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珠想,不管現在是真情還是假意,以後自然有時間會替他證明。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引自越人歌 (無名氏·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知不知 另外文中提到兩人是我在閑情論壇看到的真實事件啊啊啊啊我當時就恨不得為這對古人寫上幾百萬字文,可是這個事情,寫出來了,反而就沒有味道了,所以我能做的隻有將這個故事傳播給更多人知道了!試圖描述這個故事,但始終沒有原樓主的味道,所以下麵是那個帖子,我複製給大家看,慶幸這波和諧沒有和諧了樓主,我還能找得到,是17年的老帖子了。 原帖名:圖書館工作,似乎無意間發現了以前兩個不知名文人的jq 內容: 單位有規定,不能上圖,怕丟工作(喂) lz在某圖書館的古籍部工作。這幾天在處理一些書 都是非常雜亂的晚清稿本和抄本 字跡混亂,作者的生平經曆也基本不可考 有一個人寫了大概五六本吧,一開始字非常醜,詩寫得也不太好 後來慢慢看到了進步,字和詩都有些進步 (話說雖然這個人生平和真名考不出來,但是稿本還保存得挺齊全的) 有一個他的朋友,從第一本開始,就很耐心地給他做著修改批注和意見 有時候也吹幾發(看了幾眼詩的內容我覺得這位基友純屬是閉眼吹) 這個人的稿本時間跨度很長,從他十幾歲不到二十歲,一直到可能是四十歲的樣子 後來他大概是去世了,他的朋友在最後一冊的最後幾行表示了一下哀悼,說要想辦法把這些稿本刊刻出來(我檢索了應該是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這最後一頁已經和下麵的書衣基本粘在一起了,我今天結束手頭的工作,合上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手感有點不對 拿起來在光下看了看發現裏麵有一張紙條 從書衣和卷末頁的空隙抽出來 發現是這位朋友的字,就寫了一句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一瞬間我的心情有點小感慨 #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掩埋在塵埃 (你夠啦 馬上又要接著幹活去了,補丁都先打好 1、這兩個人是誰? a:不知道,隻有字號,檢索過各類工具書數據庫皆不可考。這類情況我們已經習慣了,晚清民國很多稿抄本是這樣的。 2、你的感歎點是什麽 a:自行百度越人歌。當然可能是我想多了,他就隨手那麽一寫→_→正文 第 68 章 瞿青在很久以前曾經看到過一句話, 當你真正拚盡全力去做什麽的時候,你會發現全世界都在為你讓路,而現在他感受到這句話的真實性了。 在這個時代,他不缺努力, 不缺點子,也不缺才華,又碰上了朝廷大赦天下的好時候, 他想做的事情,即便過程中也會遇到失敗的地方,但是總體來看, 也大多都是自然而然也就成功了。 靠著活字印刷的推出,他也開始真正地在這個世界賺錢,書店的老板無疑也看到了商機, 於是兩人愉快地達成了合作, 老板負責找法子和渠道把書賣向全國,而瞿青則是負責印製各種各樣需要的書籍。 做這些, 雖然沒有成為大富翁, 書籍從古自今也不算是什麽暴利行業, 但是溫飽之餘再賺一些小錢還是可以的。 在這個時代,要請識字的人作為員工無疑是一項昂貴得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對於瞿青來說,這一點也不是問題,他有一整個班識字的學生來作為他的助手,整個班近三十人, 組成一個小型的印刷廠完全不成問題,他在最開始打的讓學生成為助手的如意算盤也算是得償所願。 村裏的人聽到不用風吹雨打,坐著動動手就能有錢,又是印書這樣高大上的事情,自然沒有任何人拒絕,甚至有成年的大人表示也想去學堂讀書學習認字,好等認識字之後去瞿青那裏幫著做印刷的工作。 瞿青歡迎任何人來學堂,無論是男女老幼他都不會拒絕,甚至還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便利。 讀書是一件好事,對於別人來說,讀書可以增長見識,對於他來說,讀書的人更多,他以後的市場也就會越大。 隨著印刷工作的擴大,瞿青索性就在自家旁邊蓋了一間專門印刷的房子作為印刷廠,然後又請了村裏家裏困難或者是行動不便的老人來替他做簡單重複印刷的工作,而識字的學生負責排版。 村裏的識字熱掀起了一陣之後很快有消散了下去,畢竟不是誰都能夠在長大之後真正能靜下心來學習心的東西,不過到最後,依舊還是有幾個人學成了出來。 村裏人對於瞿青先請老弱病殘的做法並沒有什麽不滿,反而是敬佩他做了一項好事,老人們也找到了自我價值,還能順帶養活自己,在戰爭中失去孩子的老人也算是又了一份依靠。 隨著生意的做大,有外人注意到了他們的活字印刷技術,瞿青沒有刻意掩藏,畢竟這種事情,腦子靈活的人,看著印刷出來的字,總有一天能夠想到,但是意外的村裏的其他人卻將這項技術藏得十分嚴實,他們儼然將這個技術當成了自己村裏的所有物,絕對不和外麵人透露半句,印刷地點也禁止任何閑雜人等進出。 瞿青很快手上有了一筆錢,他的造紙廠也慢慢提上計劃。 全村人現在已經完全相信他能夠做到什麽,對於他的新創業舉動,村裏幾乎能來幫忙的都來了,但是沒有人說要收錢,大家都是盼著,等瞿青的造紙廠開之後,能不能雇傭他們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