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皇上的奶奶傅婕妤獲得了尊稱,高興之餘,發現不對頭。


    “咦!”咋在恭太皇太後前麵冠名“定陶”這兩個字呢?


    其實這是丞相孔光的意思,因為傅婕妤的兒子劉康本來就是定陶王,


    劉康死後,他的兒子劉欣繼承了爵位。


    劉欣過繼給了漢成帝劉驁,身份的變化,與傅婕妤沒有任何關係。


    也就是說不管傅婕妤“母憑子貴”,還是“憑孫貴”,都離不開“定陶”這個稱呼。


    不用說,孔光是要把傅婕妤和丁姬限定在封地——定陶國。


    傅婕妤一心要拿掉這兩個字,因為定陶王是諸侯王,必須去封國,不能久留京城。


    無形之中就限製了傅、丁兩個女人的權力。


    傅婕妤權力欲極強,豈能看不出孔光的目的。


    他就通過禦史大夫朱博,請求丞相孔光拿去頭上的“定陶”二字。


    禦史大夫周博是傅婕妤的人,他在立劉欣為太子時出力最大。


    孔光考慮再三沒有答應,因為拿掉“定陶”這個冠名,傅婕妤就可以名正言順居住在皇宮了。


    孔光心想:“兩個女人一台戲,這四個女人都待在宮中,還有消停時候嗎?”


    “如今禦史大夫和恭太皇太後同時給我施壓,不行,我還是尋求皇上的支持吧。”


    隨後,孔光向漢哀帝闡述不去掉“定陶”的理由。


    他道:“皇上,不要忘了秦始皇的奶奶和母親是如何幹政的?”


    秦始皇的奶奶是華陽夫人,她是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的養母。


    始皇繼位後,他的奶奶華陽夫人和母親趙姬不斷幹涉朝政,不斷索要權力,


    這讓秦始皇十分煩惱,最後,強硬的始皇把奶奶和母親統統遷出了鹹陽。


    漢哀帝的情況和當初秦始皇遇到的極其相似,孔光借秦朝之事警示漢哀帝劉欣。


    乖乖!劉欣可沒秦始皇的果斷,他聽罷沉默不語。


    ……


    孔光這個人雖然忠誠,但絕不會和皇上對著幹。


    意思是該說的我都說了,至於采取與否,是你皇上的事。


    他認為臣子彰顯皇上的錯誤,表現自己的忠誠是不可取的。


    孔光有此認知,是他當了十幾年高官,曆三朝而安然無恙的主要原因。


    ……


    是不是覺得孔光這個人與眾不同?說他是忠臣,他又不夠堅貞不屈,孔光孔光,兩麵光。


    在此有必要認識一下這位很有個性的人。


    孔光,今山東曲阜人,他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


    要想全麵了解孔光,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孔光從小隨父親從山東來到了長安。老爹孔霸就是他的啟蒙老師。


    孔家後人都有孔子的基因,他們都勤奮好學。


    孔光更是如此,他從小是個學霸,“之乎者也”背的滾瓜爛熟。


    在古代儒生“學而優則仕,文人最高的理想當丞相,做百官之首是他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為了理想,孔光一直在努力學習!20歲那一年,正趕上漢元帝劉奭開科取士,


    他憑借才華和知識參加了考試,結果高中榜首,被朝廷任命為議郎。


    也就是為皇上出主意提建議的官員。


    在職期間,孔光表現的相當出色,政績顯著,於是乎就被當時還是光祿勳的匡衡慧眼識珠。


    “孔光這小子前途不可估量,我何不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高一級的層麵,將來他定不會忘記我。”


    經過匡衡的舉薦,孔光就被漢元帝任命為諫大夫,相當於皇上的秘書。


    孔光學有所用,有了用武之地,他不斷給皇上出謀劃策,提合理化的建議,但是都不合元帝的心思。


    文人初出茅廬都這樣,畢竟書本知識和現實操作有很大的區別,


    君臣需要磨合一段時間才能相輔相成。


    但是漢元帝沒有包容孔光的耐心,他很生氣,心中暗道:


    “奶奶滴,總和朕唱對台戲,我不喜歡的事他提,我不喜歡的人他推薦,滾一邊去吧。”


    皇上一生氣,孔光要倒黴,直接把他從諫議大夫貶為了縣令,


    這是孔光仕途上第一次受挫。


    垂頭喪氣的孔光回老家講課授徒去了。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


    漢成帝劉驁繼位後,孔光複出,被推舉為博士。


    隨後參與了地方治理和緝拿盜賊等事務。


    蟄伏了一段時間後,孔光變得成熟多了。提的建議全部符合皇上的心意,


    漢成帝很高興,於是提拔他為仆射和尚書令。


    孔光為人謹慎,為官低調小心。尤其他的嘴巴很嚴,從不透露朝中任何事情。


    當時有人問孔光“未央宮溫室殿前麵都有什麽樹?”


    孔光笑而不答,或者用其他話題岔開。


    他就是這麽嘴嚴,從此有了“不言溫樹”這則典故。


    漢成帝不斷提拔他,最終孔光做到了禦史大夫。


    漢成帝44歲時,他覺得自己不可能再有兒子了,於是決定在老劉家最近血緣中選一個當太子。


    成帝召集丞相翟方進,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禦史大夫孔光等人,征求他們的意見。


    當時成帝說:“各位愛卿,朕一直猶豫不決,到底是選中山王劉興,還是選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為太子?


    請大家踴躍發言,說說你們的看法。


    幾個人各抒己見,這樣說吧,除了孔光以外,都說選擇劉康的兒子劉欣為太子。


    而成帝也傾向選擇劉欣,然而孔光卻堅持“兄終弟及”這一觀念,


    他說周禮有這樣的例子,哥哥無兒子,去世後可以由弟弟繼承皇位,這種禮儀叫“兄終弟及”。


    成帝也懂周禮,他說:“孔大人,兄弟不能同時進入廟堂被後人祭祀,難道你不懂嗎?”


    在前秦之前,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繼承皇位的辦法。不過“父死子繼”逐漸成為了共識。


    成帝對孔光的堅持自己的看法很惱火,於是把他貶為了廷尉。


    綏和二年,淳於長行騙之事敗露,隨後他賄賂紅陽侯王立之事也暴露了。


    該案件牽涉到了右將軍廉褒和後將軍朱博,二人被削職為民。


    屬於孔光的機會來了。他一人兼任右將軍和後將軍兩個職務。


    丞相翟方進去世後,孔光繼任丞相。


    宣布任命孔光為相的第二天,漢成帝劉驁得暴病而死。


    前麵已經說了,孔光是三朝元老。


    如今簡單敘述了孔光在元帝和成帝兩朝的表現,不知各位看官對孔光有什麽評價,還望大家評論一番。


    ……


    回歸話題。


    漢哀帝繼位後,傅婕妤惱恨孔光和自己作對,於是聯合禦史大夫朱博開始攻擊孔光。


    朱博一直與孔光政見不合。


    孔光反對傅婕妤,朱博就投靠傅婕妤,其實他巴結傅婕妤,無非就是取悅皇上,


    “隻要把孔光扳倒,丞相之位就是他的了。”朱博心中盤算著。


    隨後,朱博彈劾孔光把秦始皇的奶奶和母親,拿來與皇上的奶奶、母親做比較,犯了大不敬之罪。


    另外,孔光曾極力推薦中山王劉興當太子,如今漢哀帝劉欣對孔光深恨不已,


    為了報複孔光不推薦自己當太子,劉欣罷免了孔光的丞相之位。


    這是孔光仕途中第三次受挫。


    孔光去職後,禦史大夫朱博繼任丞相。


    朱博何許人也?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