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到銀子了怎麽辦?自然是改善生活。”


    “諸如購買更好的柴米油鹽,穿更好的衣服,吃沒吃過的,這就會促進商鋪和貨品的發展,朝廷在這整個過程中也會收到商稅。”


    “商稅多了怎麽辦?那自然是修橋補路、修繕水利、縣學等,改善百姓們的生活環境。”


    “由此整個過程便成了一個循環,所以說隻有商業的發展才會帶動各行各業,才會讓百姓富有起來,才會讓大明富起來,繼而強盛起來。”


    說到這裏,席端樊停頓了一下,看著眾人,似乎是在看眾人有沒有理解自己的闡述。


    眾人眉頭緊皺,眼中滿是思索之色,他們雖然沒有徹底捋清楚,但直覺告訴他們,席端樊的這個言論是對的。


    可偏偏這個時候有人唱反調,高聲道:“席先生,你這不對吧,你這前提是,畝產增加或者耕地效率提高,空出更多的百姓,以發展手工業,繼而帶動商業。


    可目前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突破,所以你這這種假設不成立。”


    “哎……”


    聽著質問,席端樊歎了口氣。


    這群人真的是食古不化,一點的舉一反三的能力都沒有。


    想了想後,席端樊繼續道:“剛才的那一種是正常的趨勢,但這種正常來說不可能達成。


    因為曆朝曆代都是重農抑商,雖然設置了各種類似司農司這樣的農業部院,但諸位想一想這個部院的本質是什麽?


    是掌管、督促、勉勵,所以又叫做勸課農桑,是管理性質,而非農業研究院的研究性質的。


    這種情況,你讓農業技術怎麽提升?更別提被抑製的工商業了。


    但在曆朝曆代中,宋朝卻是一個例外,雖然也是重農抑商,但相對其他朝代好太多了,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首先,商業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商業活動和產業活動是相互依存的,會增加了商品的生產、銷售和交換,


    繼而提供更多的工作的機會,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其次,技術的引進和創新,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商人需要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這裏的生產效率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工具,諸如招商工業研究院內研究的各項器械,工業研究院再大,也隻是一個院,數百上千號人。


    可若是百姓們看到這其中的利益,那就會自主研發,各種器械就會如雨後春筍冒出,


    然後被工業研究院進一步的開發,節省工業研究院的研究時間。


    所以,史官又評價說宋朝的經濟、文化、技術是曆朝之最!”


    “在下這麽說,諸位能明白嗎?”


    “明白是明白了,但卻是有一個問題,朝廷開放商事倒是可以,但百姓沒銀子來購買。


    光靠手工業的那點工錢和售賣糧食的收入,也隻能解決溫飽,根本就不會去大筆消費。


    都不購買,還怎麽推動商事!”


    聽著這個問題,眾人將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了龍椅上的皇帝,前段時間皇帝說過,他能讓百姓手中有銀子。


    “還是那句話,等時機到了,朕會公布的!”


    “早則三個月,遲則一年時間,朕說到做到。”


    見群臣看向自己,崇禎出聲了:“今日先不說這個,繼續說商事的事情。”


    “臣等遵旨!”


    聽著皇帝這麽說,群臣齊齊躬身,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席端樊眼中閃過一絲的驚訝之色,富民這事曆朝曆代都是最難的,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皇帝竟然有辦法,看群臣的反應還是皇帝一個人想出來。


    這個念頭閃過後,席端樊繼續道:“前麵我們說了商事的利民富民,那我們再來說說如何利國富國。”


    “富國,說的直白一點,那就是國庫有銀子,而銀子哪裏來?自然是商稅了。”


    “我大明一朝自太祖開國至今的種種原因,導致商稅一直不高,平均在三百到四百萬兩白銀左右,但諸位不要覺得商稅就隻有這麽一點,反而遠遠超出這個數。


    在預估大明商稅之前,在下給諸位算算商事極為發達的宋朝的商稅有多少。”


    說到這裏,席端樊轉身朝著皇極殿門口招了招手,兩名錦衣衛抬著一張桌案進了皇極殿,桌案紙上放著筆墨紙硯以及基本書籍。


    席端樊抽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頁,朗聲道:“這一本是曾鞏編寫的《議經費紮子》,在書中提到‘皇祐、治平皆一億萬以上,歲費亦一億萬以上’。”


    而後又抽出另一本,翻到折疊的一頁:“這一本是《宋史》,裏麵有一段記載:‘治平二年,內外入一億一千六百十三萬八千四百五貫’,


    這裏的計量單位是貫,與本朝所說的兩、石的換算比例尚且不明確,即便是打個七折,那也是七千萬到八千五百萬兩之間。”


    “這一本是元祐初年,蘇軾任戶部侍郎時編寫的《元祐會計錄》,裏麵的《收支敘》和《民賦敘》兩篇中明確記載了其稅收和物價,


    在下按照其記載和本朝的物價對比,最後折算出了大約在七千五百萬兩,倒是與上兩本書中的記載的估算出入不算太大。”


    說著,席端樊將三本書遞給了旁邊的大臣們。


    眾人看著用筆畫出的段落字句,果然如席端樊所說。


    嘶……群臣倒吸了口涼氣,眼中滿是震撼之色,著實是被七千五百萬兩銀子的稅收給驚住了。


    再想想大明一年四百萬兩銀子的商稅,頓時勃然大怒,雙眼都紅了。


    大明的商事繁榮和稅率之重雖不及宋朝,但兩成總是有把,這就是一千五百萬兩白銀。


    這剩餘的一千一百萬兩的白銀到哪裏去了?自然是商人、貪官汙吏身上。


    如果每年多這一千一百萬兩白銀,建奴或許早就被滅掉了,哪能還能蹦躂這麽多年?


    看著氣憤的群臣,席端樊輕笑了一下。


    決定再給眾人加把火,讓火焰燃燒的更大一些,而後繼續道:“諸位以為,這是全部的收入嗎?顯然不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昆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昆吾並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