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章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道周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皇極殿內回蕩著。
群臣滿是詫異之色,沒有想到黃道周的第二條想法竟然是建一座水利技術性的學院。
詫異之後,眾人皆是點了點頭。
很多人都看不起工匠,認為他們是下九流,但又是極為的重要,尤其是治河修河這種稍有不慎就致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的技術性官員更是重要。
大明的江河湖海何其多?幾乎每年都有河流決堤,淹沒良田、百姓流離失所。
為什麽會決堤,除了朝廷沒有足夠的銀兩來維護和官員的不作為外,更多的是技術性的問題和懂技術的人太少。
即便是如潘季馴等人,也難免有私心,家學不外傳,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如果能有這麽一座學院,係統的學習,三年後每年出三五十人,十年後大明的各個州府都有懂修河治河技術性的官員,即便不能徹底的防住,也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格局小了!”
群臣正等著皇帝的發話,結果皇帝來了這麽一句,直接將他們給整懵了,搞不懂皇帝這句話的是什麽意思。
黃道周眉頭緊皺,他從皇帝的話中聽出了讚同之意,但似乎又有些不滿意。
不待他細想,崇禎繼續道:“黃愛卿,黃河、長江、淮河等這些大河,平日裏百姓怎麽過去?”
“陛下,通過浮橋過往!”
“可能通行馬車等?”
“可以是可以,但無法大量通行!”
黃道周眉頭輕皺:“黃河、長江、淮河之上的橋都是浮橋,這些浮橋分為三種,
一種是在河兩岸防放置大型鐵製的鎮水神獸,然後用鐵鏈連接,上麵鋪設著木板,供兩岸百姓來往,例如蒲津浮橋兩岸的大鐵牛等。
也不一定非得是鐵鏈,還有可能是繩索、滕索等等。
第二種和第三種則是曲浮橋和直浮橋,兩者的區別是,曲浮橋是用於河水深、河中異物多,暴雨和漲水時節很有可能會對橋麵造成一定的損害和影響的河流之中。
黃河上的蒲津橋和贛州貢江古浮橋就是曲浮橋,
而直浮橋則是用於河水淺,流速穩的河道,將船體的單獨錨固定在河底,例如江西錦江上的高安浮橋等。
無論是曲浮橋還是直浮橋,都是用木船為橋墩,貢江古浮橋由一百多隻小舟板並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高安浮橋由四十多隻浮船組成。
因為浮橋的材質、寬度、河水流速等等諸多因素,行人倒是沒有大問題,但想大量通行馬車是不行的。
商隊的馬車都是在河渡口的時候卸下來裝船,到河對岸後再換馬車前進。”
“優劣呢?”
“幾乎是沒有優點,如果說唯一的優點那就是容易搭建,當然前提是得準備好數十上百艘同規格的木船以及諸多木材等等。
缺點更明顯,一是容易被衝毀,有些時候容易被上遊衝下來的枯枝木頭等等給撞毀,尤其是暴雨的時候;
二是通行時間受限製,諸如大雨、洪水等等都無法通行;
三是維護困難,用作橋墩的木船和固定的繩索等雖然是用桐油浸泡過、但禁不住一直泡,容易出現磨損、腐蝕等問題,影響行人安全;
每一次的維護都是很大的一筆費用,很多地方沒辦法都是由百姓共同承擔,對百姓們來是筆不小的開支。
總得算下來一座浮橋使用十年的時間消耗的費用遠超過石頭做的石橋。
四是安全問題,每年都有百姓落入水中,被河水衝走,橋麵是有三五米寬,但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河底就衝過來一根巨木撞擊到木船、或者突然起的大風、或者木板年久失修斷裂等等。
五是承載能力有限,行人倒也沒什麽,馬車也能過,但不能多輛一起且沒法雙向一起過。
六是影響商船、客船、百姓通行,現在大多地方都是一天兩個時間段,解開中間浮橋,讓商船通行,這個時候百姓就無法通行了。
有些時候商船不小心撞到兩側,若是撞歪了倒也沒事,可將充作橋墩的木船撞碎了那才叫麻煩!”
“嗯!”
崇禎輕聲回應了一聲,繼續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全力推動了商事的發展,蒸汽機商船在海上、長江、淮河、黃河等諸多河流上往來穿梭,
到時候可不是十艘、百艘,而是數千上萬艘,到時候這些浮橋就是阻攔通行的最大因素,怎麽解決?”
“這……”
不僅是黃道周,群臣也都是眉頭緊皺,上萬艘在通航的河段中至少有千餘艘,還有一些其他的商船、客船等等,到時候估計一天得三四個時辰放開浮橋,那兩岸來往的怎麽辦?
一連回答了皇帝的幾個問題後,黃道周隱約明白了皇帝剛剛所說的格局不夠到底是什麽了。
“所以說,你若是開辦水利水務學院,那就不僅是教授修河治河的技術了,還有教授相關的造橋技術以及造橋材料的研究工作。
朕希望未來能在運河、淮河等河道上建出的橋,無論是長度還是跨度、寬度、拱高等都比趙州橋要好,且必須能通行遮天船、漕船、沙船等等。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你可明白?”
黃道周被皇帝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情激的頭皮發麻,立刻表態:“臣願意以後半生時間致力於水利水務的技術研究,造福大明百姓,請陛下恩準!”
“準了,你且先籌備著,這裏麵不僅僅是建學院這麽簡單,從哪裏招人、怎麽培養、學成之後怎麽安排、晉升路線、薪資待遇等等都需要考慮。
你先做一份規劃,要敢於創新、打破常規,呈送東暖閣!”
“臣明白!”
黃道周的提議算是意外之喜,他還想著在重陽節加科之後宣布科舉的改革呢,現在黃道周的這個學院的開辦提前放出風聲,也算是試探一下民間和讀書人的口風。
見群臣皆大歡喜,崇禎卻是輕輕的歎了口氣:“諸位愛卿,百姓致富的事情算是初步定了下來,前期的銀子也是有的、技術人才也在培養,
但還缺少了最為基礎的一項,是決定計劃成功的關鍵所在,諸位可知道是什麽?”
群臣滿是詫異之色,沒有想到黃道周的第二條想法竟然是建一座水利技術性的學院。
詫異之後,眾人皆是點了點頭。
很多人都看不起工匠,認為他們是下九流,但又是極為的重要,尤其是治河修河這種稍有不慎就致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的技術性官員更是重要。
大明的江河湖海何其多?幾乎每年都有河流決堤,淹沒良田、百姓流離失所。
為什麽會決堤,除了朝廷沒有足夠的銀兩來維護和官員的不作為外,更多的是技術性的問題和懂技術的人太少。
即便是如潘季馴等人,也難免有私心,家學不外傳,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如果能有這麽一座學院,係統的學習,三年後每年出三五十人,十年後大明的各個州府都有懂修河治河技術性的官員,即便不能徹底的防住,也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格局小了!”
群臣正等著皇帝的發話,結果皇帝來了這麽一句,直接將他們給整懵了,搞不懂皇帝這句話的是什麽意思。
黃道周眉頭緊皺,他從皇帝的話中聽出了讚同之意,但似乎又有些不滿意。
不待他細想,崇禎繼續道:“黃愛卿,黃河、長江、淮河等這些大河,平日裏百姓怎麽過去?”
“陛下,通過浮橋過往!”
“可能通行馬車等?”
“可以是可以,但無法大量通行!”
黃道周眉頭輕皺:“黃河、長江、淮河之上的橋都是浮橋,這些浮橋分為三種,
一種是在河兩岸防放置大型鐵製的鎮水神獸,然後用鐵鏈連接,上麵鋪設著木板,供兩岸百姓來往,例如蒲津浮橋兩岸的大鐵牛等。
也不一定非得是鐵鏈,還有可能是繩索、滕索等等。
第二種和第三種則是曲浮橋和直浮橋,兩者的區別是,曲浮橋是用於河水深、河中異物多,暴雨和漲水時節很有可能會對橋麵造成一定的損害和影響的河流之中。
黃河上的蒲津橋和贛州貢江古浮橋就是曲浮橋,
而直浮橋則是用於河水淺,流速穩的河道,將船體的單獨錨固定在河底,例如江西錦江上的高安浮橋等。
無論是曲浮橋還是直浮橋,都是用木船為橋墩,貢江古浮橋由一百多隻小舟板並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高安浮橋由四十多隻浮船組成。
因為浮橋的材質、寬度、河水流速等等諸多因素,行人倒是沒有大問題,但想大量通行馬車是不行的。
商隊的馬車都是在河渡口的時候卸下來裝船,到河對岸後再換馬車前進。”
“優劣呢?”
“幾乎是沒有優點,如果說唯一的優點那就是容易搭建,當然前提是得準備好數十上百艘同規格的木船以及諸多木材等等。
缺點更明顯,一是容易被衝毀,有些時候容易被上遊衝下來的枯枝木頭等等給撞毀,尤其是暴雨的時候;
二是通行時間受限製,諸如大雨、洪水等等都無法通行;
三是維護困難,用作橋墩的木船和固定的繩索等雖然是用桐油浸泡過、但禁不住一直泡,容易出現磨損、腐蝕等問題,影響行人安全;
每一次的維護都是很大的一筆費用,很多地方沒辦法都是由百姓共同承擔,對百姓們來是筆不小的開支。
總得算下來一座浮橋使用十年的時間消耗的費用遠超過石頭做的石橋。
四是安全問題,每年都有百姓落入水中,被河水衝走,橋麵是有三五米寬,但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河底就衝過來一根巨木撞擊到木船、或者突然起的大風、或者木板年久失修斷裂等等。
五是承載能力有限,行人倒也沒什麽,馬車也能過,但不能多輛一起且沒法雙向一起過。
六是影響商船、客船、百姓通行,現在大多地方都是一天兩個時間段,解開中間浮橋,讓商船通行,這個時候百姓就無法通行了。
有些時候商船不小心撞到兩側,若是撞歪了倒也沒事,可將充作橋墩的木船撞碎了那才叫麻煩!”
“嗯!”
崇禎輕聲回應了一聲,繼續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全力推動了商事的發展,蒸汽機商船在海上、長江、淮河、黃河等諸多河流上往來穿梭,
到時候可不是十艘、百艘,而是數千上萬艘,到時候這些浮橋就是阻攔通行的最大因素,怎麽解決?”
“這……”
不僅是黃道周,群臣也都是眉頭緊皺,上萬艘在通航的河段中至少有千餘艘,還有一些其他的商船、客船等等,到時候估計一天得三四個時辰放開浮橋,那兩岸來往的怎麽辦?
一連回答了皇帝的幾個問題後,黃道周隱約明白了皇帝剛剛所說的格局不夠到底是什麽了。
“所以說,你若是開辦水利水務學院,那就不僅是教授修河治河的技術了,還有教授相關的造橋技術以及造橋材料的研究工作。
朕希望未來能在運河、淮河等河道上建出的橋,無論是長度還是跨度、寬度、拱高等都比趙州橋要好,且必須能通行遮天船、漕船、沙船等等。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你可明白?”
黃道周被皇帝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情激的頭皮發麻,立刻表態:“臣願意以後半生時間致力於水利水務的技術研究,造福大明百姓,請陛下恩準!”
“準了,你且先籌備著,這裏麵不僅僅是建學院這麽簡單,從哪裏招人、怎麽培養、學成之後怎麽安排、晉升路線、薪資待遇等等都需要考慮。
你先做一份規劃,要敢於創新、打破常規,呈送東暖閣!”
“臣明白!”
黃道周的提議算是意外之喜,他還想著在重陽節加科之後宣布科舉的改革呢,現在黃道周的這個學院的開辦提前放出風聲,也算是試探一下民間和讀書人的口風。
見群臣皆大歡喜,崇禎卻是輕輕的歎了口氣:“諸位愛卿,百姓致富的事情算是初步定了下來,前期的銀子也是有的、技術人才也在培養,
但還缺少了最為基礎的一項,是決定計劃成功的關鍵所在,諸位可知道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