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劉肥死裏逃生回到了齊國,丞相曹參聽了過程唏噓不已。


    “可憐的惠帝攤上這樣的母親也是倒黴!”


    曹參勸齊王以後少去長安。


    ……


    惠帝二年,蕭何病重,曹參得知消息,買了些禮物,坐車去河南永城去看望老朋友。


    蕭何是劉邦的首位功臣,被封為酂侯。


    封地在河南永城,後來蕭何在永城市酂城鎮建了一座城,取名酂城,作為他的都城。


    通常情況蕭何在長安居住,這不有病了嗎?回封地養病。


    老朋友相見分外親切,“曹參,你的身子骨還是那麽硬朗。”


    “丞相,去年見你還好好的,怎麽一下子成這樣了”


    曹參看蕭何說話都氣喘籲籲,旁邊有一個女仆扶著他。


    曹參生怕一陣風把蕭何吹倒,於是忙扶著蕭何上床坐下。


    二人有說不完的話,曹參留住三天後,依依作別而去。


    當年冬天(前193年),蕭何病逝,享年64歲。


    蕭何一生清廉節儉,所置的田產都是薄地,他不和老百姓爭地。


    置辦的那些薄地,是為了打消當初劉邦對他的猜疑。


    楚漢相爭時,劉邦把關中交給蕭何管理。當時劉邦心想:假如蕭何謀反,我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劉邦不放心,不斷派人以送蕭何禮品為名,回長安看望蕭何在幹什麽?


    當時蕭何手下一門客,看出了劉邦險惡用心,為蕭何想出了一條計策,讓他多置辦田產。


    門客解釋說,吃喝玩樂貪,丞相選一樣,如此才能解除皇上對你的懷疑。


    蕭何一聽有道理,一個人沒有缺點,領導不放心。


    於是蕭何選擇了貪,用錢多置辦田產。他不與民爭好地,專買貧瘠無人要的薄地。


    劉邦一看蕭何也有缺點,小貪就不會有大的胸懷,就這樣,蕭何通過“自汙”解除了劉邦的懷疑。


    ……


    蕭何為官清廉,惠帝追諡其為文終侯,其長子蕭祿承襲酂侯爵位。


    身在齊國的曹參,讓秘書寫了篇祭文快遞到酂城,以示對蕭何的懷念。


    然後,曹參開始收拾東西,把吃的、用的打包。家人們很疑惑,問曹參這是要搬家嗎?


    曹參笑道,“我要去長安當丞相,當然要搬家了。”


    剛落話頭,士卒進來通報“長安使者求見。”


    “快請!”


    蕭何轉頭對家人道:“授我丞相印的人到了。”


    言罷,曹參整衣相迎。


    長安使者展開聖旨宣道:


    “曹參聽命。”


    “臣在”


    “即日起赴長安任丞相一職,現授相印一枚,不得有誤。”


    “謝皇上隆恩。”


    曹參接過相印,款待使者。


    他把打包的東西裝上車,歇息片刻,隨後帶著家人奴仆,跟著使者去了長安~~~


    ……


    朝中大臣們主動站在未央宮門口迎接曹參上任,個個臉上喜笑顏開,紛紛祝賀曹參升任大漢丞相。


    群臣們嘴上說著奉承話,心中卻打著小鼓,生怕自己成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犧牲品。


    群臣們認為,曹參上任後,肯定把蕭何所定的經濟、法律、民生等政策推倒重來。


    很顯然的事,曹參的功勞不在蕭何之下,而先皇劉邦卻把蕭何定為首功,你說曹參能服氣嗎?


    否定蕭何的一切,等於否定劉邦的眼光,這二人都不在了,曹參能不發泄心中的怨氣嗎?~~


    令朝臣不解的是,曹參上任後,朝中如常一如既往。


    一天、二天,三天……


    曹參按時上朝下朝,沒有任何舉動。朝中大臣們那顆懸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


    “哥幾個,看來曹參沒有啥能力,半月過去了沒有任何動作,每天除了喝酒就是玩紙牌。”


    下朝的大臣們聚在一起議論曹參。


    “他沒舉動不好嗎?你願意瞎折騰啊!”其中一個上年紀的官員道。


    曹參為何上任大漢丞相卻無所作為呢?


    原來曹參奉行“”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黃老”指的是黃帝和老子。


    黃帝是先古時的一位牛人,打敗了另一位牛人蚩尤。


    老子名李耳,他寫了《道德經》,是道教的先祖。


    老子的一些學說,假借黃帝之口形成對話,形式新穎,便於傳播。


    黃老之學的核心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有為。


    劉邦活著時,封其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封曹參為齊國相,輔佐劉肥。


    當時曹參心想,我一個武將,打仗是內行,治國是外行,要想輔佐好齊王,就得拜師求教。


    他聽說蓋公精通“黃老之學”,於是派人用車接來了蓋公。


    蓋公是齊國著名的隱士,劉邦活著時三請蓋公而不至。如今曹參一輛大車就把蓋公接來了。


    不是老隱士自降身價,實在是他佩服曹參的為人。


    武將都沒有那麽多的花花腸子,蓋公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先生遠道而來卻神采奕奕,七十歲看上去像年輕人。”


    曹參奉承蓋公鶴發童顏。


    曹參把蓋公奉為上賓,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一連數天可把蓋公喝急了。


    “曹丞相,您不是把我接來陪你喝酒的吧?”


    蓋公的意思是有話你直說,我能幫忙絕不推辭。


    曹參這才說出求教蓋公治理國家的辦法。


    蓋公早就猜到了曹參有此一問,笑道:“治理國家如烹小鮮爾,如喝酒般容易,不必發愁!”


    蓋公沒法給曹參解釋原文,太深奧了,一個武將一時半會理解不了。


    蓋公用通俗形象的語言解釋道:“先皇打了這麽多年的仗才建立了漢朝,老百姓需要休養生息,


    這時候相國不要過多左右齊國老百姓,讓他們順其自然,該種地的種地,該旅遊的去旅遊,


    就像蕭何後期治理國家一樣,不折騰不強製,按照自然規律處理國家大事。”


    曹參明白了,“是不是給老百姓一個自由的空間,不過多束縛老百姓?”


    “對!別今天來一出明天來一出,對於相國來說就是該喝酒就喝酒,該玩牌就玩牌。


    少製定一些亂七八糟的條條框框。這就叫無為而治!”


    曹參起身拍手大笑道:


    “先生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


    隨後曹參就以無為治理齊國,結果齊國出產的糧食最多。


    這不難理解,老百姓經過戰亂期望有安定的生活。需要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


    曹參順應民意,無為而有為,任齊相九年,治理的齊國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


    有了治理齊國的經驗,曹參把無為而治在朝廷中推行開來,所以上任後不幹預民生,不出台一條新政策。


    過了一段時間,曹參把一些出工不出力的朝中官員撤職,換上憨厚少言無語有能力的人,


    其他一切按上任蕭何製定的政策進行。


    到後來“蕭規曹隨”這句成語出現了。


    曹參無事可做,每天早中晚三頓小酒喝。


    上行下效,朝中大臣散朝後,都到丞相府後花園去找曹參喝酒。


    曹參奉行的“無為而治”,在漢初是不錯的辦法,百姓休養生息,不需要朝廷過多的幹預。


    ……


    一些大臣不了解曹參的無為而治的精髓,向劉盈告曹參的狀,說他不務朝政整日喝酒。


    劉盈暗中觀察,果然如此。


    “嗬嗬!新上任的丞相和我一樣喜歡喝酒,猶如我的影子。”


    劉盈心想,“曹參比我酒癮還大,莫非他想用這種辦法提醒我戒酒?”


    劉盈想了解曹參內心是怎麽想的?又不願意直接問,於是召來曹參的兒子,大中大夫曹窋。


    “你爹近來無事總喝酒玩牌,你回去問問你爹,除了這兩樣還會不會別的?”


    最後劉盈叮囑道:“千萬不要說是我讓你問的,你就說是你想問問。”


    曹窋回到家後,按照皇上教的問老爹。


    曹參一聽怒道:“你懂什麽?老子無事可做喝點酒咋了?皇上都不管我,你小子多管閑事!”


    曹參越說越氣,上去打了兒子兩耳光。


    曹窋很委屈,又不敢說是皇上讓問的,也不敢和老爹理論,挨了兩耳光也是白挨。


    到了第二天散朝後,曹窋就把挨打的事報告給了皇上。


    劉盈安慰了曹窋一番,讓他退下,命人把曹參叫了過來。


    “曹參你好大膽!是我讓曹窋問的,你為什麽不理朝政總喝酒?”


    曹參一聽嚇得撲通跪下磕頭。“皇上!我真不知道是你叫我兒問的。”


    “行了,不說這事了,你當上丞相後,為何不出一條政策呢?”


    “皇上,我問您一個問題,陛下與先皇誰的能力大呢?”


    “當然是先皇了,先皇提三尺劍定江山,建立大漢朝,我怎敢與先皇相比較!”


    曹參接著問:“微臣與蕭何相比,誰的才能大呢?”


    “似乎蕭何更勝一籌。”劉盈道。


    “既然皇上不如先皇,我我不如蕭何,我為何要改變二人定下的政策呢?”


    劉盈一聽是這麽個理,不再說話。


    曹參繼續說道:“既然我不如前任,那我繼續前任的政策有什麽不好呢?


    需要做的蕭何都安排好了,空閑時間我喝點酒有何不可呢?”


    漢初的基本政策是“爭天下,取有為;得天下,取無為。”


    有時候“不做事強過亂做事!”


    劉盈大喜,想不到曹參把無為而治發揮到了極致,高興之餘,賜給了曹參一壇子十年陳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