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建元六年,劉徹罷免了許昌丞相之職,任命舅舅田蚡為丞相,


    許昌當了十幾年的丞相,實在是政績平庸。


    田蚡是儒家弟子,又是國舅,與皇上的儒家思想一致,田蚡就成了朝廷的百官之首~~~


    武帝元光二年,匈奴軍臣單於,派特使向劉徹提出和親。


    “大漢皇上在上,大單於為了與大漢永世和好,特請求皇上選女和親。”


    匈奴特使得意洋洋道。


    劉徹一聽“選女和親”這個詞,猶如被人扇了一耳光。


    心想“奶奶滴!老子欠你們了?真想宰了匈奴特使!”


    轉而一想,兩國外交不斬來使。


    強忍怒氣道:“知道了,玩兩天你就回去吧,朝廷擇日送去。”


    “多謝皇上——”匈奴特使退去。


    “和親”是大漢的無奈之舉。


    具體做法是皇上選出一個女兒送給匈奴首領,雙方結成姻親。


    此舉是為了籠絡匈奴首領,拉近彼此關係,目的就是為了不讓番邦異族侵擾大漢邊境。


    到後來皇上舍不得女兒,就把宗室皇親的女兒,獻給匈奴人或者番邦首領。


    比如,劉徹為了拉攏烏孫國王共同對付匈奴,就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送給了烏孫國王獵驕靡


    劉細君是漢武帝劉徹的侄孫女,她的父親江都王劉建,是漢武帝的侄子。


    劉細君出生於江都(今江蘇揚州),自幼聰明伶俐,擅長音律和詩歌。


    他爹劉建可不是好東西,搶他爹劉非的小妾,與妹妹通奸,


    強製仆人與禽獸相交,強迫公豬與羊交配。


    最後還想謀反,結果事泄自殺身亡,江都國被除名。


    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女,這話在劉細君身上不好使。


    劉建喪盡人倫,毫無廉恥。而他的姑娘細君卻是個聰慧明事理的女子。


    劉細君雖然不願意離開家鄉,但為了國家的利益,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和親之路。


    她到達烏孫國後,被封為了右夫人。


    在烏孫國生活了多年,細君為促進烏孫與漢朝的友好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


    放眼西漢,能達到劉細君這種水平的“和親女”鳳毛麟角,多數都成為了和親的犧牲品,


    沒起到任何作用,通常匈奴首領不出蜜月期,該犯邊的犯邊,該搶的照搶不誤。


    為此劉徹大為惱火。


    這次匈奴單於提出和親,是拒絕還是繼續執行?


    劉徹拿不定主意,於是就把這個問題拿到朝堂上討論。


    “陛下,和親是大漢的恥辱!堅決不能再與匈奴人和親。


    過去咱們不如匈奴強大,和親是迫不得已之事,如今漢朝在陛下英明領導下,


    逐漸走向強大,再答應和親,有損大漢威名啊!”


    說這話的是大行令王恢。(大行令負責與番邦外交)


    “陛下,王恢當斬,他破壞漢匈和親,想把大漢置於戰火之中,其心可誅!


    陛下,漢匈和親不能廢啊!”


    說這話的是禦史大夫韓安國。


    眾臣僚紛紛讚同老韓的觀點。


    “老韓說得對,邊境安全,老百姓有更多時間種田,


    朝廷與民休養生息才是正途。漢匈和親還要推行下去。”


    劉徹最終采納了韓安國的建議。


    從皇室宗親諸侯王裏選了一位女子,裝扮成皇帝的女兒,派使團護送給了匈奴單於。


    其實匈奴單於也不在乎是不是皇帝的女兒,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就是政治遊戲嗎?


    就在匈奴單於喜滋滋當新郎的時候,王恢向劉徹提出:


    “陛下,何不趁匈奴首領娶親放鬆警惕之時,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與此同時,王恢的手下,化裝成邊境商人的聶壹,乘車來到了長安。


    王恢就把聶壹推薦給了漢武帝。


    “聶先生,你了解邊境情況,說說你的看法。”


    “陛下,~將軍,小的在返回長安路上,想出了一條妙計。


    “是嗎?何不說出來?”劉徹心頭一震。


    “陛下,我以獻出馬邑為誘餌,引匈奴單於出兵,然後漢軍埋伏在馬邑周圍,


    突然襲擊,匈奴單於必成吾大漢之俘虜,以雪陛下之仇!豈不快哉?”


    “哈哈~,”劉徹邊笑邊道:


    “聶先生所言甚妙,王將軍,你的手下像你一樣足智多謀,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啊!”


    劉徹本是好大喜功之人,加之國庫豐盈,又有王恢從中攛掇,於是就定下了誘敵深入計劃。


    韓安國雖然極力反對,奈何丞相田蚡與王恢是一起的。


    眾臣僚牆頭草隨風倒,附和皇上,“馬邑之謀”最終通過了。


    隨後劉徹拜王恢為此次行動總指揮,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


    李廣、公孫賀、李息為副將軍,戰前領導班子迅速組成。


    “哥幾個,咱們分配一下任務,到時各負其責。”


    王恢開始了發號施令。


    聶壹聽令。


    ~在——!


    你負責“引敵入甕”,用什麽辦法你自己看著辦。


    切記臨場發揮最重要,我不能估計出匈奴單於的心思。


    “將軍放心,保證讓軍臣單於上鉤。”


    “這就好,馬上行動去吧。”聶壹告辭,乘車返回了邊境。


    韓將軍,你和李息李將軍、李廣李將軍,你三人帶30萬人馬,埋伏在馬邑城北50公裏處。


    我和公孫賀帶10萬人馬,埋伏在離馬邑100裏地範圍內,等匈奴軍隊進入埋伏圈,


    韓將軍,你們的三十萬人馬迅速出擊,我帶人馬包抄到匈奴後麵,咱們兩廂夾擊,匈奴焉能不敗?


    在旁一直靜聽的劉徹拍手稱快,道:“此乃妙計,匈奴單於必死無疑!”


    ……


    王恢與韓安國他們迅速調兵遣將,各就各位埋伏了下來。


    回頭說聶壹。


    聶壹首先拜訪了馬邑縣令老孟。


    在武帝時期,馬邑屬於縣級單位,在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帶。


    聶壹就拜見了馬邑縣令:


    “孟縣令,我是皇上任命的特使,前來與您商量一件事。”


    說著話,聶壹亮出了皇上賜給他的符節。


    見符節如見皇上,孟縣令整衣跪下接旨。


    聶壹宣布道:“孟縣令,今借你腦袋用一用。”


    老聶的一句話,差點把老孟嚇尿褲子。


    “臣犯了何罪,皇上要我的腦袋?”


    孟大人,聽我說完好不好?


    “你說,你說——”


    我先給你打個招呼,等一會我就去匈奴那邊。


    為了誘敵深入,我謊稱殺了你,獻出馬邑……


    聶壹就把“馬邑之謀”說了一遍。


    最後他說:“孟大人,你別怕,到時你從監獄提出一名死囚,殺之,頭顱懸掛在城門就ok了。”


    “啊!我明白了,借死囚頭顱騙匈奴單於。”


    孟縣令恍然大悟。


    “看看你,嚇成那樣!你害怕啥,還能殺你嗎?想多了!”


    聶壹揶揄道。


    孟縣令抹了一把額頭上汗,長長鬆了一口氣。


    一切按計劃順利進行。


    狡猾的匈奴單於還派特使去馬邑城門看了看頭顱。聽人們說是有人殺了縣令。


    匈奴單於這才放心率十萬大軍出發了。


    當他們行進到離馬邑還有一百裏地的時候,軍臣單於看到山坡上成百上千的馬匹在悠閑吃草,


    旁邊並無人看守,感到很奇怪。


    “噫!平時不是這樣,為了防備馬匹被搶,至少有漢軍一個連兵力在看護。


    怎麽一個漢軍士兵都沒有?”


    “來人,去邊境了望亭捉個‘舌頭’回來,問問便知。”


    軍臣單於為解開疑慮下達了命令。


    不大的功夫,“舌頭”被帶了過來。


    “我問你,山坡上的漢軍都幹嘛去了?老實回答,否則死了死了地有!”


    了望士兵嚇尿了褲子,一五一十說出了前麵有伏兵等作戰計劃。


    聽罷這番話,匈奴單於馬上下令緊急撤退。


    “我的天啊!不是我多了一個心眼,我特麽成人家的俘虜了,幸虧老天保佑!”


    匈奴大軍有條不紊撤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