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8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狀元言論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宦商賈子弟臉上滿是喜悅之色,占據著優勢;
普通百姓的考生臉色蒼白無力,雖然憤怒,但卻更多的是無奈。
經過劉宗周的講解之後,他們明白八道策論的意義,說實話,在見識上他們的確比不上官商子弟。
投胎是個技術活,人家命好,這是誰都沒辦法改變的。
你要說不公平,但為什麽還有近三成的錄取名額是普通百姓子弟的,他們為什麽能被錄取,同為普通百姓子弟的你為什麽沒有被錄取?
家世的確是有優勢,但並不是絕對,他們沒法拿這個當成自己沒有被錄取的借口。
但依舊有人不死心,接連有人站了出來。
“劉尚書,如果按照這個說來,以後普通子弟是不是就不用參加考試了?”
“劉尚書,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對普通考生是不是不太公平?”
“劉尚書,長此以往以後可能普通百姓子弟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因為現在錄取的考生以後也是官宦之家,他們的孩子也是官宦子弟,普通百姓子弟無論多努力都比不上他們了。”
……
“安靜!”
良久之後,劉宗周低喝了一聲:“諸位的想法本官已經了然於心,但本官也告訴諸位,你們想的朝廷自然也想到了,以後都是官宦子弟嗎?
那可不一定。
若是不忙,可以在北京城多待幾日,你們就知道具體的。”
說完這話之後,劉宗周在旁邊軍士的攙扶下下了八方桌,緩緩的走出了人群,留下了滿場錯愕的考生和看熱鬧的百姓。
“劉尚書這話是什麽意思?”
“太祖時分南場和北場,難道現在來一個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區分考試?”
“扯淡,南北場的結果就是南北進士的定數分配,以我看,考題還是一樣,搞不好就是錄取的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人數按比例來。
五五是不可能,官七民三有些低,最大可能官六民四。”
“如果這樣的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錄取至少是有保證的。”
“胡鬧,這樣的話豈不是混入一些能力不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學子,而將真正有才能的官商子弟給擠了下去,對普通百姓是有機會了,可對朝廷長久發展不利。”
“話雖如此,可若是公平錄取,那官商子弟越來越多,普通子弟基本沒有希望,這樣的後果就是百姓與朝廷離心,兩者你選一個吧!”
“還有,什麽是官宦世家?是九品還是七品,又或者更高的五品?
商賈之家又如何定義?家中家產達到千兩還是萬兩?是現銀還是總資產,是考前的還是考後的?這些都係很難界定。”
……
劉宗周走後的現場議論紛紛,各種猜測、假設紛紛迭出。
剛剛還想著占據家世優勢的官商子弟們這會兒也都開心不起來了,平等錄取,他們能占據八成、甚至九成,可若是如學子們討論一樣,那他們最多隻能占據六成。
少了三成的機會,直接變成官商子弟的競爭,這才是最大的坑。
一時間,各種疑惑、糾結、猶豫等情緒在眾學子臉上摻雜著,
“大來兄,恭喜!”
“陳狀元,恭喜高中,一門四進士,不得了呀!”
“冰如兄,恭喜高中榜眼!”
“晉卿兄,一門雙進士,父子兩探花,這在整個曆史上都不得多見,可謂佳話呀!”
“三位狀元、榜眼、探花,你們是此次加科的最大受益者,對此事怎麽看?”
“對呀,你們既然能中一甲三名,甭管是家世也好,還是學識也罷,肯定都是有能力的,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對,說說想法吧!”
……
三人聽聞周邊眾人的起哄,眉頭皺了皺,這種問題簡直就是不懷好意。
回答吧,若是回答不好,那很容易落下口舌,以後仕途很可能就會受到阻礙。
若是不回答、保持沉默,又落個恃才傲物的名頭。
陳於泰看著兩人,輕輕的搖了搖頭,示意兩人不要出聲,而後朝著四周拱了拱手:“本來這事兒我不想回答的,但既然諸位問了,那我就說兩句,權當閑聊。”
“首先,我們不是此次加科的受益者,沒有拿到試題之前,誰都不知道考什麽,錄取標準是什麽,我們被錄取,隻能說我們的達到了錄取的標準。”
“其次,這次策略考的題包含了幾個方麵,而恰好我們有所耳聞而已,運氣好。”
“第三,這次考了這幾個,官宦、書香、商賈子弟占了便宜,那麽下一次考試若是問及建築、軍事、技術、農業等等,官宦書香商賈子弟還占優勢嗎?
那麽下一次考完後,你們是不是想著還要進行調整呢?”
“家世隻是起點高一些,但不能決定最終,這次加科依舊有三成普通子弟錄取了,這充分說明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否則就算是你父親是六部尚書,你該考不上還是考不上,這次商賈、官宦子弟名落孫山的不在少數吧!”
“所以,我們不該抱怨考題的不公平,而是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麵沒有做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人是完美的,發現不足立刻彌補,這才是最重要的。”
“諸位剛剛的討論我也是有些耳聞的,但細究之後都是不行的,如果非要有一個公平的方式,或許如唐初的科舉一樣,
設幾十門科目,自己選擇報考科目,這總不會有身份之爭了吧。”
“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至於朝廷怎麽安排那就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等幾天就知道了,都散了吧!”
說完這話之後,陳於泰朝著身邊幾位好友點了點頭,用力的朝著人群外擠過去,留下眾多學子和看熱鬧的百姓。
若有所思、不屑、讚許等神色夾雜。
若有所思的是陳於泰所講的道理,讚許的是他最後提出的建議。
不屑的是‘若是老子中了狀元老子也能這麽說’,典型的仇富心態。
鬧市上的議論大多都被混在人群中的錦衣衛收集了起來,經過分類後送到了東暖閣內。
“這個陳於泰有點意思,腦子挺靈活!”
崇禎看著篩選過的議論輕笑著說了一句,而後合上題本:“既然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那就讓議論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普通百姓的考生臉色蒼白無力,雖然憤怒,但卻更多的是無奈。
經過劉宗周的講解之後,他們明白八道策論的意義,說實話,在見識上他們的確比不上官商子弟。
投胎是個技術活,人家命好,這是誰都沒辦法改變的。
你要說不公平,但為什麽還有近三成的錄取名額是普通百姓子弟的,他們為什麽能被錄取,同為普通百姓子弟的你為什麽沒有被錄取?
家世的確是有優勢,但並不是絕對,他們沒法拿這個當成自己沒有被錄取的借口。
但依舊有人不死心,接連有人站了出來。
“劉尚書,如果按照這個說來,以後普通子弟是不是就不用參加考試了?”
“劉尚書,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對普通考生是不是不太公平?”
“劉尚書,長此以往以後可能普通百姓子弟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因為現在錄取的考生以後也是官宦之家,他們的孩子也是官宦子弟,普通百姓子弟無論多努力都比不上他們了。”
……
“安靜!”
良久之後,劉宗周低喝了一聲:“諸位的想法本官已經了然於心,但本官也告訴諸位,你們想的朝廷自然也想到了,以後都是官宦子弟嗎?
那可不一定。
若是不忙,可以在北京城多待幾日,你們就知道具體的。”
說完這話之後,劉宗周在旁邊軍士的攙扶下下了八方桌,緩緩的走出了人群,留下了滿場錯愕的考生和看熱鬧的百姓。
“劉尚書這話是什麽意思?”
“太祖時分南場和北場,難道現在來一個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區分考試?”
“扯淡,南北場的結果就是南北進士的定數分配,以我看,考題還是一樣,搞不好就是錄取的官商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人數按比例來。
五五是不可能,官七民三有些低,最大可能官六民四。”
“如果這樣的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錄取至少是有保證的。”
“胡鬧,這樣的話豈不是混入一些能力不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學子,而將真正有才能的官商子弟給擠了下去,對普通百姓是有機會了,可對朝廷長久發展不利。”
“話雖如此,可若是公平錄取,那官商子弟越來越多,普通子弟基本沒有希望,這樣的後果就是百姓與朝廷離心,兩者你選一個吧!”
“還有,什麽是官宦世家?是九品還是七品,又或者更高的五品?
商賈之家又如何定義?家中家產達到千兩還是萬兩?是現銀還是總資產,是考前的還是考後的?這些都係很難界定。”
……
劉宗周走後的現場議論紛紛,各種猜測、假設紛紛迭出。
剛剛還想著占據家世優勢的官商子弟們這會兒也都開心不起來了,平等錄取,他們能占據八成、甚至九成,可若是如學子們討論一樣,那他們最多隻能占據六成。
少了三成的機會,直接變成官商子弟的競爭,這才是最大的坑。
一時間,各種疑惑、糾結、猶豫等情緒在眾學子臉上摻雜著,
“大來兄,恭喜!”
“陳狀元,恭喜高中,一門四進士,不得了呀!”
“冰如兄,恭喜高中榜眼!”
“晉卿兄,一門雙進士,父子兩探花,這在整個曆史上都不得多見,可謂佳話呀!”
“三位狀元、榜眼、探花,你們是此次加科的最大受益者,對此事怎麽看?”
“對呀,你們既然能中一甲三名,甭管是家世也好,還是學識也罷,肯定都是有能力的,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對,說說想法吧!”
……
三人聽聞周邊眾人的起哄,眉頭皺了皺,這種問題簡直就是不懷好意。
回答吧,若是回答不好,那很容易落下口舌,以後仕途很可能就會受到阻礙。
若是不回答、保持沉默,又落個恃才傲物的名頭。
陳於泰看著兩人,輕輕的搖了搖頭,示意兩人不要出聲,而後朝著四周拱了拱手:“本來這事兒我不想回答的,但既然諸位問了,那我就說兩句,權當閑聊。”
“首先,我們不是此次加科的受益者,沒有拿到試題之前,誰都不知道考什麽,錄取標準是什麽,我們被錄取,隻能說我們的達到了錄取的標準。”
“其次,這次策略考的題包含了幾個方麵,而恰好我們有所耳聞而已,運氣好。”
“第三,這次考了這幾個,官宦、書香、商賈子弟占了便宜,那麽下一次考試若是問及建築、軍事、技術、農業等等,官宦書香商賈子弟還占優勢嗎?
那麽下一次考完後,你們是不是想著還要進行調整呢?”
“家世隻是起點高一些,但不能決定最終,這次加科依舊有三成普通子弟錄取了,這充分說明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否則就算是你父親是六部尚書,你該考不上還是考不上,這次商賈、官宦子弟名落孫山的不在少數吧!”
“所以,我們不該抱怨考題的不公平,而是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麵沒有做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人是完美的,發現不足立刻彌補,這才是最重要的。”
“諸位剛剛的討論我也是有些耳聞的,但細究之後都是不行的,如果非要有一個公平的方式,或許如唐初的科舉一樣,
設幾十門科目,自己選擇報考科目,這總不會有身份之爭了吧。”
“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至於朝廷怎麽安排那就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等幾天就知道了,都散了吧!”
說完這話之後,陳於泰朝著身邊幾位好友點了點頭,用力的朝著人群外擠過去,留下眾多學子和看熱鬧的百姓。
若有所思、不屑、讚許等神色夾雜。
若有所思的是陳於泰所講的道理,讚許的是他最後提出的建議。
不屑的是‘若是老子中了狀元老子也能這麽說’,典型的仇富心態。
鬧市上的議論大多都被混在人群中的錦衣衛收集了起來,經過分類後送到了東暖閣內。
“這個陳於泰有點意思,腦子挺靈活!”
崇禎看著篩選過的議論輕笑著說了一句,而後合上題本:“既然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那就讓議論來的更猛烈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