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年前時,兩河流域的城邦文明已經發展得很完善,農業,養殖業,手工業和製造業已經空前發達,在原來尼比魯駐地球基地城的原址上,再次出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城市群,包括主城和幾個衛星城,他們稱呼這個城邦為蘇美爾。
時間來到年前,正當蘇美爾文明越上新高度的時期,厄運卻再次襲來,3400年前曾造訪地球、引起超大海嘯的那顆行星,再次闖入了太陽係,又一次引發了大海嘯。
海嘯規模雖然小了很多,但是仍然對蘇美爾城邦造成了重大破壞,使得蘇美爾文明倒退了很多年。
又經曆了2000多年的發展,蘇美爾文明再次複蘇,並超越曆史輝煌,達到了鼎盛時期。
蘇美爾人繼承了尼比魯人、新人類在數學、天文學領域的部分成就,在金屬冶煉、農業、製造業等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文明,成為地球上最為活躍,技術最為先進的人類群體。
不幸的是,在約7300多年前,那顆怪異的行星再次光顧了太陽係,這次光顧距離上次光顧差不多間隔了3500年。
這顆行星的造訪,不僅引發了海嘯、地震,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兩河流域的氣候。
海嘯之後幾年的時間裏,來自波斯灣和地中海富含水汽的雲團一直籠罩兩河流域,造成強降雨頻發,進一步引發兩河河水泛濫,淹沒了兩河流域的廣大地區,蘇美爾城幫成為了澤國。
新上任的蘇美爾城的最高管理者,大搞個人崇拜,生活腐化,不思朝政。沒有有效的應對策略來治理水患,對待百姓也沒有得力的救助措施,蘇美爾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連續的水災,讓廣大百姓民不聊生,食物匱乏,疫病多發,治安狀況每況愈下,民怨沸騰,各個衛星城為了爭奪糧食和資源不擇手段。
終於,蘇美爾城邦爆發了內戰,城邦分崩離析,蘇美爾王朝被肢解,蘇美爾文明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蘇美爾城邦解體後,除了地勢較高的一個衛星城外,各路勢力紛紛逃離了常年遭受水患的兩河流域。而在地勢較高的衛星城裏選擇堅守的蘇美爾人,則形成了後來的巴比倫文明。
蘇美爾人的不同分支,分別向不同的方向遷徙。
其中一個分支向西,來到地中海南岸,定居在尼羅河流域,從而逐漸形成以後的埃及文明。
一個分支遷徙到了地中海中北部,締造了古希臘文明。
另外的一個分支來到了恒河、印度河流域,成為了印度文明的火種。
還有一個分支來到了東亞的黃河、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足夠廣闊,蘇美爾人的這個分支和第一次大洪水後到來的諾其亞艦隊的一個分支,在這兩個流域相遇了。
不僅如此,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還生存著晚期智人。
他們是躲過基因武器攻擊和冰河時期酷寒幸存下來的智人後代,他們已經昂首邁入了新石器時代。
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三個人類種群和睦相處,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並逐漸開始通婚,共同締造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37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700年前後,那顆不祥的行星再次不請自來,此時,距離它上一次的光顧相隔了約3600年。
毫不例外地,它在地球上同樣造成了重大災害,各個大陸都引發震級很高的地震,海嘯席卷而來,淹沒了廣大的低海拔沿海地區,海水順著河流逆流而上,給河流兩岸地區造成嚴重水災。
很多人類聚集地都分布在河流兩岸,他們的家園,還有他們耕種的土地,被徹底衝毀。
這次災難後,一些文明遭受了重創,甚至消失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再次被打亂。
而處在高海拔的黃河中上遊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人類,則安然渡過了這次大洪災,使得華夏文明獲得連續發展機會。
那顆不祥的行星很快遠去了,和行星遠去速度同樣快的,是人類文明創傷的恢複速度。
經過長期的發展與進步,如今的人類文明再次站到了曆史的最高點。
這就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不朽神話!
講述到這裏,‘李不凡’突然停止了。
片刻沉寂後,“啪”一聲,‘李不凡’重重拍了一下桌麵,調侃地說道:“我的故事講完了,從地球的誕生,講到了現代文明的誕生,這就是我所知道的神話,想必大家會有不少問題,來吧,問吧,問了也許白問,哈哈!”
劉琳琳不知何時端上來的那兩大盤餃子,顯然在餐桌上等候已久,徹底涼透了,由於沉浸在故事中,四個人都忘記了時間。
第一個回過神來的劉琳琳尷尬地說:“呀,聽得太投入,忘了提醒大家吃飯,我端下去重熱下吧。”說著點火去熱餃子了。
單雷再次伸出那隻帶著昂貴進口手表的那隻胳膊,略有顯擺之意,誇張地盯著自己的這隻手臂,若有所思地說道:“我似乎覺察到了,我的血管裏流淌著尼比魯人的血液,原來我們現代人類是被製造出來,我是該慶幸?還是該覺得不幸呢?”
‘李不凡’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劉琳琳說道:“我覺得坦然接收最好,人類能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就是最大的幸運。
說到底,尼比魯人最早起源於‘皓’星球,也可以認為起源於地球。
按道理說尼比魯人和地球原生的類人猿一樣都是現代人類的祖先,所以,無論我們更多地繼承了誰的基因,我們都屬於根紅苗正。
我們血管裏流淌的到底是誰的血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來了,而且,還進化出了高度文明。
至於被‘製造’之說,我也覺得無所謂,進化論從來沒否認過製造過程,至於是自然環境的優選製造還是被其它力量的幹預製造,其實質對於人類來說都一樣。
隻要人類能夠適應環境,能夠生存下去,那麽這個‘製造’過程就是成功的,合乎邏輯的。”
劉琳琳說著,把熱過的餃子重新端到了餐桌上。
時間來到年前,正當蘇美爾文明越上新高度的時期,厄運卻再次襲來,3400年前曾造訪地球、引起超大海嘯的那顆行星,再次闖入了太陽係,又一次引發了大海嘯。
海嘯規模雖然小了很多,但是仍然對蘇美爾城邦造成了重大破壞,使得蘇美爾文明倒退了很多年。
又經曆了2000多年的發展,蘇美爾文明再次複蘇,並超越曆史輝煌,達到了鼎盛時期。
蘇美爾人繼承了尼比魯人、新人類在數學、天文學領域的部分成就,在金屬冶煉、農業、製造業等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文明,成為地球上最為活躍,技術最為先進的人類群體。
不幸的是,在約7300多年前,那顆怪異的行星再次光顧了太陽係,這次光顧距離上次光顧差不多間隔了3500年。
這顆行星的造訪,不僅引發了海嘯、地震,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兩河流域的氣候。
海嘯之後幾年的時間裏,來自波斯灣和地中海富含水汽的雲團一直籠罩兩河流域,造成強降雨頻發,進一步引發兩河河水泛濫,淹沒了兩河流域的廣大地區,蘇美爾城幫成為了澤國。
新上任的蘇美爾城的最高管理者,大搞個人崇拜,生活腐化,不思朝政。沒有有效的應對策略來治理水患,對待百姓也沒有得力的救助措施,蘇美爾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連續的水災,讓廣大百姓民不聊生,食物匱乏,疫病多發,治安狀況每況愈下,民怨沸騰,各個衛星城為了爭奪糧食和資源不擇手段。
終於,蘇美爾城邦爆發了內戰,城邦分崩離析,蘇美爾王朝被肢解,蘇美爾文明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蘇美爾城邦解體後,除了地勢較高的一個衛星城外,各路勢力紛紛逃離了常年遭受水患的兩河流域。而在地勢較高的衛星城裏選擇堅守的蘇美爾人,則形成了後來的巴比倫文明。
蘇美爾人的不同分支,分別向不同的方向遷徙。
其中一個分支向西,來到地中海南岸,定居在尼羅河流域,從而逐漸形成以後的埃及文明。
一個分支遷徙到了地中海中北部,締造了古希臘文明。
另外的一個分支來到了恒河、印度河流域,成為了印度文明的火種。
還有一個分支來到了東亞的黃河、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足夠廣闊,蘇美爾人的這個分支和第一次大洪水後到來的諾其亞艦隊的一個分支,在這兩個流域相遇了。
不僅如此,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還生存著晚期智人。
他們是躲過基因武器攻擊和冰河時期酷寒幸存下來的智人後代,他們已經昂首邁入了新石器時代。
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三個人類種群和睦相處,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並逐漸開始通婚,共同締造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37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700年前後,那顆不祥的行星再次不請自來,此時,距離它上一次的光顧相隔了約3600年。
毫不例外地,它在地球上同樣造成了重大災害,各個大陸都引發震級很高的地震,海嘯席卷而來,淹沒了廣大的低海拔沿海地區,海水順著河流逆流而上,給河流兩岸地區造成嚴重水災。
很多人類聚集地都分布在河流兩岸,他們的家園,還有他們耕種的土地,被徹底衝毀。
這次災難後,一些文明遭受了重創,甚至消失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再次被打亂。
而處在高海拔的黃河中上遊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人類,則安然渡過了這次大洪災,使得華夏文明獲得連續發展機會。
那顆不祥的行星很快遠去了,和行星遠去速度同樣快的,是人類文明創傷的恢複速度。
經過長期的發展與進步,如今的人類文明再次站到了曆史的最高點。
這就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不朽神話!
講述到這裏,‘李不凡’突然停止了。
片刻沉寂後,“啪”一聲,‘李不凡’重重拍了一下桌麵,調侃地說道:“我的故事講完了,從地球的誕生,講到了現代文明的誕生,這就是我所知道的神話,想必大家會有不少問題,來吧,問吧,問了也許白問,哈哈!”
劉琳琳不知何時端上來的那兩大盤餃子,顯然在餐桌上等候已久,徹底涼透了,由於沉浸在故事中,四個人都忘記了時間。
第一個回過神來的劉琳琳尷尬地說:“呀,聽得太投入,忘了提醒大家吃飯,我端下去重熱下吧。”說著點火去熱餃子了。
單雷再次伸出那隻帶著昂貴進口手表的那隻胳膊,略有顯擺之意,誇張地盯著自己的這隻手臂,若有所思地說道:“我似乎覺察到了,我的血管裏流淌著尼比魯人的血液,原來我們現代人類是被製造出來,我是該慶幸?還是該覺得不幸呢?”
‘李不凡’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劉琳琳說道:“我覺得坦然接收最好,人類能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就是最大的幸運。
說到底,尼比魯人最早起源於‘皓’星球,也可以認為起源於地球。
按道理說尼比魯人和地球原生的類人猿一樣都是現代人類的祖先,所以,無論我們更多地繼承了誰的基因,我們都屬於根紅苗正。
我們血管裏流淌的到底是誰的血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來了,而且,還進化出了高度文明。
至於被‘製造’之說,我也覺得無所謂,進化論從來沒否認過製造過程,至於是自然環境的優選製造還是被其它力量的幹預製造,其實質對於人類來說都一樣。
隻要人類能夠適應環境,能夠生存下去,那麽這個‘製造’過程就是成功的,合乎邏輯的。”
劉琳琳說著,把熱過的餃子重新端到了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