而當地勢力隻是因為畏懼明朝的勢力而同意脫脫繼承王位的,內心並不認可這位新主。


    哈密舊王母為代表的地方勢力在脫脫上位後,采取各種手段排擠他,最終將他趕出了哈密。


    朱棣原本是想搞區域自治,隻要你們認同脫脫當王,其他的事情你們都可以自己做主,朝廷不加幹涉。結果當地勢力敬酒不吃吃罰酒,朱棣下詔狠狠訓斥了王母與大小頭目。


    為了保證對哈密的控製力,朱棣在哈密設置新的哈密衛,派長史、紀善等朝廷官員協助脫脫管理哈密,實際上是替脫脫把控哈密的政務和律法。


    有官員提議在哈密駐軍,設置把總之職。但是朱棣出於懷柔遠人的思想,考慮到當時沒有能夠威脅明朝西北疆域的勢力,而哈密本地的政局和民族關係又比較複雜,拒絕了這一建議。


    但是他沒想到脫脫在任時沉迷酒色,不理國政,結果把自己命玩沒了。朱棣痛心之餘,還是派官員前往祭奠,順便封“忠謹誠恪,眾所推服”的免力帖木兒為忠義王。這個新的忠義王上位後對明廷格外殷勤,多次上貢千匹戰馬,因此也更加深了明廷對他的信任。


    朱棣也是給予哈密和忠順王很多的賞賜,其地位排在西北眾多朝貢國之前。


    免力帖木兒去世時,恰逢明宣宗朱瞻基即位。


    之前的忠順王脫脫在明朝皇室眼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於是朱瞻基封脫脫之子卜答失裏為忠順王,既肯定先王對明廷的忠順,也敲打他讓他聽話。


    同時為了製衡哈密地方勢力,朱瞻基又冊封免力帖木兒的弟弟脫歡帖木兒為忠義王。


    這樣下來,哈密就有了兩個王,而忠順王以及當地的軍政官員任免權都在明朝手裏,明朝事實上將哈密納為了領土。明朝在西北設置的“關西七衛”總體上是穩固的。


    不過關西七衛並非明朝直屬,而是采取羈縻製度,各衛所都督依舊由當地蒙古貴族擔任,明朝不幹涉其內部事務。


    在明朝初期時,朝廷對於七衛的控製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但是到仁宗和宣宗之後,明朝對北疆出現疲態,尤其是在土木堡之敗後,明朝實力大衰,國防策略轉為戰略防守。


    至嘉靖年間,關西七衛全部被吐魯番汗國(從東察合台汗國中分裂的政權)蠶食,明軍全部撤回玉門關,明朝徹底放棄了對西域的經略。


    縱觀整個明朝曆史,對西域的態度可謂是有心無力,明朝自建國後就一直受到北方蒙古人的威脅,蒙古和明朝的矛盾貫穿了兩百多年。


    到了明末,由於內部出現了大分裂,蒙古對明朝的威脅總算告一段落了。但就在蒙古人衰落的同時,位於遼東的女真人順勢崛起,明朝的國防重心從北方轉移到東北,更加無暇關心西域了。


    總而言之,大明二百多年以來,有數次機會控製西域,可是最終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內部的有外部的,導致沒有成行。


    西域的丟失讓大明基本沒有什麽戰略緩衝,不管從九邊重鎮哪裏出兵,大明都必須全力以赴。


    而朱威重新站在這片原本應該屬於大明的土地上之時,真的是感慨眼前。


    在原本的曆史中,西域就是元朝的東察合台汗國,在明朝中後期分裂為葉爾羌汗國和吐魯番汗國兩個政權,這個兩個國家互相敵視,征伐不斷,各自實力都被嚴重削弱。


    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這樣了,這兩個國家早都完蛋了,是被孛兒斤和奧斯曼帝國前後夾擊滅掉的。


    也已經是三五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這裏,隻有一個勢力,那就是奧斯曼帝國。


    朱威看著遠處飄揚的旗幟,喃喃道:“第三軍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邊軍不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風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風葉並收藏明末:邊軍不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