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星裂解後,由三個王國逃離的星際飛船在太空裏飛行了很久很久。
得益於當時先進的科技,三個國家都可以利用聚變發動機和恒星輻射能量作為飛船動力,展開星際旅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具有在飛船內部搭建並維係小生態係統的能力。
不知道過了多少代,星際飛船才先後找到了新的家園,然而,新家園的環境狀況根本無法和皓星相比。
諾嬰王國的幸存者率先找到了新家,卡普坦b星球,位於天龍座,這是一顆環繞紅色次矮星卡普坦星的太陽係外行星,距離太陽係約13光年,他們稱那個星球為芬浪星球,當然他們從此自稱為芬浪人。
諾塞王國的幸存者則定居在了天秤星座的格利澤581d星球,距離太陽係20.5光年,他們稱呼那個星球為尼比魯星球,這個星球上的人自稱為尼比魯人。
諾菲王國的幸存者是最後找到宜居星球的,他們幸運地找到了船帆座的hd恒星係,這個恒星係中有一顆hdb行星,這顆行星距離太陽係36光年,勉強適合人類居住,後來,幸存者命名這個星球為渾侗星球,他們自稱為渾侗人。
非常幸運,三個王國的幸存者都找到了新的家園,隻不過,到達新星球時人口數量進一步縮減到了幾萬人。
芬浪星球上人口最多也不過區區的2.3萬人,人口最少的是渾侗人,活著抵達的人數隻有8千人,而尼比魯星球上成功抵達的人數則是1.7萬人。
4.8萬人是皓星文明僅存的人口總數,卻分布在三個相距遙遠的星球上,從此天各一方。
在皓星文明的基礎上,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芬浪星球、尼比魯星球、渾侗星球上都創造出了比皓星文明更高的文明。
在約35億年前,這三個文明自成體係,文明程度達到恒星文明初期的水平,成為了銀河係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找到新家,並成功紮根新星球的皓星人,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他們時刻關注著太陽係裏皓星的變化。
經過上億年的演變,皓星裂解出的兩個最大星體,裸露的岩漿逐漸冷卻,在複雜引力作用下,兩個不規則的殘缺星體逐漸坍縮而變得圓滑,在刮了上萬年的颶風作用下越來越接近球型。但是,他們的軌道卻發生了變化,大氣條件也完全不同。
裂解出的兩個新星體,較大的星體體積也僅僅隻有皓星的一半大小,而另外一個星體則隻有皓星的六分之一大小。
在皓星裂解發生一萬年以後,兩個較大星體漸行漸遠,已經相距1000多公裏了,5萬年後它們的距離變成了6000公裏。
隨著距離的拉大,較小星體自身的引力作用越來越小,上麵的大氣層不斷逃逸,空氣變得越來越稀薄,溫度變得越來越低,除了少部分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水以外,星體上的液態水徹底消失了,這部分星體淪為了死亡世界。
而較大體積的那部分星體,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它的地心引力雖然足夠大,也無法完全阻止大氣的流失,造成這個較大星體上的大氣層變薄,液態水減少。
在大約25億年前,芬浪星球、尼比魯星球、渾侗星球的科技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星際旅行和星係再造技術也相對成熟,三個星球的文明程度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三個星球越來越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於是,他們拋棄前嫌,著手開始了合作。
經過磋商,三個星球首先決定,成立聯合工作組,以恢複皓星生態為著力點,重新建立他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在充分論證和研討的基礎上,聯合工作組形成了完整改造方案。
根據太陽係的太空環境特點,充分考慮行星間相互關係,他們決定通過人工幹預,幫助裂解出的那個較大星體恢複宜居的自然環境,而首當其衝的就是,給它找到一個適合的軌道。
在皓星裂解的15億年內,太陽核聚變反應趨於穩定,光和熱的輻射量降低了很多,加之裂解出的這個較大星體地核的熱量損失較大,所以,整個星體上的環境溫度越來越低,常年沒有液態水存在。
聯合工作組決定對裂解出的這個較大星體實施變軌調整,讓它距離太陽更近,而對於裂解出的較小天體,也不放棄,畢竟那是他們的祖先生活過的地方。
針對較小星體,也實施變軌調整,計劃把小星體調整為大星體的衛星,讓本來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星體永遠互相守望,不離不棄。
變軌計劃很快實施了。首先要對大星體進行初步加速,當時,加速天體隻有一種辦法,計算環境引力場,合理利用周邊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找到最佳加速時機,然後實施核聚變爆炸,以產生推動力。
而在精密微調階段,則要在星體上建造數座大型質子發動機,通過發動機的巨大推力達到軌道精確調整的目的。
盡管計算的很精確,盡管在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實施了精準加速,這個變軌過程還是持續了200年,核聚變爆炸實施了3000多次,工程量相當龐大。
在三個星球的通力合作下,終於把較大星體的運行速度提高到了30km\/s,這樣,這個較大星體的軌道就從火星之外變換到了火星之內,而成為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聯合工作組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地球。在新軌道上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縮短為400天。
至於那顆較小的星體,也基本采用了相同的技術手段。然而,把它的軌道嚴格調整到太陽黃道麵上,其難度也很大,調整的時間更長,調整過程竟然持續了300年。
後來,聯合工作組給這個小星體取名為月球。
月球軌道穩定後,月球距離地球30萬公裏,自傳速度和地球相同。
根據最初的方案,在月球上也要恢複生態係統,打造符合人類居住的生態環境。
正當三個星球聯合工作組要對月球實施生態再造工程的時候,渾侗星球爆發了恒星湮滅危機。
為了應對危機,三個星球不得不暫停了對月球生態環境的再造工程。轉而調集所有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解決渾侗星球的危機。
因此,月球生態的恢複工作就被無限期擱置了。
得益於當時先進的科技,三個國家都可以利用聚變發動機和恒星輻射能量作為飛船動力,展開星際旅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具有在飛船內部搭建並維係小生態係統的能力。
不知道過了多少代,星際飛船才先後找到了新的家園,然而,新家園的環境狀況根本無法和皓星相比。
諾嬰王國的幸存者率先找到了新家,卡普坦b星球,位於天龍座,這是一顆環繞紅色次矮星卡普坦星的太陽係外行星,距離太陽係約13光年,他們稱那個星球為芬浪星球,當然他們從此自稱為芬浪人。
諾塞王國的幸存者則定居在了天秤星座的格利澤581d星球,距離太陽係20.5光年,他們稱呼那個星球為尼比魯星球,這個星球上的人自稱為尼比魯人。
諾菲王國的幸存者是最後找到宜居星球的,他們幸運地找到了船帆座的hd恒星係,這個恒星係中有一顆hdb行星,這顆行星距離太陽係36光年,勉強適合人類居住,後來,幸存者命名這個星球為渾侗星球,他們自稱為渾侗人。
非常幸運,三個王國的幸存者都找到了新的家園,隻不過,到達新星球時人口數量進一步縮減到了幾萬人。
芬浪星球上人口最多也不過區區的2.3萬人,人口最少的是渾侗人,活著抵達的人數隻有8千人,而尼比魯星球上成功抵達的人數則是1.7萬人。
4.8萬人是皓星文明僅存的人口總數,卻分布在三個相距遙遠的星球上,從此天各一方。
在皓星文明的基礎上,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芬浪星球、尼比魯星球、渾侗星球上都創造出了比皓星文明更高的文明。
在約35億年前,這三個文明自成體係,文明程度達到恒星文明初期的水平,成為了銀河係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找到新家,並成功紮根新星球的皓星人,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他們時刻關注著太陽係裏皓星的變化。
經過上億年的演變,皓星裂解出的兩個最大星體,裸露的岩漿逐漸冷卻,在複雜引力作用下,兩個不規則的殘缺星體逐漸坍縮而變得圓滑,在刮了上萬年的颶風作用下越來越接近球型。但是,他們的軌道卻發生了變化,大氣條件也完全不同。
裂解出的兩個新星體,較大的星體體積也僅僅隻有皓星的一半大小,而另外一個星體則隻有皓星的六分之一大小。
在皓星裂解發生一萬年以後,兩個較大星體漸行漸遠,已經相距1000多公裏了,5萬年後它們的距離變成了6000公裏。
隨著距離的拉大,較小星體自身的引力作用越來越小,上麵的大氣層不斷逃逸,空氣變得越來越稀薄,溫度變得越來越低,除了少部分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水以外,星體上的液態水徹底消失了,這部分星體淪為了死亡世界。
而較大體積的那部分星體,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它的地心引力雖然足夠大,也無法完全阻止大氣的流失,造成這個較大星體上的大氣層變薄,液態水減少。
在大約25億年前,芬浪星球、尼比魯星球、渾侗星球的科技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星際旅行和星係再造技術也相對成熟,三個星球的文明程度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三個星球越來越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於是,他們拋棄前嫌,著手開始了合作。
經過磋商,三個星球首先決定,成立聯合工作組,以恢複皓星生態為著力點,重新建立他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在充分論證和研討的基礎上,聯合工作組形成了完整改造方案。
根據太陽係的太空環境特點,充分考慮行星間相互關係,他們決定通過人工幹預,幫助裂解出的那個較大星體恢複宜居的自然環境,而首當其衝的就是,給它找到一個適合的軌道。
在皓星裂解的15億年內,太陽核聚變反應趨於穩定,光和熱的輻射量降低了很多,加之裂解出的這個較大星體地核的熱量損失較大,所以,整個星體上的環境溫度越來越低,常年沒有液態水存在。
聯合工作組決定對裂解出的這個較大星體實施變軌調整,讓它距離太陽更近,而對於裂解出的較小天體,也不放棄,畢竟那是他們的祖先生活過的地方。
針對較小星體,也實施變軌調整,計劃把小星體調整為大星體的衛星,讓本來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星體永遠互相守望,不離不棄。
變軌計劃很快實施了。首先要對大星體進行初步加速,當時,加速天體隻有一種辦法,計算環境引力場,合理利用周邊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找到最佳加速時機,然後實施核聚變爆炸,以產生推動力。
而在精密微調階段,則要在星體上建造數座大型質子發動機,通過發動機的巨大推力達到軌道精確調整的目的。
盡管計算的很精確,盡管在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實施了精準加速,這個變軌過程還是持續了200年,核聚變爆炸實施了3000多次,工程量相當龐大。
在三個星球的通力合作下,終於把較大星體的運行速度提高到了30km\/s,這樣,這個較大星體的軌道就從火星之外變換到了火星之內,而成為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聯合工作組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地球。在新軌道上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縮短為400天。
至於那顆較小的星體,也基本采用了相同的技術手段。然而,把它的軌道嚴格調整到太陽黃道麵上,其難度也很大,調整的時間更長,調整過程竟然持續了300年。
後來,聯合工作組給這個小星體取名為月球。
月球軌道穩定後,月球距離地球30萬公裏,自傳速度和地球相同。
根據最初的方案,在月球上也要恢複生態係統,打造符合人類居住的生態環境。
正當三個星球聯合工作組要對月球實施生態再造工程的時候,渾侗星球爆發了恒星湮滅危機。
為了應對危機,三個星球不得不暫停了對月球生態環境的再造工程。轉而調集所有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解決渾侗星球的危機。
因此,月球生態的恢複工作就被無限期擱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