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


    “所有考生全體起立,停止答卷,違者試卷作廢!”


    “將試卷放在案板之上,帶上自己的物品立刻出考棚,排隊離開!”


    隨著考官的喊話,所有考生動作很是一致,麻溜著端著自己的托盤走出考棚,跟著大隊伍離開考棚區域,從大龍門離開。


    “奇怪呀,曆次會試,都有提前交卷的,今年怎麽一個都沒有?”


    “我記得公布的考場守則中沒有不準提前交卷的規定吧,今兒……”


    “哎……出來了,出來了,舉人老爺們出來了!”


    “咦……這些考生們怎麽回事兒?怎麽都這副表情?”


    “你瞧瞧那位哭喪著的臉的,仿佛死了爹一樣!”


    “還有那位,滿是憤怒,跟老婆跑了一樣!”


    “那幾位又是什麽情況,怎麽想哭又想笑又帶著點憤怒的?”


    “怎麽大部分人都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發生什麽事兒了!”


    “我去,怎麽走著走著就哭了?咋回事兒?”


    “考試考哭了?不至於吧,能考到舉人的,都算是有天賦的,考個試不至於吧,前兩場不是很簡單的嗎?我感覺我上我也行呀!”


    ……


    看熱鬧的百姓們議論紛紛,行走在中間的考生們臉色漲紅,憤怒、更多的是羞愧。


    可人數太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忍住的,尤其是那句我上我也行徹底的將一些心性差的考生給整破防了,直接跳了出來。


    “誰、誰剛才說的我上我也行?站出來!”


    “對,站出來,我看看到底行不行!”


    “來、來,給我解釋一下「礦藏開采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影響評價討論」。”


    “還有這個「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研究進展」?”


    “再來講講這個「淺析中南半島新農村以及歸化城、開元城、丹東城模式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嗬嗬,你們以為這就完了?看看第四道「大明皇家銀行、匯票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開展更多利民、產生增益的業務」。”


    ……


    一道道策論題目從忍不住跳出來的考生口中念出,僅僅的第一道題目就將兩側看熱鬧的百姓給整懵了。


    這道策論題目沒有之乎者也,很是簡單直白,是他們所見過的朝廷頒發的各種詔書中最為直白的。


    可他們卻是聽不懂。


    準確的來說聽不懂什麽叫做生態環境?什麽叫社會經濟?


    一個個字都認識,也都聽的懂,但著實是不知道具體的意思。


    但考生們基本是能看懂了,因為在題目下麵解釋了,生態是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關係,社會是生物與環境形成的關係總和,而且還附上了詞匯的出處,幫助考生們理解。


    諸如《舊唐書·玄宗上》記載‘禮部奏請千秋節休假三日,及村閭社會’等等。


    考生們有解釋自然是能明白一些,但他們不明白采礦到底與生態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這種事情或許隻有商人家的孩子或者居住在礦區附近的考生能明白一些。


    一題又一題,題題不一樣,題題都是難於上青天,徹底的將兩側看熱鬧的百姓給震住了。


    見百姓們懵逼、沉默了,剛剛跳出來的考生們更是趁勢而上,直接懟了上去。


    “你們不是喊著我上我也行嗎?來,你上了一個我看看?”


    “看的懂題嗎?知道講的什麽意思嗎?”


    “一個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隻知道打嘴仗的,敢說不敢承認嗎?站出來我看看你有多牛!”


    “剛才就是你喊得我上我也行吧,來、來、來,八道策論你隨便選,給我說個一二三四五來,你不是很牛嗎?這會兒聾了、啞巴了?”


    “你上你也行?你倒是考個舉人呀,你連舉人都考不中你還行?哪裏行了?”


    “我們跟死了爹媽一樣,你們進去考肯定跟全家一樣!”


    “一群不知所謂,隻知道看熱鬧,一邊玩去吧!”


    ……


    跳出來的考生一同怒懟之後,閃入撤場的考生大軍之中,迅速離開。


    經過這麽一出鬧劇,考生心裏痛快多了,臉色緩和多了,步伐也都輕鬆多了。


    可城中的酒樓客棧茶館、街頭小吃、糕點果脯的老板們卻是要哭了。


    往年考試結束,考生們進入酒樓茶館之中高談闊論、大肆慶祝,買身新衣服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金榜、買點金銀首飾特產給家人帶回去等等。


    可今日考生們出了考場之後竟然直接回朝廷提供的大營之中,閉門不出,他們大量準備的東西可就要壞掉了。


    大營中,考生們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抓著饅頭抱著水壺,紛紛討論著。


    都他媽的這個時候,誰也別裝清高、胸有成竹,大家什麽情況都是略知一二的,他們不相信有人能將這些題目給做出來,倒是不如集中討論一下,印證自己所寫。


    “諸位,八道策論是要求隨意選三道,你們選的是哪一道?”


    “選哪一道都沒什麽區別,我選擇的是第一、四、七三道,咱們不要討論哪一道,而是從頭到尾一道道的過,分析一下,集中廣義。”


    “對,就是這個樣子,先來看看第一道吧,這道題到底要考什麽?”


    “先等等,我覺得要弄懂這道題要考什麽,首先要弄明白這道下麵附著的《王製》、《地數》、《七臣七主》、《大聚篇》等四篇文章的意思,想解題得先破題吧。”


    “是這個道理,這四篇文章有沒有哪位兄台讀過的?”


    眾人或搖頭、或思索、或回憶,數息之後沒有滿意的答案,於是討論人群的範圍再次擴大,一個小團體擴展到百人、幾百人。


    一篇篇文章被整理出來了,文章中和策論題目相連的句子也都提煉了出來。


    《荀子》第九篇《王製》記載: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管子·地數》記載: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


    《管子雜篇·七臣七主》記載:無殺伐,無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誅大臣,收穀賦。


    《逸周書·大聚篇》記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綱罟,以成魚鱉之長。


    策論題目附帶的四篇文章內容摘出來了,看著題目內容,考生們臉上閃現著後悔、懊惱、無奈、恍然大悟。


    後悔的是家中似乎有這方麵的藏書,但是沒有翻閱過;


    懊惱的是當初似乎看到過四篇文章中的一篇,但記得不大清楚了;


    無奈的是即便是現在已經破題了,但依舊是沒有想法的。


    恍然大悟的是讀懂題目了,也有些想法了,但已經錯過了;


    總之一條:少年不知勤學苦,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先來說說,諸位都見過煤炭,但可能不知道怎麽開采和開采出來之後的如何運到我們這裏的,礦區裏麵我不太清楚,但采出來的煤都是要經過清洗的。


    直接燒味道難聞不說,搞不好會死的、乃至發生爆炸的,清洗後的水排放後會出現很多問題的,具體的你們有時間去看看就知道了!”


    “對,我坐蒸汽機商船來北京城的時候聽船上的操作工匠提過,說是朝廷要求改進蒸汽機,百裏路消耗的煤炭,好像是涉及到煤炭的產量以及汙染等等問題。”


    “既然是礦采,那麽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規定樹木等等也算是吧,那麽我們是不是延伸到水土流失造成黃河河水變黃、繼而引起河沙沉積導致河水泛濫?”


    “這個思路是可以的,治河一直都是曆朝曆代的首要任務!”


    “嘖嘖,這到底是誰出的題,治河你就治河吧,非得七繞八繞的,累不累?你要直接說治河,我能寫出一大堆!”


    “恭喜你,拾人牙慧你就已經被淘汰了,如此曲折的繞來繞來有兩個目的,一是找真才實學的,能破題的都是高手;


    二是不限於某一個方麵,東邊不亮西邊亮,煤礦你不會還有木材等等,總有一個合適你的。”


    “破題是第一步,已經難倒了七八成的考生,再回答出有質和實用性、突破性的策略,在破題的基礎上再次難倒八九成,最後也沒有幾個了,把我們都難倒?”


    “哈哈哈,即便是你說的這些概率,估計最後剩下的依舊還有八九百,這不就夠了嗎?”


    “行了,第一題已破題和立意了,接著第二題,還是從附帶的《曲禮》、《王製》、《新安製》、《王杖詔令冊》等四篇典籍開始破題吧!”


    ……


    《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


    《禮記·王製》: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


    《王杖詔令冊》:製詔禦史:年七十以上,人所尊敬也,非首、殺傷人,毋告劾,它毋所坐。年八十以上,生日久乎?年六十以上毋子男為鯤,


    《新安誌》:愚民嗜儲積,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貲分始少。蘇公謫為令,與民相從為社,民甚樂之。


    四篇典籍迅速的被整理了出來。


    這一題眾人看的很是明白,畢竟華夏自古便是以孝治天下,入學開始,這種思想就被灌輸。


    這道策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問問養老製度如何建立,但首先你得搞清楚曆朝曆代的養老製度的利弊後才能提出新的可行的!


    周王室賜杖,先秦掌病、漢朝免賦稅徭役、南梁存留養親、隋唐悲田養病院、宋元家庭養老、明朝養濟院等等。


    例如先周朝賜杖,老者可以拄著這個杖去不同的場合,這個是身份的象征,旁人見到這樣的老人都需要表示尊敬。


    但百姓首先要考慮的是溫飽,都吃不飽穿不暖尊不尊敬的有什麽意義?


    再如魏晉南北朝的律法傾斜,犯人需要執行死刑或者是被流放,家中無人照顧老人的話,那麽犯人可以暫時暫停行刑,在家照顧老人,等人終老之後再執行。


    想法是好,但誰能保證這個犯人在照顧期間會不會逃走?會不會再次殺人、劫掠等等?如果再次發生,那麽這個責任算誰的?


    是朝廷的責任,還是犯人的責任,如果犯人再次殺了人,家中有老人在,那老人是不是就是免死金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來效仿?


    ……


    相對於考生們的議論,負責改卷的考官們則是稍微輕鬆了許多,以為皇帝在考試結束後,就差人送來了策論中涉及出處的典籍、出題目的、考察範圍、得分明細等等。


    以眾考官的能力,待所有試卷彌封、謄錄、校對完成後,他們也討論出了每到策論的大致方向,不說輕鬆拿捏考生的試卷吧,肯定不會像剛開始看到策論題目時那麽的心驚了。


    一份份的試卷如流水般在考官們筆尖劃過,他們由開始的好奇考生們會不會給出新穎、可行的方案,結果不是錯誤連篇就是老生常談,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就例如第二道策論,嘰裏呱啦的講了一大堆,但是卻是連最基本的老人的標準都沒有確定,這就跟犯人馬上就要被砍頭了,結果還不知道犯了什麽罪。


    若非是改試卷中,試卷被彌封了,他們非得將考生們拉過來抽兩個大嘴巴子。


    改卷的工作極其的枯燥,尤其是最後的策論題,眾考官看的都麻木了。


    可民間的議論卻是持續高漲,除了對策論題本身的回答之外,他們從這些策論題目上看到了很多皇帝所關注的信息。


    搞不好這些都是未來的政令,事關他們的生活,由不得他們不關注。


    一條條奇思妙想如同考前遷移百姓等等討論出的方案被匯總了出來送往宮中,擺在了崇禎的案頭之上。


    在百姓討論中、考生的期待中,持續了半個月的閱卷工作才是徹底的結束。


    貢院聚奎堂內,看著匯總出來的分數,眾考官大眼瞪小眼,他們不敢想象放榜之時是何等的場景了。


    劉宗周歎了口氣:“英國公、李閣老,我們一起進宮麵聖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昆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昆吾並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