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張釋之很想救周勃,但是周勃他自己不能自證清白。


    釋之很想教他如何辯解。但是,這樣會破壞律法的嚴肅性。


    “怎麽辦?總不能眼巴巴看著周勃蒙受不白之冤吧?”


    釋之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


    到了晚上,釋之去查牢房,借機暗示獄卒告訴周勃如何脫罪。


    獄卒曾受賄周勃,又有上司的暗示,於是寫了一張紙條,偷偷塞給了周勃。


    周勃在無人看管的時候,展開一看,上麵寫著“以公主為證”。


    周勃恍然大悟。


    原來獄卒指點周勃找兒媳婦作證,周勃的長子周勝,娶了文帝的女兒為妻。


    “我咋把這層關係忘了。”


    周勃在大兒子周勝探監的時候,讓他求公主到太後府上作證。


    一來求情,二來作證公爹沒有謀反之意。


    周勃同時告訴周勝,“兒啊!回去找皇上的舅舅薄昭,你說明我的冤屈,他知道該怎麽做。”


    那麽說了,文帝為何揪著周勃不放?文帝是要拿周勃開刀,震懾一下功臣們。


    話說兒媳婦和周勃同住一府上,知道公爹是被人陷害的,公主在太後麵前哭得很傷心。


    “太後,我公爹老實巴交一輩子,如今被人陷害入獄也不知道如何辯解!


    太後,您要出頭,為我公爹主持公道啊!嗚嗚……”


    公主剛走,薄太後的弟弟、文帝的舅舅薄昭來了。


    “姐姐,周勃跟隨高祖南征北戰立下了大功,如今有人嫉妒他,欲致其於死地,姐姐你不能不管啊!”


    如果不是公主和薄昭前來求情,薄太後還不知道文帝把周勃關了起來。


    薄昭剛走,袁盎接著到了。


    “太後,誰謀反周勃都不可能謀反,他如今被冤入獄,太後不能不管啊!”


    薄太後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來人,去把皇上給我請來!”


    滿朝文武都不相信周勃會反,為何文帝就相信呢?


    唯一的解釋是,文帝要殺功臣!


    “母後,召孩兒過來有何事?”文帝跪在母親麵前道。


    “我問你,周勃是不是被關進了監獄。”


    “是啊,有人告他謀反!”


    薄太後“忽”地站了起來,把頭上的毛巾狠狠扔在地上。


    “兒啊兒!周勃兩次任丞相,做了多年的太尉,手握百萬大軍,那時候不反,


    如今告老還鄉,在小小的封地絳縣要謀反,


    有條件時不反,沒條件卻造反,是你傻還是他傻!”


    文帝揣著明白裝糊塗,如今被母親一頓罵,頭腦總算清醒了。


    “孩兒錯了!”


    “說別的沒用,馬上釋放周勃。”薄太後下了命令。


    “是、是、是,孩兒遵命!”


    文帝放過了周勃。


    周勃不死脫層皮,走出監獄大門,陽光很刺眼。


    周勃恍如從地獄走了一遭又回到了陽間。


    他感慨道:“我曾統領百萬大軍,從沒想到過一個小小的獄吏如此尊貴!”


    這正是廟小妖風大,坑淺王八多!


    周勃有此一難,終於看清了人性。後來他了解到,袁盎在文帝麵前極力幫他辯解,


    之前袁盎確實提醒文帝要在周勃麵前端著架子,如今終於明白了袁盎對事不對人。


    此後周、袁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


    漢文帝前元六年,十一月,有淮南王官員進京密告淮南王劉長謀反。


    當時文帝不相信,說劉長從小受了不少苦,母親生下他就死了。


    還說沒人管教,劉長變得桀驁不馴,說到謀反,朕覺得不會。~~~


    劉長是高祖劉邦的小兒子,母親是趙姬。


    去年,劉長深恨當年審食其沒有盡力救母親,找機會,用鏈錘砸死了審食其。


    按說殺人償命,袁盎奏請皇上懲戒劉長,讓他以後別這麽囂張目無法紀。


    文帝念在血脈同胞之情,非但沒有懲戒,還說審食其該死。


    如此無形之中助長了劉長的狂妄自大,總覺得老子天下第一。


    每次進京,劉長不以臣子身份跪拜文帝,而是與文帝平起平坐,無視朝廷禮儀。


    為此袁盎多次提醒皇上不要放縱劉長。


    在京城都無法無天,回到了封地,劉長更是恣意而為,


    文帝用什麽車、旗幟、禮儀,劉長一定不低於這規格,甚至有所超過。


    文帝後宮佳麗不少,劉長也廣納嬪妃。


    如果換做別人,這叫僭越之罪,殺無赦!


    但是沒人敢管劉長。


    他身邊的丞相春,大夫但,以及黑社會分子開章,三人沆瀣一氣,鼓動劉長自立為皇。


    丞相春諂媚道:“王爺,論武功,劉恒就是一個屁,憑什麽他當皇帝?


    王爺,你很像當年的高祖皇帝,皇位應該是王爺的。”


    開章在旁接口道:“王爺,丞相,那劉恒有何本領?


    還不是那些功臣覺得他老實好欺負,才擁立他當了皇帝!”


    大夫但也要表現一番,他緊接著道:


    “王爺,我與棘蒲侯柴武的兒子柴奇是好哥們,我去聯係柴奇一同造反,讓王爺坐江山,豈不美哉?”


    幾個人七嘴八舌鼓動劉長造反。


    要不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劉長本來就有野心,怎麽能扛得住幾個人的鼓動。


    “各位愛卿。”


    臥槽!劉長開始效仿皇帝說話了。


    “朕得了江山,絕不虧待各位愛卿!”


    劉長有武功不假,力能扛鼎,但是智商確實不高,謀反之事可不是說成就能成的。


    當初袁盎就勸文帝,“給劉長配備一個德高望重的國相吧。”


    誰知文帝隻聽弟弟的話。


    劉長說身邊的國相春就很好,不用換人。


    講真文帝太寵愛這個弟弟了,事實證明,過分溺愛就是傷害!~~


    劉長像中了魔一樣要當皇帝,一個人有上進心不是壞事,


    壞事就壞在沒估計好眼前的形勢,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吃幾碗幹飯!


    在劉長授意下,大夫但和黑社會分子開章就找到了柴奇。


    此時棘蒲侯柴武已經去世,柴奇承襲了爵位。


    在大夫但的鼓動下,柴奇答應共同起事。


    串通好,劉長就寫了兩封信,派人把一封信送給了南越國王趙佗,一封信送給了匈奴老上單於。


    大概意思是希望兩位君王幫助他推翻劉恒,到時必定感恩回報。


    隨後劉長集合七十輛戰車,兩萬軍隊,準備進發長安。


    乖乖!劉長這點軍隊也想謀反,他以為謀反是過家家吧?


    趙佗收到信後馬上派人通知了文帝,文帝當時不相信這是事實。


    隨後派袁盎去淮南國探探虛實。


    劉長在朝中也有眼線,迅速告知了劉長:


    “王爺,中大夫袁盎去調查謀反一事,你小心點!”


    劉長先袁盎一步,迅速解散軍隊,燒掉戰車。


    袁盎到了淮南國撲了個空,沒有找到劉長任何謀反的證據。


    此時國相春出主意,讓劉長寫給文帝一封信。


    讓劉長信中說,有人陷害我,如果不相信,弟弟自廢淮南國,甘願當哥哥的良民……


    文帝收到信後,本來他就不信劉長會反,如今弟弟言辭信誓旦旦,


    更不會相信了,頂多認為有人慫恿弟弟幹壞事。


    最後文帝說隻是要弟弟交出黑社會分子開章,這事就算了了。


    文帝也是精明過了頭,劉長豈能交出開章?交出去謀反之事不就暴露了!


    一不做二不休,劉長派手下就把開章殺了,然後埋在了一處亂葬崗上。


    文帝派特使去淮南國追問開章的下落,劉長就帶著特使去看那座埋著開章的墳,說開章早就死了……


    特使回去據實稟報,文帝也沒有辦法。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


    開章已死,好像這事將不了了之。


    有一天,太監通報袁盎,“袁大人,淮南國大夫但求見。”


    袁盎在淮南國調查劉長謀反一事時,大夫但相當配合,所以袁盎對這個名字耳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