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南諸國紛紛歸附漢朝時,出使西域的張騫回來了。
“~報、報——,皇上,出使西域的張騫回來了!”
太監欣喜若狂,撲身跪下大聲道。
“我的老天爺,老張終於露頭了!丞相,快去迎接。”
劉徹怕自己見到張騫激動的把持不住,讓丞相公孫弘代勞。
“遵命——”公孫弘親自出宮相迎。
從張騫出使西域到歸來,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去的時候,是當時的丞相薛澤相送。當時薛澤說:“張使者,到時我迎接你凱旋歸來。”
歸來時,卻是丞相公孫弘相迎,哈哈!不變的是皇上。
公孫弘走出宮門,看到兩個蓬頭垢麵的人站在那裏,樣子至少一年沒理過發刮過胡子。
越來越近,“是張騫,是張騫!”
盡管和離開時樣貌大相徑庭,公孫弘還是一眼認出了張騫,他加快腳步,走上前。
“張騫!張騫!你終於回來了。”
張騫出使西域時,公孫弘還是禦史大夫,丞相的副手,當然認識張騫了。
二人相見十分激動,仿佛在夢中。
十多年了,朝廷都認為張騫一行人凶多吉少。
“總算把你盼回來了!走,皇上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迎風洗塵宴席,
皇上和群臣正等著咱們。”
“多謝皇上和各位同僚。”
“客氣啥,都是自家人,快走吧。”
這時張騫急忙介紹他身邊的這個人。
“丞相,這位是當初隨我們一起去的向導堂邑父。”
公孫弘向堂邑父拱手施禮。
寒暄過後,張騫傷悲地說道:“去的時候,我們一行100多人,如今隻有我倆回來了,物是人非啊!”
說著他眼中噙滿了淚水。
……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歡迎張使者凱旋歸來……”
眾同僚紛紛上前握手寒暄。
開席之前,劉徹急於解開心中的謎團:
“老張,一去十多年,你上哪了?大月氏那邊情況怎麽樣?說說你都經曆了什麽?”
平時劉徹就喜歡聽冒險故事,張騫的經曆要比那冒險故事精彩多了。
不知你還記得否?張騫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單於,是出於戰略目的。
皇上的一句問話,把張騫的思緒拉到了10年前,那時的場景,重新浮現在了他的眼前~~~
張騫一邊回憶,一邊述說道:
我們一行100多人出了河西走廊,進入了大月氏的勢力範圍。
“皇上,你猜怎麽著?”,出現在我們眼前,除了一片沙漠外,空無一人。
當時我想,“~噫!大月氏去哪裏了?怎麽憑空消失了?”
後來得知,是大月氏為了躲避匈奴的侵擾,舉國遷徙往西走,尋找合適生存地去了。
正在我們一行人詫異的時候,隻看遠處沙塵四起,隱隱約約看到一隊人馬向我們這邊疾馳而來。
眼看離我們越來越近,當時我們的向導堂邑父低聲道:
“遭了,是匈奴軍隊,我們被匈奴軍隊包圍了!”
堂邑父過去生活在匈奴部落,十分了解匈奴軍隊的旗幟。
我馬上對大家說:“匈奴軍隊問我們幹什麽的?就說是商隊,其他的話不要說。”
說話間,匈奴軍隊迅速包圍了我們。
當時一個匈奴頭領對我們大聲喝問:“幹什麽的?”
我忙回答道:“長官,我們是漢朝的商隊,迷失了方向。”
匈奴頭領不相信我們的話,“奶奶滴,這裏曠無人煙,你們和誰做生意?”
“弟兄們,把這些人押走!”
匈奴兵就把我們押到了匈奴單於王庭的居住地。
說到這,張騫對劉徹無限感慨道:“皇上,大漢使團個個是英雄!個個咬緊牙關就是這幾句話,我們是大漢商隊。”
張騫不失時機向劉徹邀功請賞,這些死去的成員確實應該得到撫恤金。
張騫轉向群臣,繼續道:無奈之下,軍臣單於就把我們關進了監獄。
匈奴監獄長想從我們這些人口中套出話來,妄想!
最後氣得匈奴單於直罵娘,“奶奶滴!是商隊也不能放你們走!”
就這樣,我們被軟禁了十年。
劉徹傷感道:“這十年你們受苦了!”
轉身對站在旁邊的太史令司馬遷道:“司馬公,張騫的經曆是大漢外交史上輝煌篇章,一定要記載在冊,永垂青史。”
“皇上請放心,張大人的話一句也不會漏掉,字字珠璣啊!”
司馬遷臉上寫滿了敬意。
張騫繼續道:“按照大漢的日曆,我盤算是元光六年,這一年匈奴發生了內亂,
軍臣單於幾個兒子爭搶大單於位,“劈劈啪啪”打了起來,
我們一行人看準時機,趁亂幹掉看守逃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去哪裏呢,是回大漢還是……
我一尋思,不能無功而返,決定繼續往西尋找大月氏。
越往西走越荒涼,所帶的糧食也吃沒了。要不是向導堂老伯為我們尋找吃的,我們早餓死了。
走啊走,終於打聽找到了大月氏新的居住地。
皇上,你猜怎麽著?大月氏換了好幾茬君王,對匈奴的仇恨越來越淡漠。
加上他們新的居住地水草豐美,大月氏國王安於享受,不想和匈奴作戰了。
沒奈何,我們隻好告別大月氏往回走。
走出了大月氏地盤,我想既然走了這麽遠,幹脆去更遠的古印度和阿富汗這些地方走一遭吧。
傳播一下大漢文化,把那裏的土特產引進來,也不枉此行。
書中暗表,像現在我們經常吃的香菜,番茄等,都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
張騫到如今的中亞各國走了一遭,像傳播機一樣,把大漢的威名遠播到了整個亞洲,
甚至西歐國家也知道了東方有一個國家叫漢朝。
後來西域的獅子,就是西域人順著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向大漢敬獻的。
當然了,中途遇到的凶險更是驚心動魄,什麽流沙,猛獸,瘟疫,吞噬了使團多數人的生命。
說到這,張騫再次流下了眼淚。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時!”
此時劉徹和眾臣子默默為死去的出使團員祈禱。
劉徹為了緩解一下壓抑的氣氛,為宴席增加點喜慶色彩,隨即加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群臣共同舉杯慶賀,“恭喜張騫和堂邑父!”
宴席順理成章開始了~~~
從武帝建元二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張騫出使西域,共經曆了13年。
雖然這次遠征,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達到夾擊匈奴的目的。
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起到的曆史作用,無疑是成功的。
若幹年後,張謇又有了第二次出使西域。
“~報、報——,皇上,出使西域的張騫回來了!”
太監欣喜若狂,撲身跪下大聲道。
“我的老天爺,老張終於露頭了!丞相,快去迎接。”
劉徹怕自己見到張騫激動的把持不住,讓丞相公孫弘代勞。
“遵命——”公孫弘親自出宮相迎。
從張騫出使西域到歸來,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去的時候,是當時的丞相薛澤相送。當時薛澤說:“張使者,到時我迎接你凱旋歸來。”
歸來時,卻是丞相公孫弘相迎,哈哈!不變的是皇上。
公孫弘走出宮門,看到兩個蓬頭垢麵的人站在那裏,樣子至少一年沒理過發刮過胡子。
越來越近,“是張騫,是張騫!”
盡管和離開時樣貌大相徑庭,公孫弘還是一眼認出了張騫,他加快腳步,走上前。
“張騫!張騫!你終於回來了。”
張騫出使西域時,公孫弘還是禦史大夫,丞相的副手,當然認識張騫了。
二人相見十分激動,仿佛在夢中。
十多年了,朝廷都認為張騫一行人凶多吉少。
“總算把你盼回來了!走,皇上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迎風洗塵宴席,
皇上和群臣正等著咱們。”
“多謝皇上和各位同僚。”
“客氣啥,都是自家人,快走吧。”
這時張騫急忙介紹他身邊的這個人。
“丞相,這位是當初隨我們一起去的向導堂邑父。”
公孫弘向堂邑父拱手施禮。
寒暄過後,張騫傷悲地說道:“去的時候,我們一行100多人,如今隻有我倆回來了,物是人非啊!”
說著他眼中噙滿了淚水。
……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歡迎張使者凱旋歸來……”
眾同僚紛紛上前握手寒暄。
開席之前,劉徹急於解開心中的謎團:
“老張,一去十多年,你上哪了?大月氏那邊情況怎麽樣?說說你都經曆了什麽?”
平時劉徹就喜歡聽冒險故事,張騫的經曆要比那冒險故事精彩多了。
不知你還記得否?張騫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單於,是出於戰略目的。
皇上的一句問話,把張騫的思緒拉到了10年前,那時的場景,重新浮現在了他的眼前~~~
張騫一邊回憶,一邊述說道:
我們一行100多人出了河西走廊,進入了大月氏的勢力範圍。
“皇上,你猜怎麽著?”,出現在我們眼前,除了一片沙漠外,空無一人。
當時我想,“~噫!大月氏去哪裏了?怎麽憑空消失了?”
後來得知,是大月氏為了躲避匈奴的侵擾,舉國遷徙往西走,尋找合適生存地去了。
正在我們一行人詫異的時候,隻看遠處沙塵四起,隱隱約約看到一隊人馬向我們這邊疾馳而來。
眼看離我們越來越近,當時我們的向導堂邑父低聲道:
“遭了,是匈奴軍隊,我們被匈奴軍隊包圍了!”
堂邑父過去生活在匈奴部落,十分了解匈奴軍隊的旗幟。
我馬上對大家說:“匈奴軍隊問我們幹什麽的?就說是商隊,其他的話不要說。”
說話間,匈奴軍隊迅速包圍了我們。
當時一個匈奴頭領對我們大聲喝問:“幹什麽的?”
我忙回答道:“長官,我們是漢朝的商隊,迷失了方向。”
匈奴頭領不相信我們的話,“奶奶滴,這裏曠無人煙,你們和誰做生意?”
“弟兄們,把這些人押走!”
匈奴兵就把我們押到了匈奴單於王庭的居住地。
說到這,張騫對劉徹無限感慨道:“皇上,大漢使團個個是英雄!個個咬緊牙關就是這幾句話,我們是大漢商隊。”
張騫不失時機向劉徹邀功請賞,這些死去的成員確實應該得到撫恤金。
張騫轉向群臣,繼續道:無奈之下,軍臣單於就把我們關進了監獄。
匈奴監獄長想從我們這些人口中套出話來,妄想!
最後氣得匈奴單於直罵娘,“奶奶滴!是商隊也不能放你們走!”
就這樣,我們被軟禁了十年。
劉徹傷感道:“這十年你們受苦了!”
轉身對站在旁邊的太史令司馬遷道:“司馬公,張騫的經曆是大漢外交史上輝煌篇章,一定要記載在冊,永垂青史。”
“皇上請放心,張大人的話一句也不會漏掉,字字珠璣啊!”
司馬遷臉上寫滿了敬意。
張騫繼續道:“按照大漢的日曆,我盤算是元光六年,這一年匈奴發生了內亂,
軍臣單於幾個兒子爭搶大單於位,“劈劈啪啪”打了起來,
我們一行人看準時機,趁亂幹掉看守逃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去哪裏呢,是回大漢還是……
我一尋思,不能無功而返,決定繼續往西尋找大月氏。
越往西走越荒涼,所帶的糧食也吃沒了。要不是向導堂老伯為我們尋找吃的,我們早餓死了。
走啊走,終於打聽找到了大月氏新的居住地。
皇上,你猜怎麽著?大月氏換了好幾茬君王,對匈奴的仇恨越來越淡漠。
加上他們新的居住地水草豐美,大月氏國王安於享受,不想和匈奴作戰了。
沒奈何,我們隻好告別大月氏往回走。
走出了大月氏地盤,我想既然走了這麽遠,幹脆去更遠的古印度和阿富汗這些地方走一遭吧。
傳播一下大漢文化,把那裏的土特產引進來,也不枉此行。
書中暗表,像現在我們經常吃的香菜,番茄等,都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
張騫到如今的中亞各國走了一遭,像傳播機一樣,把大漢的威名遠播到了整個亞洲,
甚至西歐國家也知道了東方有一個國家叫漢朝。
後來西域的獅子,就是西域人順著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向大漢敬獻的。
當然了,中途遇到的凶險更是驚心動魄,什麽流沙,猛獸,瘟疫,吞噬了使團多數人的生命。
說到這,張騫再次流下了眼淚。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時!”
此時劉徹和眾臣子默默為死去的出使團員祈禱。
劉徹為了緩解一下壓抑的氣氛,為宴席增加點喜慶色彩,隨即加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群臣共同舉杯慶賀,“恭喜張騫和堂邑父!”
宴席順理成章開始了~~~
從武帝建元二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張騫出使西域,共經曆了13年。
雖然這次遠征,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達到夾擊匈奴的目的。
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起到的曆史作用,無疑是成功的。
若幹年後,張謇又有了第二次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