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趙王武臣很幸運,被趙國一個養馬後生救出了火坑。


    古語雲:“躲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武臣幸免燕王韓廣一刀,卻沒躲過部下射向他的黑箭。


    事情是這樣的:武臣攻燕地的時候,同時派部下李良進攻常山、太原等地。


    要不說武臣格局不大,項梁讓武臣派兵,協助周文進攻鹹陽。


    主要目標是推翻秦朝,這一點別忘記。


    武臣卻趁機擴大地盤,置大義於不顧,置全局於不顧。


    話說李良(趙國人)在進攻常山時遇到了強敵,李良遇到誰了?


    遇到了趙佗的頑強抵抗。


    趙佗在曆史上很有名氣,秦朝滅亡後,他跑到南部邊陲建立了南越國,自任南越國國王。


    南越國就在今越南和廣西交界處。


    據說韓信被殺後,韓信的兒子被蕭何派人偷偷送去了南越國,同時蕭何附了一封信,大意是讓趙佗保護好韓信的後人。


    如今廣西一帶姓韓的多數是韓信的後裔。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說回李良,李良不是趙佗的對手,心想老子打不過你,你就等著,我去叫人幹你!


    李良認為除了增兵別無他法,於是帶一隊親兵回邯鄲搬救兵。


    無巧不巧,剛要動身,手下士兵送來了一封信。


    李良接過信一看,這封信沒有用臘封口,等於說是一封誰都能看到的信。


    李良疑惑這是誰寫給我的?


    一看得知,是趙佗依照秦二世的旨意寫給他的勸降信。


    信中說隻要李將軍投降,二世將封他為侯,別失去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等等。


    李良將信將疑,收好信,把它揣到了兜裏。


    一封信肯定達不到勸降的目的,況且這封信不是秘密勸降信,誰知道是真是假呢?


    李良按計劃往回趕,走到半路,迎麵碰到了一隊豪華的車仗。


    隻見車隊上的旗幟鮮明,在風吹拂下獵獵有聲。


    車隊前麵有衛兵開道,後麵有士兵殿後。氣派十足,車隊蜿蜒一眼看不到頭。


    李良心想,“乖乖,也隻有趙王才能享受這等待遇。這裏離邯鄲不遠了,肯定是趙王武臣外出巡視。”


    想到此,李良一揮手,他率領手下跪在路兩旁,口呼“大王威武”。


    車隊根本沒停的意思,從李良這些人身邊飛馳而過。


    李良心裏直納悶,趙王平時不這樣啊!怎麽也不招呼一聲就過去了?


    悶悶不樂的李良繼續往前趕路,就在快到邯鄲城前,他又看到了那支豪華的車隊。


    “奇怪,旁邊咋這麽多看熱鬧的老百姓呢?”


    李良好奇,就讓手下去打探一下。


    回來士卒匯報說:“將軍,前麵出了車禍,車隊的一輛車子撞死了一個老百姓。”


    原來人們圍在這輛車旁,非讓肇事者下車說清楚。


    李良很好奇,走到前麵看熱鬧。他聽到圍觀的百姓嚷嚷道:“皇親國戚有什麽了不起!出了人命連車也不下,什麽世道啊!”


    此時有人嘀咕說:“車上是趙王的姐姐,聞著車子上酒氣熏天,是不是醉駕呢?”


    李良馬上明白了,剛才跪的是趙王的姐姐。


    李良大怒,心想“跪趙王是應該的,跪他姐姐是跌份,我是將軍,沒理由跪他姐姐。”


    李良找趙王姐姐還個公道。


    你猜怎麽著?李良沒找回麵子,還被懟了一頓。


    趙王姐酒壯慫人膽,不但不認錯,還踢了李良一腳。


    喝醉酒的人就是沒出息,趙王姐姐就差躺在地下打滾耍潑了!


    李良哪受過這等女人氣,火撞頂梁門,抽出寶劍,一劍刺死了趙王姐姐。


    果然衝動是魔鬼,刺死了趙王姐,李良的腦袋也清醒過來了。


    可是晚了,大禍已釀成。


    李良啊李良,惹女人不要緊,殺死女人是犯法!何況是趙王的姐姐。


    李良心想,趙王肯定不會放過他,鬧不好要滅他三族。


    “與其等著受死,還不如痛痛快快造反呢!殺一個夠本,殺兩個是賺頭!”


    李良一不做二不休,率領親兵衛隊,突然襲擊包圍了趙王府。


    趙王武臣不知道出啥事了,剛要喊衛兵。


    李良上前一步,寶劍直刺武臣前胸,武臣悶哼了一聲,當場斃命。


    政變是在突發狀態下發生的,誰也沒有防備。


    丞相張耳,大將軍陳餘一看趙王死了,不顧一切趁亂逃去了信都。


    信都就是現在的河北邢台市。


    李良占據邯鄲後的第三天,整軍去攻打張耳、陳餘。


    這時候張耳、陳餘調動大批人馬,李良隻帶回了上千人馬,結果被張耳陳餘打得大敗。


    這時李良想起了勸降信,實在無處可走,拿著趙佗的勸降信就投降了秦將章邯。


    趙王死了,“國不能一日無主”,張耳、陳餘開始尋找趙國王室後裔子弟。


    找來找去,很快找到了趙國王室後人趙歇,於是立趙歇為趙王。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陳勝手下大將周文被章邯擊敗退守到了曹陽。


    曹陽就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一帶。


    章邯心想,“擒賊擒王,周文是陳勝手下的得力幹將,把他打敗勝於打敗十位將軍。”


    章邯不管其他,隻追著周文打。


    周文叫苦不迭,媽滴!章邯就認準我了,我特麽部隊得不到補充,能打得過章邯嗎?


    毋庸多言,章邯打敗了周文。


    對於周文的失敗,有兩個原因,一是周文沒把章邯放在眼中。


    周文最早是楚國名將項燕的手下,周文打仗的時候,章邯還是秦始皇家中的一名收稅員。


    這就造成了周文輕視章邯的結果。


    第2個原因是,章邯人馬超級多,他率領著70萬囚徒軍,周文隻有10萬義軍,力量懸殊,被章邯打敗並不意外。


    ……


    在周文被章邯追著打得的時候,吳廣也開辟了戰場。


    吳廣帶領手下大將田臧攻打滎陽(今滎陽市東北)。


    然而在作戰行動上,田臧和吳廣發生了爭吵。


    田臧認為吳廣不懂軍事,讓吳廣放棄決定權,把軍事指揮權交給田藏。


    吳廣自然不放棄,二人就杠上了。


    這時陳勝還是主帥,放在吳廣受陳勝信任時都不算事,


    如今吳廣被陳勝打壓放逐,眾將不給吳廣麵子,不服吳廣。


    田臧被吳廣訓斥一頓心中不服,越想越氣,趁吳廣不注意,一劍刺死了吳廣。


    事後田藏對大家說,我是執行楚王陳勝的命令。


    原來田臧早就看出陳勝要處死吳廣,自己代勞,一是取悅陳勝,二是除掉自己眼前的絆腳石,兩全其美何樂不為呢!


    隨後田臧把吳廣的頭顱獻給了陳勝。


    陳勝大喜,封田臧為上將,授令尹印(令尹是秦末最高地方行政長官)。


    從田臧獻吳廣頭,可以看出陳勝吳廣爭權奪勢之激烈程度。


    田臧這樣做是為謀求個人私利,與陳勝起義和反秦大業的宗旨背道而馳,分崩離析,注定了張楚政權的失敗。


    目前真正代表張楚政權的部隊也隻有周文了。


    其他六國諸侯王,不是忙著搶地盤,就是擁兵自重坐山觀虎鬥。


    ……


    周文第1次被章邯打敗退守到了曹陽,隨後章邯馬上就追到了曹陽。一交手,周文還是不行,緊急呼叫田臧發兵來救。


    田臧正忙著攻滎陽,來不了。


    周文求救項梁、項羽,叔侄二人也脫不開身。


    劉邦就別說了,一個小小的豐縣就打了三回,指望不上。


    沒辦法,周文繼續逃跑,這回逃到了澠池(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


    章邯緊緊咬住不放鬆,心說這回一定弄死你。


    章邯猶如天助,越打越順手,他的囚徒軍為了立功受賞,玩命的打。


    第3次周文想跑也跑不掉了,他的部隊被章邯軍隊團團包圍了。


    周文再無處可逃,此時傳來消息說,陳勝被他的車夫莊賈殺死了。


    周文滿懷悲憤仰天長歎道:“天欲滅陳,我之奈何?”


    說罷揮劍自刎。


    周文之死,代表著陳勝所建立張楚政權的滅亡。


    陳勝死後,其手下呂臣誓為陳勝報仇,收羅舊部,在新陽(今安徽省界首北)成立了“蒼頭軍”。


    所謂的“蒼頭軍”就是士兵皆用青色毛巾裹頭,乍看上去像現代黑社會成員。


    呂臣為陳勝報仇,要殺死投降章邯的叛徒莊賈,為此呂臣訓練了一支敢死隊,趁夜黑風高,潛入章邯的大營,手刃了叛徒莊賈。


    後來蒼頭軍奪回了陳縣,試圖恢複張楚政權,卻無力回天。


    ……


    周文之死成就了章邯的威名,陳勝吳廣的離去,預示著項梁、項羽的橫空出世。


    不過在項梁氣焰囂張前,還是讓章邯再撒會野吧。


    說實話,能在章邯麵前走上十幾個回合的人真不多,就連陳勝、田臧這樣的人都被章邯打敗了。


    按章邯的話說:死在他劍下的小卡拉米太多了,能讓我記憶深刻的人,也隻有魏王魏咎。


    為何章邯對魏咎記憶深刻呢?


    事情是這樣的:章邯打敗陳勝、田臧後,便率軍進攻臨濟(今山東省高青縣城西北),攻打魏咎。


    當時臨濟是魏國的都城。魏咎派周市去齊國、楚國請求支援。


    周市是魏咎忠誠將領,他在陳勝手下為將時,打下魏地後,當地人要立他為魏王。


    周市不肯,五次去請魏國王室後人魏咎為王,就這樣,魏國複國,魏咎做了魏王。


    接到救援消息,齊國派田巴,楚國派項它,各帶一隊人馬去救魏咎。


    齊國丞相田單不放心,親自又帶上一支人馬趕往臨濟。


    誰成想三路大軍,早被章邯探個明白。


    就在當天夜裏,齊楚三支人馬立足未穩的情況下,章邯命令士兵馬銜環兵裹足,悄悄突襲了聯軍大營。


    聯軍一時間大亂,相互踩踏致死無數,章邯一聲令下,囚徒軍如脫韁野馬一通砍殺,聯軍一敗塗地。


    田單、項它、周市、田巴皆死在了章邯劍下。


    田單的堂弟田榮,拚死帶領殘兵敗將逃到了東阿城(今山東聊城市)。


    當時在前線指揮戰鬥的魏咎不幸被俘。


    魏咎被士兵推到章邯麵前,隻見他大氣凜然,斥責章邯殘暴不仁。


    章邯冷冷說道:“攻城略地,各為其主,談什麽殘暴不殘暴?”


    此時臨濟城還沒被完全攻破,有幾個城門被魏軍把守。


    不過肯定扛不過接下來章邯的攻擊。


    魏咎為了減少百姓和魏軍的損失,請求章邯放城中百姓和士兵一馬。


    章邯權衡再三,答應了魏咎的請求,魏咎最後含笑自焚而死。


    這一刻深深震撼了章邯的心靈,他不由讚道:好一位愛民如子的君王啊!從此章邯記住了魏咎。


    “怪不得周市五次請魏咎為王,誰不愛戴這樣的人呢?”章邯心中思忖。


    到後來魏咎的弟弟魏豹被擁立做了魏王。


    魏豹有個愛妾叫簿姬。


    魏國被劉邦滅亡後,薄姬被送進劉邦的後宮,一個偶然的時機,簿姬做了劉邦的妃子。


    之後生下一子,這個兒子後來成了曆史上的漢文帝。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章邯在前線接連取勝,極大鼓舞了鹹陽宮裏的秦二世。


    這種好消息,趙高肯定會報告給秦二世,他把這種光彩往自己臉上貼。


    說是他發現章邯這個人才的。


    李斯也很高興,及時獻策道:“皇上,當務之急應全力支持章邯作戰,我建議增強章邯身邊的力量,


    可派長使司馬欣和都尉董翳去協助章邯”。


    秦二世點頭同意。


    司馬欣,秦國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長使相當於謀士幕僚。


    董翳,秦國夏陽龍川(今陝西韓城西北)人,都尉相當於少校軍銜。


    此二人對章邯和秦朝影響很大,一定要記住這兩個人。


    ……


    曆史給足了章邯撒野的空間,此時項梁感到屬於他的空間也來了。


    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子,貴族出身,他聽說陳勝死了,於是聽從謀士範增的話,


    殺景駒(舊楚王)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新楚王,重打鑼鼓重開張。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


    政治格局布置妥當,項燕開始了他一路開掛的拚殺。


    項梁內心大聲疾呼:“章邯你不是牛叉嗎?我項梁就和你戰個高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