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鳴鏑弑父”登上了匈奴大首領的“皇位”,時間是公元前209年。


    提請注意,由於敘述的原因,聽上去好像冒頓稱帝在劉邦稱帝之後。


    其實不然,冒頓殺父稱帝時間點,是秦二世胡亥剛稱帝時。


    也就是冒頓比劉邦稱帝早七年,由此可見匈奴實力不可小覷。


    從以後實際情況來看,匈奴一直是劉邦心頭大患。


    追溯匈奴的曆史可以發現,它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是秦漢時期中原以北強大的遊牧民族。


    其東邊鄰居是東胡,東胡因位於匈奴東邊而得名。


    西邊是月氏國,北有烏桓、樓煩等部落……


    冒頓做了匈奴大單於後,東胡國王很不服氣,故意挑釁向他要千裏馬。


    “冒頓,聽說你們培育出了千裏馬,咱們是好鄰居,給我們送幾匹來!”


    東胡國王發話了。


    匈奴人擅長養馬,經過多年心血千挑萬選才培養出十幾匹千裏馬。


    東胡國王獅子大張口,不許討價還價,命令冒頓送來6匹千裏馬,如果不給,東胡就要攻打匈奴!


    東胡為何這麽狂妄呢?他就是要趁匈奴政權不穩,打冒頓一個措手不及。


    冒頓就把東胡要千裏馬這事,在部落會議上,就對手下大臣們說了。


    有的大臣說:為免戰爭之苦,給了吧。


    有的說不給,我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千裏馬,憑什麽給他們?


    冒頓表態道:“我們和東胡國是鄰居,不能為幾匹馬傷了和氣,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給他們。”


    東胡國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千裏馬,高興的擺宴三天。


    過了一段時間,東胡國王聽說冒頓單於新納了一位妃子。


    “聽說你新納了個女人,長得十分漂亮,該凸的地方凸,該凹的地方凹,胸大屁股大,這種女人生孩子多,送給我吧。”


    東胡國王強索美人。


    遊牧民族喜歡人口,認為娶這樣的女人是男人的福氣。


    東胡國王是個色鬼加生殖迷,非要讓冒頓把美人送給他,否則兵戎相見。


    冒頓把這件事擺在部落議會上討論,問手下臣子們該送還是不該送?


    臣子們有的該送去,一個女人能平息戰爭值得。


    有的臣子說不能送,事關大王的臉麵等等。


    冒頓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兄弟們!東胡國王喜歡我的妃子,說明我的審美眼光還算不錯。


    女人如身上衣服,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為了一個女人發動戰爭不值得,他喜歡就送給他吧!”


    東胡國王得到心儀的美人,心裏這個美就別提了。


    心中暗道:“冒頓單於不過如此!都說他英勇無比,我看言過其實,千裏馬和女人他都不敢拒絕,這種窩囊廢成不了氣候!”


    從此東胡國王沒把冒頓當回事,認為他老實可欺!


    其實以後誰欺負誰還不一定呢?


    沒有競爭壓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東胡國王放棄了對匈奴人的戒心。


    東胡國王每天陪著美人玩麻將,要麽就是騎著千裏馬去打獵……


    過了一段時間,東胡國王老毛病又犯了,好像不向冒頓要點東西他晚上睡不著覺。


    這回國王派使者向冒頓討要一塊土地。說兩國交界的這塊土地你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給了我吧!


    冒頓聽了使者的話思索了片刻,讓東胡使者先在驛站住下來,他要和臣子們討論一下,有了結果再告訴他。


    和上兩次一樣,冒頓征求大臣們的意見。


    “大王,不就一塊荒地嗎?閑著也沒用,給他不就完事了?再說咱們匈奴地域遼闊。”


    “大王,不能給他們土地,小心東胡國王得隴望蜀!”


    冒頓最後把說給東胡土地的臣子拉出去砍了,然後把東胡使者也砍了。


    這回冒頓一反常態,他說任何東西都可以給東胡,唯獨土地不能給。


    土地是部落的命根子,必須寸土必爭!連家業都守不住還叫什麽大單於?


    冒頓慷慨激昂道:匈奴土地遼闊但沒有一塊是多餘的,想要我的土地,我還想要他東胡的土地呢!


    “東胡國王這個狗娘養的,老虎不發威當病貓!老子一再忍,你卻蹬鼻子上臉!幹他!”


    “兄弟們,拿起弓箭和戰刀,隨我一起跨上戰馬,踏平東胡搶回屬於我們的東西!”


    冒頓點齊兵馬,浩浩蕩蕩向東胡進發。


    再說東胡國王,有前兩次得到好處的原因,疏於對匈奴的防範,根本沒在邊境布置兵力,這讓冒頓大軍鑽了空子。


    匈奴大軍勢如破竹,一下子就進攻到了東胡中央部落。


    一路上匈奴人大開殺戒,東胡的牛馬羊多都被匈奴人搶去。


    東胡國王到現在才明白自己惹了不該惹的人。想想看,冒頓心黑手辣,連他爹都敢殺,和野獸沒區別。


    東胡國王你惹這樣的人不是找死嗎?


    不得不說東胡國王還是識時務,打不過我就投降。


    自此東胡國每年要向冒頓繳納貢稅。


    之前東胡國王要的那點東西,被冒頓雙倍收回。


    講真冒頓單於除了殺爹這樣不好外,有勇有謀是事實。


    他前兩次示弱東胡,是為了麻痹東胡,當東胡大意時,冒頓發起雷霆一擊,擱誰也扛不住。


    冒頓挾戰勝東胡之威風,回軍順道收拾了月氏國。


    月氏國王一看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舉國往西遷徙,丟下的土地全被冒頓收入囊中。


    兩次大捷讓冒頓單於名聲大振,同時喚醒了他的野心:“聽說大漢朝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我何不率軍到中原劫掠一番。


    捎帶試試當今大漢天子劉邦有幾斤幾兩?拿下大漢等於拿下了米糧川!


    能讓漢朝給我匈奴納貢是我的無上榮光,小小月氏和東胡不夠檔次。劉邦,我來了!”


    公元前201年十一月,冒頓單於決定進犯大漢邊關。


    ……


    說實話,冒頓單於心裏對能否破關進入中原心中沒有一點底。


    為此他用重金誘降了一位漢軍邊關大將中行嶽。


    中行嶽獻計道:“大王,要進攻中原,首先要拿下馬邑。”


    馬邑在今山西省朔州市,中行嶽分析的確有道理。


    在秦漢時期,馬邑是抵擋匈奴人進攻的第一道防線,突破了馬邑,匈奴人就可長驅直入中原。


    馬邑的來由:秦始皇時期,秦始皇手下大將蒙恬,在雁門關外和匈奴死磕。


    為了補充戰馬,在這裏圍城養馬,這才造就了馬邑之名。


    傳說在這裏築城時,出了一檔子稀罕事。


    當時蒙恬派士兵四麵修建城牆,修好後總有多處地方無緣無故的塌陷,誰也找不出原因。


    忽然有一天,有一匹馬跑了進來。


    與此同時,有一位白胡子老頭現身在蒙恬身邊。


    老頭雙手合十道:“將軍,你看到這匹馬了吧?你在這匹馬馬蹄落地的地方修城牆,我保你城牆不會再塌陷。”


    說完這些話,白胡子老頭飄然而去。


    蒙恬如做夢一般,接下來照老頭話去修城牆。


    奇跡出現了,新修的城牆再沒塌陷,為了這件事,蒙恬把這座城命名為“馬邑”。


    總之馬邑這個地方對抗外敵侵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劉邦也意識到了馬邑的重要性,他覺得韓王信身高九尺,勇猛善戰,適合與匈奴人作戰。


    在合適的時間,劉邦把韓王信從韓國故地潁川,徙封到了太原郡,以晉陽為都。


    後來韓王信上書請求把都城改到馬邑,也就是今山西朔州市,得到了劉邦批準。


    劉邦把韓王信遷到山西太原,這裏麵有兩層原因。


    其一是讓他抵禦匈奴人的進攻。


    其二劉邦認為韓王信的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市),四周城池都是戰略要地,一旦韓王信造反後果將不堪設想,調走韓王信,有削弱其勢力的意思。


    韓王信當初沒多想,欣然接受走馬上任。他認為這是皇上對他的信任,把關鍵戰略要地讓他把守。


    誰也沒想到,韓王信為了大漢國土安全把戰線前移,此舉成了他人生的災難。


    ……


    前麵說了中行嶽獻計冒頓拿下馬邑,這可苦了韓王信。


    冒頓帶領20萬大軍進攻馬邑,韓王信滿打滿算能指揮動的兵力不到8萬。


    不用說韓王信扛不住匈奴的進攻,他向劉邦求援遠水救不了近火。


    韓王信隻好向冒頓求和。


    等漢軍趕來救援,匈奴軍隊早撤了,韓王信跟沒事人一樣。


    這種情況反複上演了多次,隻要韓王信扛不住就向冒頓求和。


    求和事情讓劉邦開始懷疑韓王信是不是叛變了匈奴。


    其實韓王信沒想背叛劉邦,實在沒辦法才向冒頓求和的。


    劉邦對韓王信產生了懷疑。韓王信又不傻,能覺察不出來嗎?


    “奶奶個熊!我在邊關拚死拚活抵擋匈奴的進攻,還懷疑老子投敵。


    我隻是采用了緩兵之計,漢軍來得及時,我還用的著求和嗎?”


    韓王信越想越委屈。


    “奶奶的,與其受這種鳥氣,還不如投靠匈奴呢?好過擔驚受怕過日子。”


    韓王信被逼無奈,這才投降了匈奴。


    劉邦得知韓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勃然大怒,親率20萬大軍前往馬邑平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