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破防了,人性扭曲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嘶……全部建成青磚灰瓦的三合院?我沒有看錯嗎?”
“沒有,而且還是寬十四米進深八米的,比農村自建的要大上四成左右。”
“朝廷瘋了不成?知不知道這麽搞要花多少銀子?”
“喏……這不是寫的很清楚嘛,標準三合院根據位置大約在十八到二十兩之間,再說了,百姓自己出銀子,朝廷瘋什麽?”
“不是,怎麽才二十兩?偷工減料了還是什麽情況?”
“報紙上依舊寫的很清楚,地麵由朝廷提供,隻要你不賣就能一直住,後期翻修也可以,這是不是就省去了一筆費用?
青磚和灰瓦這是大批量訂購,價格自然是便宜很多了。
隻要不下雨工匠就一直有活幹,工錢稍微低一點點但總體比平時要高,這是可以接受的吧,又省了一些。
屋頂的木質結構流水作業,整體成本又降低了一些,所以才會這麽低。”
“相對這裏是低了很多,可怎麽看都不劃算。”
“給你算筆賬吧,按照朝廷規劃的這個,住個七八個人不算擁擠的,以前的那種住七八個人需要兩座。
其次青磚房子牢固程度遠高於土胚房子,不怕刮風下雨,安全性高很多吧。
再者就是這上麵的使用壽命了,土坯房你翻修兩次青磚房子可能都不需要,總得算下來肯定是青磚房子合算的多呀。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好處,例如集中……”
“停……你說的再好、再多,銀子呢?五口之家遷移的安置費大概在三十兩以上,建一座這樣的倒也沒什麽,還有結餘的可以購買家具鍋碗瓢盆以及糧食等等,
可三口之家遷移的安置費隻有二十兩,建房子還怎麽生活?”
“從皇家銀行借款唄,一年內免息、三年半成,三年內必須還清!三口之家十五畝地,一年三熟,至少能出三四十石糧食,三年內還清問題不大吧!”
“話雖如此,那我也不願意貸款去弄這些,壓力太大了,睜開眼睛就想著欠皇家銀行的銀子,睡覺都不安穩,省吃儉用的。”
“朝廷準備在每個村子建一座學堂,同意統一安排的孩子可以優先入學且免費,你同不同意!”
“這應該就是小道消息傳出的皇帝親口所說的殺手鐧吧,我他媽的要知道殺手鐧是這個,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這一刻,城中的百姓破防了。
他們居住在城中,自然是有優越感的,哪怕是朝廷給的條件還算不錯,他們隻是瞬間的心動。
因為無論是免費給地和一年三熟,泥腿子永遠都是泥腿子。
在朝廷下達詔書後他們隻是議論,議論朝廷遷移的目的、議論朝廷給的條件、議論到底會不會有人應詔、到底有多少人會去中南半島。
結果打臉來了,隻是幾天的工夫五百萬人的目標就完成了,而且還有很多人圍堵官府要求上奏朝廷增加名額。
甚至是隻要管路上吃住、不要安家費都可以。
還沒有等他們心理的膈應消散,結果朝廷又來了這麽一個新農村的想法,而且是雲集響應,將他們的臉打的啪啪響。
廣袤的平原上一座座被平坦官道連接的新農村屹立著,村中規劃整齊有序的青磚灰瓦三合院。
中間有廣場、孩子們嬉鬧奔跑、夜間一群人坐在一起吹著夜風、聞著稻花香、扯著家長裏短,那是何等的熱鬧。
再看看他們,雖然居住在城中,但極為的吵鬧,隔壁聲音大一點都能聽得一清二楚,空氣渾濁不堪、夜間還有宵禁極不自由。
和中南半島的新農村相比,天子腳下、城中居民等等身份瞬間就不香了。
城中百姓後悔、糾結、膈應,但他們並不孤單,因為還有一批嗤之以鼻、認為數宗忘祖的城外百姓和他們一樣。
“免息,我們是不是也能貸款這麽建房子?”
“當然可以,但你做好五年內還清的準備了嗎?從皇家銀行借二十兩,五年後還二十八兩,還不上的房子會被強製收回賣掉,
若是不夠銀行的錢那就強製從你收獲的糧食中扣除一成,你確定要這麽做?”
“艸……憑什麽他們是免息的,我們利息要這麽高?不公平!”
“哈哈哈,這話說的,你要是去中南半島不是也能享受這個待遇嗎?又不想遠離故土又想獲得好處,天底下好處都讓你們一個人占了?”
“媽的,本來我是想去的,結果一群老不死的不讓去,誰敢去就打斷誰的腿,不僅將我們逐出族譜、連我們祖宗的墳都遷出去,老而不死是為賊!”
“我也是想去,結果婆娘不讓,敢去就不讓我上床,這幾天連飯都沒有給老子做,現在好了,老子回去非得抽爛她的臉,真是井底的蛤蟆……目光短淺。”
“二狗子,老子將你當兄弟,你他媽的吃獨食,自己去不叫上老子,老子弄死你。”
“不行,我要去中南半島,我也要住上這樣的房子!”
“對,必須要去中南半島,有這樣的大房子住,有一年三熟的良田,簡直是神仙日子!”
“一起去縣衙找縣太爺,必須要爭取個名額,這種條件,別說隻是去中南半島了,哪怕是再遠幾千裏我也願意。”
“我勸你們別沒事兒找事,現在想起來去了,早幹嘛去了?
前幾天那些讀書人苦口婆心的給你們講解,你們不僅不領情還怒罵人家,現在去縣衙搞不好就是一個尋釁滋事的罪名!”
這批搖擺不定的百姓們嫉妒的眼睛都要紅了。
怨天怨地怨身邊所有人。
和阻止、勸阻他們的人吵鬧,以至於大打出手。
甚至和周邊已經取得名額的百姓爭吵,他們認為是他們在看他們的熱鬧、嘲諷他們。
一時間,整個大明的各個村子裏熱鬧非凡,隨處可見的都是鼻青臉腫的漢子。
官府自然是得知了這些事情,按理說這種事情官府應該將他們抓進去關幾天的,結果官府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讓他們前段時間嗬斥自己呢。
這就是人性。
與他們相比,最開心的莫過於取得名額的那部分百姓了。
“沒有,而且還是寬十四米進深八米的,比農村自建的要大上四成左右。”
“朝廷瘋了不成?知不知道這麽搞要花多少銀子?”
“喏……這不是寫的很清楚嘛,標準三合院根據位置大約在十八到二十兩之間,再說了,百姓自己出銀子,朝廷瘋什麽?”
“不是,怎麽才二十兩?偷工減料了還是什麽情況?”
“報紙上依舊寫的很清楚,地麵由朝廷提供,隻要你不賣就能一直住,後期翻修也可以,這是不是就省去了一筆費用?
青磚和灰瓦這是大批量訂購,價格自然是便宜很多了。
隻要不下雨工匠就一直有活幹,工錢稍微低一點點但總體比平時要高,這是可以接受的吧,又省了一些。
屋頂的木質結構流水作業,整體成本又降低了一些,所以才會這麽低。”
“相對這裏是低了很多,可怎麽看都不劃算。”
“給你算筆賬吧,按照朝廷規劃的這個,住個七八個人不算擁擠的,以前的那種住七八個人需要兩座。
其次青磚房子牢固程度遠高於土胚房子,不怕刮風下雨,安全性高很多吧。
再者就是這上麵的使用壽命了,土坯房你翻修兩次青磚房子可能都不需要,總得算下來肯定是青磚房子合算的多呀。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好處,例如集中……”
“停……你說的再好、再多,銀子呢?五口之家遷移的安置費大概在三十兩以上,建一座這樣的倒也沒什麽,還有結餘的可以購買家具鍋碗瓢盆以及糧食等等,
可三口之家遷移的安置費隻有二十兩,建房子還怎麽生活?”
“從皇家銀行借款唄,一年內免息、三年半成,三年內必須還清!三口之家十五畝地,一年三熟,至少能出三四十石糧食,三年內還清問題不大吧!”
“話雖如此,那我也不願意貸款去弄這些,壓力太大了,睜開眼睛就想著欠皇家銀行的銀子,睡覺都不安穩,省吃儉用的。”
“朝廷準備在每個村子建一座學堂,同意統一安排的孩子可以優先入學且免費,你同不同意!”
“這應該就是小道消息傳出的皇帝親口所說的殺手鐧吧,我他媽的要知道殺手鐧是這個,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這一刻,城中的百姓破防了。
他們居住在城中,自然是有優越感的,哪怕是朝廷給的條件還算不錯,他們隻是瞬間的心動。
因為無論是免費給地和一年三熟,泥腿子永遠都是泥腿子。
在朝廷下達詔書後他們隻是議論,議論朝廷遷移的目的、議論朝廷給的條件、議論到底會不會有人應詔、到底有多少人會去中南半島。
結果打臉來了,隻是幾天的工夫五百萬人的目標就完成了,而且還有很多人圍堵官府要求上奏朝廷增加名額。
甚至是隻要管路上吃住、不要安家費都可以。
還沒有等他們心理的膈應消散,結果朝廷又來了這麽一個新農村的想法,而且是雲集響應,將他們的臉打的啪啪響。
廣袤的平原上一座座被平坦官道連接的新農村屹立著,村中規劃整齊有序的青磚灰瓦三合院。
中間有廣場、孩子們嬉鬧奔跑、夜間一群人坐在一起吹著夜風、聞著稻花香、扯著家長裏短,那是何等的熱鬧。
再看看他們,雖然居住在城中,但極為的吵鬧,隔壁聲音大一點都能聽得一清二楚,空氣渾濁不堪、夜間還有宵禁極不自由。
和中南半島的新農村相比,天子腳下、城中居民等等身份瞬間就不香了。
城中百姓後悔、糾結、膈應,但他們並不孤單,因為還有一批嗤之以鼻、認為數宗忘祖的城外百姓和他們一樣。
“免息,我們是不是也能貸款這麽建房子?”
“當然可以,但你做好五年內還清的準備了嗎?從皇家銀行借二十兩,五年後還二十八兩,還不上的房子會被強製收回賣掉,
若是不夠銀行的錢那就強製從你收獲的糧食中扣除一成,你確定要這麽做?”
“艸……憑什麽他們是免息的,我們利息要這麽高?不公平!”
“哈哈哈,這話說的,你要是去中南半島不是也能享受這個待遇嗎?又不想遠離故土又想獲得好處,天底下好處都讓你們一個人占了?”
“媽的,本來我是想去的,結果一群老不死的不讓去,誰敢去就打斷誰的腿,不僅將我們逐出族譜、連我們祖宗的墳都遷出去,老而不死是為賊!”
“我也是想去,結果婆娘不讓,敢去就不讓我上床,這幾天連飯都沒有給老子做,現在好了,老子回去非得抽爛她的臉,真是井底的蛤蟆……目光短淺。”
“二狗子,老子將你當兄弟,你他媽的吃獨食,自己去不叫上老子,老子弄死你。”
“不行,我要去中南半島,我也要住上這樣的房子!”
“對,必須要去中南半島,有這樣的大房子住,有一年三熟的良田,簡直是神仙日子!”
“一起去縣衙找縣太爺,必須要爭取個名額,這種條件,別說隻是去中南半島了,哪怕是再遠幾千裏我也願意。”
“我勸你們別沒事兒找事,現在想起來去了,早幹嘛去了?
前幾天那些讀書人苦口婆心的給你們講解,你們不僅不領情還怒罵人家,現在去縣衙搞不好就是一個尋釁滋事的罪名!”
這批搖擺不定的百姓們嫉妒的眼睛都要紅了。
怨天怨地怨身邊所有人。
和阻止、勸阻他們的人吵鬧,以至於大打出手。
甚至和周邊已經取得名額的百姓爭吵,他們認為是他們在看他們的熱鬧、嘲諷他們。
一時間,整個大明的各個村子裏熱鬧非凡,隨處可見的都是鼻青臉腫的漢子。
官府自然是得知了這些事情,按理說這種事情官府應該將他們抓進去關幾天的,結果官府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讓他們前段時間嗬斥自己呢。
這就是人性。
與他們相比,最開心的莫過於取得名額的那部分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