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在經濟大師桑弘羊謀劃下,賺了不少錢。


    他製定了好多賺錢的政策,比如鹽鐵專賣、平準、均輸、算緡告緡,酒榷等。


    其中一大部分政策是利用公權與民爭利。


    比如在物價低迷的時候買進農產品,然後在物價漲上去再賣給百姓,賺取百姓的錢財。


    桑弘羊的斂財辦法,和清朝的和珅有得一拚。不管怎麽說吧,他確實為漢武帝賺取了巨額財富。


    國庫有了錢,劉徹除了打匈奴、打大宛、征服南夷之外,剩下的就是大興土木享樂人生了。


    按劉徹的話說就是,“錢是王八蛋,花了咱還賺!”


    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劉徹斥巨資修建了建章宮。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喜歡騎馬打獵,隨之他就擴建了上林苑。


    為了打獵、辦公、朝議兩不誤,他就在上林苑旁邊,修建了這座宏大的建章宮。


    建章宮離未央宮不遠,為了通行方便,劉徹在兩座宮殿之間修了一條“飛閣輦道”,


    大概像高懸空中全封閉的玻璃通道,裏麵燭光搖曳,黑天白天刮風下雨,都可以自由穿梭往來。


    建章宮有“千門萬戶”之稱,這說明建築規模宏大。


    據後世考古發現,建章宮的遺址位於今天的西安高堡子村。


    而未央宮的遺址位於西安市西北約3千米處,說明兩座宮殿距離並不遠。


    建章宮全貌如何?隻能從史料描寫中去想象。


    我隻描述其中的一處景觀,管中窺豹拋磚引玉。


    傳說劉徹喜歡喝露水,露水又稱“天露”,大仙說喝了天露可長壽。


    劉徹為收集露水,在大仙的攛掇下,修了一座50米的高台。


    高台上用花崗岩雕成了一根圓柱,圓柱半徑有十圍,古代一圍是一米,如此算來圓柱粗大約2米。


    這座高台起名“神明台!”,神明台旁邊是房屋,多達十幾位大仙在此作法與上天對話。


    柱子最頂端用黃銅澆築了一隻大手,這隻銅手有七圍之大,手上托著一個直徑27丈的大銅盤。


    銅盤內有一巨型玉杯,用於承接空中的露水。每天大仙攀援而上,取下露水供劉徹食用。


    建章宮還仿照《山海經》書中神話故事,修建了升仙台,什麽蓬萊仙境,昆侖山雪景都濃縮進了建章宮。


    建章宮的豪華程度不亞於秦始皇修的阿房宮。


    阿房宮最後被項羽放火焚毀,建章宮則毀於戰火。


    不過那圓柱上的銅手和銅盤玉杯,存在了至少300年,


    東漢末年的三國曹操,曾想把銅手弄到洛陽去,結果不慎墜落摔碎在地,聲震百裏可聞!


    ……


    太初二年,劉徹任命公孫賀為丞相。


    公孫賀和公孫弘有關係嗎?還真沒有關係。


    他倆都是漢武帝的丞相。


    漢武帝在位54年,先後任用13位丞相。公孫賀是劉徹任用丞相中倒數第三位。


    公孫賀前四位丞相分別是李蔡、莊青翟、趙周和石慶。


    前三位丞相都被劉徹逼著自殺了,上任丞相石慶也差點被逼自殺。


    當公孫賀聽到皇上任命自己當丞相時,嚇得他進宮跪在劉徹麵前不敢應承做丞相。


    劉徹百般安慰,“公孫先生,隻要你好好幹,不會有生命之憂的。”


    公孫賀不聽這一套,一個勁說自己無才無能,總之就是不當丞相。


    哈哈!劉徹能耐太大了,對丞相要求太嚴格,當他的丞相都不得善終。


    公孫賀想多活幾年,所以拒絕上任,一個勁推脫哭泣,求皇上收回旨意。


    最後把劉徹搞煩了,說你不當丞相就弄死你!這才嚇得公孫賀接過了丞相大印。


    能把丞相逼成這樣,曆史上隻有劉徹一人。~~~


    公孫賀,北地郡義渠人,也就今甘肅寧縣人,他的祖先是胡人,他的父親曾任隴西太守。


    公孫賀18歲上,做了當時還是太子劉徹的舍人,舍人相當於輔佐太子的官員。


    劉徹繼位後,覺得公孫賀是自己人,於是提拔他做了太仆,職責是掌管出行的馬車。


    劉徹很欣賞公孫賀辦事穩重,低調不張揚的性格,隨後把大姨子,也就是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嫁給了他。


    也就是說,公孫賀和漢武帝成了“一擔挑”。


    後來劉徹讓公孫賀跟著衛青打匈奴,意思是讓他鍍金立功封侯,還別說公孫賀挺爭氣,


    打了幾次勝仗,劉徹一高興,封了公孫賀為南奅(pào)侯,食邑1300戶。


    轉眼到了太初二年,前任丞相石慶嗝屁了,基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


    劉徹想起了連襟公孫賀。


    這不強按牛頭喝水,愣掐脖子任其為丞相,不願意當丞相,公孫賀是史上第一人。


    無奈的公孫賀當了丞相,太仆一職空懸,劉徹就讓外甥,即公孫賀和衛君孺的兒子公孫敬聲做了太仆。


    公孫賀會不會步前幾任丞相之後塵不得善終呢?


    留個懸念,後續再聊。


    ……


    天漢元年春,朝廷出了兩件事。


    這兩件事分別是劉徹改年號為天漢元年,另一件事是蘇武出使匈奴。


    先說說劉徹為何改年號為“天漢”:其一,接連幾年全國各地鬧旱災,劉徹為求雨改了年號。


    其二,劉徹覺得收拾了大宛,西域的許多小國紛紛投降漢朝,改年號“天漢”是為了威懾藩屬國。


    ……


    蘇武為何出使匈奴?漢朝不是和匈奴絕交了嗎?


    這事孩子沒娘,說起來話長。15年前,匈奴曾派使者出使漢朝,誰知因病死在了長安。


    劉徹為了漢匈友好,就派外交官路充國帶著隨從,把匈奴使者的屍體,護送到匈奴部落。


    路充國領命前往,於是見到了烏維單於,說明情況,表示匈奴使者不是漢朝謀害的。


    誰知匈奴單於不相信路充國的話,認為就是漢朝害死的,一怒之下就把路充國和隨從扣押了下來。


    路充國等漢使被關了15年後,時間來到了天漢元年,這時匈奴換了首領,且鞮侯單於即位。


    這家夥為人老實厚道,為了交好大漢,就把扣押的漢朝使者釋放了。路充國及隨從就回到長安。


    路充國在漢朝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劉徹出宮遠迎。


    “路大人,朕總算盼回你來了!”路充國行跪拜禮,眼中淚花閃爍。


    十五年,人生有多少個十五年啊!


    君臣二人攜手攬腕回到了未央宮。


    二人聊了一會匈奴那邊的情況,這時路充國道:


    “陛下,來而不往非禮也,匈奴單於向咱們示好。咱們也放了匈奴使者吧!”


    劉徹點頭同意。


    “為了匈奴使者的安全,陛下應該派一個漢朝使者隨行,一來起護送的作用,二來與匈奴單於簽訂一個友好條約。”路充國建議道。


    誰能勝任這項任務呢?這時劉徹想起了蘇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