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分配名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此次加科的錄取名額和一二三甲人數還沒有確定,另外科舉改革的事情什麽時間昭告天下?”
“哦……”
這一下崇禎和群臣都愣住了,隨即訕訕的笑了。
今天朝會本來是確定加科名額的,結果談論科舉改革的事兒把正事兒給忘了。
“錄取名額……”
崇禎輕聲重複了一聲,而後拿起龍案板上的名冊翻了翻:“分數在五十分以上的全部錄取為本次加科進士,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可以,連一半的分都達不到那隻能怪他們自己不努力了!”
“此次加科以策論為主,考察他們對各種時論和未來的看法,前兩場的平均是三十一點八六,第三場是十四點二四,
如果前兩場分數高一些,第三場差點也能說明他的基礎共很紮實,錄取之後即便不能成為可造之材,至少也是守成之才了!”
“對,能超過錄取線的,那前兩場的平均分應該都很高,基礎紮實代表著博覽群書,對後續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五十分以上的六百二十一人,參考近一萬八千人,錄取比例近三十比一,和曆屆錄取比例差不多。”
“現在急缺官員,多錄取一些也好,否則大明一朝參考人數最多的科舉結果錄取人數最低,怎麽都說不過去吧!而且還耗費了如此大的代價。”
……
群臣紛紛讚同。
這個時候多一個少一個都不算什麽,影響也不大。
“既然諸位愛卿沒意見,那此次錄取就按這個算吧。”
見群臣沒有反對,崇禎直接拍板決定,而後繼續道:“至於三甲名額,前三名一甲、及格分為二甲、其餘為三甲,今年不再舉行傳臚大典,直接放榜就是了。
一甲和二甲前二十名留在京都各部曆事,朝考達標後下放任知縣。
二甲前三成去各布政司曆事,明年跟隨遷移隊伍進入中南半島,三成給戶部,進入皇家銀行、互市、百貨供銷社,明年跟隨海貿隊伍去海外走一趟。
剩餘三成去水利水務部,多在外跑跑是好事兒,還有一成給工部,大基建馬上就要開始,工部人手也是緊張。
三甲立刻去中南半島,一半擔任那裏知縣的副手,讓縣官們帶著他們曆事。
另一半給國土資源部,讓郭允厚給他們分配工作,從最基礎的田畝賦稅幹起,明年重新劃定州縣後擔任主官。
各部挑人的時候不要一刀切,挑各自合適的和有興趣的。
朕這麽安排,諸位愛卿可有其他意見?”
群臣再次齊齊搖頭,遷移百姓、開海貿、三大運河、大基建、新農村,這都需要人手,皇帝安排的很是合理。
至於說皇帝所說的挑合適的,這是皇帝說給各部尚書聽的,讓他們不要為了搶排名靠前的人起爭執。
至於說進士的意向,重要嗎?
誰去哪裏這是禮部和吏部說了算,哪裏輪到一個新科進士挑來挑去的。
搞定了三甲名額和去向之後,崇禎繼續續道:“劉愛卿,《會試錄》和金榜今天能編訂完嗎?”
“回陛下,可以,不過時間會晚一些。”
“行,那你們核對完後,明天辰時放金榜,等金榜放完一個時辰後,大明日報也同步刊印三甲名單,估計這些讀書人們都已經迫不及待了,注意別出現踩踏!”
“臣等遵旨!”
“至於科舉改革昭告之事兒先等等,朕今天和明天再親自梳理一下,後天早上刊印在大明日報以及送往各州府。”
說完這話後,崇禎便站了起來:“諸位愛卿,科舉改革之事兒事關大明未來數百年國運,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希望咱們君臣齊心協力,共同開創華夏新篇章!”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
群臣齊齊高呼,眼中略帶著一絲狂熱,目送著皇帝離開皇極殿。
殿外,崇禎腳步很慢,心情略顯沉重。
自穿越而來六年的時間,他做了很多事情,澄清了吏治,打服了周邊,也有了應對明年開始的大範圍天災的資本。
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科舉改革,義務教育!
這是必須要推行的事情,誰反對都沒有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在後世已經證明了。
後世西方的那些國家才建國兩三百年,大力發展科技,問鼎世界之最,穩坐世界老大百年。
無數國家都要看其臉色,哪怕他們耍無賴、不要臉、明著搶,眾小國都是不敢怒更不敢言,明知道被當槍使、明知道前麵就是無底深淵,也隻能老老實實的抱著大腿。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一步快步步快,隻有占據了製高點,才能發展自身和封鎖其他國家。
他不知道後世之君能力到底行不行,或者說能不能長久的奉行科技為先,那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傳位之前將大明的科技發展到極致。
哪怕後世之君不爭氣,憑借自己留下的底蘊也能稱霸幾百年。
例如蘇聯解體後的大俄的發展速度極慢,經濟總量連前十都進不去,甚至不少的領域都在走下坡路,但他依舊是第二大軍事強國以及常任理事。
因為他繼承了蘇聯七成的軍事實力,解體三十餘年,世界各國發展如此迅速,還是第二大強國,這就是底蘊所在。
“基本的國策都製定好了,就看執行的怎麽樣了,朕下半生就是全力推動義務教育、緊抓科技發展、全力帶領百姓致富、徹底同化中南半島這四件事情了!
嗯……不對,還有原本就屬於大明的西邊的烏斯藏和葉爾羌汗國、以及更北邊的外蒙古的喀爾喀等部,
希望中南半島的事情傳到這幾處後他們能主動來朝,接受大明的土改歸流,否則朕就隻有動刀子,殺他一個血流成河了。
眼下還是先看看義務教育公布的事情吧!”
一念至此,崇禎轉頭對著王承恩低聲交待了幾句,王承恩麵帶古怪之色快速離去,而崇禎則是背著手慢悠悠的朝著後花園而去。
“哦……”
這一下崇禎和群臣都愣住了,隨即訕訕的笑了。
今天朝會本來是確定加科名額的,結果談論科舉改革的事兒把正事兒給忘了。
“錄取名額……”
崇禎輕聲重複了一聲,而後拿起龍案板上的名冊翻了翻:“分數在五十分以上的全部錄取為本次加科進士,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可以,連一半的分都達不到那隻能怪他們自己不努力了!”
“此次加科以策論為主,考察他們對各種時論和未來的看法,前兩場的平均是三十一點八六,第三場是十四點二四,
如果前兩場分數高一些,第三場差點也能說明他的基礎共很紮實,錄取之後即便不能成為可造之材,至少也是守成之才了!”
“對,能超過錄取線的,那前兩場的平均分應該都很高,基礎紮實代表著博覽群書,對後續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五十分以上的六百二十一人,參考近一萬八千人,錄取比例近三十比一,和曆屆錄取比例差不多。”
“現在急缺官員,多錄取一些也好,否則大明一朝參考人數最多的科舉結果錄取人數最低,怎麽都說不過去吧!而且還耗費了如此大的代價。”
……
群臣紛紛讚同。
這個時候多一個少一個都不算什麽,影響也不大。
“既然諸位愛卿沒意見,那此次錄取就按這個算吧。”
見群臣沒有反對,崇禎直接拍板決定,而後繼續道:“至於三甲名額,前三名一甲、及格分為二甲、其餘為三甲,今年不再舉行傳臚大典,直接放榜就是了。
一甲和二甲前二十名留在京都各部曆事,朝考達標後下放任知縣。
二甲前三成去各布政司曆事,明年跟隨遷移隊伍進入中南半島,三成給戶部,進入皇家銀行、互市、百貨供銷社,明年跟隨海貿隊伍去海外走一趟。
剩餘三成去水利水務部,多在外跑跑是好事兒,還有一成給工部,大基建馬上就要開始,工部人手也是緊張。
三甲立刻去中南半島,一半擔任那裏知縣的副手,讓縣官們帶著他們曆事。
另一半給國土資源部,讓郭允厚給他們分配工作,從最基礎的田畝賦稅幹起,明年重新劃定州縣後擔任主官。
各部挑人的時候不要一刀切,挑各自合適的和有興趣的。
朕這麽安排,諸位愛卿可有其他意見?”
群臣再次齊齊搖頭,遷移百姓、開海貿、三大運河、大基建、新農村,這都需要人手,皇帝安排的很是合理。
至於說皇帝所說的挑合適的,這是皇帝說給各部尚書聽的,讓他們不要為了搶排名靠前的人起爭執。
至於說進士的意向,重要嗎?
誰去哪裏這是禮部和吏部說了算,哪裏輪到一個新科進士挑來挑去的。
搞定了三甲名額和去向之後,崇禎繼續續道:“劉愛卿,《會試錄》和金榜今天能編訂完嗎?”
“回陛下,可以,不過時間會晚一些。”
“行,那你們核對完後,明天辰時放金榜,等金榜放完一個時辰後,大明日報也同步刊印三甲名單,估計這些讀書人們都已經迫不及待了,注意別出現踩踏!”
“臣等遵旨!”
“至於科舉改革昭告之事兒先等等,朕今天和明天再親自梳理一下,後天早上刊印在大明日報以及送往各州府。”
說完這話後,崇禎便站了起來:“諸位愛卿,科舉改革之事兒事關大明未來數百年國運,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希望咱們君臣齊心協力,共同開創華夏新篇章!”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
群臣齊齊高呼,眼中略帶著一絲狂熱,目送著皇帝離開皇極殿。
殿外,崇禎腳步很慢,心情略顯沉重。
自穿越而來六年的時間,他做了很多事情,澄清了吏治,打服了周邊,也有了應對明年開始的大範圍天災的資本。
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科舉改革,義務教育!
這是必須要推行的事情,誰反對都沒有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在後世已經證明了。
後世西方的那些國家才建國兩三百年,大力發展科技,問鼎世界之最,穩坐世界老大百年。
無數國家都要看其臉色,哪怕他們耍無賴、不要臉、明著搶,眾小國都是不敢怒更不敢言,明知道被當槍使、明知道前麵就是無底深淵,也隻能老老實實的抱著大腿。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一步快步步快,隻有占據了製高點,才能發展自身和封鎖其他國家。
他不知道後世之君能力到底行不行,或者說能不能長久的奉行科技為先,那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傳位之前將大明的科技發展到極致。
哪怕後世之君不爭氣,憑借自己留下的底蘊也能稱霸幾百年。
例如蘇聯解體後的大俄的發展速度極慢,經濟總量連前十都進不去,甚至不少的領域都在走下坡路,但他依舊是第二大軍事強國以及常任理事。
因為他繼承了蘇聯七成的軍事實力,解體三十餘年,世界各國發展如此迅速,還是第二大強國,這就是底蘊所在。
“基本的國策都製定好了,就看執行的怎麽樣了,朕下半生就是全力推動義務教育、緊抓科技發展、全力帶領百姓致富、徹底同化中南半島這四件事情了!
嗯……不對,還有原本就屬於大明的西邊的烏斯藏和葉爾羌汗國、以及更北邊的外蒙古的喀爾喀等部,
希望中南半島的事情傳到這幾處後他們能主動來朝,接受大明的土改歸流,否則朕就隻有動刀子,殺他一個血流成河了。
眼下還是先看看義務教育公布的事情吧!”
一念至此,崇禎轉頭對著王承恩低聲交待了幾句,王承恩麵帶古怪之色快速離去,而崇禎則是背著手慢悠悠的朝著後花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