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身在匈奴,自己老母、妻兒、族人被誅殺之事也有耳聞。


    恰好一件事的發生,讓他明白了一切。


    發生的這件事是匈奴且鞮侯單於病逝,他的長子狐鹿姑單於繼位。


    且慢!匈奴新老單於交替,與李陵何幹?


    原來漢匈之間雖有衝突,但沒有斷交,國喪還要通知漢朝,武帝於是就派使者來匈奴吊唁。


    李陵早就做好了準備,瞅準時機,把漢朝使者叫到了一邊,


    “你實話告訴我,我家裏發生的事是真的嗎?”


    李陵最初認為家裏發生的事,是大單於讓他死心塌地待在匈奴編造的謊言。


    漢朝使者反過來質問李陵:“你為何幫著匈奴訓練士兵?


    皇上本來不恨你,結果聽說你為虎作倀,這才一怒之下殺了你的家人。”


    李陵一愣,說!“我沒有,是李緒在為匈奴訓練士兵。”


    漢朝使者這才發現冤枉了李陵。他說我回去把情況向皇上反映,最後勸李陵歸漢。


    李陵痛苦不堪道:“我沒有了親人,我回去幹什麽?上沒有贍養的老人,下沒有撫育的孩子。我,我……”


    李陵哽咽說不下去,隻是不住地流淚。


    過了幾天,李陵恨李緒為匈奴練兵壞了自己名聲,夜裏悄悄潛入李緒的帳篷,手刃了李緒。


    由於沒有作案線索,匈奴人把這樁案子,當做無頭案進行了處理。


    一年後,匈奴單於敬李陵是條漢子,將女兒嫁給了他,封其為立校王。


    自此李陵與衛律一起輔佐單於,衛律主理內事,李陵主理外事,匈奴在二人保駕下逐漸強大起來。


    李陵最終有沒有歸漢?他的結局如何?後續再聊。


    ……


    吊唁單於的漢朝使者回到了長安,急急忙忙拜見了武帝,把李陵所說的話講述了一遍。


    武帝聽罷恍然大悟,“這麽說公孫敖欺騙了朕?不是李陵而是李緒訓練匈奴士兵。氣死我也!”


    你說巧不巧,當時廷尉杜周也在調查一件案子,同樣涉及到了公孫敖。


    調查稱公孫敖和他的媳婦在家裏裝神弄鬼搞巫蠱事件。


    什麽是巫蠱事件呢?就是過去農村咒人死的把戲,包括鋼針紮布偶,埋木偶。


    即把仇人刻成木偶進行詛咒,是一種封建迷信。


    不過在漢朝“巫蠱事件”被看成是殺人罪。


    武帝還沒來得及處理,公孫敖和媳婦的巫蠱事件,公孫敖說謊的事情也暴露了。


    這不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嗎?


    劉徹為李家找個公道,也為了打擊巫蠱事件,兩罪並罰,腰斬了公孫敖和他媳婦。


    ……


    到了武帝晚年,由於國家連年打仗,國庫被掏空,劉徹為了增加收入,


    勢必增加百姓和商人的賦稅,百姓和商人本來掙錢不易,都特麽交了稅,


    無法生活,要想活下去,勢必要造反。


    沒有和諧的社會,沒有法律可言,盜賊四起,國家勢必動蕩不安。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是一種因果關係。


    造成這樣的局麵,武帝不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嗎?


    暴君從來不承認自己有錯。而是把百姓和商人視作敵人,


    為鎮壓不穩定因素,武帝再次起用酷吏執法。


    酷吏最大的特點是不以法律為準繩,而是以皇上旨意為法律,即所謂的“人治”。


    其中杜周、暴勝之、江充是繼張湯之後酷吏中的“佼佼者”。


    杜周是今河南南陽市臥龍區人,曾是酷吏張湯的手下。


    張湯死後,杜周任廷尉。


    天漢三年,杜周被武帝提拔為禦史大夫(副丞相),上升到三公地位。


    杜周處理案件全看皇上的眼色行事,即便是殺人犯,皇上說沒罪,杜周立馬放人。


    他上任後,關押的犯人爆棚,一年處理十萬罪犯。


    這十萬犯人有一半可以用錢贖罪,犯人在他們眼中成了搖錢樹。


    一下子為劉徹帶來了滾滾財源,你說劉徹能不喜歡杜周嗎?


    都說漢武帝是千古一帝,我說他是斂財的千古一帝,之前他還幹過賣官鬻爵這下三濫的事。


    漢朝所有的酷吏都貪財,除了張湯。


    其他人表麵人模狗樣,法律條文背的滾瓜爛熟,背後獅子大張口要黑錢。


    有皇上作表率,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太始二年,杜周病逝,據說喪葬就花了巨萬金。


    最初杜家並不富裕,自從杜周當上禦史大夫後,死後留下資財過千萬金。


    其有三子,長子、次子皆在地方做官,貪財如狼,執政如父,唯小兒子為人寬厚,清廉。


    ……


    杜周去世後,武帝任命暴勝之為禦史大夫,範昆為光祿大夫。


    武帝晚年,山東、河南、江蘇、河北等地盜賊四起,甚至出現了多起小股農民起義。


    為了平息暴亂,武帝任命暴勝之和範昆為“直指使者”到處執法。


    什麽是“直指使者”呢?直指使者也稱“繡衣使者”,是漢武帝設置的一種特殊官職,


    他們身穿繡衣,腰佩虎符,四處巡視督察,擁有很大的權力。


    這些人能夠代表皇帝行使監察權,甚至可以“以小監大”,“以卑督尊”,直接聽命皇上,


    不受其他官員的幹擾,具有相當高的獨立性。


    是不是有點像明朝的“錦衣衛”和清朝的“欽差大臣”呢?


    沒錯,劉徹是這種特殊機構的原創。


    當時暴勝之和範昆,身穿繡著老虎的官服,手執利斧,騎著第二代汗血寶馬,威風凜凜去山東,河南等地辦案。


    二人分頭行動,暴勝之趕赴了山東,他像斧頭幫老大一樣,帶著手下鎮壓農民起義。


    不服氣的直接用斧子砍死,一時間殺的血流成河。監獄犯人,貪官汙吏,土匪豪強,個個嚇得瑟瑟發抖。


    為了打擊農民起義,武帝還製定了“沉命法”,也稱“沒命法”。


    何為“沉命法”?漢武帝規定,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農民起義,


    地方官沒有發現或者打擊不力,兩千石以下的官吏都要被處死。因此也稱“沒命法”。


    由此可見漢武帝對官員們有多麽狠!到後來官員們為了逃避懲罰,幹脆密而不報,愛咋地咋地!


    拉回話題,接著說暴勝之,這家夥鐵麵無私。當他巡視到被陽時,有人舉報被陽縣令王訴沒發現農民起義,


    暴勝之要執法,把王訴剝去衣服露出胸膛,按在砧板上要用斧頭劈開胸膛。


    王訴爭辯道:“暴大人,你已經夠威風了,多殺我一個也增添不了多大威風,何不放過我,往後我以命效忠你!”


    暴勝之驚歎王訴臨死前如此鎮定有頭腦,於是放過了他,最後還向武帝推薦了王訴。


    王訴果然是個人才,最後做到了丞相。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範昆更牛叉,為了鎮壓燕地農民起義,他手中的斧子掄起來就沒停,一口氣砍死了一萬多人。


    不得不說漢朝的冶鐵製造業就是牛逼,砍死一萬人居然不卷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