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項羽等人退至烏江,烏江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在漢初,烏江是長江的一支流。


    眾人正在犯愁渡江之際,有人看到一艘小船快速向他們這邊駛來。


    小船近前,“項王,快上船,我把你們渡過去。”


    項羽攏目一看,認識此人,“這不是彭城郡亭長李三豐嗎?”


    “正是三豐,聞知項王在此,不敢怠慢加緊駛來。”船上人道。


    “項王,楚國百姓聽說韓信設下了十麵埋伏,皆擔心大王的安全。我猜項王一定從這裏通過,特在此接應。”三豐道。


    項羽很感動,他很想回家鄉重振旗鼓東山再起,人生不都這樣起起落落嗎?


    但轉念一想,八年前,反秦起義時,自己和叔父項梁帶八千子弟兵渡江西進。如今自己被劉邦打敗,身邊八千子弟兵隻剩下了27人。


    假若江東父老問我:“霸王啊!其他孩子們去哪了?”我怎麽回答?


    “我說失敗被殺了,死了。”


    “那你還回來幹嘛?撇下孩子們在外做孤魂野鬼,你還有臉回來?”


    項羽是過江還是不過江,心中做著激烈鬥爭。


    “霸王,別猶豫了,一會追兵追上來了,現在過江還來的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來日方長啊大王!”三豐催促道。


    項羽心中百味雜陳,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最好的勸解,但是對於霸王來說,他知道自己沒有機會了。


    “韓信劉邦不會放過我,既然不能做一個真正的英雄,那我就做一個悲劇式的英雄!”


    項羽決定以死換來江東父老的原諒。


    多謝亭長的照應,我不能回江東,我無臉見江東父老!


    到現在我還有兩條牽掛:一是跟隨我南征北戰的烏騅馬,它應該有一個好的歸宿,拜托亭長把我的烏騅馬渡過江去,給它找一個好主人,在此謝過。


    第二條,拜托亭長是把這27名子弟兵渡過江去,他們是西楚的希望,是複國的火種。


    此時27名子弟兵齊刷刷跪在項羽麵前,誓死不過江,死也要和項王死在一起。


    遠處塵土飛揚,漢軍鐵騎正朝烏江這邊狂奔。


    無論怎麽勸說,27名子弟兵誓死不離開項王。無奈之下,項羽把烏騅馬牽上船,用力推了小船一把,小船飛也似的向對岸劃去。


    遠去的烏騅馬悲鳴一聲,似乎是與主人道別。


    傳說烏騅馬也是天上的神物,若幹年後,烏騅馬脫胎赤兔馬,成了關羽的坐騎。


    ……


    “來吧!狗東西,讓你們見識一下霸王天戟的厲害!”


    項羽指揮27人,利用他的軍事才能,一次次擊退漢軍的進攻。


    “兄弟們,看到了吧?我項羽打仗還是有一套的!此敗非項羽無能,實為上天不憐憫項羽。”


    “劉邦韓信,有種咱們單挑!”項羽怒吼著。


    憑心來說,漢軍所有將領都不是項羽的對手。但是,項羽能有多少力氣才能打敗40萬漢軍呢?


    直白來說,40萬漢軍,就是站著不動讓一個人砍,也會累個半死!


    項羽有力氣不假,但他不是機器人,也不是永動機。


    從跟隨項羽的27人決定留下來那刻起,他們的命運基本定了,那就是和項羽一起去死!


    27位楚國子弟兵,忠肝義膽為項羽獻出了生命。這樣也好,死在項羽之前,至少他們心中項羽的形象是完美的,是戰無不勝的霸王。


    催命的號角再次響起,韓信為了從心理上擊潰項羽,他設下了一個局。


    項羽被困在了烏江北岸,別看他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漢軍士兵沒有一個敢上前,隻是悄悄包圍在項羽身邊。


    韓信也再沒吹起進攻號角。“不用再催了,項羽成了甕中之鱉,鬧不好還能活捉項羽。”


    韓信想的美,難道你就沒聽說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句話嗎?項羽能被你生擒活捉嗎?


    劉邦可沒韓信那麽慢條斯理,他一般來實惠的,下令不管是誰,捉住或弄死項羽賞金萬兩,另外再加封侯。


    你沒聽錯,項羽就這麽值錢,一些人的榮華富貴,維係在項羽身上。


    ……


    到了中午,孤獨的霸王站在北岸土坡上向對岸一看,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隻見對岸沙地上,密密麻麻黑色東西組成了六個大字——項羽死於此地。


    項羽仰天長歎一聲,“天意亡我,神明暗示我關羽將死於此地。”


    項羽哪裏知道這是韓信的妙計,他用香油澆灌出“項羽死於此地”這六個字。


    等太陽一出來,香油蒸發出香味,螞蟻就會尋著香味前來覓食,螞蟻身體隨著字形組成了六個大字——項羽死於此地。


    韓信就是利用迷信想法,擊潰了項羽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項羽心想:既然上天拋棄了我,我活著還有什麽價值呢?


    灰心喪氣的項羽,一眼看到了漢軍中的呂馬童,發覺他是自己的故人。


    “呂馬童,劉邦不是說獻我屍首賞萬金,封侯嗎?等一會你把我的屍首獻給劉邦,這個好處就給你吧,將來你就可以升官發財了!哈哈……”


    項羽狂笑拔劍自刎,死時年僅31歲。天地為之變色,烏江水咆哮不止,一代名將魂飛天外。


    ……


    我認為呂馬童是秦人,在項羽和叔叔項梁起義前,在項梁被關進秦朝監獄時,呂馬童有可能是看守項梁的校尉。


    期間照顧過項梁,一來二去就通過項梁認識了項羽,算是與項羽有一麵之緣。


    項羽在最後時刻還顧念友情,說明項羽是有情有義的男人。


    當時呂馬童是灌嬰的手下,韓信把追殺項羽的任務交給了灌嬰。


    而執行這次圍殺項羽的帶隊頭領是王翳。當時呂馬童悄悄對王翳說:“這個人就是項羽,特別仗義!還說把獻屍首的好事給我。”


    項羽自殺後,帶隊頭領王翳就地斬下了項羽頭顱,準備向韓信邀功請賞。


    剩下項羽軀體被湧上來的漢軍士兵瘋狂爭搶,這些人大打出手,為此死了十幾名士兵。


    最後4個人分斬了項羽的軀體,這4個人分別是: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和楊武。


    據說這4人分斬了項羽的四肢軀幹。加上王翳斬下的頭,這5個人的“戰利品”拚在一起,就是項羽完整的屍體。


    最終這5人都被劉邦封了侯。


    劉邦把項羽的土地分成了5塊,分別賜給這5人。然後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封呂馬童為中水侯。


    嗚呼哀哉!一代名將項羽死後都不得安生,被五個人分割成了五塊。


    項羽死了,人們懷念項羽,項羽出身貴族,一生征戰不止,值得世人懷念!


    明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曾為項羽做了《夏日絕句》這首詞,真實展現了項羽烏江自刎的場景,詞是這樣寫的:


    生當作人傑,


    死也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