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死後,武帝劉徹讓禦史大夫韓安國代理丞相之職,打算等過段時間再正式任命。


    誰知老韓命中無福。


    有一次他乘車外出,不慎從車上掉了下來,正巧摔在一塊石頭上,


    隻聽“~哢嚓”一聲,摔斷了腿,走路得拄根拐杖。


    劉徹看他一拐一瘸的挺難受,隻好把他免職。


    升任廣平侯薛澤做了丞相。


    薛澤做夢都沒夢到丞相之位會輪到了自己。


    “~哈哈!”有福之人不用忙。


    薛澤憑空撿了一個漏。


    韓安國不摔斷腿,還真輪不到他。


    薛澤,今邯鄲市雞澤縣人,高祖時廣平侯薛歐的孫子。


    這家夥是個平庸之輩,在曆史上沒留下值得一書的事。


    當了七年的丞相,沒取得多大成績,不過也沒犯過多大的錯誤。


    安安穩穩、平平淡淡落地,蓋棺定論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


    不過有一樣好,薛澤在武帝朝十三個丞相中,他的下場是最好的一個,終老而死。


    ……


    漢武帝元朔五年,未央宮:


    “皇上,你家兄弟河間王劉德來看您了。”


    當時劉徹正吃中午飯,聽到太監通報,扔下筷子,趿拉上鞋將往外跑。


    “皇上,急啥呢?別出去接了,我把河間王領到這裏了。”


    太監話音剛落,著急忙慌的劉徹,差點和進屋的劉德撞個滿懷。


    “哥,你來之前咋也不通知我一聲,我派人去接你。”


    劉徹嗔怪道。


    “皇上,你日理萬機,我一個閑王,獻幾本古書,何需皇弟掛念!”


    河間王劉德喜歡收集古書,經常重金購買民間流傳的古籍,假如他知道誰家有古書,


    他要麽買下來,要麽抄寫下來,然後再還回書籍。


    尤其是前秦的書,更是愛不釋手。


    到後來,他家的藏書比朝廷都多。


    劉德這次進京,要把珍藏的五本古書獻給朝廷。


    ……


    劉徹有兄弟十三個,十三個兄弟都被封了王,人稱“漢景十三王。”分別是:


    臨江哀王劉閼於,早夭。


    臨江閔王劉榮,原為太子,後因母親栗姬的過失被廢為臨江王。


    河間獻王劉德,以收集古書,傳播詩經,愛好儒學而名揚天下。


    也是劉徹尊敬的人。


    魯共王劉餘,封地在魯國,喜歡修房蓋屋,好搞基建工程。


    有一次,他拆了孔子後人的房子,突然在夾牆裏發現了許多古籍。


    你猜怎麽著?原來是孔子後人,為防止秦始皇“焚書坑儒”把這些書燒了,藏進了夾牆裏。


    魯共王劉餘想據為己有,於是去孔子廟裏去祭拜,剛進屋,突然音樂四起,絲竹管弦“叮叮當當”一起奏樂。


    劉餘大驚,心說孔子顯靈了。


    劉餘急忙跪倒磕頭,說道:“孔聖人在上,小的無意冒犯,是偶然拆房拆出您的傑作,


    我一定交給您的子孫後代收藏,不敢據為己有。”


    說來奇怪,劉餘話音剛落,音樂戛然而止。


    劉餘急忙站起身,回去就把古籍還給了孔子的後人,


    後世人們把這批古籍稱為“壁經”。疑似在夾牆裏發現的經書。


    最後魯共王在儒家思想熏陶下,逐漸由壞變好了。


    “仁、義、禮、智、信”,果然能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


    收回話題,繼續往下說劉徹的兄弟們。


    江都易王劉非,原為汝南王,後改封江都王。


    這家夥很有特色,生前不學好,熱衷當偽娘,好美容,考古隊發掘他的墓葬,


    出土了他用於化妝的玉魚和化妝品。


    還有一支“變態男”的用具——銅祖(男性銅質xx)


    膠西於王劉瑞,生平不詳。


    趙敬肅王劉彭祖,以狡詐乖戾著稱。


    中山靖王劉勝,以有一百多個兒子而著名,劉備為其後裔。


    廣川惠王劉越,生平不詳。


    膠東康王劉寄,生平不詳。


    清河哀王劉乘,生平不詳。


    常山憲王劉舜,生平不詳。


    長沙定王劉發,這是個牛批人物,不是他牛批,是他的後人劉秀牛批。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


    總的來說,劉徹十三位兄弟中,河間王劉德最受劉徹的尊重和愛戴。


    其他兄弟,不是提籠架鳥之輩,就是造人的機器。


    比如劉備的祖上中山靖王劉勝,傳說他有120個兒子。


    金縷玉衣就是從他陵墓裏發掘出來的。


    正如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中所言,他說漢景十三子:


    【魯恭館室、江都輕、趙敬險、中山淫、長沙寂寞、廣川無聲、膠東不亮、


    常山驕盈、四國絕祀、河間賢明,禮樂是修,為漢宗英。】


    翻譯過來就是:


    魯恭王劉餘好修建宮室樓台。


    江都王劉非輕浮傲慢。


    趙王劉彭祖陰險狡詐。


    中山王劉勝好色好樂。


    長沙王劉發寂寞無才。


    廣川王劉越無聲無息。


    膠東王劉寄隱晦愚暗。


    常山王劉舜驕傲自大。


    有四國國王因為行為不法遭誅殺而絕祀。


    唯有劉德,敦厚好儒,為漢室英傑。


    劉德獻書無數,進京後,他還親自輔導太學院的學生學習《尚書》,《春秋》、《論語》等知識。


    常言道:“太出色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皇帝麵前。”


    劉德的封地在今河間一帶,都城在樂城(今山東樂陵市),


    據說這個地名是為了紀念戰國名將樂毅而起的。


    劉德的封國並不大,但是他的名氣大,漂洋過海譽滿全國,培養的儒生桃李滿天下,


    許多儒家大師都出自劉德門下,這讓劉徹有點羨慕嫉妒恨,


    心說“劉德是民間天子,名聲蓋過了我,以後他要是奪我江山……”


    劉徹越想越怕,對劉德的尊敬,逐漸演變成了忌憚。


    劉徹不允許劉德的威名蓋過自己,於是就讓人傳話給劉德,原話是:


    “湯以七十裏,文王百裏,王其勉之。”


    劉德一聽就傻了,他知道這幾句話的含義。


    劉徹是說:“殷商湯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方圓七十裏與百裏的小國起家的,最後都奪取了天下。


    劉徹就是告誡劉德,你要恪守諸侯藩王的身份,不要太嘚瑟!別學商湯和文王,想以小國起家……。


    原來劉徹深知儒家學說的厲害,儒學能叫人愚忠。


    如果劉德有二心,為他的學生曲解儒家思想,有可能出現像“邪教”那樣的信徒。


    劉徹想多了,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德還能看不出皇上提防了他?


    自從那次進京獻古籍回去後,劉德開始沉迷酒色,以此明誌,表示自己絕無二心,


    一個人拋棄自己的理想,無疑成了行屍走肉,半年後,劉德抑鬱而死,死時隻有45歲。


    當時人們都說劉徹尊儒學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他的哥哥傳播儒學都被他逼死了。


    劉徹偽君子也!


    ……


    薛澤死後,劉徹任命公孫弘為丞相,張湯為禦史大夫。


    公孫弘和張湯能力如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