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豨遭到朝廷的調查,心中懼怕被劉邦緝拿歸案,於是稱病不去長安吊唁劉太公。
陳豨被調查時,恰好劉太公去世。
有前車之鑒,韓信被劉邦活捉,不就是以“遊雲夢澤”為名實施的行動嗎?
陳豨心想:“劉邦你這一招不靈了,少用吊唁之名算計我,老子就是不去你能咋地?”
陳豨鐵了心要造反。
我要說的是,假如陳豨門客中,哪怕有一個像張良、陳平這樣的謀士,說服陳豨也不會造反。
真不值當的點事謀反。
陳豨!你以為謀反是鬧著玩的嗎?那可是“滅三族”之罪!
說實話陳豨私養門客及手下謀取不法利益等問題,都不是什麽大問題。
尤其是經濟問題,劉邦能容忍陳平“盜嫂受金”等問題,難道就不能容忍陳豨賺點外快嗎?
關鍵陳豨真沒有這樣的謀士出主意,他的門客多是商賈之徒,哪有張良、陳平之謀?
沒有提醒,沒有規勸和分析局勢,致使陳豨在錯誤路上越走越遠。
……
與此同時,陳豨派心腹去聯係冒頓單於、韓王信,以及韓王信的手下王黃、曼丘臣等人。
在劉邦解除“白登之圍”後,韓王信腳底抹油叛逃到了匈奴。
他的手下部將王黃、曼丘臣找不到韓王信,就找到趙國宗室子弟趙利,擁立他做了趙王。
二人隨後收攏韓王信的殘餘部隊,打著趙國後人的旗號,與匈奴人一起對抗漢軍。
顯然王黃和曼丘臣想當趙國流亡政府的攝政王,此二人當初是邊境商人,有可能是邊境流民。
韓王信為了籌措軍隊經費,收留提拔二人為他所用。
陳豨手握重兵反叛,王黃、曼丘臣和趙利等人,被被吸納過去,成了陳豨的手下。
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陳豨謀反。他自封代王,擇黃道吉日,歃血為盟,誓師發兵攻取大漢城池。
陳豨,韓王信餘黨加上匈奴鐵騎,造反聲勢浩大,席卷整個北方地區。
叛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北方守將紛紛投降叛軍。
“既然你選擇了對抗謀反,我就不客氣了!”劉邦頒旨邀天下諸侯共擊陳豨。
……
當一個人過上一段好日子後,這個人絕不願意再回頭過苦日子
這是人之共情。
大漢朝建立後,不打仗了,諸侯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各自就國過上了安穩日子。
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有前擁後護的警衛保鏢,沒事出去打打獵,諸侯們誰還願意響應劉邦去打仗呢?
聖旨發出去了,隨皇上禦駕親征的諸侯寥寥無幾。
要知道陳豨謀反相當於北邊軍隊全部謀反,加上匈奴軍和韓王信殘餘部隊,兵力遠超劉邦手中的這點人馬。
劉邦要成功平叛,就要調用舉國之力。
“你們不來是吧?不來,老子點名讓你們來。”劉邦有點惱怒,開始點名。
劉邦讓梁王彭越前來平叛。
彭越說“我這幾天發燒,去不了。”後讓其手下帶不到一萬人馬去了邯鄲。
此時劉邦率領人馬已經駐紮在了邯鄲。
當時劉邦到達邯鄲後哈哈大笑不止,手下很疑惑:“皇上是不是被陳豨氣瘋了,這時候還有心笑出來!”
劉邦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解釋道:“陳豨南麵沒有據守漳水,北麵沒有占領邯鄲,我看他成不了大事,故此發笑!”
從後麵結果來看,劉邦分析的很正確。
劉邦從長安發兵時,曾有意帶上韓信,好歹韓信是淮陰侯,有職責去平叛。
還沒等劉邦開口,韓信說:“我這幾天拉稀,不能騎馬,去不了!”
其實韓信在等陳豨謀反的消息,肯定不會跟隨劉邦去平叛。
這樣說吧,八個異姓王除了燕王盧婉親自帶兵去了邯鄲,其他各王都找了不同理由推脫不去。
要不說打仗還是親兄弟,關鍵時刻,沛縣係這些從早就跟隨劉邦起事的老兄弟們很給力。
紛紛帶兵來到邯鄲聽候劉邦的吩咐。
假如不是樊噲、曹參、周勃、灌嬰、酈商等嫡係將領們及時趕來,劉邦可就丟人丟大發了!
幾乎成了光杆司令。
要不說當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此時周昌請奏高祖斬殺邯鄲守將。
周昌道:“邯鄲二十五座城池,投降了二十座,這些守將貪生怕死,應該受到懲罰!”
劉邦問:“這些守將投降陳豨,有沒有傷害百姓?”
“傷害百姓倒是沒有,隻是歸順跟著陳豨進行劫掠,再沒有其他動作。”周昌答。
“守將投降是無力抵擋陳豨的大隊人馬,為保全百姓向對手投降有情可原。”
劉邦沒有治這些守將的罪,赦免其罪並繼續留用。
這就是劉邦手腕高明之處,想想看,諸侯們多數沒跟隨劉邦平叛。
本來漢軍兵力遠不如叛軍,再懲治這些守將,一旦把他們逼到陳豨陣營,豈不是為自己樹敵嗎?
劉邦當務之急是穩定局勢,然後再發起進攻。
劉邦問周昌:“邯鄲城內還有沒有勇士?”
“回皇上,還有四位勇士。”周昌答。
“快把他們叫來,我自有用處。”
周昌很快找來了四位勇士。
劉邦一看怒道:“你看看你們這四個慫包,還勇士呢!你們這樣子能帶兵打仗嗎?”
四個勇士戰戰兢兢,跪著低著頭不敢說話。
“行了!都站起來吧,每人封食邑千戶,任命為先鋒將軍。”
劉邦揮揮手讓四人退下。
旁邊的人感到不公平,問劉邦:“皇上,我們這些人跟著您東擋西殺,這四個人沒有什麽功勞,為何卻獲得食邑千戶?”
劉邦道:“這就是你們短視地方,我現在隻能利用邯鄲軍民,我為何吝嗇四千食邑籠絡邯鄲子弟呢?”
劉邦的意思是,現在讓邯鄲子弟們為自己賣命,不厚待他們能行嗎?
反正這四千食邑也是邯鄲百姓,為何放著河水不洗船呢?
眾人不再有怨言。
然後劉邦派人尋找樂毅的後人,將其後人樂叔封為華成君。
劉邦封樂毅的後人同樣是拉攏趙國人,樂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最初在趙國出任大將軍一職。
劉邦最後問周昌叛軍王黃、曼丘臣等人的情況。
周昌說:“王黃、曼丘臣手下的將領之前都是邊境上的商人。”
劉邦一聽道:“多準備金銀珠寶,這些商人重利輕義。”
原來劉邦要用重金招降這些叛軍將領。
果如劉邦所料,陳豨手下這些商人將領紛紛投降了劉邦。
緊接著劉邦開始派兵遣將……
列位,鎮反平叛從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像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來得急去得快。
陳豨謀反曆經三年才被徹底平定,說明陳豨的勢力確實很強大。
讓人想不到的是,時間長也就算了,牽涉到的人物讓人大吃一驚。
漢初封了八位異姓王,因陳豨叛亂牽扯到了五位。
他們是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綰和淮陰侯韓信。
五位異姓王都被卷入其中,或死或逃。
我都懷疑劉邦是借平叛之名消滅異姓王,為他的兒子劉盈消除隱患。
此時劉邦已經完全拋棄了戚夫人母子,一心一意為長子劉盈和呂後,打造一個相對安定的天下。
平叛過程漫長而枯燥,為了避免您看書打瞌睡,我盡量歸納簡短來敘述~~~
劉邦根據叛軍兵力部署情況,分東、西兩路出兵,同時命燕王盧綰從東北方向進軍叛軍。
劉邦和禦史大夫趙堯,一起攻打陳豨部將占領的東垣(石家莊)縣,在攻打石家莊過程中,守城將領大罵劉邦不是東西。
劉邦大怒,調來太仆夏侯嬰部隊一起攻打石家莊。
在兩軍共同進攻下,石家莊被拿下。
劉邦進城後處斬了那些辱罵他的人,沒罵的守城將士被黥麵流放,並將石家莊改名真定。
陳豨命手下將軍帶一千餘人進攻邢台(古稱襄國),劉邦獲得消息,手下大將樊噲請戰,劉邦點頭同意。
樊噲率軍迎擊,擊破侯敞部。
然後回軍攻打韓王信部將王黃守衛的曲逆,曲逆在今保定順平一帶,樊噲再次打敗了王黃軍。
西路軍方麵,周勃率軍經太原郡北攻代地,一鼓作氣攻占了馬邑,馬邑是代地都城,曾經是韓王信辦公地點。
緊接著擊敗了陳豨和趙王利的軍隊。
到了天明,韓王信、陳豨和趙王利殘餘部隊迅速匯合占據了參合城,參合在今山西陽高縣一帶。
周勃和將軍柴武也迅速匯合,二合一共同向參合城進發。
雙方戰於參合,不日漢軍攻克城池,韓王信沒來得及逃跑,被柴武將軍一馬劈於馬下,韓王信這個頭號漢奸死於非命。
漢高帝十二年十月,也就是公元前195年11月,叛軍主帥陳豨被樊噲部將公孫耳一刀劈於馬下。
禍亂北方三年的陳豨叛亂,最終被徹底平定,代趙兩地皆被漢軍收複。
長安城燈火通明,甚至有人放起了煙花,人們等待皇上凱旋而歸。
三年來,無論是洛陽還是長安,都處在一種壓抑中,三年來發生的事太多了~
一陣風吹來,騎在馬上的劉邦,恍惚看到五位異姓王向他走來……
陳豨被調查時,恰好劉太公去世。
有前車之鑒,韓信被劉邦活捉,不就是以“遊雲夢澤”為名實施的行動嗎?
陳豨心想:“劉邦你這一招不靈了,少用吊唁之名算計我,老子就是不去你能咋地?”
陳豨鐵了心要造反。
我要說的是,假如陳豨門客中,哪怕有一個像張良、陳平這樣的謀士,說服陳豨也不會造反。
真不值當的點事謀反。
陳豨!你以為謀反是鬧著玩的嗎?那可是“滅三族”之罪!
說實話陳豨私養門客及手下謀取不法利益等問題,都不是什麽大問題。
尤其是經濟問題,劉邦能容忍陳平“盜嫂受金”等問題,難道就不能容忍陳豨賺點外快嗎?
關鍵陳豨真沒有這樣的謀士出主意,他的門客多是商賈之徒,哪有張良、陳平之謀?
沒有提醒,沒有規勸和分析局勢,致使陳豨在錯誤路上越走越遠。
……
與此同時,陳豨派心腹去聯係冒頓單於、韓王信,以及韓王信的手下王黃、曼丘臣等人。
在劉邦解除“白登之圍”後,韓王信腳底抹油叛逃到了匈奴。
他的手下部將王黃、曼丘臣找不到韓王信,就找到趙國宗室子弟趙利,擁立他做了趙王。
二人隨後收攏韓王信的殘餘部隊,打著趙國後人的旗號,與匈奴人一起對抗漢軍。
顯然王黃和曼丘臣想當趙國流亡政府的攝政王,此二人當初是邊境商人,有可能是邊境流民。
韓王信為了籌措軍隊經費,收留提拔二人為他所用。
陳豨手握重兵反叛,王黃、曼丘臣和趙利等人,被被吸納過去,成了陳豨的手下。
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陳豨謀反。他自封代王,擇黃道吉日,歃血為盟,誓師發兵攻取大漢城池。
陳豨,韓王信餘黨加上匈奴鐵騎,造反聲勢浩大,席卷整個北方地區。
叛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北方守將紛紛投降叛軍。
“既然你選擇了對抗謀反,我就不客氣了!”劉邦頒旨邀天下諸侯共擊陳豨。
……
當一個人過上一段好日子後,這個人絕不願意再回頭過苦日子
這是人之共情。
大漢朝建立後,不打仗了,諸侯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各自就國過上了安穩日子。
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有前擁後護的警衛保鏢,沒事出去打打獵,諸侯們誰還願意響應劉邦去打仗呢?
聖旨發出去了,隨皇上禦駕親征的諸侯寥寥無幾。
要知道陳豨謀反相當於北邊軍隊全部謀反,加上匈奴軍和韓王信殘餘部隊,兵力遠超劉邦手中的這點人馬。
劉邦要成功平叛,就要調用舉國之力。
“你們不來是吧?不來,老子點名讓你們來。”劉邦有點惱怒,開始點名。
劉邦讓梁王彭越前來平叛。
彭越說“我這幾天發燒,去不了。”後讓其手下帶不到一萬人馬去了邯鄲。
此時劉邦率領人馬已經駐紮在了邯鄲。
當時劉邦到達邯鄲後哈哈大笑不止,手下很疑惑:“皇上是不是被陳豨氣瘋了,這時候還有心笑出來!”
劉邦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解釋道:“陳豨南麵沒有據守漳水,北麵沒有占領邯鄲,我看他成不了大事,故此發笑!”
從後麵結果來看,劉邦分析的很正確。
劉邦從長安發兵時,曾有意帶上韓信,好歹韓信是淮陰侯,有職責去平叛。
還沒等劉邦開口,韓信說:“我這幾天拉稀,不能騎馬,去不了!”
其實韓信在等陳豨謀反的消息,肯定不會跟隨劉邦去平叛。
這樣說吧,八個異姓王除了燕王盧婉親自帶兵去了邯鄲,其他各王都找了不同理由推脫不去。
要不說打仗還是親兄弟,關鍵時刻,沛縣係這些從早就跟隨劉邦起事的老兄弟們很給力。
紛紛帶兵來到邯鄲聽候劉邦的吩咐。
假如不是樊噲、曹參、周勃、灌嬰、酈商等嫡係將領們及時趕來,劉邦可就丟人丟大發了!
幾乎成了光杆司令。
要不說當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此時周昌請奏高祖斬殺邯鄲守將。
周昌道:“邯鄲二十五座城池,投降了二十座,這些守將貪生怕死,應該受到懲罰!”
劉邦問:“這些守將投降陳豨,有沒有傷害百姓?”
“傷害百姓倒是沒有,隻是歸順跟著陳豨進行劫掠,再沒有其他動作。”周昌答。
“守將投降是無力抵擋陳豨的大隊人馬,為保全百姓向對手投降有情可原。”
劉邦沒有治這些守將的罪,赦免其罪並繼續留用。
這就是劉邦手腕高明之處,想想看,諸侯們多數沒跟隨劉邦平叛。
本來漢軍兵力遠不如叛軍,再懲治這些守將,一旦把他們逼到陳豨陣營,豈不是為自己樹敵嗎?
劉邦當務之急是穩定局勢,然後再發起進攻。
劉邦問周昌:“邯鄲城內還有沒有勇士?”
“回皇上,還有四位勇士。”周昌答。
“快把他們叫來,我自有用處。”
周昌很快找來了四位勇士。
劉邦一看怒道:“你看看你們這四個慫包,還勇士呢!你們這樣子能帶兵打仗嗎?”
四個勇士戰戰兢兢,跪著低著頭不敢說話。
“行了!都站起來吧,每人封食邑千戶,任命為先鋒將軍。”
劉邦揮揮手讓四人退下。
旁邊的人感到不公平,問劉邦:“皇上,我們這些人跟著您東擋西殺,這四個人沒有什麽功勞,為何卻獲得食邑千戶?”
劉邦道:“這就是你們短視地方,我現在隻能利用邯鄲軍民,我為何吝嗇四千食邑籠絡邯鄲子弟呢?”
劉邦的意思是,現在讓邯鄲子弟們為自己賣命,不厚待他們能行嗎?
反正這四千食邑也是邯鄲百姓,為何放著河水不洗船呢?
眾人不再有怨言。
然後劉邦派人尋找樂毅的後人,將其後人樂叔封為華成君。
劉邦封樂毅的後人同樣是拉攏趙國人,樂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最初在趙國出任大將軍一職。
劉邦最後問周昌叛軍王黃、曼丘臣等人的情況。
周昌說:“王黃、曼丘臣手下的將領之前都是邊境上的商人。”
劉邦一聽道:“多準備金銀珠寶,這些商人重利輕義。”
原來劉邦要用重金招降這些叛軍將領。
果如劉邦所料,陳豨手下這些商人將領紛紛投降了劉邦。
緊接著劉邦開始派兵遣將……
列位,鎮反平叛從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像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來得急去得快。
陳豨謀反曆經三年才被徹底平定,說明陳豨的勢力確實很強大。
讓人想不到的是,時間長也就算了,牽涉到的人物讓人大吃一驚。
漢初封了八位異姓王,因陳豨叛亂牽扯到了五位。
他們是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綰和淮陰侯韓信。
五位異姓王都被卷入其中,或死或逃。
我都懷疑劉邦是借平叛之名消滅異姓王,為他的兒子劉盈消除隱患。
此時劉邦已經完全拋棄了戚夫人母子,一心一意為長子劉盈和呂後,打造一個相對安定的天下。
平叛過程漫長而枯燥,為了避免您看書打瞌睡,我盡量歸納簡短來敘述~~~
劉邦根據叛軍兵力部署情況,分東、西兩路出兵,同時命燕王盧綰從東北方向進軍叛軍。
劉邦和禦史大夫趙堯,一起攻打陳豨部將占領的東垣(石家莊)縣,在攻打石家莊過程中,守城將領大罵劉邦不是東西。
劉邦大怒,調來太仆夏侯嬰部隊一起攻打石家莊。
在兩軍共同進攻下,石家莊被拿下。
劉邦進城後處斬了那些辱罵他的人,沒罵的守城將士被黥麵流放,並將石家莊改名真定。
陳豨命手下將軍帶一千餘人進攻邢台(古稱襄國),劉邦獲得消息,手下大將樊噲請戰,劉邦點頭同意。
樊噲率軍迎擊,擊破侯敞部。
然後回軍攻打韓王信部將王黃守衛的曲逆,曲逆在今保定順平一帶,樊噲再次打敗了王黃軍。
西路軍方麵,周勃率軍經太原郡北攻代地,一鼓作氣攻占了馬邑,馬邑是代地都城,曾經是韓王信辦公地點。
緊接著擊敗了陳豨和趙王利的軍隊。
到了天明,韓王信、陳豨和趙王利殘餘部隊迅速匯合占據了參合城,參合在今山西陽高縣一帶。
周勃和將軍柴武也迅速匯合,二合一共同向參合城進發。
雙方戰於參合,不日漢軍攻克城池,韓王信沒來得及逃跑,被柴武將軍一馬劈於馬下,韓王信這個頭號漢奸死於非命。
漢高帝十二年十月,也就是公元前195年11月,叛軍主帥陳豨被樊噲部將公孫耳一刀劈於馬下。
禍亂北方三年的陳豨叛亂,最終被徹底平定,代趙兩地皆被漢軍收複。
長安城燈火通明,甚至有人放起了煙花,人們等待皇上凱旋而歸。
三年來,無論是洛陽還是長安,都處在一種壓抑中,三年來發生的事太多了~
一陣風吹來,騎在馬上的劉邦,恍惚看到五位異姓王向他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