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單於覺得大難不死的蘇武,背後一定有神靈保護,所以才不敢加害他。


    不過不可能放他走,匈奴單於想慢慢折磨死蘇武,這時衛律想出了一個辦法。


    “大單於,我有一計,可讓蘇武生不如死。”


    “是嗎?快快說來。”


    “大王,何不把蘇武流放到北海牧羊。”


    匈奴單於點頭稱是。轉而憂慮道:“假如蘇武殺羊吃咋辦?”


    “大王,讓他放公羊,有多少隻羊是定數,少一隻羊很快就能發現。”


    衛律果然心狠手辣,他怕蘇武偷吃羊肉,幹脆隻讓他放牧公羊。


    北海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一帶,那裏常年冰天雪地,氣候惡劣,除了長草不長人吃的果實。


    流放到那裏沒吃沒喝的,無疑被執行了死刑。


    說難聽點還不如直接砍頭來的痛快!


    大單於獰笑一聲道:“蘇武,聽到衛律說了嗎?他要流放你到北海放羊。”


    蘇武冷眼看著眾人,懶得和他們說話。


    單於繼續道:“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恩賜,等你放牧的公羊下了羊羔,你就可以回大漢與家人團聚了。”


    “哈哈哈……”除了蘇武沒笑,所有人都笑得肚子疼。


    沒有母羊,隻有公羊,萬年輩子也生不出羊羔,這是要把蘇武困死在北海的節奏。


    蘇武被押送到了北海,同時帶去了200隻公羊。


    北海邊,寒風凜冽,蘇武孤獨地趕著羊群。


    他身著破舊的羊皮襖,右手手持牧羊鞭,左手持朝廷的符杖,


    這種符節也叫“漢節”,手杖的頂端用犛牛尾裝飾,由於蘇武不停撫摸符節,犛牛尾都被摸光了毛。


    但見蘇武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


    北海是牧羊人不敢涉足的地方,雖然牧草茂密旺盛,但這裏天氣多變,剛才還豔陽高照,轉眼狂風夾著冰雹直接砸下來。


    蘇武的羊群在海邊的草地上吃草,它們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抬頭張望,仿佛也感受到了蘇武的孤獨。


    蘇武的臉龐被寒風吹得通紅,但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堅韌和不屈。


    渴了,他捧起雪吃幾口,餓了他就捉青蛙和田鼠烤著吃。


    幸虧他暗藏帶來了一塊打火石,否則北海的寒風能把他凍僵。


    蘇武在這種惡劣環境下誓死降,待了整整19年。


    如果沒有堅強的信念支撐,普通人估計一年也堅持不下來。


    蘇武的命運如何?後續再聊。


    ……


    天漢二年,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病逝。


    李夫人長得美若天仙,加之能歌善舞,是劉徹最寵愛的妃子。


    她為劉徹生下了一子,取名劉髆,被封為了昌邑王。


    李夫人生病後,就不讓劉徹看自己的臉。


    即便在去世前,劉徹要看她最後一眼。李夫人用被蒙著頭不讓看。


    劉徹低聲哀求道:“讓朕再看你一眼吧,也許這是最後一眼。”


    被中的李夫人默默流著淚,就是不說話。


    劉徹掀開被子,李夫人把臉背向武帝。


    武帝十分生氣,起身走了。


    這時站在旁邊的姐姐埋怨妹妹不近人情。


    “妹妹,你這樣做,會惹皇上生氣,以後還怎麽照顧你的兄弟姐妹?”


    李夫人流著眼淚道:“姐姐,你有所不知,女人以色侍君,色衰則愛弛,


    妹妹我病容憔悴,如果讓皇上看到我這醜陋的麵容,皇上厭惡至極,


    我的兄弟姐妹怎麽會受到皇上關照呢?”


    李夫人喘了一口氣接著道:“我要皇上隻記得我青春靚麗的麵容,他想念我就會善待我的親人。”


    李夫人至死沒讓皇上看最後一眼。


    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感到十分難過和後悔。“為什麽我生氣離開了心愛的女人?我應該陪她走完最後的一程。”


    自責、思念糾纏著漢武帝。


    在李夫人去世的七七四十九天頭上,漢武帝命李少君的徒弟王鳴大仙,在李夫人寢宮召魂。


    王大仙手執召魂幡,口中念念有詞。


    等了好久,透過暖黃色薄紗帷帳,武帝隱隱約約看到李夫人翩翩而至,


    “李夫人,我的最愛,緣何姍姍來遲?”


    劉徹看到李夫人容貌還是那麽美……


    王大仙事先叮囑武帝千萬不要靠的太近,人鬼殊途,會消耗皇上的陽氣。


    由於有一段距離,李夫人的美有種朦朦朧朧的美。


    武帝傷感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成語“姍姍來遲”自此出現了。


    有時候相見更增加思念,武帝自從看到朦朧的李夫人後,茶不思飯不想,東方朔看在眼中急在心上。


    東方朔經過長途跋涉,從蓬萊山上采了一株夜夢草。


    這種草白天閉合,晚上盛開,懷之可夢到思念的人。


    東方朔就把夜夢草獻給了武帝,武帝到了夜裏懷抱夜夢草而眠,果然在夢裏又見到了李夫人。


    若幹年後,李夫人的孫子劉賀風光一回,做了27天的皇帝。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


    就在李夫人去世三個月後,匈奴犯邊,劉徹派小舅子李廣利率3萬人馬,出酒泉征討匈奴右賢王。


    同時命李陵負責為李廣利押送糧草。


    李陵,隴西成紀人,即今甘肅省秦安縣人。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


    李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幼子李敢。


    李當戶22歲上就死了,那時候他妻子身懷六甲,當戶去世三個月後,李陵出生了,也就是說,父子二人沒見過麵。


    李陵有祖父之風,箭術百發百中,豪俠仗義人送外號“幼虎”。


    李陵一聽武帝讓自己當押糧官,心中老大不痛快,他對武帝道:


    “皇上,給我一支人馬,讓我直搗匈奴王庭,總好過為別人押送糧草吧!”


    “李將軍,朝廷哪有多餘的兵力,你還是幹好目前的事吧!”


    劉徹勸道。


    “皇上,兵不在多而在精,隻要指揮得當,五千人馬照樣消滅5萬敵人。


    給我5000人馬,我定打得匈奴人滿地找牙。”


    武帝心中喜歡李陵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心想“老李家都是英雄。”


    “看到李陵,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李廣。”劉徹感歎道。


    武帝想鍛煉一下李陵,於是撥給了他五千步兵,


    這是李陵第一次獨立行動,他既興奮又緊張,點齊人馬,腳底下生風向北進發。


    經過一個月的急行軍,李陵帶領的隊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東浚稽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