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親眼目睹釋之的才華,心中佩服不已。
“這家夥有一套,怪不得袁盎極力推薦。”
文帝這才把大法官的法袍,披在了釋之身上。
“哈哈”,文帝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果然是一位小心謹慎的皇帝。
漢文帝前元五年,張釋之被文帝提拔為廷尉,負責審判、執法辦案。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釋之有太多的才能要施展。
還能等他喘口氣,皇家陵園出事了。
原來太監去高祖的長陵去掃墓,發現皇陵大門上的那對大銅環被人盜了。
“誰這麽大膽!竟敢太歲頭上動土,偷到皇爺爺頭上了!”
文帝震怒!
釋之也很生氣,心說這不是給我弄難看嗎!莫非盜賊要考驗我的辦案能力?
釋之召集眾班頭,放出眼線和衙役,奔赴四方尋找盜賊的蛛絲馬跡。
隨後釋之叮囑士卒注意早市上的文物販子,盜賊偷竊皇家寶物不是要燉著吃,肯定要銷贓換錢花。
布置好一切,釋之待在刑部坐等各方消息。
這時文帝命太監傳話,讓釋之陪他去上林苑打獵。
文帝這幾天很鬱悶,吳王劉濞和淮南王劉長不是省油的燈,二人在封地橫行不法,劉長甚至出行打著天子的旗幟,
劉濞橫征暴斂欺壓百姓,其治下的郡縣百姓紛紛進京告禦狀。
加上又丟了大門銅環,文帝想出去散散心。
皇上叫作陪不能不去,釋之跟著文帝的車隊,一行人往上林苑而去。
路上行人很少,文帝和騎著馬跟在旁邊的釋之,邊走邊說話……
當一行人來到一座大橋時,突然從橋底下竄出一個人來,
由於事發突然,皇家馬車駕轅的那匹高頭大馬差點受驚,
長嘶不止……
幸虧“趕車的”經驗豐富,一把拉住了韁繩。
否則就把文帝甩下了車。
“趕車的”安撫著那匹高頭大馬。
此時皇家衛隊,把竄出去的那人捉了回來。
“皇上,人犯帶到,聽候皇上處置!”
還沒等審問,穩下神來的文帝要“哢嚓”了人犯。
釋之連忙勸止。
“皇上,國有國法,人犯驚擾了陛下,自當由法律製裁,而非任由皇上法隨言出!”
釋之的意思是,人犯觸犯了哪條法律,就受哪條法律的懲處,而不應該胡亂判刑。
最後經過釋之的審問,判處人犯杖刑15大板,罰金60兩。
這個懲罰是按照大漢刑律判決的,文帝雖然不高興,但也無話可說。
畢竟大漢刑律是這麽規定的~~~
轉眼一個禮拜過去了,盜竊皇陵銅環的盜賊終於落網了。
原來衙役遵照廷尉的叮囑,在文物交易市場上,把準備銷贓的盜賊捉了個正著。
“張大人,盜賊帶到,聽候大人的發落!”
西漢的審判機關法官一個人說了算,釋之根據盜竊皇家寶物斬立決的規定,判處盜賊死刑立即執行。
釋之把這一判決向文帝作了匯報,文帝要求釋之把盜賊誅滅三族。
“廷尉,不施重刑無法震懾賊人!對於盜竊皇家之物必須嚴懲!誅滅三族不足以出朕心中惡氣!”
“皇上,斬立決是對這種罪犯的頂格處理,量刑不能隨心所欲,不能以個人好惡而隨意增加和減少刑罰。”
釋之耐心解釋著,極力維護法律的公正。
最後他說:“一些不懂法的百姓,如果從皇家陵墓抓走一把土,莫非皇上也要滅其三族嗎?”
文帝終於收回了成見,深深佩服釋之的公正廉明。
在封建王朝,像張釋之這樣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屈指可數,
西漢張釋之超過了商鞅和李斯,大致與包公不相上下。
……
前文說到,釋之要懲治太子劉啟和梁懷王劉揖,這二人私闖司馬門觸犯了刑律。
釋之要執行杖刑,每人打三十大板再說。
就在這時,薄太後和竇皇後先後趕到,釋之急忙跪迎。
“張廷尉,看在老身麵上,就饒過這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吧!”
薄太後心疼孫子,為孫子求情。
竇皇後也為二人求情。
釋之哪裏承受得起,薄太後發話誰敢違拗?
這時文帝也來了,摘下帽子向釋之道歉,說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
釋之就是想給太子和梁懷王一個警告,看看目的達到了,於是順水推舟讓太後領走了人。
……
在張蒼出任丞相時,文帝最初想讓季布接替禦史大夫一職,
但最後卻選擇了申屠嘉,要知道禦史大夫相當於見習丞相,是丞相的接班人,是很重要的官職。
文帝為何沒有選擇季布?
事情是這樣的:長安城有個名叫曹丘生的人,他喜歡結交權貴,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是個令人厭惡的勢利眼。
曹丘生和文帝的大舅子竇長君,以及太監趙談也是好朋友。
曹丘生和季布是同鄉,此時季布是河東郡守。
如果你一直看下來這部書,應該知道季布是誰?
季布當初是項羽的手下,在一次戰鬥中,他差點殺死劉邦。
項羽失敗自殺後,劉邦通緝季布,是夏侯嬰說服劉邦收降了季布。
夏侯嬰說:“當初季布要殺皇上,是忠於職守,是各為其主。
如今皇上你能把項羽手下都殺光嗎?”
另外季布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在他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得黃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一諾千金”這句成語就是這麽來的。
劉邦聽從夏侯嬰的建議,撤銷通緝令,並任命季布為河東郡守。
季布一直幹到了文帝繼位。
曹丘生很想結識季布,就請求國舅爺竇長君給季布寫封推薦信。
季布之前曾提醒長君不要和曹丘生走得太近,說曹是勢利小人,離他遠點。
基於此,長君勸老曹道:“丘生,季布不願意和你交朋友,我寫信他也不接見你。”
老曹道:“你隻管給季布去封信,至於他見不見我,那是我自己的事。”
長君抹不開臉拒絕老曹,於是就為給季布寫了一封推薦信。
季布接到信後很生氣,心說長君也是,知道我討厭老曹,還給我寫推薦信。
看我如何貶損老曹!
曹丘生離開長安,去河東郡拜見季布。
季布任職的地方就在今山西運城一帶。
書說簡短,老曹就見到了季布。
季布沒給他好臉色。
“老曹,咱們不是一路人,我不交你這個朋友,你回去吧!”
季布愛憎分明,說話直來直去。
“老弟真乃性情中人,果然是一諾千金的俠客。”
老曹開始拍季布的馬屁。
季布也愛聽好話,臉色稍稍好轉。
老曹接著乘勝追擊:“老弟,你是說話算話的漢子,人人敬佩,但隻有你家鄉人知道,
人啊!需要宣傳,酒香還怕巷子深,而我可以為老弟做廣告,別忘了我的人脈在上層社會。”
老曹說完偷瞧了季布一眼,發現季布臉上露出了笑容,和開始看到他仿佛變了一個人。
“哈哈,有門,季布被我說動了心!”
老曹在當時是著名的辯士,頭腦靈活,能把死人說活!
“這家夥有一套,怪不得袁盎極力推薦。”
文帝這才把大法官的法袍,披在了釋之身上。
“哈哈”,文帝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果然是一位小心謹慎的皇帝。
漢文帝前元五年,張釋之被文帝提拔為廷尉,負責審判、執法辦案。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釋之有太多的才能要施展。
還能等他喘口氣,皇家陵園出事了。
原來太監去高祖的長陵去掃墓,發現皇陵大門上的那對大銅環被人盜了。
“誰這麽大膽!竟敢太歲頭上動土,偷到皇爺爺頭上了!”
文帝震怒!
釋之也很生氣,心說這不是給我弄難看嗎!莫非盜賊要考驗我的辦案能力?
釋之召集眾班頭,放出眼線和衙役,奔赴四方尋找盜賊的蛛絲馬跡。
隨後釋之叮囑士卒注意早市上的文物販子,盜賊偷竊皇家寶物不是要燉著吃,肯定要銷贓換錢花。
布置好一切,釋之待在刑部坐等各方消息。
這時文帝命太監傳話,讓釋之陪他去上林苑打獵。
文帝這幾天很鬱悶,吳王劉濞和淮南王劉長不是省油的燈,二人在封地橫行不法,劉長甚至出行打著天子的旗幟,
劉濞橫征暴斂欺壓百姓,其治下的郡縣百姓紛紛進京告禦狀。
加上又丟了大門銅環,文帝想出去散散心。
皇上叫作陪不能不去,釋之跟著文帝的車隊,一行人往上林苑而去。
路上行人很少,文帝和騎著馬跟在旁邊的釋之,邊走邊說話……
當一行人來到一座大橋時,突然從橋底下竄出一個人來,
由於事發突然,皇家馬車駕轅的那匹高頭大馬差點受驚,
長嘶不止……
幸虧“趕車的”經驗豐富,一把拉住了韁繩。
否則就把文帝甩下了車。
“趕車的”安撫著那匹高頭大馬。
此時皇家衛隊,把竄出去的那人捉了回來。
“皇上,人犯帶到,聽候皇上處置!”
還沒等審問,穩下神來的文帝要“哢嚓”了人犯。
釋之連忙勸止。
“皇上,國有國法,人犯驚擾了陛下,自當由法律製裁,而非任由皇上法隨言出!”
釋之的意思是,人犯觸犯了哪條法律,就受哪條法律的懲處,而不應該胡亂判刑。
最後經過釋之的審問,判處人犯杖刑15大板,罰金60兩。
這個懲罰是按照大漢刑律判決的,文帝雖然不高興,但也無話可說。
畢竟大漢刑律是這麽規定的~~~
轉眼一個禮拜過去了,盜竊皇陵銅環的盜賊終於落網了。
原來衙役遵照廷尉的叮囑,在文物交易市場上,把準備銷贓的盜賊捉了個正著。
“張大人,盜賊帶到,聽候大人的發落!”
西漢的審判機關法官一個人說了算,釋之根據盜竊皇家寶物斬立決的規定,判處盜賊死刑立即執行。
釋之把這一判決向文帝作了匯報,文帝要求釋之把盜賊誅滅三族。
“廷尉,不施重刑無法震懾賊人!對於盜竊皇家之物必須嚴懲!誅滅三族不足以出朕心中惡氣!”
“皇上,斬立決是對這種罪犯的頂格處理,量刑不能隨心所欲,不能以個人好惡而隨意增加和減少刑罰。”
釋之耐心解釋著,極力維護法律的公正。
最後他說:“一些不懂法的百姓,如果從皇家陵墓抓走一把土,莫非皇上也要滅其三族嗎?”
文帝終於收回了成見,深深佩服釋之的公正廉明。
在封建王朝,像張釋之這樣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屈指可數,
西漢張釋之超過了商鞅和李斯,大致與包公不相上下。
……
前文說到,釋之要懲治太子劉啟和梁懷王劉揖,這二人私闖司馬門觸犯了刑律。
釋之要執行杖刑,每人打三十大板再說。
就在這時,薄太後和竇皇後先後趕到,釋之急忙跪迎。
“張廷尉,看在老身麵上,就饒過這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吧!”
薄太後心疼孫子,為孫子求情。
竇皇後也為二人求情。
釋之哪裏承受得起,薄太後發話誰敢違拗?
這時文帝也來了,摘下帽子向釋之道歉,說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
釋之就是想給太子和梁懷王一個警告,看看目的達到了,於是順水推舟讓太後領走了人。
……
在張蒼出任丞相時,文帝最初想讓季布接替禦史大夫一職,
但最後卻選擇了申屠嘉,要知道禦史大夫相當於見習丞相,是丞相的接班人,是很重要的官職。
文帝為何沒有選擇季布?
事情是這樣的:長安城有個名叫曹丘生的人,他喜歡結交權貴,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是個令人厭惡的勢利眼。
曹丘生和文帝的大舅子竇長君,以及太監趙談也是好朋友。
曹丘生和季布是同鄉,此時季布是河東郡守。
如果你一直看下來這部書,應該知道季布是誰?
季布當初是項羽的手下,在一次戰鬥中,他差點殺死劉邦。
項羽失敗自殺後,劉邦通緝季布,是夏侯嬰說服劉邦收降了季布。
夏侯嬰說:“當初季布要殺皇上,是忠於職守,是各為其主。
如今皇上你能把項羽手下都殺光嗎?”
另外季布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在他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得黃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一諾千金”這句成語就是這麽來的。
劉邦聽從夏侯嬰的建議,撤銷通緝令,並任命季布為河東郡守。
季布一直幹到了文帝繼位。
曹丘生很想結識季布,就請求國舅爺竇長君給季布寫封推薦信。
季布之前曾提醒長君不要和曹丘生走得太近,說曹是勢利小人,離他遠點。
基於此,長君勸老曹道:“丘生,季布不願意和你交朋友,我寫信他也不接見你。”
老曹道:“你隻管給季布去封信,至於他見不見我,那是我自己的事。”
長君抹不開臉拒絕老曹,於是就為給季布寫了一封推薦信。
季布接到信後很生氣,心說長君也是,知道我討厭老曹,還給我寫推薦信。
看我如何貶損老曹!
曹丘生離開長安,去河東郡拜見季布。
季布任職的地方就在今山西運城一帶。
書說簡短,老曹就見到了季布。
季布沒給他好臉色。
“老曹,咱們不是一路人,我不交你這個朋友,你回去吧!”
季布愛憎分明,說話直來直去。
“老弟真乃性情中人,果然是一諾千金的俠客。”
老曹開始拍季布的馬屁。
季布也愛聽好話,臉色稍稍好轉。
老曹接著乘勝追擊:“老弟,你是說話算話的漢子,人人敬佩,但隻有你家鄉人知道,
人啊!需要宣傳,酒香還怕巷子深,而我可以為老弟做廣告,別忘了我的人脈在上層社會。”
老曹說完偷瞧了季布一眼,發現季布臉上露出了笑容,和開始看到他仿佛變了一個人。
“哈哈,有門,季布被我說動了心!”
老曹在當時是著名的辯士,頭腦靈活,能把死人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