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舵手與水手,大明引路人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請陛下明示!”
徐光啟有些納悶,無論是年終總結還是平日裏的早朝,都不會談論火器研究院的事情,都是他單獨去東暖閣稟報。
“徐愛卿,現在蒸汽機的價格還是太高了,你這邊空的時候督促一下冶金院,爭取在鐵質上有所突破,降低成本!
現在技術發展太多了,現在能滿足蒸汽機的需求,不知道哪一天就滿足不了了,若是研究出來了好東西,鐵的質量跟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說到這裏,崇禎輕輕的敲打著桌子:“朕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你且聽聽可不可行!”
崇禎這麽一說,不止是徐光啟坐直了身體,連宋應星和王徵、張景嶽三人都坐直了,身體還前傾了下。
徐光啟更是過分,囑咐旁邊的工部尚書範景文幫忙記錄一下。
見此,崇禎有些哭笑不得:“都別忙活,金屬冶煉朕是真的不太懂,能不能行還是兩說,可能古人已經試過了。
朕在想既然紅銅和錫可以合成青銅,銅鉛也能結合,那麽其他的金屬也可以混合,兩種、三種甚至是多種金屬的混合。
其實,也不一定是非要加入其他金屬,能不能加入其他的非金屬,諸如木炭、硫磺等等。
方法都可以試試,看看能不能出一些成果。”
徐光啟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陛下,其中有些做過,有些沒做過,臣回去後和冶金院那邊聊聊,讓他們試驗一下!”
“嗯!”
崇禎輕聲回應了一聲,又道:“另外,既然蒸汽機已經做出來了,那麽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百煉鐵的鍛打工作,
現在的百煉鐵都是由幾個工人共用打造出的塊煉鐵,一次隻能打出幾斤幾十斤,如果蒸汽機能代替,一次打出三五十斤、上百斤,熟鐵的產量就跟上來了。
咱們可以利用蒸汽機將重大數百斤的大鐵錠拉到半空中,將高高的落下砸在燒紅的鐵上麵,反複如此。
朕有種感覺,應該是可行的,你們組織幾名工匠研究一下!
另外,蒸汽機可以增加風箱的風量,風大火旺,溫度就升的快,你們都看過風輪取水車,這個應該很好改,你們也可以嚐試!”
“臣等明白!”
王徵和徐光啟兩人立刻回應,眼中帶著思索之色。
前麵的金屬搭配他們沒譜,但後兩者似乎是可行的,如果成功,那對於冶煉來說無疑是一大進步了。
崇禎也是很無奈,火器這個東西他靠著常識和後世的眼界還能知道一些具體的原理,然後試驗就是了,可冶煉這些玩意他是真不懂。
他知道鐵中的含碳量決定著鐵的硬度和延展性等等,但生鐵中的炭到底是怎麽大規模的去掉,他是真不知道。
或許等大明內外部都穩定下來了,他親自來搗鼓,諸如內燃機、發電機、水泥、蒸汽機車等,這些原理他或多或少知道一點點,或許能搗鼓搗鼓出來一點點。
搞定了工業研究院、戶部的事情後,就是岐黃研究院、軍紀監察部、國土資源管理部等幾個部院的匯報。
崇禎又零零碎碎的交待了一些事情,諸如寧遠互市啟動儀式、觀光戰船的準備、蒸汽機的拍賣等等。
一直持續到酉正時刻,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和崇禎五年的新年計劃才搞完。
“諸位愛卿,一年過去了,感謝諸位這一年來的辛勤付出,讓大明的活力再次增加了一個台階,
大明如今欣欣向榮,正朝著盛世的方向發展著,希望明年咱們君臣一心、再接再厲,將大明發展的更好,讓大明的百姓富足、安康,朕代大明的百姓感謝諸位!”
“陛下萬歲!”
孫承宗出麵了:“大明如今的發展離不開陛下的指引,如果大明是一艘戰船,陛下就是舵手,而我們就是水手,
若是陛下指引的方向不對,我們即便是在努力,也不可能成功!”
“徐院長說陛下是大明火器工匠的最高導師,格局有些小了,應該是大明百姓的指路人!”
……
“行了,咱們君臣就不用如此吹捧了,朕再重複一次,今日文華殿內的談話內容,尤其是戶部、工部和幾大研究院的數據等不得外傳。”
“臣等遵旨!”
“好了,時間也不早了,朕給諸位準備了禦宴,用完了晚膳再回去吧,朕就不陪你們了。”
“臣等叩謝陛下!”
崇禎擺了擺手,眾人齊齊行禮後,慢慢退出了文華殿。
一邊候著的王承恩緩緩上前給崇禎倒了杯熱茶:“皇爺,時辰不早了,您該用晚膳了!”
崇禎接過熱茶,輕輕的喝了一口,靜靜的看著看著周邊掛著的數十張各部總結和計劃的宣紙。
本想還趁著熱度將剩下的收個尾的,但聽王承恩這麽一說,肚子還真是有些餓了。
將杯中熱茶一飲而盡,低聲道:“大伴,一會兒通知內閣,明天就不上早朝了,改為後天,上完朝後百官封印,放年假了。
另外,通知方軍他們幾個來清理一下這裏,周邊的這些宣紙都不要動,然後讓方軍帶人守住文華殿,
從即刻起,沒有朕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文華殿。”
“奴婢遵旨!”
“傳膳到東暖閣吧!”
王承恩點了點頭,將大氅給崇禎披好,又遞上了暖爐,才上前輕輕的打開文華殿的大門。
一股冷風迎麵吹來,即便是有厚厚的大氅和暖爐,崇禎也是打了個寒顫,但有些昏沉的腦子瞬間清醒了許多。
第二天一早,崇禎用完早膳,去坤寧宮陪著張皇後聊了會兒天,抱了抱剛出生個把月的兒子後,便回到了文華殿。
“皇爺,都準備好了!”
崇禎點了點頭,喝了一杯茶後,背負著雙手緩緩走到一邊各部院匯報寫著數據的宣紙前,從吏部到禮部、從農業研究院到工業研究院……
將各部院的總結回顧了一遍之後,崇禎再次回到第一個匯報的吏部的宣紙前,打開了手上的寫著吏部二字的題本。
徐光啟有些納悶,無論是年終總結還是平日裏的早朝,都不會談論火器研究院的事情,都是他單獨去東暖閣稟報。
“徐愛卿,現在蒸汽機的價格還是太高了,你這邊空的時候督促一下冶金院,爭取在鐵質上有所突破,降低成本!
現在技術發展太多了,現在能滿足蒸汽機的需求,不知道哪一天就滿足不了了,若是研究出來了好東西,鐵的質量跟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說到這裏,崇禎輕輕的敲打著桌子:“朕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你且聽聽可不可行!”
崇禎這麽一說,不止是徐光啟坐直了身體,連宋應星和王徵、張景嶽三人都坐直了,身體還前傾了下。
徐光啟更是過分,囑咐旁邊的工部尚書範景文幫忙記錄一下。
見此,崇禎有些哭笑不得:“都別忙活,金屬冶煉朕是真的不太懂,能不能行還是兩說,可能古人已經試過了。
朕在想既然紅銅和錫可以合成青銅,銅鉛也能結合,那麽其他的金屬也可以混合,兩種、三種甚至是多種金屬的混合。
其實,也不一定是非要加入其他金屬,能不能加入其他的非金屬,諸如木炭、硫磺等等。
方法都可以試試,看看能不能出一些成果。”
徐光啟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陛下,其中有些做過,有些沒做過,臣回去後和冶金院那邊聊聊,讓他們試驗一下!”
“嗯!”
崇禎輕聲回應了一聲,又道:“另外,既然蒸汽機已經做出來了,那麽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百煉鐵的鍛打工作,
現在的百煉鐵都是由幾個工人共用打造出的塊煉鐵,一次隻能打出幾斤幾十斤,如果蒸汽機能代替,一次打出三五十斤、上百斤,熟鐵的產量就跟上來了。
咱們可以利用蒸汽機將重大數百斤的大鐵錠拉到半空中,將高高的落下砸在燒紅的鐵上麵,反複如此。
朕有種感覺,應該是可行的,你們組織幾名工匠研究一下!
另外,蒸汽機可以增加風箱的風量,風大火旺,溫度就升的快,你們都看過風輪取水車,這個應該很好改,你們也可以嚐試!”
“臣等明白!”
王徵和徐光啟兩人立刻回應,眼中帶著思索之色。
前麵的金屬搭配他們沒譜,但後兩者似乎是可行的,如果成功,那對於冶煉來說無疑是一大進步了。
崇禎也是很無奈,火器這個東西他靠著常識和後世的眼界還能知道一些具體的原理,然後試驗就是了,可冶煉這些玩意他是真不懂。
他知道鐵中的含碳量決定著鐵的硬度和延展性等等,但生鐵中的炭到底是怎麽大規模的去掉,他是真不知道。
或許等大明內外部都穩定下來了,他親自來搗鼓,諸如內燃機、發電機、水泥、蒸汽機車等,這些原理他或多或少知道一點點,或許能搗鼓搗鼓出來一點點。
搞定了工業研究院、戶部的事情後,就是岐黃研究院、軍紀監察部、國土資源管理部等幾個部院的匯報。
崇禎又零零碎碎的交待了一些事情,諸如寧遠互市啟動儀式、觀光戰船的準備、蒸汽機的拍賣等等。
一直持續到酉正時刻,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和崇禎五年的新年計劃才搞完。
“諸位愛卿,一年過去了,感謝諸位這一年來的辛勤付出,讓大明的活力再次增加了一個台階,
大明如今欣欣向榮,正朝著盛世的方向發展著,希望明年咱們君臣一心、再接再厲,將大明發展的更好,讓大明的百姓富足、安康,朕代大明的百姓感謝諸位!”
“陛下萬歲!”
孫承宗出麵了:“大明如今的發展離不開陛下的指引,如果大明是一艘戰船,陛下就是舵手,而我們就是水手,
若是陛下指引的方向不對,我們即便是在努力,也不可能成功!”
“徐院長說陛下是大明火器工匠的最高導師,格局有些小了,應該是大明百姓的指路人!”
……
“行了,咱們君臣就不用如此吹捧了,朕再重複一次,今日文華殿內的談話內容,尤其是戶部、工部和幾大研究院的數據等不得外傳。”
“臣等遵旨!”
“好了,時間也不早了,朕給諸位準備了禦宴,用完了晚膳再回去吧,朕就不陪你們了。”
“臣等叩謝陛下!”
崇禎擺了擺手,眾人齊齊行禮後,慢慢退出了文華殿。
一邊候著的王承恩緩緩上前給崇禎倒了杯熱茶:“皇爺,時辰不早了,您該用晚膳了!”
崇禎接過熱茶,輕輕的喝了一口,靜靜的看著看著周邊掛著的數十張各部總結和計劃的宣紙。
本想還趁著熱度將剩下的收個尾的,但聽王承恩這麽一說,肚子還真是有些餓了。
將杯中熱茶一飲而盡,低聲道:“大伴,一會兒通知內閣,明天就不上早朝了,改為後天,上完朝後百官封印,放年假了。
另外,通知方軍他們幾個來清理一下這裏,周邊的這些宣紙都不要動,然後讓方軍帶人守住文華殿,
從即刻起,沒有朕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文華殿。”
“奴婢遵旨!”
“傳膳到東暖閣吧!”
王承恩點了點頭,將大氅給崇禎披好,又遞上了暖爐,才上前輕輕的打開文華殿的大門。
一股冷風迎麵吹來,即便是有厚厚的大氅和暖爐,崇禎也是打了個寒顫,但有些昏沉的腦子瞬間清醒了許多。
第二天一早,崇禎用完早膳,去坤寧宮陪著張皇後聊了會兒天,抱了抱剛出生個把月的兒子後,便回到了文華殿。
“皇爺,都準備好了!”
崇禎點了點頭,喝了一杯茶後,背負著雙手緩緩走到一邊各部院匯報寫著數據的宣紙前,從吏部到禮部、從農業研究院到工業研究院……
將各部院的總結回顧了一遍之後,崇禎再次回到第一個匯報的吏部的宣紙前,打開了手上的寫著吏部二字的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