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 布局未來,良苦用心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是全國各地的各種觸目驚心的案件,這些案件中竟然還有造反和偽造大明匯票的,簡直是動搖國本的存在。
還不待他們平複心情,皇帝又告訴他們安南等九大勢力聯合進攻大明,準備瓜分了大明。
如果僅僅是這個也算了,關鍵是皇帝竟然已經提前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不僅大軍已經開到隨時可以進攻的地方了,連軍需糧草補給都準備好了。
若是這樣,他們也隻當錦衣衛提前探知了情報。
可皇帝在說敢打大明的主意就要做好被大明幹掉的準備以及年初官員、胥吏的準備,他們就立刻明白了皇帝隱瞞東征進度的真實目的了。
哪裏是試探境內不安分分子這麽簡單,就是在給外部諸國挖坑的,關鍵的是諸國還真的踏進來了。
不知道說他們利欲熏心還是蠢。
最關鍵的是皇帝最後的加科事件,對考生的好簡直是離譜到家了。
“韓閣老,中南半島諸國的事兒真的不再勸勸了嗎?”
“勸什麽?有什麽好勸的?人家都打進來了,咱們不打回去?”
“對呀,若是前幾年,咱們可能要緩緩,現在咱們兵強馬壯,覆滅扶桑士氣如虹,不給點顏色瞧瞧,會傷了軍威,更是打擊了百姓的士氣。”
“諸位,聽本官說一句!”
自朝會開始就一直未出聲的火器研究院的院長徐光啟出聲。
一出聲,就終結了剛剛紛爭的眾人。
“諸位反對的大人,你們隻看到了同化中南半島的困難,卻是沒有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西北大旱的事兒你們知道吧,範圍在擴大,災情更加嚴重,明年就要開始救災了!”
“周大人,朝廷目前是存了一億兩千萬石糧食,你覺得能支持多久?”
“這得看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和受災人數,沒辦法直接計算!”
“那就以陝西、四川、山西、河南、河北五省來計算吧,五千萬人是有的,能撐多久?”
“兩年到兩年半吧!”
“好!”
徐光啟點了點頭,繼續的問道:“那這個旱災得幾年才能緩解?”
“這……不好說!”
“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會又出現其他的大災,諸如南方的水災、颶風、地震等等?”
“這、這……”
“如果再出現幾個,我們該怎麽救治?”
“這、這……”
“如果你們說不可能出現,但大旱災之後會不會出現瘟疫,瘟疫若是全國範圍蔓延,又怎麽辦?”
“這、我……”
“開海貿後能夠購買糧食,但人家提升個一兩倍的價格,你買還是不買?國庫那點銀子能支撐多久?”
“這、這……”
徐光啟的幾個連續問題,讓反對的幾位大臣啞口無言,額頭冷汗密布,臉色蒼白。
他們有心說不大可能出現這種全國範圍的大災,但這事兒誰都無法保證。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你們若是看過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的地形,你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真臘全境幾乎都是平原、暹羅五成以上是平原、安南和緬甸雖然平原少了些,但也有三成左右是平原。
這些平原全都是土地肥沃、少災害,幾乎都是一年三熟,你們知道這對於大明意味著什麽嗎?
意味著每年能為大明提供數億石的糧食,若是開發的夠好,大明自此不怕任何天災了。
其二,中南半島多礦藏,這是大明需要的。
其三,中南半島的位置極其重要,那是馬六甲海峽的一端,占有了這裏,大明的海貿就可以暢通無阻,還能在這裏補給。
若是在這裏有駐軍,海外諸國隻要來必須的經過這裏,我們就能第一時間知曉且阻止,將戰場攔在國境線外。
所以說,無論是農業上的需要,還是商事上的需要,或者軍士上的需要,中南半島的位置都極其重要。”
“徐院長所說的這些本官雖然沒有深入思考,但就單純的國家尊嚴而言,誠如陛下所說,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還之,人家都打過來了,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短期內可能會死一些軍士,但隻要將聲勢打出去,讓敵人知道隻要敢有實質性動作,那必然會遭受我們十倍、百倍的報複,他們動手前就得考慮後果。
長痛不如短痛,長時間的軟弱和退步,死的人一定比短期內死的多,這個道理諸位應該知曉!”
“國與國之間的爭鬥諸位有可能想不明白,但諸位想想平日裏為什麽數百的百姓會怕幾個地痞流氓?
就是因為諸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地痞流氓知道百姓們一擁而上,他們肯定打不過,但他們會逮著一個百姓往死裏打,這種情況哪個百姓不怕?”
“就是這個理兒,雖然我是弱勢,但我就便是被打死也得咬一口肉下來,就看你疼不疼,
更何況,大明如此的龐大,幅員遼闊、人口億萬,誰怕誰?”
“就拿察哈爾來說,我們將察哈爾給滅掉了,土默特等部為什麽不後撤,而是選擇投降?就是怕我們一怒之下將他們也滅掉了。
若隻是打殘了允許他們投降,那結局又是一樣。”
“行了,安南九大勢力的事兒已經成定局,大軍和糧草軍需補給都到位了,還有什麽好商量的,幹就是了!
倒是陛下的這個加科,我怎麽總是覺得哪裏不對勁呢?”
“我也是有這種感覺,但仔細想了想又沒有發現哪裏有問題。”
“中南五國即將劃入大明,其麵積是大明三成左右,按照大明州府縣的設置,至少能劃出三四百個縣,入品的官員都需要兩千多人,缺人呀!”
“哎,陛下登基時,大明候補的官員多達幾千,有的人十幾年都沒有實補,現在卻是人手緊缺。”
“你咋不說陛下登基後整頓衛所、澄清吏治砍了多少官員呢?”
“哎,你們慢慢聊吧,本官先走了,一大堆事兒等著呢,這個月不要想著正常放班了!”
“正常放班?能晚上戌時前回去就不錯了,但這班老夫樂意呀,哈哈……”
……
群臣相互的聊著,慢慢走出的皇極殿,朝著自己的衙署而去。
而在東暖閣內,李若漣拿著一份題本:“陛下,這是袁閣老從遼陽送回來的三百裏加急!”
還不待他們平複心情,皇帝又告訴他們安南等九大勢力聯合進攻大明,準備瓜分了大明。
如果僅僅是這個也算了,關鍵是皇帝竟然已經提前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不僅大軍已經開到隨時可以進攻的地方了,連軍需糧草補給都準備好了。
若是這樣,他們也隻當錦衣衛提前探知了情報。
可皇帝在說敢打大明的主意就要做好被大明幹掉的準備以及年初官員、胥吏的準備,他們就立刻明白了皇帝隱瞞東征進度的真實目的了。
哪裏是試探境內不安分分子這麽簡單,就是在給外部諸國挖坑的,關鍵的是諸國還真的踏進來了。
不知道說他們利欲熏心還是蠢。
最關鍵的是皇帝最後的加科事件,對考生的好簡直是離譜到家了。
“韓閣老,中南半島諸國的事兒真的不再勸勸了嗎?”
“勸什麽?有什麽好勸的?人家都打進來了,咱們不打回去?”
“對呀,若是前幾年,咱們可能要緩緩,現在咱們兵強馬壯,覆滅扶桑士氣如虹,不給點顏色瞧瞧,會傷了軍威,更是打擊了百姓的士氣。”
“諸位,聽本官說一句!”
自朝會開始就一直未出聲的火器研究院的院長徐光啟出聲。
一出聲,就終結了剛剛紛爭的眾人。
“諸位反對的大人,你們隻看到了同化中南半島的困難,卻是沒有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西北大旱的事兒你們知道吧,範圍在擴大,災情更加嚴重,明年就要開始救災了!”
“周大人,朝廷目前是存了一億兩千萬石糧食,你覺得能支持多久?”
“這得看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和受災人數,沒辦法直接計算!”
“那就以陝西、四川、山西、河南、河北五省來計算吧,五千萬人是有的,能撐多久?”
“兩年到兩年半吧!”
“好!”
徐光啟點了點頭,繼續的問道:“那這個旱災得幾年才能緩解?”
“這……不好說!”
“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會又出現其他的大災,諸如南方的水災、颶風、地震等等?”
“這、這……”
“如果再出現幾個,我們該怎麽救治?”
“這、這……”
“如果你們說不可能出現,但大旱災之後會不會出現瘟疫,瘟疫若是全國範圍蔓延,又怎麽辦?”
“這、我……”
“開海貿後能夠購買糧食,但人家提升個一兩倍的價格,你買還是不買?國庫那點銀子能支撐多久?”
“這、這……”
徐光啟的幾個連續問題,讓反對的幾位大臣啞口無言,額頭冷汗密布,臉色蒼白。
他們有心說不大可能出現這種全國範圍的大災,但這事兒誰都無法保證。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你們若是看過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的地形,你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真臘全境幾乎都是平原、暹羅五成以上是平原、安南和緬甸雖然平原少了些,但也有三成左右是平原。
這些平原全都是土地肥沃、少災害,幾乎都是一年三熟,你們知道這對於大明意味著什麽嗎?
意味著每年能為大明提供數億石的糧食,若是開發的夠好,大明自此不怕任何天災了。
其二,中南半島多礦藏,這是大明需要的。
其三,中南半島的位置極其重要,那是馬六甲海峽的一端,占有了這裏,大明的海貿就可以暢通無阻,還能在這裏補給。
若是在這裏有駐軍,海外諸國隻要來必須的經過這裏,我們就能第一時間知曉且阻止,將戰場攔在國境線外。
所以說,無論是農業上的需要,還是商事上的需要,或者軍士上的需要,中南半島的位置都極其重要。”
“徐院長所說的這些本官雖然沒有深入思考,但就單純的國家尊嚴而言,誠如陛下所說,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還之,人家都打過來了,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短期內可能會死一些軍士,但隻要將聲勢打出去,讓敵人知道隻要敢有實質性動作,那必然會遭受我們十倍、百倍的報複,他們動手前就得考慮後果。
長痛不如短痛,長時間的軟弱和退步,死的人一定比短期內死的多,這個道理諸位應該知曉!”
“國與國之間的爭鬥諸位有可能想不明白,但諸位想想平日裏為什麽數百的百姓會怕幾個地痞流氓?
就是因為諸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地痞流氓知道百姓們一擁而上,他們肯定打不過,但他們會逮著一個百姓往死裏打,這種情況哪個百姓不怕?”
“就是這個理兒,雖然我是弱勢,但我就便是被打死也得咬一口肉下來,就看你疼不疼,
更何況,大明如此的龐大,幅員遼闊、人口億萬,誰怕誰?”
“就拿察哈爾來說,我們將察哈爾給滅掉了,土默特等部為什麽不後撤,而是選擇投降?就是怕我們一怒之下將他們也滅掉了。
若隻是打殘了允許他們投降,那結局又是一樣。”
“行了,安南九大勢力的事兒已經成定局,大軍和糧草軍需補給都到位了,還有什麽好商量的,幹就是了!
倒是陛下的這個加科,我怎麽總是覺得哪裏不對勁呢?”
“我也是有這種感覺,但仔細想了想又沒有發現哪裏有問題。”
“中南五國即將劃入大明,其麵積是大明三成左右,按照大明州府縣的設置,至少能劃出三四百個縣,入品的官員都需要兩千多人,缺人呀!”
“哎,陛下登基時,大明候補的官員多達幾千,有的人十幾年都沒有實補,現在卻是人手緊缺。”
“你咋不說陛下登基後整頓衛所、澄清吏治砍了多少官員呢?”
“哎,你們慢慢聊吧,本官先走了,一大堆事兒等著呢,這個月不要想著正常放班了!”
“正常放班?能晚上戌時前回去就不錯了,但這班老夫樂意呀,哈哈……”
……
群臣相互的聊著,慢慢走出的皇極殿,朝著自己的衙署而去。
而在東暖閣內,李若漣拿著一份題本:“陛下,這是袁閣老從遼陽送回來的三百裏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