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事真夠劉邦喝一壺的,戚夫人每天強顏歡笑,變著花樣哄劉邦高興。
越是這樣劉邦心中越是不忍,暗暗責備自己不能給心上女人一個安逸的未來。
世上的事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子之事還沒想出一個好辦法來,燕國出事了。
當時傳來情報說盧綰背叛了皇上,劉邦都不相信。
他連問了三遍,“盧綰真和匈奴有勾連嗎?”
得到的是肯定回答。
“皇上,盧綰勾結冒頓單於擁兵作亂。匈奴投降的將領把他供出來了。”
劉邦頹然坐在龍椅上,喃喃自語道,“想不到盧綰也騙我,上一次他騙了我,上一次他騙了我!”
上一次劉邦極力為盧綰洗白,他不相信盧綰做欺騙他的事,還說誰背叛我盧綰也不會背叛。”
也確實,別說劉邦不相信,朝中大臣們也不相信盧綰背叛了朝廷。
盧綰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就連蕭何、張良也比不過,皇上對他寵信有加。
蕭何、張良他們是憑才能得到劉邦的信任,而盧綰完全是憑個人感情……
盧綰和劉邦是同鄉,有趣的是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
並且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盧綰的老爹是多年的密友。
當時二人的妻子同時懷孕,劉太公說,“如果我家生個男孩,你家生個閨女,咱們就訂下娃娃親,長大後讓他倆成為夫妻。
如果咱倆家都是小子,就讓他倆像親兄弟一樣相處。”
盧綰父親頻頻點頭讚同。
在劉邦和盧綰出生時,全村人都去祝賀。
接生婆忙裏忙外,院子裏站滿了祝賀的人。“哇”的一聲,兩家孩子同時出生了。
兩家的接生婆,分別在家大門左邊掛了一把劍。
原來漢初有這樣的風俗,如果這家生的是男孩,就在家大門左邊掛一把劍,人們一看就知道生的是男孩。
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在家大門口右邊掛一方手帕,人們一看就知道生的是女孩。
也有窮人家,把寶劍換成一塊鐵,手帕換成紡線錘,總之大同小異。
到了中午,賀喜的人們大吃二喝一頓,說些吉利話,散席時,劉太公宣布明年這時候大家來喝酒,從此就有了“過生日”這一說。
長大後,二人如親兄弟一般相處,在劉邦私放囚犯逃到芒碭山躲藏的時候,是盧綰和呂雉為劉邦送吃的。
那時候朝廷賞銀捉拿劉邦,卻沒有一個兄弟要出賣他,如今當了皇帝,盧綰卻背叛了自己。
“我有什麽地方沒達到盧綰滿意?我問心無愧對盧綰勝過了所有人。”劉邦百思不得其解。
……
劉邦回憶起二人的過往: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盧綰隨我起兵於沛,轉戰各地。
漢元年(前206年)四月,我命他出任侍中。隨我東擊項羽,平定三秦,命他出任太尉,冊封長安侯。
我很想封盧綰為王,無奈他的戰績平平。
終於讓我捉住了一次機會,燕王臧荼謀反,我帶他一起平叛,臧荼謀反失敗後,燕王位置空虛。
朝中大臣都知道我加封盧綰為王,集體上書推薦盧綰。
如果不是我,盧綰不夠資格,他如願以償做了燕王,本應報答我,怎麽卻背叛了我?
這是門外的太監稟報,張良求見。
“有請子房,我正想向他討教問題。來得正是時候。”劉邦準張良覲見。
張良落座,劉邦迫不及待問,“子房,我對盧綰去親兄弟,他為何要背叛我呢?”
“皇上,盧綰背叛皇上並非本意,實則是形勢所迫。
聽說他帶著家眷和家臣,已經散到了長城外,不敢來見皇上。
如果他死心塌地背叛皇上。這時候應該跑到匈奴去了。”
劉邦一聽有道理,沒跑到匈奴說明盧綰想挽回點什麽!
“子房,我對盧綰不薄,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劉邦說的沒錯!
盧綰和劉邦弟弟劉交可以自由出入未央宮,盧綰身上穿的和家中吃的,都是劉邦格外賞賜的。
蕭何張良要見劉邦還要通報一聲,盧綰推門就進不用通報……
皇上,你別在胡思亂想了,你對盧綰沒得說的,是盧綰看到異姓王被拿下,他心裏沒底。
情急之下走錯了一步,一步錯步步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張良分析的對嗎?
一點沒錯,張良不愧是大漢軍師。
盧綰走錯了一步,讓人牽著鼻子不得不往下走。
……
事情還得回到陳豨叛亂時。當時盧綰率燕軍從東北方向進攻陳豨叛軍,以減輕劉邦軍隊的壓力。
一年後,實在撐不下去的陳豨要逃往匈奴。
盧綰得到消息後,擔心冒頓單於收留陳豨,就派門客張勝出使匈奴,說服冒頓單於不要幫著陳豨對抗大漢。
張勝之前是邊境上的商人,會兩種語言,熟悉匈奴的風土人情。
盧綰看中了張勝的這些優勢,這才見他出使匈奴的。
可是盧綰就忘了商人重利輕義這句話,讓張勝把一切搞砸了。
張勝到了匈奴後,在大街上遇到了臧衍。誰是臧衍呢?
臧衍是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荼謀反被滅後,臧衍就跑到了匈奴躲了起來。
張勝和臧荼早就認識,如今他鄉遇故知,彼此有一種親切感。
這大概和去美國旅遊碰到中國人的情況差不多。
臧衍就邀請張勝去他的住處喝杯茶歇歇腳。
盛情難卻,張勝就去了臧衍的住處。
一到那裏,驚得張勝目瞪口呆,他原本想臧衍逃亡匈奴,有個住處就不錯了。
事實卻顛覆了張勝的三觀,臧衍的住處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
金色絲綢裝飾房間,漢白玉的香爐裏的室內香香燭飄散著淡淡的香味。
不亞於皇上的行宮。
臧衍看出了張勝的疑惑,微笑道,“這些家產和珠寶,都是我老爸當燕王時積攢下的。”
原來臧衍利用老爸的權力。大肆走私,在匈奴存下了巨額財富,覺得有實力和劉邦對抗了,這才悍然造反。
結果低估了劉邦的實力,造反失敗,臧衍倉皇出逃到了匈奴。
張勝突然明白了,敢情是這麽欺騙朝廷的。這些諸侯子孫個個肥的流油,還不都是搜刮的大漢財富?
臧衍一拍手,奴仆捧來了一壺泡好的上等龍井茶水,張勝和臧衍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張兄,你這次來有什麽事嗎?”
張勝就把盧綰要他勸說冒頓單於不要幫助陳豨的事說了一遍。
臧衍接口道:“張兄千萬別做傻事,假如你說服冒頓單於不要幫陳豨,陳豨必死無疑。
不過陳豨死,燕王盧綰離死不遠了!”
張勝一愣,“臧兄何出此言?”
“兄弟你想想看,陳豨被滅,劉邦騰下手來就會收拾其他異姓王,燕王盧綰就會危險。
張兄能被盧綰看中,不就是你熟悉匈奴情況嗎?
隻有陳豨、匈奴、韓王信這些人活著,你和燕王盧綰才有利用的價值。”
臧荼這些話打動了張勝,心想確實是這麽回事。
假如項羽不死,劉邦敢動韓信和彭越嗎?
臧衍繼續說道:“還是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啊!”
臧衍的意思是讓張勝別勸冒頓放手不管。
相反要冒頓單於時不時攻打燕國,讓劉邦感到燕國存在的重要性。
臧衍看張勝心有所動,加大說服力度。
“張兄,你熟悉匈奴地理環境,一旦和匈奴達成默契的關係,盧綰一定會委任你為匈奴特使。
以後咱哥倆相處時間就多了,搞點錢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在臧衍鼓動下,張勝就做了雙麵間諜。
在盧綰和冒頓單於之間穿針引線。
盧綰見張勝好一段時間沒回來,加上匈奴不斷侵擾燕地,認為張勝投降了匈奴,於是請命劉邦斬了張勝一家。
就在張勝收到處斬張勝一家老小聖旨時,無巧不巧,張勝回來了。
他把前後事情向盧綰一匯報,說自己都是為了燕國和王爺考慮。
隻要陳豨在邊境存在,朝廷就不敢對燕國下手。
盧綰看到韓信、彭越和英布先後被殺,心想八個異姓王現在還剩兩個:
長沙王吳芮和自己。
長沙國比較小,劉邦沒有忌憚。
燕國則不同了,燕國地理位置重要,劉邦遲早要對我下手的。
張勝這養寇自重的辦法確實不錯,他也是為我好。
盧綰改變了殺張勝的主意,騙劉邦說張勝是冤枉的,是另一個人背叛了朝廷。
劉邦十分信任盧綰,馬上下令放了張勝一家人。
此後盧綰和匈奴軍隊玩起了貓捉老鼠,結果是既騙取了劉邦的信任,又騙取了朝廷的軍費。
……
有句話叫“紙終究包不住火,雪埋不住大活人!”
周勃斬殺陳豨後,審問陳豨手下的將領,就供出了張勝雙麵間諜的身份。
張勝聽到消息就潛逃到了匈奴,自此消失了。
此時劉邦隻是懷疑盧綰被張勝騙了,相信盧綰是清白的。
於是下詔讓盧綰來長安說清楚是怎麽一回事。
盧綰認為劉邦要對自己下毒手,拒不去長安。
盧綰越不來,劉邦越懷疑這裏麵有事。
於是下詔讓樊噲帶兵去捉拿盧綰。
盧綰豈肯束手就擒,率軍迎戰樊噲。
“行了,啥都別解釋了,盧綰謀反一事坐實了!”
劉邦心情沉重,他想不明白盧綰為何要謀反?
憑心來說,盧綰確實沒想到反劉邦,是事情一步步逼到了這個程度。
盧綰豈是樊噲的對手,一交手盧綰就敗下了陣,萬般無奈之下,他帶著家臣和家眷逃到了長城腳下。
意思是等劉邦病好點了,當麵請罪解釋清楚,求得劉邦的寬恕。
誰知到後來劉邦一病不起。
盧綰思忖:“朝中之事由呂後做主,呂後狠如蛇蠍,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盧綰不敢去長安。
一等二等,劉邦最終還是掛了,盧綰回去請罪的路斷了。
沒辦法,大漢回不去了,盧綰一步一回頭帶著家人逃往了匈奴。
冒頓單於還是不錯,封盧綰為東胡盧王。
好景不長,等盧綰帶去的財物被侵吞完後,匈奴人對他百般羞辱。
盧綰無依無靠,忍氣吞聲苟且偷生,整日鬱鬱寡歡,沒多久就掛了。
盧綰死後都沒有落葉歸根,做了孤魂野鬼,葬在了匈奴亂葬崗裏。
越是這樣劉邦心中越是不忍,暗暗責備自己不能給心上女人一個安逸的未來。
世上的事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子之事還沒想出一個好辦法來,燕國出事了。
當時傳來情報說盧綰背叛了皇上,劉邦都不相信。
他連問了三遍,“盧綰真和匈奴有勾連嗎?”
得到的是肯定回答。
“皇上,盧綰勾結冒頓單於擁兵作亂。匈奴投降的將領把他供出來了。”
劉邦頹然坐在龍椅上,喃喃自語道,“想不到盧綰也騙我,上一次他騙了我,上一次他騙了我!”
上一次劉邦極力為盧綰洗白,他不相信盧綰做欺騙他的事,還說誰背叛我盧綰也不會背叛。”
也確實,別說劉邦不相信,朝中大臣們也不相信盧綰背叛了朝廷。
盧綰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就連蕭何、張良也比不過,皇上對他寵信有加。
蕭何、張良他們是憑才能得到劉邦的信任,而盧綰完全是憑個人感情……
盧綰和劉邦是同鄉,有趣的是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
並且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盧綰的老爹是多年的密友。
當時二人的妻子同時懷孕,劉太公說,“如果我家生個男孩,你家生個閨女,咱們就訂下娃娃親,長大後讓他倆成為夫妻。
如果咱倆家都是小子,就讓他倆像親兄弟一樣相處。”
盧綰父親頻頻點頭讚同。
在劉邦和盧綰出生時,全村人都去祝賀。
接生婆忙裏忙外,院子裏站滿了祝賀的人。“哇”的一聲,兩家孩子同時出生了。
兩家的接生婆,分別在家大門左邊掛了一把劍。
原來漢初有這樣的風俗,如果這家生的是男孩,就在家大門左邊掛一把劍,人們一看就知道生的是男孩。
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在家大門口右邊掛一方手帕,人們一看就知道生的是女孩。
也有窮人家,把寶劍換成一塊鐵,手帕換成紡線錘,總之大同小異。
到了中午,賀喜的人們大吃二喝一頓,說些吉利話,散席時,劉太公宣布明年這時候大家來喝酒,從此就有了“過生日”這一說。
長大後,二人如親兄弟一般相處,在劉邦私放囚犯逃到芒碭山躲藏的時候,是盧綰和呂雉為劉邦送吃的。
那時候朝廷賞銀捉拿劉邦,卻沒有一個兄弟要出賣他,如今當了皇帝,盧綰卻背叛了自己。
“我有什麽地方沒達到盧綰滿意?我問心無愧對盧綰勝過了所有人。”劉邦百思不得其解。
……
劉邦回憶起二人的過往: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盧綰隨我起兵於沛,轉戰各地。
漢元年(前206年)四月,我命他出任侍中。隨我東擊項羽,平定三秦,命他出任太尉,冊封長安侯。
我很想封盧綰為王,無奈他的戰績平平。
終於讓我捉住了一次機會,燕王臧荼謀反,我帶他一起平叛,臧荼謀反失敗後,燕王位置空虛。
朝中大臣都知道我加封盧綰為王,集體上書推薦盧綰。
如果不是我,盧綰不夠資格,他如願以償做了燕王,本應報答我,怎麽卻背叛了我?
這是門外的太監稟報,張良求見。
“有請子房,我正想向他討教問題。來得正是時候。”劉邦準張良覲見。
張良落座,劉邦迫不及待問,“子房,我對盧綰去親兄弟,他為何要背叛我呢?”
“皇上,盧綰背叛皇上並非本意,實則是形勢所迫。
聽說他帶著家眷和家臣,已經散到了長城外,不敢來見皇上。
如果他死心塌地背叛皇上。這時候應該跑到匈奴去了。”
劉邦一聽有道理,沒跑到匈奴說明盧綰想挽回點什麽!
“子房,我對盧綰不薄,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劉邦說的沒錯!
盧綰和劉邦弟弟劉交可以自由出入未央宮,盧綰身上穿的和家中吃的,都是劉邦格外賞賜的。
蕭何張良要見劉邦還要通報一聲,盧綰推門就進不用通報……
皇上,你別在胡思亂想了,你對盧綰沒得說的,是盧綰看到異姓王被拿下,他心裏沒底。
情急之下走錯了一步,一步錯步步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張良分析的對嗎?
一點沒錯,張良不愧是大漢軍師。
盧綰走錯了一步,讓人牽著鼻子不得不往下走。
……
事情還得回到陳豨叛亂時。當時盧綰率燕軍從東北方向進攻陳豨叛軍,以減輕劉邦軍隊的壓力。
一年後,實在撐不下去的陳豨要逃往匈奴。
盧綰得到消息後,擔心冒頓單於收留陳豨,就派門客張勝出使匈奴,說服冒頓單於不要幫著陳豨對抗大漢。
張勝之前是邊境上的商人,會兩種語言,熟悉匈奴的風土人情。
盧綰看中了張勝的這些優勢,這才見他出使匈奴的。
可是盧綰就忘了商人重利輕義這句話,讓張勝把一切搞砸了。
張勝到了匈奴後,在大街上遇到了臧衍。誰是臧衍呢?
臧衍是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荼謀反被滅後,臧衍就跑到了匈奴躲了起來。
張勝和臧荼早就認識,如今他鄉遇故知,彼此有一種親切感。
這大概和去美國旅遊碰到中國人的情況差不多。
臧衍就邀請張勝去他的住處喝杯茶歇歇腳。
盛情難卻,張勝就去了臧衍的住處。
一到那裏,驚得張勝目瞪口呆,他原本想臧衍逃亡匈奴,有個住處就不錯了。
事實卻顛覆了張勝的三觀,臧衍的住處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
金色絲綢裝飾房間,漢白玉的香爐裏的室內香香燭飄散著淡淡的香味。
不亞於皇上的行宮。
臧衍看出了張勝的疑惑,微笑道,“這些家產和珠寶,都是我老爸當燕王時積攢下的。”
原來臧衍利用老爸的權力。大肆走私,在匈奴存下了巨額財富,覺得有實力和劉邦對抗了,這才悍然造反。
結果低估了劉邦的實力,造反失敗,臧衍倉皇出逃到了匈奴。
張勝突然明白了,敢情是這麽欺騙朝廷的。這些諸侯子孫個個肥的流油,還不都是搜刮的大漢財富?
臧衍一拍手,奴仆捧來了一壺泡好的上等龍井茶水,張勝和臧衍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張兄,你這次來有什麽事嗎?”
張勝就把盧綰要他勸說冒頓單於不要幫助陳豨的事說了一遍。
臧衍接口道:“張兄千萬別做傻事,假如你說服冒頓單於不要幫陳豨,陳豨必死無疑。
不過陳豨死,燕王盧綰離死不遠了!”
張勝一愣,“臧兄何出此言?”
“兄弟你想想看,陳豨被滅,劉邦騰下手來就會收拾其他異姓王,燕王盧綰就會危險。
張兄能被盧綰看中,不就是你熟悉匈奴情況嗎?
隻有陳豨、匈奴、韓王信這些人活著,你和燕王盧綰才有利用的價值。”
臧荼這些話打動了張勝,心想確實是這麽回事。
假如項羽不死,劉邦敢動韓信和彭越嗎?
臧衍繼續說道:“還是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啊!”
臧衍的意思是讓張勝別勸冒頓放手不管。
相反要冒頓單於時不時攻打燕國,讓劉邦感到燕國存在的重要性。
臧衍看張勝心有所動,加大說服力度。
“張兄,你熟悉匈奴地理環境,一旦和匈奴達成默契的關係,盧綰一定會委任你為匈奴特使。
以後咱哥倆相處時間就多了,搞點錢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在臧衍鼓動下,張勝就做了雙麵間諜。
在盧綰和冒頓單於之間穿針引線。
盧綰見張勝好一段時間沒回來,加上匈奴不斷侵擾燕地,認為張勝投降了匈奴,於是請命劉邦斬了張勝一家。
就在張勝收到處斬張勝一家老小聖旨時,無巧不巧,張勝回來了。
他把前後事情向盧綰一匯報,說自己都是為了燕國和王爺考慮。
隻要陳豨在邊境存在,朝廷就不敢對燕國下手。
盧綰看到韓信、彭越和英布先後被殺,心想八個異姓王現在還剩兩個:
長沙王吳芮和自己。
長沙國比較小,劉邦沒有忌憚。
燕國則不同了,燕國地理位置重要,劉邦遲早要對我下手的。
張勝這養寇自重的辦法確實不錯,他也是為我好。
盧綰改變了殺張勝的主意,騙劉邦說張勝是冤枉的,是另一個人背叛了朝廷。
劉邦十分信任盧綰,馬上下令放了張勝一家人。
此後盧綰和匈奴軍隊玩起了貓捉老鼠,結果是既騙取了劉邦的信任,又騙取了朝廷的軍費。
……
有句話叫“紙終究包不住火,雪埋不住大活人!”
周勃斬殺陳豨後,審問陳豨手下的將領,就供出了張勝雙麵間諜的身份。
張勝聽到消息就潛逃到了匈奴,自此消失了。
此時劉邦隻是懷疑盧綰被張勝騙了,相信盧綰是清白的。
於是下詔讓盧綰來長安說清楚是怎麽一回事。
盧綰認為劉邦要對自己下毒手,拒不去長安。
盧綰越不來,劉邦越懷疑這裏麵有事。
於是下詔讓樊噲帶兵去捉拿盧綰。
盧綰豈肯束手就擒,率軍迎戰樊噲。
“行了,啥都別解釋了,盧綰謀反一事坐實了!”
劉邦心情沉重,他想不明白盧綰為何要謀反?
憑心來說,盧綰確實沒想到反劉邦,是事情一步步逼到了這個程度。
盧綰豈是樊噲的對手,一交手盧綰就敗下了陣,萬般無奈之下,他帶著家臣和家眷逃到了長城腳下。
意思是等劉邦病好點了,當麵請罪解釋清楚,求得劉邦的寬恕。
誰知到後來劉邦一病不起。
盧綰思忖:“朝中之事由呂後做主,呂後狠如蛇蠍,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盧綰不敢去長安。
一等二等,劉邦最終還是掛了,盧綰回去請罪的路斷了。
沒辦法,大漢回不去了,盧綰一步一回頭帶著家人逃往了匈奴。
冒頓單於還是不錯,封盧綰為東胡盧王。
好景不長,等盧綰帶去的財物被侵吞完後,匈奴人對他百般羞辱。
盧綰無依無靠,忍氣吞聲苟且偷生,整日鬱鬱寡歡,沒多久就掛了。
盧綰死後都沒有落葉歸根,做了孤魂野鬼,葬在了匈奴亂葬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